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涉及到皇储问题,李卫是如何巧妙回答的?

老人头侃史


在《雍正王朝》中,弘时的死虽然是咎由自取,但是从上至下,没有人想到雍正帝会真的杀了他,包括弘时自己。

让雍正帝最终下定决心要杀弘时的恰恰是李卫,难道他不怕事后算账吗?

一、

作死的弘时:

弘时小时候是跟弘历一起师从邬思道的,只不过弘历学到了真本事,而弘时却只学到点皮毛。

剧中也展现过两人学习的情景,当时他们是在热河狩猎场,结果由于弘时的一泡尿,错过了邬思道关于康熙帝狩猎的讲解,从而让弘历在狩猎场上出尽了风头,最终被康熙帝相中,成为雍正帝事实上的继承人。

最开始的弘时是不认头的,但是经过科场舞弊案之后,他算是丧失了竞争的勇气,做起了逍遥王爷来。直到老八胤禩的到来,让他重燃夺嫡的信心。

其实科场舞弊案雍正帝多多少少也能猜到这事跟弘时有关,别忘了那天一大早弘时跟张廷璐鬼鬼祟祟地要出宫,结果被张廷玉碰到,当时张廷玉就起了疑心。

正是出于这件事的考虑,雍正帝在安排整顿旗务的四大关外王爷进京时,点名让弘时跟老八胤禩一起处理,并且提前把弘历派往了李卫处。

果然,不知是计的弘时跟老八胤禩还是发动了八王议政逼宫,其实一切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要说唯一没有掌控到的,那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离开。

雍正帝担心的并不是自己,担心的是老十三胤祥会有什么不测,果然,经历了这个事件,老十三胤祥病重不治。

虽然雍正帝把害死老十三胤祥的责任推到了老八胤禩身上,但是弘时也难逃其咎。

可是不甘心的弘时又派出了杀手对弘历下手,这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二、

老十三胤祥临死忠言:

老十三胤祥弥留之际,雍正帝前来探望,当时房中退出的人有乔引娣、阿兰、弘昼、张廷玉、马齐、李德全、神秘道士、太医等人。

大家一定要看好哦,这里是没有弘时的,估计弘时还在安排人员折磨隆科多呢。

老十三胤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让雍正帝保重身体,可是雍正帝却答非所问的说了一句:

“你清楚,你四哥这么做,纯粹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等十年,二十年,国家富强了……也动摇不了朕的新政。”

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回答老十三胤祥的话,自己这么劳累,就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新政。

第二层含义是讲自己之所以瞒着老十三胤祥设下圈套,让老八胤禩上钩,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天下苍生。

第三层含义是讲自己之所以要圈禁老八胤禩一伙,之所以对兄弟们如此狠,也是因为新政,为了黎民百姓。

随后老十三胤祥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说康熙帝就讲过:

“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为第一,只有继位的人,才能继续地干下去!”

直到老十三胤祥说出自己对弘时的担忧后,雍正帝才意识到,弘时确实是弘历的拦路虎。

再然后就是图里琛喊着雍正帝到大牢中探视隆科多,也从隆科多嘴中得知弘时将对弘历下手。

三、

犹豫不决的雍正帝:

弘历被救后回京,面对雍正帝时并没有供出弘时,还希望雍正帝不要再追究,其实这也是弘历腹黑的地方,目的也是为了致弘时于死地。

此时的雍正帝是异常烦闷的,他几乎询问了所有能询问的人,包括无意中协助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的弘昼,从弘昼近乎完美的回答来看,弘时的嫌疑基本是确定了。再到老十三胤祥、隆科多、弘历,即使弘时都派杀手对亲兄弟下手了,雍正帝仍然没有拿定主意,甚至连控制弘时的人身自由都没有。

直到李卫进京,寒暄一顿后,雍正帝就迫不及待地问他:

“狗儿,暗杀弘历的人是谁?你应该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呢?”

对于李卫来讲,他当然知道是谁要杀弘历了,图里琛早就告诉他了,图里琛又是跟雍正帝一起听到了隆科多供出的弘时。

这句话,其实就相当于直接问李卫,李卫你说说弘时该怎么处理?

当然,雍正帝敢这么直接问李卫,一方面确实没有把他当外人,另一方面也确实展示了雍正帝的无助,是的,他其实很无助,尤其是老十三胤祥又去世了,这时候能跟他说实话的人少之又少。

李卫聪明: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办,这事奴才我……没法说。”

历史上不乏那些谋臣回答君王这个问题的,能像李卫这样聪明的不多,后来乾隆帝宠爱的和珅就是其中一个。

四、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雍正帝得到李卫的回答,也算欣慰,最起码李卫说了真话:

“朕知道,朕不该问你,你起来吧。连朕自己都难以委决的事,你又能说什么呢?”

随后,雍正帝又把他那封曾静骂他的信掏出来了,这已经是他多次掏信给人看了,掏给其他大臣看,这些大臣都说“非臣下所敢听,非臣下所敢问”。掏给弘昼看,弘昼说“这些狂犬吠日的疯话儿,儿臣不屑一看。”

雍正帝憋屈啊,就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演的一样,那个妇女见人就说,我不是潘金莲,你得给我做主。此时的雍正帝就是这个心态,他一再想证明自己不是信中写的那样,可是其他人一再的逃避。

李卫一句话差点让雍正帝哭出来:

“主子,您把这条疯狗交给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颗一颗拔下来!”

雍正帝总算找到了倾诉对象,一股脑的把自己的不快都说出来了,说出来后,心里痛快多了。

这时候李卫考虑到雍正帝的苦恼,也看到了雍正帝为了新政所受的罪,为了不让雍正帝的心血白费,他必须要就储君问题说点话了: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这句话看似是李卫的随口一说,其实也藏着他的大智慧,睿智的雍正帝不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朕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呐!”

于是,压倒弘时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降临了……

而雍正帝一再的询问这个,询问那个,其实就是想证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朕并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朕这样做真的是迫不得已,希望后人不要再骂朕!

而李卫之所以敢这样说,归根到底就一个心思,那就是尽忠,只要对主子有利的事,他都会干,甚至把雍正帝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也给做了,后来他不是脱掉衣服去大牢胖揍了一顿曾静嘛!

即使后来追查起来,李卫也相当理直气壮,我什么都没说啊,皇家的事,哪是我们奴才能妄加评论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君有问,臣必答,看看李卫是如何回答雍正帝在未来皇储继承人的问题,让李卫说意见,李卫的巧妙回答体现了与同为奴才的年羹尧的完全不同。

雍亲王府出去了两个做官的奴才,那就是与年羹尧与李卫。

年羹尧做到了抚远大将军,最后作死了,李卫做到了两江总督,受宠不衰,做到了乾隆年间。

雍正帝在位一十三年,到了中后期已经精疲力尽,好歹算把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问题一件件梳理的有个头绪,但是自己却累垮了。

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中雍正帝与来京述职的李卫有这样一段对话

李卫已经升任两江总督,这可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上任是一定要来京述职的,正好;李卫这个忠心耿耿的奴才也好顺便看看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

李卫这个奴才在雍正帝的眼里的位置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李卫即是朝廷大员,更是雍正帝的心腹。

请安、下跪这是平常礼数自不必细谈。雍正指着李卫对侍立在侧的侍女“乔引娣”说;看见了吧,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李卫!

当然,李卫对雍正帝也是忠心不二的臣子,听了雍正帝的介绍,不禁热泪盈眶的说,主子,多日不见您怎么瘦了。雍正帝让李卫坐下说。

雍正帝待李卫坐下后,张口就是问了一句让李卫吃惊的话:狗儿,暗杀弘历的人到底是谁?

雍正帝问的就是发生在不久前皇四子弘历带着刘墨林去河南处理读书人书院罢考,顺便去江南体察民情在回京的路上被追杀一事。

这是皇帝家中的家务事,鬼精灵的李卫岂能不懂,但是又不能不回答
,李卫回奏:皇帝主子,别的事奴才都可以扛,这事奴才怎么插嘴?

不过李卫有办法,也不能不替皇帝主子分忧,李卫左右而言它的精彩回答不能不让人佩服:


李卫是这么说的: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看看,说李卫回答的巧妙还不如说是李卫在无形当中给雍正帝这位李卫的主子出了个大主意,且阴险。

阴险在哪里?刚刚发生了皇三阿哥弘时在暗地里追杀弘历,这不就是又有了皇储之争和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吗?

雍正帝正是经历了“九王夺嫡”的残酷教训,兄弟之间斗了十几年,即使是雍正帝继位了还在争斗着。

李卫的无意的言语,听者有心,当是雍正帝傻子吗?

雍正帝明白了,李卫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要为后来的皇储扫清道路,不留后患,但是李卫这话是在明白不过了!

雍正帝沉默一会,像是对他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朕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哪!



李卫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雍正帝的问话,但是李卫从一句牢骚话题当中暗示了雍正帝这次弘时的麻烦。

从这“君臣”的无意当中的对话可以看出作为一代帝王的痛苦与无奈,家事与江山社稷相比之下,雍正帝还是选择了大公无私。

李卫的所问非所答,也体现了李卫的聪明之处,看来为官之道李卫是要比年羹尧高明得多,不是吗?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讨论、评论、批评、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李卫之所以成了李卫,而没有变成惨死的高福和高毋庸,也没有变成功高震主的年羹尧,靠的其实是两点。第一点就是能做好主子布置的事,派出去能独当一面,像百官行述案假当行李,李卫就做的很好。第二点靠的则是他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知道自己的根是四爷,而不像年羹尧一样忘了自己是谁。

要知道李卫和高福本是黄泛区的一对孤儿,幸得微服出巡的胤禛和胤祥赏识,遂提拔了来做小厮,才有了李卫出将入相的传奇。灾区的孤儿多如牛毛,胤禛和胤祥为什么单单看好了这两个孩子,单把这两个小叫花子提拔到了跟前侍候呢。

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彼时的胤禛和胤祥初到江南办差,人生地不熟,找两个当地的娃娃在跟前侍候会方便不少。而其二则是这两个鬼头实在是伶俐的很,让冷面王都欣赏不已。其三则是彼时阿哥们私下逐鹿已经火热,以至于互派奸细,像十三阿哥的府上就被各个阿哥插遍了眼线,而狗儿和坎儿两个孤儿,自然是案底清白,调教起来不费力

。所以狗儿和坎儿才能有此缘法,入了胤禛的法眼,顺利的成为了王府上的小厮。

二人虽入了王府,但跟着胤禛回了京城以后,他们在府中做的也不过是下人的活计。但是随之而来的百官行述案就给高福和李卫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只是高福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这任伯安将百官行述当在了万永当铺中,因府上的人都是北方人,害怕万永当铺会识破,故而派了南方人出身的高福去取当。可是这任伯安和万永当铺有口头之约,那就是赎当需得任伯安亲自来赎,所以高福铩羽而归,葬送了这次出京为官的大好时机。

一计不成,胤禛和胤祥再生一计,决定暗度陈仓,报个盗案,好顺理成章的查封万永当铺。这时候便让李卫去典当,李卫便一口山西口音,身着华丽的出现在了万永当铺门前。万永当铺的掌柜那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不会轻易被骗,但一来李卫演的败家子确实是入木三分,二来其中获利甚多,故而掌柜不疑有他,才打了眼,收了李卫的典当。

万永当铺案,李卫立了第一功,可是他却不能在京城呆了,因为其若是被八爷府上的人发现,那么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恰好此时年羹尧高升四川巡抚,他又急于攀附八爷。于是邬先生与四爷设了一计,抓住了偷情的李卫,将其送往年羹尧跟前做官,实为监视。

李卫就这样成了胤禛府上第二个出去做官的奴才。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年羹尧身边做事绝不自作主张,凡事都先禀告过胤禛,然后施行。这让胤禛对李卫也更感放心,李卫也凭借此成为了胤禛在年羹尧身边最得力的棋子。关于李卫如何做官虽然没有详细描写,但从胤禛与邬先生的谈话可以看出,李卫虽然学识有限却异常机敏,办案也头头是道。

而在年羹尧被提拔为陕甘总督以后,上蹿下跳,流连于八爷和十四爷处,让正宗的主子胤禛伤心不已。

而此时李卫的忠心就与年的不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二人日后的下场埋下了伏笔。李卫与翠儿带着儿子入京,坐轿到四爷府大街口就赶紧下了轿,以免无礼。还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这些忠心之举四爷自然是看在眼里。所以李卫从一个随军小吏步步高升,在胤禛登基后便被授予江苏巡抚,跻身于封疆大吏行列。

在成为江苏巡抚后,摊丁入亩便在江苏率先试行,李卫以其实际行动做了胤禛在新政上的实际主导者。所以在年羹尧被杀以后,李卫和田文镜就迅速成为了胤禛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自此宠遇日隆。

除了对胤禛忠心,自身有才干以外,李卫更重要的一点素质就是有分寸。就像出了弘时暗杀弘历这件事以后,胤禛问询李卫的看法,李卫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对胤禛说这件事不是臣子所能明言。但到这一步也只是普通的有分寸,李卫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以后,又是怎么说的呢:

主子,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他们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似乎没有说如何处置弘时,甚至连这件事提也没提,但是他说的又都是实情。嘴上骂的是八王党,心中说的却是弘时。李卫就这样婉转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水平之高不是直人田文镜可比的。

胤禛一向以孤臣自居,这里的孤臣是相对于拉帮结派的八爷他们来说的。胤禛手下的门人有出息的不少,像年羹尧、高福,都是人才。可他们都没有李卫的下场好,因为有的做不到对胤禛忠心耿耿,有的则做不到有分寸,所以他们都死了。只有李卫,笑到了最后,他和雍正才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啊。

以上。


逆流时代



一个没读书的人,看似没心计,愚忠。实际仔细一分析他每次和雍正的对话。这哪是一般人的智商?也难怪后来官做得那么大。必要重复的一点,历史上真正的李卫的确是雍正的“改革大将”,但并非捡回来的家奴,而是徐州的一个富户,他的功名是“捐”来的(就是花钱买的官)。他是个能吏,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但不是酷吏,官声要远远好于酷吏田文镜。他常年外放,其实涉及储位的事情,李卫是没资格参与的。

但我们按照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逻辑,这个事情发生在弘时暗杀弘历未果之后。雍正直截了当:“狗儿,暗杀弘历的人是谁?你应该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呢?”

雍正从未用如此口气跟其他人这般讲话,这说明李卫绝对不白给。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雍正拿李卫当完全心腹,他在李卫面前是没有设防的;第二,雍正以前再难也是”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可如今的确是大限将至,又发生了这样的事,充满无奈。

李卫此刻跪下道:“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办,唯独此事奴才没法说。”李卫明白伴君如伴虎,即便雍正非常信任自己,但毕竟涉及储位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灭顶之灾。历史上邓通受汉文帝宠幸,主动替汉文帝吮吸痈疮,结果却莫名其妙得罪了汉景帝(汉文帝说太子好为什么不肯给自己吮吸痈疮呢?)。这种事情,就是无妄之灾。李卫竟然懂得宠臣不能为主尽为所尽之事。后来和珅也是没懂这个道理。

雍正得到这样的答复,竟也没为难李卫,“朕知道,朕不该问你,你起来吧。连朕自己都难以委决的事,你又能说什么呢?”第一个回合结束。

接着雍正让李卫看一封信,那是曾静写给岳钟琪骂雍正的信。李卫得知后,非常愤怒,道:“主子,你把这条疯狗交给奴才。”

后面的表现非常精彩,李卫脱了官服去诏狱里打曾静。后来表面上被雍正批评罚俸,但是雍正心里是欢喜的,就是宋江经常批评李逵一样。


然而当形势最终明朗的时候,压死弘时就差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李卫的一番话绝对充满政治智慧。当年压死年羹尧的最后一根稻草时,出场的是张廷玉,张廷玉的那一番话直戳雍正内心,雍正慌得连茶碗盖子都打翻了。但那段话很长,一看就知道是“准备”了很久很久的。

而李卫这番话比张廷玉那番话高明不要太多,“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这番话说起来随意,似无心却有意。《三国演义》中刘琦在高楼上逼问诸葛亮求生之道,诸葛亮讲了段“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在这里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语解开心中事,雍正说,“朕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呐!”弘时命运彻底定格。而李卫说起来,我根本没说什么啊,储位的事情岂是我们这等奴才可以议论的。


炒米视角


清朝不是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力没有那么大了。所以在立储这个问题上,清朝的皇帝可谓是一言堂,基本上皇帝的意见是最重要的,皇帝让谁做天子谁就做天子。雍正甚至还开发出了一套秘密立储制度,他不立太子,等到自己死后,指定的接班人便可以继位。对于这一点,万历皇帝肯定是非常想到清朝去做皇帝的。万历皇帝在立储这个事情上前前后后和大臣对抗了三十多年,最后没有法子,还是大臣们赢了,朱常洛成功继位了。


清朝的时候正儿八经靠着科举爬上去的官员尚且不能说什么,像李卫这样靠着雍正宠幸当上官的就更不敢乱说了。毕竟科举出身的人即使不做官了,靠着以前的功名和才学回到家乡,那也是一方士绅,受人敬重。

李卫这种人一旦皇帝不愿意用了,其实是没有什么好退路的。因为说到底李卫官做得再大,哪怕是两江总督,那也不过是皇帝的奴才,雍正的好“狗儿”。本质上来说,李卫和李德全是一样的处境。自古以来,主人再宠幸奴才,奴才始终都还是奴才,哪里敢妄言主人家的事情。

皇储可是国之大事,一旦站错了队,那可是马上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李卫此时已经是两广总督了,肯定是不大愿意牵扯到这里面去了。此时的雍正不光问及皇储的继位问题,更是决定了皇子弘时的生死。雍正虽然宠幸李卫,但是弘时可是皇帝的儿子呀。

自古以来,疏不间亲,雍正和弘时是父子,未来继位的弘历和弘时是兄弟。这种情况下哪个大臣牵扯到里面去呀。比如隆科多曾经伙同八爷逼宫,但是见到了雍正,哪怕小命都快没有了,还是不愿意说出背后的主使是弘时,便是这个道理。

历史这种事情也是真实存在。比如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互相残杀,而当时李世民身边还有很多武艺高强的大将。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非要李世民亲自动手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秋后算账这个道理,万一李世民那天想起自己的兄弟了,试问该怎么办。不过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帮忙的。比如当李元吉要用弓箭勒死李世民,尉迟敬德帮着杀掉了李元吉。

李卫此时的处境和尉迟敬德这些人是一样的,最好就是不插手,让雍正自己做决定,免得自己引火烧身。不过雍正还是步步紧逼,李卫没有办法才借着别的事情表了态。李卫是借着曾静案抱怨康熙晚年的过失,从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是奴才斗胆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 明明知道八爷一个个心术不正,还是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是聪明的,毕竟没有人比雍正更懂八爷这些人给自己带来的难处。康熙晚年,八爷这些皇子一个个都被委以重任,在朝中的势力太大了。即使雍正继位以后,雍正也是那这些人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甚至还需要依靠他们为自己办差。比如雍正继位了,奉八爷为总理王大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别看着雍正最后赢了八爷等人,可是其中的痛苦又有谁知道呢?

八爷这个人虽然和雍正不对付,但是很多事情上还是有底线的。九爷、十爷,亦是如此。弘时这个就是手段过于低下了,很多事情完全是不择手段。雍正一旦留下他了,弘历继位以后碍于名声,也不好处理。雍正这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我来说说!

第一、李卫是何许人啊?!鬼精鬼精的人精,拿捏事情的度、参透人的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再加上从小就是雍正的家奴,情报掌握的又是十分准确的,对雍正的心思、情绪、偏好都是掌握的。在加上弘时对弘历的暗杀,他是奉命保护的,所以他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是犯不了方向性错误的!这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二、李卫何许人啊?!一条心忠于雍正的人,那时时处处都是为皇帝着想办事的人。所以做事原则就是皇帝选谁他就支持谁,而皇帝喜欢弘历是众人皆知的,而且弘历的地位太高,亲王呢!二十多岁就是亲王的在清朝历史上也没有几个,没有理由不支持弘历。那就只能踩弘时了,踩就踩死,往老八身上扯最要命,因为皇帝就恨老八他们!

第三、 李卫何许人!?乌斯道背后指点过的人。很能把握和主子聊天尺度的人。伴君如伴虎,况且皇储那是皇帝自己定的事儿,再加上康熙朝皇子们斗争的天翻地覆,谁敢沾惹这个事儿呢!所以,把回答局限在批弘时上就停了,所谓就事论事,其他事,皇上自己定就行了!

事实上,李卫和乾隆也没啥私交,在乾隆朝,并不受乾隆的重用!乾隆不太喜欢这种路数的人,但好歹算是善终!比张廷玉强太多了!


博士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君李煜的哀叹传到几百年后的紫禁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把自己挂死在煤山上的歪脖子树下。努尔哈赤从辽东帅府的奴隶到建州女真的统一者,他经历了天下之事的大开大合,他想到了先祖完颜阿骨打举兵对抗辽国建立大金国的伟业,关内争权夺利的中原诸侯们为他的梦想提供了契机。

康熙皇帝听着翰林们给自己讲述历史兴亡,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对着皇位虎视眈眈,自己英雄一世却在这一刻不得不妥协了,自己的时间到了,自己钟意的儿子有八阿哥和四阿哥及十四阿哥,但是究竟选择谁呢?八阿哥好党争,处处学自己,处处又不像;四阿哥表面与世无争,实则内心冷傲薄情少恩;十四阿哥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容易被人利用。

康熙皇帝一生宽以待人,以仁效治天下,却没能将自己人格魅力和执政价值观基因传递给诸位皇子,自己留下的是明珠和索额图党争之后文武百官对立局面,自己留下的是连年赤字的国库,自己留下的是新疆葛尔丹势力死灰复燃。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清朝皇室神秘主义继位程序让雍正变成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轮回到了自己挑选接班人的时候了,弘历和弘时成为了最佳候选人。雍正皇帝经历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官一体纳粮,改土归流等举措让国库充盈,政治清明。但是,同时雍正形成了刚愎自用和多疑的性格,他自年羹尧事件和铁帽子王逼宫及隆科多的党争之后,他开始怀疑一切了,包括自己的儿子们。

雍正非常重视科举选人才,但是事情爆发却是在科场上,自己的军机处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牵涉其中,自己的皇子也可能牵涉其中。同时,自己派往江南巡查的皇子弘历也遭遇行刺阴谋,雍正的血滴子机构开始调查一切的真相。真相就是八爷胤祀似乎参与了这件事,雍正想要下决心除恶务尽,但是自己又要考虑在父皇临终前发的誓言:善待自己的兄弟们!父皇临终前送他的佛珠,是为了让他静心,他把佛珠送给自己宠臣年羹尧,年羹尧被诛杀之后,佛珠又回到自己手中。

雍正此时此刻想起自己的心腹李卫,李卫此时此刻想起了邬思道的话和年羹尧的死,自己如何处理主子对自己的询问呢?李卫揣摩明白主子的心思,说到了形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先帝的仁政,八爷党死灰复燃,不断制造种种危机,主子继承大统,肯定是先帝爷希望主子可以除弊迎新。

二月河树立这个清朝历史上最有争议和最有作为的皇帝时候,将正历史与野记杂谈融为一体,力图把高高在上的帝王拉回到平常生活之中,让他们有血有肉展现喜怒哀乐,雍正皇帝被先帝定位是一个冷面王,康熙希望他成为一个孤臣,这种减少与朝堂各种利益纠葛的处境,可以让胤禛毫无顾忌大胆做事。李卫是胤禛江南赈灾收税路上解救的乞丐,李卫无依无靠与官僚体系毫无瓜葛,在雍亲王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了封疆大吏,在江南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及士绅一体的新政中表现非常积极和卖力,政绩斐然。胤禛与李卫,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可以敞开心扉,帝王忧虑的是江山社稷,乞丐心中是人情冷暖,雍正皇帝听不惯阿谀奉承,珍惜的是说真话的真心。

李卫用自己的江湖之远来为居庙堂之高的雍正奉献自己的意见,胤禛回到一个人的角度接受人情冷暖,做出了决断,除恶务尽,即使自己亲儿子也不例外,新政的成果需要被发扬和继承。


唐俊龙55398571


弘时在扬州准备暗杀弘历,被图里琛和李卫救下护送回京。

雍正问李卫怎么处理弘时,李卫推说唯独此事不能帮雍正办,其内心就是想让雍正杀掉弘时以绝后患。

但没正面表态,李卫向雍正埋怨康熙,说先帝万般都好就是没有把八爷九爷十爷他们处置好,留下他们给雍正添乱,阻挠新政,给国家带来危害。

其本意就是留下弘时,就是给弘历留下一个大祸害,为了国家雍正不得不杀弘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