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

王新阿宝


为何徐庶能指挥关羽,而诸葛亮就不能呢?这个问题只能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去回答。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徐庶

担任刘备军师,破解曹仁“八门金锁”之阵的记载,所以不存在是否指挥关羽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诸葛亮是第二任。诸葛亮要比徐庶厉害百倍,为何徐庶可以指挥关羽,而诸葛亮就不好使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徐庶没有摆架子,两人投靠刘备的方式不同。徐庶是自己前来投奔刘备的,而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在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摆足了架子,让关羽和张飞很不爽。

前两次没见着诸葛亮,让关羽有点上火,他对刘备说,我们哥仨两次诚心去见诸葛亮,而他却避而不见,想必他是个有名无实的臭书生,没必要浪费时间了。刘备不听。第三次诸葛亮倒是在家,不过却在午睡。刘备不想打扰,三人就在外面等了好久,气得张飞要去放火点了草庐。而隆中对的时候,关羽张飞在外面等候,并没有听到诸葛亮的高论,所以对诸葛亮很不服气。

二、徐庶和刘备仅是工作关系,但刘备和诸葛亮太腻歪。徐庶和刘备仅限于工作关系,诸葛亮可不是。按演义的说法,隆中对的当天晚上,刘备就和诸葛亮共度一宵。回到新野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这本来是关羽和张飞的待遇,现在被诸葛亮抢去了,关羽能舒服么?

三、徐庶会说话,恭维关羽,诸葛亮则没有。徐庶第一次用兵,对关羽的称呼是“关公”,这可是给足了关羽面子,关羽自然听命。诸葛亮知道自己此前让关羽不爽,所以想着和关羽拉近乎,在第一次指挥关羽的时候礼貌地称呼其表字“云长”。

想必关羽心里想的是“云长也是你叫的?”

诸葛亮吩咐完众人后,关羽特意问诸葛亮,我们都有任务了,军师做点啥呢?诸葛亮说,我在城上和主公吃酒。张飞一听毛了,我们出去打仗,你在家吃酒?真是搞笑,我不干了。

诸葛亮拿出刘备给的剑印说,违令者斩!关羽和张飞只能从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十万大军,这下让关羽张飞佩服的说到,诸葛亮真是英杰!

当然,诸葛亮这个职场新人之所以敢这么摆架子,是因为有真本事,才能镇得住刘备身边的老资历。


石头说历史


这问题问的比较不切实际,诸葛亮能指挥关羽啊,怎么就指挥不了了。只是后来关羽因为意气用事,华容道私放曹操,后又违反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大意失荆州。假使是徐庶指挥,估计关羽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但说回来,关羽是比较尊重徐庶,而看不起诸葛亮的。所以跟徐庶的关系比较好,乐于听徐庶的指挥。原因有二:

一、二人有机同的经历,故有共同的语言。二人都出身寒门;二人年轻时都行侠仗义,二人都曾杀过当地恶霸。不要认为徐庶是个文人,其实徐庶文武双全,年轻时是个杀人犯。不过杀了人后,关羽跑了,一直没被抓捕;而徐庶最后被抓了,游街示众,乡亲们觉得徐庶这人仗义,没人说出其真实姓名,徐庶也铁嘴钢牙,抵死不说,最后被同伴救了出来。这段经历是二人共同语言的基础,性情相投。徐庶不只仗义,而且足智多谋,自然召致关羽的喜欢,乐于听从他的指挥。

二、诸葛亮出身并不低微,他出身于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亮虽然在隆中种地,但他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山民,自己又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蒯、庞、黄三家在当地皆是名门望族,与关羽在出身门第上拉开了距离。而诸葛亮又自负其能,未出山自比管仲、乐毅。关羽是个骄傲的性子,除了刘备、张飞谁也看不上的人物,连马超与黄忠都没有放在他的眼里。对比他更牛逼、更骄傲的诸葛亮,自然看不上了。何况,在诸葛亮未来之前,刘备对关羽、张飞非常好,诸葛亮来后,刘备如鱼得水,等于夺走了刘备之爱。关羽心中吃醋刘备对于诸葛亮的感情,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春秋史社


题目有些问题,“指挥”一词不算恰当。

徐庶投奔刘备,是在刘备被刘表扔在新野屯兵之际,即公元201年始,至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其母为曹军所获,徐庶乃弃刘备而去。这几年间,刘备可说碌碌无为,谈不上用兵,徐庶也就208年曹操南下时出了点脑细胞。关羽、张飞等人,能够跟徐庶相处融洽,却与诸葛亮总有隔阂,其实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身问题。关羽、张飞等人,都是自卑贱而起,也是老资格,《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刘备虽然有个扑朔迷离的皇室身份,其实已经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到他这一代已是命如草芥,与关、张等,俱可说是起于微末。

徐庶本名徐福,也是起于寒门,这在先天上,便能得到关、张的认同。而诸葛亮就不同,他是世族之人,诸葛氏乃琅邪望族。诸葛亮先祖诸葛丰为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其父诸葛珪当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袁术帐下豫章太守,诸葛亮本人娶了黄承彦之女,黄氏亦为当地望族……诸葛家的爪子伸的到处都是,如诸葛瑾便在东吴混的是风生水起。诸葛亮出山前虽然蹲在隆中耕地,身后却是势力雄厚,难免就勾起关、张等人的“仇富心理”。

第二,性格原因。刘备最铁的几个人,除了徐庶之处,也就他自个身为首脑有着兼容并包的脾气,陈寿在《三国志》里面对他们的脾气做了个总结:“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徐庶就不同,他知晓诸葛亮之才,便想将其举荐到刘备身边。刘备也是刚吃了失去顶级谋士(指陈群、陈登等)的亏,努力学个乖,甚至容忍了“三顾茅庐”之事。这一点,自然使关、张二人不满,此时尚未见诸葛亮的能力,架子却大得离谱,再遇上这二位的性子,自然是火上添油。

诸葛亮在隆中是一通言语将刘备侃的是晕头转向摸不着北,说什么得先生如鱼得水——当然更加强了关、张二人的不满。其实刘备自己的胸怀也是不达标的,他似乎只是吃亏了有些怕,等抓着了诸葛亮,实际策略完全变了模样,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出山早期根本算不上刘备的核心圈子。所以最后关羽之败走麦城,俄而身死,人们总是觉得诸葛亮没有尽力援救,若事实真的如此,那诸葛亮也不是良善之辈。

第三,关羽的性格问题。刘备对徐庶,是真心实意的敬重,但对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热心。这里专门把关羽的性格问题提出来,是因为关羽有着过度的自负心理,他武力卓绝,行事逐心,有几分俯瞰天下英雄的意味,便东吴孙权,那也不放在眼里,况区区诸葛亮乎?


古今事


应答,在一个锅里吃饭,难道谁不知谁有几斤几两,徐庶,法正,包括庞统,军事上不用说,可惜一个走了,两个死得早了,刘备打仗时又见几次带过诸葛亮,三国志记载,裴松之做注,亮不以带兵见长,意思就是说军事不是诸葛的强项,以关羽的性格也就是表面意思意思,根本我行我素,这里就有后来关羽襄樊之战,为什么不见一兵一卒的援兵,说白了,诸葛借刀杀人,诸葛是政治家,他深知刘备若不在,诸葛无法管理蜀国,连魏延也管不了,魏延也是不服诸葛的其中之一,否则不会暗杀魏延,正面交战马垈能杀得了魏延吗?说白了诸葛是人,不是神,是人总会有缺点,错误,又有谁保证一生完美呢?


9紫气東来


用指挥不合适。刘备入蜀,诸葛亮带着关羽、张飞镇守荆州,官职还没有关羽、张飞高,照样能指挥。真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关羽、张飞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好,对徐庶却非常敬重。

首先,关羽张飞认为,徐庶懂军事,共同语言多一些。刘备一直没拿诸葛亮当军事参谋用,而徐庶是的。事实上,投奔刘备之前,徐庶是练武的,后来才折节读书,武人与武人,关系自然好处一些。诸葛亮在军事上基本没有建树,更多地是从事外交、内政方面的工作,三人没啥交集。

第二关羽张飞看不上诸葛亮的架子。诸葛亮高卧隆中,故弄玄虚,自比管仲乐毅,又吟诵“梁甫吟”,甚至连郡守级别的官职都看不上,在武人看来是很讨厌的。在关羽张飞看来,诸葛亮是个酸文人,花花肠子多,喜欢绕弯弯。徐庶出身差一些,多年来流落江湖,架子不大、欲望不高、待人客气。


九州历史


诸葛亮在刘备死前一直就没有当过二把手,曾经一度地位非常尴尬,建安24年,刘备晋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中护军,许靖为太傅,张飞为左将军,假节,领司隶校尉,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董督荆襄,刘巴为尚书,后继法正为尚书令,而此时的诸葛亮依然是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因为刘备称王时已经向朝廷纳还了左将军官爵,此时的左将军府已经没有了。汉朝自武帝以后取消丞相制,以尚书台行丞相事,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丞相,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如果没有加“录尚书事”头衔,就是荣誉职务,没有实际权力,由此可见,法正,刘巴才是刘备心目中的丞相,诸葛亮此时无论是职务,信任度都不如法正,


狼的影子319


不能说指挥不了,只是每次指挥关羽不服,心里不爽。原因如下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

话说徐庶用计刚为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仁(据说这是刘备平生第一次取得大胜利),曹操听说后听从程昱之计,绑其母,假借其母之信,骗徐庶来许昌,徐庶走之时,并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孔明,并说“孔明之才百倍于自己,就连管仲乐毅都比不了”,我们知道关羽熟读《春秋》,管仲乐毅的才能和功绩,他是熟知的。关羽一向自负,天下没几个人他看在眼里,因此他对诸葛亮的第一印象是胡吹,言过其实,基本是负面印象,人际交往中往往第一印象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主导,何况关羽还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初次正面交锋

话说曹仁失败后,曹操继续湃夏侯惇来攻打新野,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崭露头角建立威信的时候不容失败,可是毕竟力量悬殊,再加上关张两位对他印象不好,他想建功立业就需要搞定关张,怕不听使唤,于是借刘备剑印,来强制命令关张两位,他们不得不听,虽说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但关羽并没有屈服。

欲借华容道来收服关羽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且败走华容道,诸葛亮故意激将法让关羽去守华容道,以关羽的秉性诸葛亮应该猜到关羽会放了曹操,那么他为什么要激将关羽,让关羽守这条道,除了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的,更重要的是他要先给关羽一条死路,让他服软;再给他一条活路,以此收服关羽。刘备突然插手什么,我三兄弟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让诸葛亮的计划落空,再加上后面刘备告诉关羽“天象说”,说曹操命不该绝,至此关羽心里对诸葛亮更是不满。

这次硬碰硬(关羽取长沙)

诸葛亮对关羽说:“子龙取桂阳,翼德取武陵,都是带了三千兵马去的。长沙太守韩玄没什么本事,不足为道。只是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黄忠,虽然年近六旬,须发皆白,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云长此去,不可轻敌,必须多带军马。(且容我喝口水继续看诸葛亮在收服关羽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这是刺激,明显的是刺激关羽,关羽说不用三千这么多,500校刀手即刻,这让刘备吓了一条,兄弟没必要较真,这是打仗,可是关羽脾气都知道,决定了就改不过来,也许上天对关羽太好了,魏延起义军杀韩玄,开城门投降。这次诸葛亮再次落空

事情并没有向有力的方向发展

话说庞统死于落凤坡,诸葛亮被调入川蜀,这次他改变以往的想要收服关羽的态度,而是想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临走之时,留下字条“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关羽好像并没有听进去过,再加上,关羽那次想入川找马超比武,诸葛亮写了封信 ,信中盛赞关羽,称赞关羽为美髯公,马超与张飞、黄忠一样,关羽听后及其高兴,心中想到连孔明都拜服自己,这让关羽更加自负,更加高傲,几乎没有人入他发眼包括孙权,后面败走麦城,跟这个有直接关系。


种花家老表兔


祝大家阅读愉快!

诸葛亮出山后没多久,曹操就攻打新野,刘备急了赶紧去问关羽张飞,问他们该如何对阵夏侯惇,没想到关羽张飞却说:“大哥不是有孔明吗?你让他去迎敌啊!”虽然是气话,但肯定能想象出二人对孔明的不满。

(关羽张飞)

一:先来看看诸葛亮

关羽张飞为何会对诸葛亮不服,有所懊恼,很明显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所引起的,要知道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真的是放低身段,还带着两个弟弟,大雪天的,诸葛亮摆谱摆的太大了,虽说考验了刘备,但是对自己肯定是会有影响的,这不关张二人就咽不下这口气。以至于在后面每次诸葛亮的决定关张二人都很反感,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则是公然挑衅。再加上诸葛亮无论大事小事都特别谨慎,一点小战事也搞得气氛很紧张,即使诸葛亮自己很有把握,但是他的做法给人感觉没有信心。

(诸葛亮)

诸葛亮还为了让关羽折服,特意让他去华容道,最后却放走了曹操,诸葛亮也正是想用此来搓搓关羽的锐气,事实上后面关羽对诸葛亮的才能是认可的,但是大多就是不喜欢他的文人气息、摆谱、做事不够利索,算是性格上的问题。

二:再来看看徐庶

徐庶的性格和诸葛亮完全不一样的,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一入刘备帐中就来了个三连胜,而且徐庶打战的风格和诸葛亮完全不同,徐庶是把一件很重要的战事做到很轻松的样子,诸葛亮是把一件小战事做成马上要决一死战的样子,所以带给士兵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徐庶)

徐庶和诸葛亮还有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徐庶不会直接任命关羽张飞等人去打战,都是告诉刘备,让刘备再告诉其他将军,这样徐庶和关张等人自然也就不会有冲突了,也不会因为意见不合就争执。

徐庶为人侠义、广积人脉、又是水镜先生的朋友,没有文人书生的气息,反到有了武将的直爽,徐庶对刘备的试探也极其简单,并没有诸葛亮那样摆架子,为人也十分谦和,从他自己说自己的才能远不如诸葛亮就知道了,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时候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反观诸葛亮从来没有说过如此谦虚的话语。

综上所述,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二人的处世方式不同。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郡主


答 | 江隐龙

徐庶和诸葛亮还是不一样的。诸葛亮的出身虽然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术,比不上荆州的蔡氏、蒯氏等,但也是士大夫出身;而徐庶与关羽一样都是寒门子弟。徐庶原名徐福(不是去日本那个徐福啦),他能文能武,年轻时因为人报仇而获罪,用白粉涂面逃走,后被党羽救走。这才改名徐庶。这之后,徐庶拜师求道,这期间结识了诸葛亮等人,成为荆州一带的乡野名士。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徐庶的人生经历简直是关羽的翻版?关羽也是因为年轻时犯罪而亡命天涯,只不是关羽最终成了誉满天下的武将,而徐庶则成为了谋士,二者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徐庶有此经历,其举手投足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诸葛亮则出生于小贵之家,与关羽等人完成不同。

关羽是什么性格呢?刘备说他“矜于士而体恤卒”,诸葛亮显然是“士”,而徐庶身为“士”的同时还有点武夫之气。徐庶少年能舞刀弄戟,这一点能与王朗相提并论——只不过王朗曾经与太史慈过过招,而徐庶一生未以武将的身份与名将交手,就“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了。

除上经验相似,关羽与徐庶还有一点偶合:都降过曹操。关羽是在兄弟失散不知生死的情况降曹的,徐庶是在母亲被捉的情况下降曹的,都是不得以而降。关羽有“土城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徐庶有“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一个重投关羽,一个一言不发,从文学创作的角落来讲,二人也是文武的天作之合了。


隐语


徐庶这个人虽然是谋士,但是不以谋士自居,处处让刘备居主导权,自己是客人,关羽感到自己为自己做事,毕竟大哥的就是自己的,时刻关羽是主人翁。因此关羽很高兴,乐于为徐庶而操劳。

诸葛亮出了茅庐,就把自己凌驾于关羽张飞之上。关羽张飞和刘备关系很好,不过在诸葛亮没来之前,刘备关羽张飞同塌而眠,诸葛亮来之后,刘备和关羽情好日密,如鱼得水,此时关羽张飞一直在吃醋。自然对诸葛亮有意见,再加上关羽张飞根本不相信这小白脸能有什么真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