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两、三岁孩子的叛逆期?

你是小拉吗


这位妈妈,真是辛苦了,一个人又要看娃又要做饭,真是很难。但是,打孩子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相信打孩子以后你自己也会很心疼,而且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有其它可行的方法,相信你也不会无助到只能打孩子。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家老大也是男孩,年龄也跟你家相近,他有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正和玩儿的高兴,可是到时间了,我不得不去做饭或者该睡觉了,他也会闹情绪。



第一,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要先停止讲道理,继续说教,只会加剧他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没有失控,我们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试着体会一下,他不舍得中断游戏的心情,不舍得和妈妈分开的心情,然后说出来,通常孩子的心情被理解以后更容易冷静下来。如果孩子的情绪已经失控,说什么话也听不进去时,可以陪在他身旁让他哭一会儿,先等他发泄完。家长要平和,要始终陪伴。如果他有扔东西的行为,此时也先不要阻止说教,就安静的等待。



二,等孩子情绪冷静以后,在和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问他,妈妈现在必须要去做饭,不能陪你继续玩儿了,你不舍得和妈妈分开的话,你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我家的老大现在如果我去做饭,他会跟我一起到厨房,我做我的饭,他在旁边安全的范围内,拿一些小罐子,小豆子做他的饭。



三,如果孩子在情绪很激动的时候,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题主说的打妈妈,掀锅等,那么等孩子情绪平稳后,要对孩子表明立场,就是你不高兴的情绪,妈妈可以理解,不高兴的时候可以扔些软的玩具,不伤害其他人,但是什么样的行为是危险的,不允许的,要和孩子明确说清楚。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如果下次再有不高兴的时候,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他发泄情绪,还不会伤害他人。总之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让他多表达自己的意愿。妈妈可以给出一个界限。



四,在和孩子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妈妈的态度要做到温和而坚定,就是不要严厉的指责孩子,而是语气平缓的说出,妈妈理解他的情绪,但是这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当然看到孩子哭闹,或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妈妈的心里肯定是很生气着急的,如果我们自己出现了不良情绪,建议先退出,让自己冷静一会儿,避免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两败俱伤。等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后,才有能力跟孩子温和而坚定。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我们每个妈妈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的,但妈妈不是超人,也会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希望这位妈妈可以先关照爱护自己,再以更好的状态照顾孩子。


混血瑟努妈


我觉得他不让你做饭这件事,我以前也遇见过。当时我是告诉女儿:妈妈和宝贝的肚子都饿了,所以我们该做饭了,你是选择和妈妈一起做饭,还是选择一个人玩玩具?甚至有时候邀请她一起和妈妈择菜,孩子结伴上都不会因为做饭而哭闹。

另外,我觉得你应该和孩子经常用语言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只要他能正确表达自己,我想妈妈就不会激怒孩子,孩子也不会出现打人的情况。当然,妈妈如果不善于和孩子交流,一着急就发脾气或者揍他的话,孩子也会和你用一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对待这样的孩子,我想一定要多赞美和鼓励,但是也需要规则,需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制定,并一起遵守。不太了解,就说这些吧,希望能帮到你!


家庭教育辅导中心


两三岁被称为“第一叛逆期”,英语里也叫“Terrible Two”,是有一定道理的。

两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要体验对这个世界(包括父母)的操控,又拒绝服从指令,表现独立意志,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有限,如果上述愿望不能满足,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甚至打人挠人等行为出现,也不足为奇。

题主的描述很详细,所以针对题主的具体问题给予一些建议。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其他家长权当参考:

1、三岁多点的孩子如果还不能独立玩一小会儿,是“安全基地”尚未建立好。所谓安全基地,是指两三岁的孩子其实有独自玩一会儿的能力,但需要知道妈妈(孩子的安全基地)就在附近,并每隔一小会儿(大约10到15分钟)就要跑到妈妈身边来,跟妈妈互动一下,寻求妈妈的关注,确保妈妈能够随时响应他的情感需要。顺应孩子需要的妈妈,就会在这时放下手边的事儿,跟孩子互动和回应,其实花不了几分钟,孩子又可以回到独自玩一会儿的状态(当然一小会儿后他又要回到安全基地来“补充能量”)。如果妈妈始终以自己的时间和需要为中心,那就会对孩子的需要响应不及时,于是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安全基地始终建立不好,结果是孩子变得更缠人。所以建议这位妈妈,做菜虽然重要,但是中间孩子有什么需要时还是可以先放下锅关上火,先来响应和满足一下孩子。或者做一些炖煮的菜,不需要一直在厨房看着。毕竟孩子的这种需求就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优先心理发展,比必须什么时间做哪种好吃的菜更重要。

2、家长处理情绪的能力是孩子的镜子,所以在情绪管理方面家长要首先做好示范。如果妈妈一着急一生气就揍人,孩子生气起来就挠妈妈也没啥奇怪的了。妈妈要学会不用发火和动手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要用语言替孩子表达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很不高兴自己玩,你很生气。但如果你掀了锅,我也会很生气。现在我们谁也不生气了,妈妈给你定个时,你自己玩积木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妈妈就来”。类似这样的一些言语化的过程,真正示范和教授孩子逐渐获得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的能力。

3、题主提到“比如我和他玩得好好的,我和他闹一下,他就不行了,开始拍东西,然后摔东西……”。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妈妈挺可爱,有点孩子气,要么怎么会首先想到要和孩子“闹一下”。但三岁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妈妈有“母亲的功能”,也就是温和、包容、稳定,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和响应,而不是以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为中心。下次你可以试试孩子想跟你闹的时候你再温柔地闹一下回应他,而不是你想闹而他不想时把他闹急了。

以上供参考。

(图源: 绘本《大卫,不可以》(美)大卫·香农 著)


黄峥博士


我家哥哥妹妹都经历过,说实在的烦人的时候分分钟都能把老母亲逼到奔溃,还好我在屡次奔溃之后突然顿悟了。

其实想明白了之后发现叛逆期也没那么烦人,写出来和你共勉。



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表现就是爱发脾气,脾气大。

很多孩子1岁半之后就不再是曾经那个任由妈妈“摆布”的小萌萌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开始出现,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旦实际的环境或者是自己的能力没办法满足自己想法的时候就会发脾气。

比如我家哥哥有一段时间骑三轮自行车,他想拐弯但是他还没有学会怎么做,自行车就卡在那儿不动了,他摆弄一会儿还是拐不了弯,就开始发脾气,叫喊,踢打自行车。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淡定,你也淡定?

1、理解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理解他每个时期必然要经历的一些行为。

比如扔东西,爬高,翻柜子都是空间敏感期的原因,比如吃整的苹果是审美敏感期来了。

2、不要硬碰硬,用策略搞定熊孩子。

比如孩子不穿衣服、不穿袜子,可以跟孩子玩儿藏猫猫的游戏,“宝贝,咱们把小脚丫藏起来吧”类似这样的游戏孩子会有兴趣一些。

3、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环境不能或者孩子能力不能满足孩子想法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就会减少。

如果实在是忍无可忍还是要忍,告诉自己:“只不过是个2岁的孩子,他又不是故意气我,尽管他表现的像个小大人一样机灵,毕竟有些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白我们在说什么。”

当初我就是用“他还是个2岁孩子”的这句话得到了自我救赎。



我是从业十年的幼儿教师,国家高级育婴师。欢迎关注,一起交流分享

妈妈最全能


我家孩子刚从叛逆期走过来,与其说是叛逆期,不如说孩子的自我发展期,叛逆从根本上说是孩子想要做自己,做自己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我记得我家孩子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会说我自己,我自己,有的时候你不经意随手做了他想做的事情,他就会歇斯底里号啕大哭,非得重新恢复原样他自己重新来一次,真真是容易憋出内伤啊。


面对孩子的自我发展期,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父母应该从心理上理解孩子的行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过一份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平时喜欢顶嘴,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平时乖顺,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80%的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强; 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如果父母想收获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尊重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空间按照自己的规则来。


其次,父母要控制情绪,给予孩子更多空间。

很多时候父母赶时间觉得孩子做事慢,有时从心理上觉得我已经做了孩子没必要再做一次,有时是觉得孩子自己去做会给自己增添更多的麻烦,很容易情绪上不满,失控,去责骂孩子。

这个时候父母们就要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提前就计划好给孩子充足的动手时间,要明白,这是孩子锻炼自己,提高熟练度,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机,错过就不再来。用欣赏,鼓励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助于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还记得我孩子自己要求吃饭,每次都是桌子,衣服都脏脏的,每次吃饭都是一场世界大战,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给予孩子充分的锻炼,他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完全没问题。


同时,善用自我发展期,帮助孩子快速成长。

经历过孩子自我发展期的父母应该都会感觉到当孩子过了那段时间,你再要求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可能理都不理你。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养成好习惯。

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扔垃圾,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让他做自己肯定也会付出代价,时间成本远远大于我们自己去做,但是,孩子的成长又岂是仅仅通过时间去衡量的呢?

最后,自我发展期孩子的情绪管理

自我发展期的情绪也是阴晴不定的,殊不知何时我们就点了导火索,这个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是完全没有用的,我一直比较喜欢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转移注意力,一个是温柔的坚持,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他喜欢的事情上,有些事情不是他可以尝试的坚决不行,你哭就哭,但妈妈陪着你。

遇到孩子的叛逆期,父母们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控制好自己情绪,善于利用这个时期帮助孩子迅速成长,并利用转移注意力温柔的坚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一个宽容有度的环境中成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nana杂货铺


首先,孩子发脾气时你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抱怨的行为上,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抱怨背后的感受上呢?答案其实都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我儿子现在一岁半,有时候生气了也摔东西,我不会责怪他,而是理解他,让他的情感能宣泄出来。然后给他分析,可能很多他都不理解,但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安慰他之后很快就没情绪了。

其次,作为成人,我们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这时,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别人的斥责?还是一堆大道理?答案显而易见,都不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理解认同,否则,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而且满腔怒火!

同样,孩子也是如此,但很多父母不认同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他们要么认为是孩子莫名其妙,要么就给孩子讲道理甚至斥责他,也有父母觉得孩子不可理喻,直接不予理睬。事实上,父母的态度犹如火上浇油,只能让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不好,甚至让孩子更加叛逆。

最后,孩子每次发脾气我们要等孩子冷静后再教育,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一个吻,这可以起到镇定情绪的作用。年龄小点的就喜欢让妈妈陪他玩,所以,如果孩子发脾气时要摔玩具来发泄情绪,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我很喜欢这个玩具,你不要把他摔坏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点。


果果爱妈咪


孩子的“叛逆”是父母欠下的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反应也就是父母的反映。

题主详细描述了孩子是如何如何叛逆,如何如何不听话,然后一句话给刘老师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叛逆和不听话。

题主说:不能话就揍。

这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父母的暴力是对孩子的输入,孩子的叛逆是父母暴力的结果输出。

孩子要求题主陪他玩是渴望得到关注和关怀,被题主拒绝后,他要进行相应的情绪表达。但他的情绪库中更多的只有暴力产生的愤怒,所以,他只会用愤怒来表达。

刘老师建议:

1.少打,多讲道理。家长讲道理,孩子自然讲道理。

2.少玩,多陪伴。题主应该是个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年轻妈妈。年轻不是错,但太自我就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

3.少烦,多鼓励。题主平时应该挺烦这个“逆子”的吧,题主的烦原因种种,但请不要将这种烦用到孩子身上,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些快乐。


美学侦探社


韦志中心理网校积极心理学与本会团体系主任余晓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韦志中心理网校学员、心丝带心理学志愿者何春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依据发展心理学,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2-4岁,大部分在3岁左右)。其心理需求在于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如果达不到的话,会经常发脾气。

第一逆反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于:

1,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付诸行动。

2,自己认为能干的事,如果被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来状态,自己重做。

3,反抗的主要对象为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喜欢说“不”,喜欢说“我自己做”。

4,喜欢听“你真棒”等表扬话。

小孩的叛逆期是机遇期,也是小孩成长的迅速期。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表现,如何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是我们家长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育儿经验,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做如下回答,以供参考。

1,我们要明确了解认识到第一逆反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接纳处在这样的状态中的孩子。了解才能接纳,接纳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去积极面对,而不是气恼,让孩子强制改变。

2,正确认识到孩子已有了自我,自主的意识,与其说他不听话,不如说这其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证明你的小孩开始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学会如何消除,化解与孩子的这种对抗,在化解对抗中去满足孩子的这种“我很能干”的心理需要,满足孩子的这种基本的情感需求。例如,楼主文中描述的小孩开始同意你去做饭,后来又不同意,打你,还发很大脾气,楼主的处理是自己也生气,最终也打了他,还让他罚站,道歉,觉得这种处理方法不太恰当。既然小孩情绪反应大,如果做饭时间不是家里有人要上班要准点吃饭的话,可否暂时停下做饭,问问小孩为什么又不同意了?了解他的想法和情感需求,优先安抚孩子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以孩子问题导向为准绳,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基准。

3,父母在如何陪伴孩子上可以多用些方法,可以多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多多体验各种社会活动。也可以持之以恒地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帮父母做力所能及家务的能力,让他们多多体验“我长大了”“我很能干”的这种价值感,获得自主感和成就感。

4,这一阶段的孩子真的需要多鼓励,多表扬。每天看到孩子的进步,请不吝你的语言,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吧。尽可能少讲道理和惩罚。当然,也要定一些规矩和底线,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及不违背伦理。

笔者的小孩也是一个男孩,也是笔者自己带大的,记忆中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好像没什么特别大的情绪反应。在那段时间就有两点记忆深刻:妈妈下班回家后,一定要妈妈喂他吃晚饭,还有一点就是无论外出到哪里都要妈妈抱。对于孩子的这两点要求一般我都是无条件满足他的,喂饭刚好和小孩有情感交流。不过,外出都要妈妈抱可苦了我啦,二,三十斤的小孩谁能撑那么久呢?于是直接告诉小孩,妈妈抱不动了,爸爸个子大力气大,由爸爸接着抱他,这种时候即使他哭我也是不抱的。这两点要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孩子自己慢慢就改变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不这样要求的,作为母亲我也已经忘了。如今,他已开始要进入第二逆反期了。

孩子也许就都是这样长大的吧。楼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楼主是一位爱思考,爱学习和想积极解决自身育儿问题的好妈妈。祝福您,也祝福您的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


孩子二到三岁的时候,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表达自我需求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发怒,或者去故意违背大人的意愿,有的孩子为了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力,甚至会做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

比如,躺在地上大哭不起身,一直要满足要求为止,有些还会自残,用拳头打自己的头部,让家长心疼。

遇到这样叛逆的熊孩子,很多家长手足无措,要么赶紧满足需求,要么就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打孩子。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要根据情况,采取冷处理,等孩子宣泄完情绪后,再细细讲道理,对孩子的要求延迟满足,或者坚决拒绝。


浩妈杂谈


三岁孩子是叛逆期,但是作为妈妈,你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去适当的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三岁靠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会让孩子遇到问题更急躁。我们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需求,要先说好再说不,比如你要去做饭,他要你陪他玩,你可以先答应他,玩一会,等他情绪稳定了,告诉他,妈妈要去做饭了等做完饭,再陪他玩,如果还是不同意,就可以再换个说法,比如让他和你一起厨房玩个做饭的游戏,给他安排一点事情做,当做是玩游戏,孩子还是愿意合作的。

当我们理解和接受了孩子的请求时,孩子也会愿意和我们合作的,得到理解和支持的孩子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两三岁的孩子游戏力和角色扮演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效果也不错,你换个方式试试看,对两三岁的孩子要多些耐心,多些智慧,讲道理恐怕他是明白不了多少的,严重反对打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