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风流只为你倾心4548645


因为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热播,雍正杀子变得家喻户晓。电视剧中,雍正最后在密室召见亲生儿子弘时,命他自行了结,随后,弘时自杀身亡。

作为亲生父亲,雍正亲自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鬼门关前,对这个儿子可谓恩断义绝,说明这个儿子也让他彻底失了望,寻常父亲看到儿子让自己失望,顶多是断绝父子关系,视同路人,终生不见,但要让一个父亲赐儿子死罪,可见对儿子不单单是失望,已经视同仇人了。

确实,在电视剧里,作为雍正在世的儿子中年长的弘时,攻于心计,阴险毒辣,为了夺嫡争储当皇帝,谋杀知道内幕的隆科多灭口,甚至安排杀手,不惜谋杀自己的亲弟弟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事情败露后,为雍正皇帝赐自尽。可见,电视里的弘时被赐死,是因为争储夺嫡。

历史上的弘时,与电视里的结局差不多,也是被父亲雍正皇帝开除宗籍后,或被雍正赐死,或含辱自杀,都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逼死的。不过,雍正逼死儿子的关键原因,却不是“夺嫡杀弟”,而是“附逆允禩”,因搭错了车、站错了队而死。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皇帝十个儿子,第一个皇后生了嫡长子弘晖,钮祜禄氏生弘历,耿佳氏生弘昼,年贵妃生福宜、福惠、福沛,谦妃刘氏生弘適,齐妃李氏生弘昀、弘时、弘昐。

嫡长子弘晖8岁就夭折了,留下的儿子中,就资历和能力来说,以弘时、弘历最醒目,弘时生于1704年,弘历生于1711年,弘时大弘历7岁,雍正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按照常情,弘时的优势是要大于弘历的,但弘时的表现,却让雍正对他彻底寒心、彻底死心,以至要结束儿子的生命不发泄自己的愤怒。

据《清史稿·列传七》记载说:“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清皇室四谱》记载说:“(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年少放纵,行事不谨”,便是弘时的罪过,但“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即便是罪,也罪不致死吧?弘历继位为皇帝后,庄亲王允禄在一个奏章中说:“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

这段话说明,在雍正四年,雍正已将弘时逐出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儿子,允禩是雍正夺嫡时的劲敌,当时也是戴罪之身,罚儿子去做允禩的儿子,有相互惩罚、昭彰天下之意。可见,弘时获罪,是因站在了八贤王允禩的阵营,而这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

而起因是,雍正当年与众兄弟夺嫡时,弘时耳闻目睹,有些事还亲身经历,对八叔允禩有自己的看法。登基后的第三年,雍正开始收拾允禩等兄弟,弘时同情允禩,与父亲立场严重背离,雍正便将他过继给允禩为子,而弘时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立场,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后来便有了逼死儿子的结局。


帝国的脸谱


在正史中,弘时也是被雍正赐死的。

但赐死的原因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同,反而与《甄嬛传》的情节是一致的。



正史中,弘时没有竞争夺嫡,也没有在科考案中泄露考题,更没有谋刺弘历和隆科多。

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庶出,诸子中最年长者,弘历的异母兄长。弘时的生母是李氏,雍正登基前为侧福晋,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

起初,雍正对这个儿子还是蛮喜欢的,为他精心挑选老师促进学业。



雍正登基以后,还允许已有家室的弘时同住在宫中,说明当时父子间的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来,雍正也逐步认识到弘时并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胆识和才能,但仍然很关心和扶持,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

如果弘时能稍有些头脑,谨言慎行,哪怕做个亲王,也能终生保全富贵。可他的思想确实太单纯幼稚了,毫无城府心机,导致大祸临头。



弘时是亲身经历过康熙帝两废太子,九龙夺嫡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

康熙死后,雍正登基,对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们进行了残酷打击,而弘时则对皇叔们的遭遇比较同情,以至于他的政治立场站到了雍正的对立面。

雍正五年,弘时随父皇雍正在宗祠祭祀先帝,弘时忽然脑袋瓜不灵光了,他说:“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他跪下来为几位皇叔求情,言语中暗示雍正这样对待兄弟,令先帝康熙在天之灵难以安定。



这简直是撮死嘛,雍正仿佛睾丸上被火苗烫到一般蹦了起来,暴跳如雷,立即下诏,以“言行放纵不谨”的罪名将弘时革除宗籍,而后就赐死了。

令雍正气愤和伤心的是,自己对他如此关爱,而弘时做为儿子,居然为别人说话,伤害自己的父亲,还专门往最敏感,最隐痛之处进行打击。

“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

弘时的这种固执的观念深深地触怒了雍正,最终以“放纵不谨”的罪状,贬弘时为罪臣之子,削宗籍,赐死。这一情节与电视剧《甄嬛传》是一致的。



正史中,乾隆还是很怀念这位心地单纯善良的兄长。这一点,与电视剧《雍正王朝》和《甄嬛传》都不相同。


馋嘴肥猫铲史官


爱新觉罗.弘时,是雍正第三子,也是他长成年的最大的儿子。其母齐氏在雍正初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及贵妃年氏,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为后宫第三位妃主。而且雍正早年对弘时特别喜爱,在他成婚后,仍然允许他在宫中居住,贴身教导。不管从母妃的出身地位、年纪、还是从雍正的态度上来看,弘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很大。

关于弘时的下场,《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砥犊情深的父子俩怎么忽然就反目治罪了呢?雍正这位“屠夫”有没有杀死自己亲儿子呢?

弘时获罪,也是有他的“取死之道”。雍正经过艰苦卓绝的“九子夺嫡”,在看起来任何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取得皇位,除十三子允祥外的其他弟兄皆反对,传他是矫诏篡位。为此,雍正杀了皇室宗亲两百余口。坐稳皇位后,“弑兄屠弟”,“弑兄”是指雍正帝囚禁了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屠弟”则是指五阿哥允祺、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十二阿哥允祹、十四阿哥允。其中允禔、允礽、允禩、允禟均被囚禁而死。弘时因当时雍正意图让弘历继位的意图很明显,出于嫉妒,竟然头脑发热地倒向雍正的政敌允禩,参与到他八叔的政治势力中!


可想而知雍正的心情,悉心教导的儿子导向了要自己命的政敌一边,父子关系彻底决裂,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儿子。雍正四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不知悔改的弘时做了同样处理,并将他逐出紫禁城。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雍正五年抑郁而终,年仅24岁。

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如是史社


正史上雍正的儿子弘时之死其实和《雍正王朝》中是非常相似的。最早提出雍正杀子的是唐邦治先生,他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中指出皇三子弘时,因为年少放纵,处事不谨,被雍正削去了宗籍,然后被赐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弘时到底做了什么,让雍正非要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当然是因为权力之争。

雍正实际上有10个儿子,并且弘时并不是第三子,而是第四子。长子弘晖8岁的时候病死了,次子弘盼两岁的时候也死掉了,三子弘呁也只活到了10岁。所以弘时便成了名义上的皇长子,大阿哥。为什么大家都称他为雍正的第三子呢?因为次子年纪太小,没有计算到排行中去。

不过清朝的皇位继承并不是嫡长子制,所以弘时并没有什么优势。康熙晚年的时候,雍正和几个兄弟争皇位,可谓是兄弟相残。雍正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开创了独特的秘密建储制度。不过即使如此,雍正还是明显钟意于弘历。比如雍正元年的时候,弘历便到康熙的陵园进行了祭祀。

虽然如此,雍正对弘时还是有父子之情的。比如当时京师有很多有才学的人,但是雍正还是不远千里,特意找来一位大儒来教导。这个大儒便是王懋竑。

从王懋竑的个人经历来看便能推测出弘时已经遭遇不测。因为雍正元年,王懋竑便授予了翰林院编修,在弘时书房行走。不过第二年,由于他母亲去世,他只能离开京城,为母亲治丧。古代守丧期很长,一般需要三年,不过雍正特意命令他早点回来。可以推测那个时候,雍正和弘时关系还是没有恶化的。

王懋竑只用了一年,在雍正三年的时候他返回京师。第二年,王懋竑“以老病”为理由辞职归家,所以可以推测此时弘时已经出事了。不然,雍正不会让王懋竑就这样回家。

那么弘时到底为什么会和雍正闹到这种地步呢?原因自然是雍正明显想拥立弘历,而弘时自然心生怨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皇位的归属。为了争夺皇位,弘时便和雍正的宿敌胤禩、胤禟、胤禵等人联合起来。对于这一点,雍正在大臣奏折中的朱批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朱批如下:

“不但兄弟,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

弘时做这种事情,以雍正的脾气,自然是无法容忍他的。所以他遭到了雍正的严惩。雍正对弘时的惩罚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他命令弘时充当胤禩的儿子,这代表了他们父子关系已经断绝,并且警示其他同情胤禩的王公大臣;

第二,雍正除去了他的黄带,并从玉碟上除名,并让允裪“约束养赡”弘时。

那么弘时最后是否被杀呢?对于这一点,目前争议还是很大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雍正帝有序齿的皇子只有六个,有序齿的意思是指有入皇室家谱-玉牒,雍正王朝里面,只出现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乾隆帝),皇五子弘昼,另外三个为什么没有出现呢?

因为皇长子弘晖只活了八岁,皇次子弘昀只活了十一岁,而皇六子弘曕,也就是甄嬛传里面出现的果郡王,被过嗣给了果亲王允礼,而且生于雍正十一年,出生得比较晚,所以这三个都没有出现。

另外年妃给雍正帝生了三个皇子,分别是福宜、福惠、福沛也都是夭折了,都没有入序齿,自然也都没有出现。

有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能继位,弘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弘历十分的聪明,康熙对他十分的喜欢,所以雍正在雍正元年的时候,就秘密立弘历为储君。

虽然这个是不公开的,但是弘历两次替雍正帝去祭祀康熙的景陵,大家自然都知道弘历是未来的储君。

弘时做为雍正帝事实上的长子,自然是心有所不甘,在《雍正王朝》里面就做了三件错事,第一件事,将雍正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的试题泄露出去。第二件事,派刺客去刺杀弘历。第三件事情,跟八爷、隆科多、八旗王爷逼雍正爷的宫。

在电视剧里面,弘时是被雍正帝给赐死了,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弘时做过这些事情,但是有说弘时任性妄为,做事不谨慎,在雍正四年的时候,从宗室除名,并过继了八爷做儿子,在雍正五年的时候,病死。

从这个罪名来看,实在看不出什么,极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弘时跟八爷比较接近,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可能是对弘历被立为储君的不满,正因为如此,才会被过继给八爷做儿子,正因为弘时的事情,弘昼才会做一个糊涂王爷。


历史简单说


对于弘时的死,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民国初年编撰的《清史稿》中,只记录了“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弘时是雍正帝儿子中序齿的老三,也是长到成年的老大。生母李氏,原为胤禛侧福晋,雍正继位后封齐妃。


对于弘时的死,常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他为八叔胤禩等求情,触怒雍正被赐死。另一说是参与夺嫡之争,企图加害弘历,而被赐死。两种说法,都是讲他是被父亲处死的。

相比之下,如果单纯是为胤禩一党求情,雍正不会下狠手处置他。严加申饬,或夺爵也就罢了。只有夺嫡这种大事,才会送了性命。毕竟雍正继位,就秘密书写传位诏书,立弘历为太子了。


对于皇子,废除宗籍的处罚很重。未必是如影视剧中直接毒死他,也可能受不了打击而自杀或病死。

很多历史细节,再也找不回真相。而那些过程谜团,对于社会研究也没有什么意义。


几苇渡


雍正继位后,先后处死或圈禁了好几个兄弟,基本可以说众叛亲离。弘时作为雍正的长子,本应千方百计维护父亲的权威,帮助雍正度过执政初期的难关。但弘时性格冲动,亲身经历了父亲和几位皇伯皇叔争夺皇位的过程,对他们抱有无限同情,最终导致父子反目。在雍正极度不信任的大背景下,被过继给八皇叔做儿子。老八被下狱处死后,有被割除宗籍,剥夺黄带,最后交给皇叔允啕约束养赡。从雍正对自己亲弟弟老十四的处置以及给大臣的批示可以分析得出结论是,弘时并没有被处死,只不过被剥夺宗籍,强迫改名换姓,贬为平民,并在一定范围内被严格监管。从雍正后期开始,就像池塘里的一片浮萍,在狭小的圈子里,隐姓埋名,终了一生。


风之子8556


首先,史籍上对弘时的记载很少。《清世宗实录》对弘时的情况一无所载,连名字都没出现过。

但可以知道的是,弘时原是雍正帝第四儿子,他的三位兄长弘晖、弘昐和弘昀,分别在八岁、三岁和十一岁时早夭,其中弘昐囚幼殇未被序齿,所以弘时排行第三,被称为三阿哥。南于哥哥都已不在人世,他实际上成了雍正帝的长子。
不过,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刚刚继位的乾隆帝谕旨中说:从前三阿哥少年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

可以看出弘时的宗籍确实在雍正时废除且去世多年,乾隆帝继位后才恢复。
有研究说,雍正刚刚即位时,对弘时还有父子之情,为其受教择师一事,一度颇费心思,雍正、弘时父子关系日趋恶化的原因也许可以从前述乾隆谕旨间接指出是由于弘时“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 ”,可是弘时死时已二十四岁,早就成年,所谓“放纵”,“不谨 ”,断非 “年少无知 ” 所致,只能是其一贯作风 。

他好恶分明,遇事爱固执已见 ,直爽坦率 ,不善掩郎 , 因此在雍正眼中,不是一个唯父言是从、 循规蹈矩的孝子。


历史有妖气


弘时是雍正的三儿子,前面两个哥哥早死,弘时成为雍正最大的儿子。雍正皇后儿子早死,弘时的母亲出身高,要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就是侧福晋。太子之位争夺战,弘时优势很大。

但是弘时这人没有城府,为了壮大势力,加入雍正的死对头“八爷党”,雍正大怒,直接把弘时过继给“八爷”。后弘时拜祖庙时,讥讽雍正手足相残,被雍正圈禁郁郁而终!




睁眼看西安


弘时在历史上的死亡,其实现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看法。

《清史稿》简单记载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这样一句简单的记载,在其他史料中也没有对弘时死亡进行过多的叙述,只说了当时他只有被削宗籍以后就死了,当时只有二十四岁。

历史学家猜测

有的史学家提出了雍正杀子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关于弘时的死历史记载过于笼统。所以这一说法被电视剧大肆渲染,《雍正王朝》为例弘时就是被雍正处死 。为了防止弘历登基后,出现像八爷党逼宫乱政的局面,这是雍正亲身经历后最痛恨的。


雍正杀子的说法主要人们猜测,仅仅因为放纵就削去宗籍,而后死亡,这样太残酷,判罚太重,而且这样的记载有囫囵吞枣的感觉,太泛了。所以就有了弘时,弘历争夺嫡子,继承权,败露后被赐死,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是皇权达到最顶峰的标记,所雍正杀子的历史记载应该是被雍正强行干预篡改了。

一般认为的弘时死亡

有记载说弘时因允禩一事牵连,被削去宗籍,有康熙二十一子,雍正弟弟允祹约束赡养。雍正四年年二月被割去宗籍,次年八月去世。弘时在历史上虽为雍正儿子,却对八叔胤禩颇有好感,所以历史上也有雍正勒令弘时过给允禩做儿子。所以雍正秘密立储君的时候,就早早把弘时排除在外了。

弘时死亡,与雍正有无关系呢?虎毒不食子,雍正应该不会如此绝情。况且弘时削宗籍后,老八允禩,老九允禟基本被雍正肃清,没有必要对一个手无寸铁,毫无实权的儿子下毒手。乾隆继位后,恢复了弘时宗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