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經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中國之聲系列報道《試出新未來,闖出新天地——自貿試驗區五週年回眸》今天推出第四篇:《“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經》。文章開始,就提到了浙江自貿試驗區在保稅燃料油業務“放管服”改革上取得的成效,一起去了解下。

圍繞著“一桶油”,舟山正在發生蛻變。

今年7月,商務部正式批准在浙江自貿試驗區開展保稅燃料油混兌調和加工貿易業務,這是繼保稅油經營許可權下放至舟山後的又一項重大政策突破。8月,首票加工貿易項下不同稅號油品混兌業務在舟山順利完成,業內預計浙江自貿區保稅燃料油加註價格基本可以和新加坡價格持平。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曦預計,隨著調和規模的擴大,未來將有更多的海外煉廠調和原料直接運至浙江自貿試驗區。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吳曦說:“混兌業務模式的開通,使我們可以把燃料油混兌的一些調和原料從生產地一次性的直接拉到舟山這邊的消費地,中間省去了很多物流上的環節,同時也就減掉了很多成本,這裡面有時間成本,還有物料上的費用成本。”

和去年同期設立的其它幾家自貿區相比,浙江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最為明確也最為集中,即圍繞一個“油”字做文章,以保稅燃料油供應服務為突破口,建設東北亞保稅燃料油加註中心,實現油品產業鏈為主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

保稅油是目前國際上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種燃料商品,而我國保稅油與國際市場差距較大,這需要政策上的不斷“放”、不斷突破和試驗。去年6月,國家將保稅油經營許可權下放至舟山,同時首次明確保稅油供應資格的申請條件,更多企業被允許進入保稅燃料油供應領域。今年以來,浙江自貿區探索的“保稅燃料油供油企業信用監管新模式”等5項措施在全國複製推廣。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指出:“舟山是一個海島,它在發展成品油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舟山要在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國際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能夠有助於中國獲得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的話語權,本身它就要形成一個小環境。結合我們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如果沒有一系列的‘放管服’作為支撐,這個中心要麼很難達到,要麼是打了折扣的中心。”

“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放”的改革需要穩步推進,以“證照分離”為例,“照”是營業執照,只有一張;而“證”則有很多,涉及不同審批部門,五花八門的“證”實在太多,成為創業經營的“高門檻”。2015年,上海浦東新區試點“證照分離”,2017年全國10個自貿區同步推進,2018年11月10日全國範圍實施,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正是在上海等地已經開展試點的163項中選取的。

不止浙江,不止上海,多項“放管服”改革措施今年已被列入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投資管理領域的船舶證書“三合一”並聯辦理,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和原產地企業備案“兩證合一”,低風險生物醫藥特殊物品行政許可審批改革等等。

改革推向全國,試驗卻不能停步。在上海浦東,一支進口口紅的上市速度幾乎與原產地同步,這些都得益於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改為備案的政策,改革前的3-6個月如今減少到3-5個工作日。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歐萊雅亞太區產品安全與法規負責人塗春怡指著一支粉底棒對記者說:“這個是通過進口‘非特’進來的,而且是亞洲首發,在市場上的銷售非常好,填補了這類產品的空白,我們非常高興有這個途徑能夠幫助品牌跟消費者更加接近。”

“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是“服”,這既是一種服務意識的建立,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王華透露,下一步將繼續探索“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升級版,著力推進“照後減證”,構建現代化政府治理體系。

王華表示,“證照分離”改革不僅僅是單個審批事項的改革,更重大的意義在於通過改革轉變了行政審批方式,破除了市場準入的行政壁壘,方便了企業創業,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從以嚴格審核為主的准入前審批轉變為以信用為支撐的事中事後監管,從市場準入的審查者、守護者轉變為維護市場秩序的“啄木鳥”和服務市場主體的“店小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