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學習成績,如何避免“中國式家長焦慮”?

腎掉打下



個人認為,沒有避免的方法!中國家長對教育的焦慮,是對時代鉅變的焦慮。身處時代,避無可避。此刻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中國式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的卻是一個真空的世界。


為了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家長們憂心忡忡;
孩子寫作業時心不在焉,家長們則在一旁著急上火;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文武雙全”,家長們也在興趣班與快樂童年兩者之間矛盾掙扎;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家長們又開始擔心他們分不清精華和糟粕。


中國家長們操的心實在太多了,換句話也可以認為家長的控制慾實在太強了。

最近,南京一位33歲母親的遭遇刷爆了朋友圈。

當看到自家孩子寫作業時非常磨蹭,這位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竟然把自己氣到了醫院。

據報道,當時她感到自己說話口齒不清,雙手也不停地顫抖,字也寫得歪歪扭扭。

起初她還以為,這些只是生氣導致的。休息兩天之後,這些症狀一點都沒有改善,這名母親只好來到醫院就診。

頭部CT顯示,她的左側腦部已經出現梗死。

據主治醫師介紹,該患者跟孩子生氣是此次發病的直接誘因。

其實,派媽認為家長出現焦慮屬於正常現象。

但是,學習應該是孩子們的事情,課業出現問題應該是他們自己去焦慮,而現在家長往往比孩子們還要焦慮。


所以,這對整個家庭教育來說不是一個好的良性循環。

幼兒教育看6歲時的識字量,

小學看畢業能否考進好的初中,

直到考上大學依舊迷茫,

這樣的教育根本沒有贏家,

也偏離了教育育人的本質。

教育競技化,才有了所謂的“起跑線”一說,正是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線,成了家長們脆弱的心理防線。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老劉說數學),每日都會有學習技巧、經驗方法、勵志故事等!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渴望提高的童鞋。


教學課堂


我們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會輸,會落後。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想讓孩子考上985,211;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很有可能廢掉我們的孩子。


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受傷的孩子,最終三敗俱傷。但傷的最重的是孩子,也只會是孩子。

健康的焦慮之下,家長會更關心和投入孩子的教育事業中。

不健康的焦慮之下,家長更可能會做出違背教育規律的行為。

健康的焦慮之下,家長能在孩子的成長中收穫快樂和滿足感。

不健康的焦慮之下,家長更容易感到挫敗感和無力感。



保持一顆平常心,能夠坦然接受孩子最終可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成為普通人並不意味著孩子這輩子就完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快樂,只要那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永遠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我們應該做的:


就是拋掉無用的中國式焦慮,不去按照自己的期望給孩子規劃好人生之路,然後催促孩子不斷前進;而應該僅僅以陪伴的姿態,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支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有一顆平常心,有勇氣對孩子說:

孩子,無論你是否優秀,我都會永遠愛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樂,擁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合肥長淮心理科洪主任


從幾十年教育中得出的結論:第一,面對孩子,中國式家長都在焦慮什麼?首先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不該焦慮的他焦慮。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孩子不好好做作業,孩子自己的事,都是家長在急,長期下去,孩子倒成了局外人。其次,家長的焦慮往往都是孩子教育本身以外的事情。比如孩子成績不如別人好,孩子要不要跟同學一樣去學奧數,孩子要不要和同學一樣去學鋼琴,孩子要不要跟別人一樣去夏令營。太多的別人,結果忘了孩子本身更需要什麼。

我一個朋友生了二胎,家裡人都很焦慮,怎麼教育好啊。結果我朋友很淡定地說,看孩子自己,該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想得那麼多幹嗎?

對啊,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怎麼都忘了?根據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特徵給予適合他的教育,這應該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不適合孩子的,想得再多也沒用。

再說,受教育者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往往受教育者水平的限制。我們自己有多少水平,能教孩子多少,這不是能焦慮出來的。

那麼,有空焦慮還不如多讀點書,多長點見識,多教孩子一些。






海說美


1.首先要清楚把孩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辯識出來:一類是“體制型的學習”,像我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小到算數大到高考中的科目,不應該過度把眼光放到這個分數上,引導孩子去理解每個學科真正的的美和奧義。第二類就是“生命型學習”,包括禮貌情商總體說是生命感受能力和生存能力,也應該把眼光放到這上面,學習的目的還是為生活,有的情商高成績差的孩子在社會的生存能力更強更有發展前途。

2.注意規律和次序,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發育階段,在孩子的感覺階段注重什麼培養?預備運算階段學習什麼?家長本身要有一個計劃打算,建議家長讀一下兒童心理學的書籍,能幫助孩子,又能讓自己思路更清晰。

3.尊重孩子的特點,權衡利弊,凡事有利弊,人各有長短,孩子也一樣,只有瞭解並且尊重孩子的特點,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淡定面對各種焦慮。

4.沒有任何事情是統一標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把眼光放到分數這個標準上,避免一定情緒,格局大一些,看孩子本身透徹一點,就不會焦慮。

5.聽聽孩子的聲音,聽聽自己的聲音,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有目標就不急躁啦。




做你的小李老師


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道出了多少為人父母的艱辛。從小孩出生、成長、教育、成家、立業等等,中國式家長焦慮似乎始終存在,一方面是我們國家親恩傳統的傳承,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家長個人甚至家庭要操心的事情實在有點多。

首當其衝的就是子女教育問題。相信在我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很多家長在去週末培訓班的路上,或者已經在了,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有陪伴孩子作作業,上輔導課,各種培訓班的經歷。更惶論通宵排隊搶學額,天價搶購學區房,舉債送子女出國留學等新聞不斷出現,中國式家長焦慮中的教育焦慮問題尤其明顯。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是這種焦慮深層次的來源,殊不知子女教育、學習、成長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有時用力過猛,拔苗助長,反而適得其反,導致中途拋錨,後程無力。而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之間功能、角色分工失衡,也加劇了這種焦慮,我身邊的家長督促孩子功課,作作業,檢查作業,預習等等,直到很晚的不在少數,已經嚴重影響了家庭作息的安排。

要消除這種教育焦慮的情緒,對家長來說首先得端正、放鬆自己的心態,儘量避免不安、緊張情緒展現在孩子面前,給孩子創造利於學習的環境。對社會來說,要努力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符合發展規律的教育資源。對學校來說,則是要實實在在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窈妹一家人


據有關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狀態。

中國式家長焦慮,是家長的焦慮,並不屬於孩子的焦慮。我們發現,當家長們看到孩子不焦慮,自己就會更焦慮。

造成中國家長們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家長焦慮的投射。很多房奴車奴的父母,也是孩奴。很多家長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還貸壓力,焦慮自然也是正常的,而家長卻把自身的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僅自己忙碌工作能緩解焦慮,還讓孩子也要忙碌學習,自己才不焦慮。在很多孩子“拼爹、拼娘”的時代,家長們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不能和其他孩子父母“拼”,於是,就讓孩子“拼”了。

第二,家長攀比的心態。很多時候,孩子穿衣吃飯學習成了家長自己的需求,給孩子買名牌,孩子看不懂;給孩子吃法式西餐,孩子吃不飽;給孩子報輔導班,孩子學不好……甚至有家長給自己2歲多的孩子報了5個輔導班,結果是——孩子禿頂了。把自己的攀比之心附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承受不了。

第三,家長彌補的心理。很多家長,小時候都經歷過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那時候家長們的父母沒有很高的文化知識,不能很好地支持現在當家長們的學習和生活需求。長大後,家長們終於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讓自己盡情展現自己兒時不能滿足的對教育和物質的追求了,於是,家長們紛紛“焦慮並快樂”著。

該怎麼辦呢?

首先,用健康的情緒影響孩子。家長們在瞭解以上原因後,正確處理好自身的焦慮,家長不焦慮孩子才能不焦慮;

然後,用發展的眼光教育孩子。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的人才,輔導班固然能教給孩子知識,但教不會孩子智慧,智慧需要由心而生;

最後,用等待的心態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更需要心靈的陪伴、情感的溝通,做父母的焦慮是因為“急和怕”的心理,“急”的是孩子學的慢,懂的少;“怕”的是孩子不夠好、不學好。這都是父母習慣了“包辦代替”,所以,把該孩子自己承擔的“急和怕”都替孩子承擔了。家長們要尊重孩子成為獨立的一個個體,尊重他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從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開始,逐漸學會安排自己的人生!



心理師葉子


中國的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變成了保姆,為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心,同時也為孩子的學習操心,唯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一旦發現自己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更是坐立不安。他們寧願自己吃苦受罪,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吃的差穿的不如人家,願望都是美好的,結果往往事以願違。這樣會造成孩子不知道珍惜勞動果實,也養成了攀比的心理。我們經常會見到的這樣的風景:寒冷的冬天,家長老早就起來了,做好了飯,然後用飯盒盛好, 再騎車送到學校裡來,一到了早自習結束,觸目即是家長坐在那兒,一往情深地看著自己的兒女吃飯。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飽吃好,之後到了教室好好學習。然而,其實,他們有所不知,有些孩子是知道感恩的,他們會如家長所願,努力拼搏,實現自己和家長的大學夢,而有的孩子卻全然不顧這一切,吃飽了喝足了,到了教室就睡大覺。我們也不陌生這樣的現象,家長冒著大雪,凌晨5點多就起床了,騎著電車(條件好的也開車)送孩子到學校上早自習,可是一旦送到學校裡,在暖和的教室就呼呼大睡的也不乏人在啊。我們的孩子讓人操心,時時刻刻都不願意放開手,導致了中國式的孩子的惰性和不能獨立自主。有些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了依然還是個媽寶,做什麼事情都要徵求一下他媽媽的意見,這樣的孩子值得擔憂。作為家長是應該放手的時候了,讓我們的孩子自主獨立起來 對於他們成長有許多好處,不經歷風雨,哪兒來的健壯,不經歷一些所謂磨難,就不會梅花傲雪的情景。我們應該像雄鷹學習,他們的孩子從小就會被它們趕出巢穴,學會飛翔學會獨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


春天之溪


要讓家長在孩子的 在生活和學習中避免“中國式家長焦慮”有以下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建議:

1:不要拿著別人家的孩子或者社會報道中的某些個例特例孩子作為自己培養孩子的標準和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標準

2:學著與自己的孩子增加溝通交流的時間,加強對於自己孩子的瞭解,發現他們的優點和劣勢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機會和給孩子合理化的建議避免孩子今後可能出現的對於孩子成長不利 的威脅因素

3:家長需要不斷的伴隨孩子學習和成長,很多焦慮是由於孩子父母見識上的短淺以及意識上的落後,最後也導致的家長跟不上孩子的成長步伐,所以代溝就出現了

4: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恐懼”想象,想象是存在現實之後的,是未知是,會不會發生還未可知的,因此父母應該懂得珍惜當下,珍惜現在孩子的童年時光,不要讓——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焦慮話題,影響了對於孩子本該循序漸進的教育節奏。殊不知,拔苗助長,危害之大


這壹課


怎樣才能紓解這種焦慮呢?首先是看清眾多家長揠苗助長式的培養模式的危害性。許多家長為小孩同時報幾個校外培訓班,把小孩的所有校外休息時間統統擠佔,不僅加重了小孩的學業負擔,同時也使其疲憊不堪,損害了身心健康,反倒是副業擠跨了正業,最後的結局是全盤皆輸。

其次,要想信自己孩子的聰明才智,相信學校教育的舉措,相信老師教學的才能,相信他們能使自己孩子正常升學。有這種信任,就不會對孩子的學習前途產生焦慮。其實有這種焦慮i的家長,其子弟大都不是班內的尖子生,而是中等生居多。尖子生家長一般不會有這種焦慮心境,學困生家長也自知無需焦慮,只有中等生家長才擔心孩子的中高考過不了關,才會整天瞎想,即便想到了招數也大都不合實際,假如孩子的學業沒有預想的進步,就會寢食難安,怨天憂人。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