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汽車金融正成為互聯網巨頭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新戰場!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BATJ不“跑單”的顛覆

根據不完全統計,度小滿(原百度金融)佈局汽車領域的動作緊抓金融領域。2017年8月份,一支發行規模為4億的“百度—長安新生—天風2017年第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ABS產品獲批上線。按照長安新生的主營業務推斷,這一ABS產品的基礎資產應該為個人汽車消費信貸,這也意味著百度金融旗下的消費金融業務開始涉足汽車消費信貸領域。

而百度方面則是對外投資了優步、天天用車、51用車、優信二手車,其中,優信二手車提供二手車的零售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在BATJ中,阿里發力較猛。阿里巴巴,在2015年成立了汽車事業部,想要基於消費者網購數據將汽車業務延展至新車購買、訂製、使用、維修、二手車、汽車金融等多達16個場景需求的功能。並協同汽車生態產業鏈各合作方,通過無線業務場景,向車主提供“看、選、買、用、賣”的汽車電商O2O一站式服務;7月份,阿里汽車事業部還宣佈聯手螞蟻小貸和眾多汽車廠商推出“車秒貸”,消費者只需要用手機在線上提交申請,半小時內即可獲知貸款授信額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巴巴開疆擴土的背後,螞蟻金服在阿里系裡面扮演的角色是解決金融理財付款的問題,支付寶解決汽車的大額支付問題。

2015年3月份,阿里與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資約5億元人民幣,設立總額約10億元人民幣的互聯網汽車基金;

2015年4月份,阿里整合旗下大數據營銷、汽車金融業務以及6000萬元車主匯聚的平臺優勢,成立阿里汽車事業部;阿里旗下湖畔山南股權投資基金和上市公司道明光學投資攜車網B輪4000萬元;

2015年7月份,阿里汽車事業部宣佈聯手螞蟻小貸和眾多汽車廠商推出"車秒貸",消費者只需用手機在線上提交申請,半小時之內即可獲知貸款授信額度,網購信用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

而一視財經注意到,阿里巴巴推出的關於汽車金融的兩項具體業務,都是基於支付寶的信用體系做車貸授信。

騰訊在此領域的佈局幾乎都是對外投資完成的,旗下並沒有明確的汽車金融產品。

2013年,騰訊聯合君聯資本等投資B2B汽車電商平臺優信拍;2015年1月,騰訊和京東以現金和獨家資源的形式對易車網投資約13億美元,並向易車旗下專注於汽車金融互聯網平臺的子公司易鑫資本注資2.5億美元;2015年8月,騰訊投資C2C平臺人人車;2015年9月,騰訊聯合易車網等共同投資C2B平臺天天拍車。至此,騰訊完成了在新車電商及二手車電商C2B、C2C、B2B主要細分領域的完整佈局。

京東則是緊跟騰訊的步伐,共同看中投資了易鑫金融,京東金融也在汽車金融貸款業務領域有所涉獵,其京東汽車商城中的“京東白條”的方式上線分期購車業務。

頗為有意思的是,百度的長線投資策略也深入到了騰訊和京東的蛋糕之上,在易鑫金融的背後,亦有百度的身影浮現。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傳統銀行:從產業鏈金融滲透

於BATJ選擇的戰略不同,傳統商業銀行的路徑是對汽車上游產業鏈的高度滲透上,這是傳統汽車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汽車金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有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前後,國內便有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汽車金融事業部。並截取了最豐厚的一段,即主機廠金融服務,貫穿於新車的生產和銷售環節。

眾所周知,主機廠資金需求規模大,且對融資成本非常敏感,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不具備承接能力。

通過與主機廠的深度合作,以及線下4S店對傳統金融信貸的依賴,進而形成了深度捆綁。商業銀行在線下場景之中,早已形成了對汽車消費信貸的市場份額佔領。

從BATJ們在汽車金融的投資戰略路線圖不難看出,無論是天貓、蘇寧、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的汽車超市,還是易車、汽車之家、瓜子、優信,其均按照線上流量攬客的模式,試圖消解線下4S店和商業銀行的捆綁場景。

尤其是附加品金融之上,這些先行者已經嚐到了甜頭。

有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汽車保有量國家,但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只有20%,說明汽車金融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汽車金融產業鏈已經覆蓋了整個新車市場和汽車後市場。

而汽車金融可謂汽車產業鏈中利潤率最高的環節,汽車金融公司為整車企業貢獻的利潤率高達30%-50%。據統計,全球汽車銷售量中的70%是通過融資貸款銷售的,汽車金融業務所帶來的利潤佔到全球汽車行業利潤的24%左右。

資料顯示,汽車金融貸款主要分為三類:零售貸款、經銷商批發貸款、融資租賃貸款。近年來汽車金融貸款規模快速擴大,零售貸款佔據主導地位。目前汽車零售貸款主要以分期付款為主,相對分期付款方式來說,融資租賃模式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2016年融資租賃市場佔有率不到1%,貸款餘額僅21億元,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BATJ的汽車金融爭奪戰……

誰是未來贏家?

汽車金融的未來之爭不再是庫存融資和消費信貸這類基礎業務的簡單比拼,圍繞著汽車產業鏈上下游,汽車金融的格局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發展的形態。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在汽車金融行業的攪局,汽車金融行業必將迎來發展高峰。

據德勤預測,2016年-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將迎來高速的增長,到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的市場規模預計可以突破2萬億元。

雖然巨頭佈局匯出一片藍海,但其背後又是無數的暗礁以及難測的風暴。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何突破汽車融資租賃目前遇到的困境關鍵在於改變營銷模式。

在一二線城市限購政策日益嚴苛,消費能力提前透支的情況下,三四五線城市將是汽車市場未來銷量的增長主力,而不斷下沉的市場,恰恰是融資租賃業務發展的重點。

目前汽車金融領域最大的痛,仍是騙車騙貸和車輛的二次抵押。另外,汽車金融領域還面臨著汽車金融的場景化創新的侷限。他同時認為,汽車作為一種流動資產,純線上操作,很難控制車的流動。因此貸前的風控審核,貸中的監測管理,出現違約騙車後的追車,都需要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

除此之外,汽車金融行業內部信息不透明,市場缺乏健全的信用體系等,都是汽車金融的暗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