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文:本刊記者 王濤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2019年,不用去判斷宏觀經濟環境,因為它一定是多變的;也不要問自己是‘升維’還是‘降維’,因為未來一定是多維的。”

11月5日,在“第27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著名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做出如上論斷。

在陳春花看來,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其實就是持續的不確定性,針對持續變化的環境,管理者要及時蛻變和進化,在戰略上,讓自己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

以下為陳春花院長在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的演講摘編。

1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多維”生存


我其實一直關注在整個技術推動的背景下,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本身的發展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首先看看我們所處的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我從兩個維度來給大家做表述,一個是:個體其實是完全自我獨立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每個個體其實都非常獨立,但是另外一方面,整個世界又萬物互聯為一體。這兩個看似矛盾的部分,恰恰是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點。這個特點使得我們對於整個環境的認識,需要從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而不能停留在之前的視角。

另一個維度就是一切都在數據化。數據決定了我們在市場中的機會到底在哪裡。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價值創新,通常都會沿著兩個方向討論,一是效率如何提升,另一個就是價值如何創造。在價值創造上,很重要的就是數據驅動。

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其實是如何面對複雜性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討論,我“升維”還是“降維”,今天來看,講升維、降維都不行,所有人都要“多維”,如果只為一個維度去討論,一定在今天沒有辦法找到生存機會。

比如大家很想知道2019年整個宏觀經濟環境會怎麼樣?我告訴你:不用去判斷,為什麼?因為它一定是多變的,因為“多維”這個概念就意味著一切都是在變化之中。

我個人非常同意張瑞敏所說的“我們要做一個時代的企業”,我也非常同意任正非說的“我們其實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要練內功,不管別人怎麼表揚我們,那個東西都不能幫助我們,唯一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自己的內功夠不夠?”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1

應對三大挑戰,必須提出共生型組織


我相信今天很多企業領導者或管理者,甚至企業的員工都很清楚地知道,我們一定要自我更新迭代,一定要跟更多人開放合作,一定要不斷地挑戰、學習和創新,一定要不斷地去與不確定性共處……可是為什麼大部分企業做不到呢?很重要的原因其實來源於兩個:一個是組織,一個是文化。文化是指自己的習慣,組織就是你能不能讓更多人做調整。我沿著組織這條路儘可能給大家找出答案,於是提出了“共生型組織”的概念。

第一個挑戰是,你的績效不再由你自己決定,而是由外部決定。比如你在行業中做得非常好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外部行業的人來,他不用你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你就沒有機會了。聯想做獼猴桃就比農牧企業做得好,因為農業的邏輯往往是追求規模、降低成本,不做農業的人來做農業,邏輯就是追求品牌和高附加值了,這完全是兩套邏輯,你在以前的慣性上,怎麼跟他競爭呢?所以你的績效並不是由你決定的,反而是由重新定義行業的人來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今天你把自己做好是不夠的,因為有非常多的人在重新定義這個行業。

第二個挑戰是,效率不再來源於分工,而是來源於協同。如果僅僅做分工就得不到效率,只有做協同效率才會非常高。就像今天這麼多人聚集到這裡,是因為《中外管理》雜誌社協同了非常多的政府高官、專家、企業家們,然後把大家組合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我們就會得到一個最高的學習效率。如果你不做這種協同,不會得到最高的效率。

第三個挑戰是,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外部。以前人們討論挑戰時會說,我內部的成本能力夠不夠?跟競爭對手比優勢明不明顯?跨地區發展的時候有沒有機會?品牌影響力夠不夠?等等。但是今天組織所遇到最大挑戰來自外部,已經不再是內部的話題,這使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全新的組織形態來回應挑戰,因應這個部分,最終我找到一個詞,這個詞叫“共生型組織”。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2

共生型組織的四個重要特徵


第一個特性是互為主體性。比如,我來這裡演講,我和主辦方就沒有主客體之分,我講的內容就是根據我的研究來的,並不受主辦方的限制。這就是互為主體。

第二個特性就是整體多利性——所有人都要得到利益和成長,不是某些人損失,某些人得到,是要“整體多利”。所以我並不擔心中美之間的關係,我們其實真正關注的是我們在怎麼討論這個概念。

第三個特徵是柔韌靈活性,第四個是效率協同性。如果我們想做共生型企業,就不能有主客體,不能認為只有你是主體,而必須把所有人都看成彼此為主體。同時一定要保證多方的利益、多元的利益、各種參與者彼此之間的利益,當所有的利益都能被保護時,我們才能共生。然後,再用柔韌的靈活去互相適應,最後,我們會得到一個非常高的協同效果。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3

必須做兩個認知上的調整


如果我們想把自己打造成共生型組織,必須有兩個認知上的調整:

一、打開邊界

打開員工邊界。也就是說,能不能讓不是你組織的人,跟你在一個組織平臺上一起工作?通過有關數據就可以看到,互聯網公司的人才調整頻率是非常頻繁的。你千萬不要認為哪個員工屬於你,你和員工之間其實是互為主體,我們是無法真正擁有員工的。所以員工邊界要打開,你一定要有能力讓更多人與你合作,而不是要擁有他,這是一個調整。

打開顧客邊界。今天的幾乎所有企業對顧客的認知,都需要重新定義顧客,因為這個顧客邊界在調整。例如,我們看今天的家居賣場人很少,但當它和智能家居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市場空間就非常大。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二、慢就是快,走“不可替代”的路徑

邊界調整隻是第一準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備,我稱之為“快就是慢”或者“慢就是快”。

我們在今天需要一個非常大的價值網絡才可以創造價值,不可替代性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夠創造獨特的價值,那麼,實際上大的價值網絡跟你是沒有關係的。今天很多企業被淘汰,不是因為技術,很大程度是自己淘汰了自己,它沒有在慢和聚焦中做到不可替代,所以專注、聚焦與價值創造在今天是最重要的!

5

共生型組織的四重境界


有了以上兩個認知突破,我們就能討論共生型組織到底怎麼做了。

之後,我們需要做四件最重要的事,即共生型組織的四重境界。只有思維方式的調整,甚至境界上的調整,才能做出共生型的組織。

第一個境界是共生信仰

如果我們好好看看自然界,就會發現每個動物都可以活得很好。人類犯了一個巨大錯誤就是總想主宰這個世界,但是最終結果是,你只想自己活得好的時候,自然就會反饋於你。自然界能夠如此生機盎然,能夠給人類提供空間,就是因為萬事萬物都在共生,我稱之為“共生信仰”。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相信共生這個信仰時,大家要注意三件事:

1、自我約束,要把自己管好。我們最近發生的非常多的商業案例,很大的原因都是沒把自己約束好。

2、中和利他。一定要有利於別人,當你不利他時,就無法共生。

3、致力生長。要努力幫助別人生長,自己也要生長。

今天的競爭不是輸與贏,是共同生長,只有追求共同生長,做戰略才會成功,你用追求輸贏做戰略,遲早會掉隊的。

第二個境界是顧客主義

今天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不確定的,唯有一個東西是確定的,那就是顧客,所以我用了“顧客主義”這個概念。顧客主義這個概念當中,我們需要大家調非常多的東西,最重要的調整是顧客會變,你必須緊跟顧客成長和變化,你才可以找到共生的機會。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第三個境界是技術穿透

組織形式可以調整的原因是因為有技術,所有人其實都在一個無限連接的空間當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是由技術裡做。今天最大的挑戰就是你願不願意把自己變成技術驅動型公司,如果你願意的話,這是有機會的。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與技術做組合,我們就沒能力與這個世界相關聯。

第四個境界是“無我”領導

很多人認為無為就是不作為,顯然不是的,無為其實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作為。當你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作為的時候,其實你就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我們在這樣一個共生邏輯下,我希望你應該能夠讓所有的組織成員,無論內部和外部,都有機會有所作為,都有機會創造價值,都有機會成長,你要做的就是牽引、協同、賦能。如果你能夠牽引、協同和賦能的時候,其實就有更多人跟你組合在一起。

今天看到非常多公司,其實他會構建更大的價值網絡,當你構建這個大的價值網絡的時候,就需要你能夠彼此協同、牽引和共同的價值創造,這是共生型組織的四重境界。

6

卓越的領導者,對共生型組織至關重要


四重境界當中,如果真正要做到,其實我們是需要領導者本人做調整的。

調整是什麼?在我看來,卓越的領導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所承擔的這些功能是其他人不能承擔的。因為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個堅定領導者,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一個能夠克服困難、引領大家前進的領導者尤為重要。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卓越領導者應該具備兩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能夠承諾並且承擔責任。如果回看《激活組織》這本書,我提出在互聯網時代領導者的角色要改變,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改變:第一個你要成為佈道者,你一定要把價值觀講清楚。過去這段時間,很多民營企業家覺得很困難,但是我其實一直沒有太大的焦慮,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你要堅信你在這個社會的進步中,你的價值是不可被替代的。

當你有這個價值貢獻的時候,其實你就應該知道,你所擔當的責任和承諾其實是可以推動中國進步的。從這個概念來說,你是不必擔心的。要有這個定力,相信自己,你是一個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領導者。

第二個特徵,有沒有指向未來的能力。當你能夠指向未來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幫助你的組織不斷地走向未來。這也是我為什麼今天特別強調共生型的組織形態的原因,因為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組織的進化路徑。

陳春花:“共生”才有未來,共生型組織構建全攻略


總結兩句話送給大家。

一個是德魯克在《鉅變時代的管理》中說到的,任何企業和任何經營應該有一個經營的理論,應該有三個基本假設,(即:組織環境的假設、組織特殊使命的假設、完成組織使命所需核心能力的假設。)這三個基本假設如果你有明確答案,就可以指導你的經營,讓你的企業持續不斷做成長。

第二個是,我們今天一定要把過去的單向思維習慣拿掉,一定要把我們稱之為“競爭”的概念拿掉,我們今天其實更應該強調的是,你怎麼圍繞著顧客價值去創造價值,當你能夠圍繞這個顧客價值創造價值的時候,其實你就是可以能夠真正解決今天是否有沒有機會的問題。

最後,我相信隨著習總書記跟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的勝利召開,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繼往開來,隨著上海進博會的盛大開幕,我相信未來對於每一個企業家來講,都充滿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