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期,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是怎樣一種存在?

小姐自然醒


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是清政府用於堵截太平軍進兵蘇常膏腴之地,確保江南財賦不落入賊手的重要防衛力量。

江南大營

1853年3月27日,太平軍佔領南京後的第八天,時任湖北提督的欽差大臣向榮便在孝陵衛建營築壘,稱為“江南大營”。它以孝陵衛主營為中心,自北由長江南岸的石埠橋開始,順棲霞、堯化門、黃馬群、孝陵衛、高橋門、秣陵關、溧水等地,一直南到東壩,自北而南,形成了一道沿南京東山以及城南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的有力防線,總兵力有五萬餘人。1855年6月20日,石達開、秦日綱兩部人馬合攻從外猛攻清軍營壘,楊秀清則發兵從洪武門、朝陽門殺出城外,把門外清軍營壘盡數摧毀。得勝之後,太平軍合軍直撲孝陵衛向榮主營,清軍悍將張國樑被擊傷,清軍潰散。向榮見勢不妙,拍馬竄向淳化鎮方向,以句容為前哨陣地,沿運河退守丹陽、溧陽。江南大營建立三年後,首次被太平軍攻破,此為一破江南大營。

1857年6月,清將張國樑趁天京事變之機相繼攻克溧水、句容、鎮江、沿秣陵關、大勝關再次建立江南大營,以和春為統帥。清軍在城西、城南、城東挖掘一條深寬大濠,從水西門向東沿伸,經通濟門、太平門,向北一直延至七里洲,有一百多里長,時人稱為“萬里長濠”。

1860年5月5日,李秀成採用“調虎離山”之計,率部攻取杭州,然後迅速回援,合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劉官芳五路大軍直撲清軍大營,天京城內十餘萬人也趁機殺出,裡應外合,攻破清軍營壘數十座,此為二破江南大營。

江北大營

1853年4月16日,欽差大臣琦善在揚州外圍建立“江北大營”。它以揚州為中心,聯接儀徵,六合等地依託長江天險,構築起一道長江以北的重要防線。

1855年4月2日,秦日綱率陳玉成、李秀成、吳如孝等人,乘夜從金山渡河,直殺江北大營。在太平軍突然襲擊下,清軍紛紛敗退,兩天之內,虹橋、朴樹灣、三汊河一帶一百二十多座大小營壘全部失守,“江北大營”被摧毀,此為一破江北大營。

1857年,清軍德興阿部趁天京內訌之機,再度攻佔揚州、六合,重新建立江北大營,歸欽差大臣和春統屬。

1858年9月17日,陳玉成與李秀成分率所部在滁州烏衣會師,合擊德興阿所部清軍,殺清軍數千人,乘勝進兵江浦縣,在小店迎面擊敗清軍自江南大營派出的援軍,總兵馮子材所率領的五千精騎,一舉攻下浦口。九洑州方向的太平軍借勢渡水參戰,三方合力,在浦口殺掉清軍一萬多人,此為二破江北大營。太平軍二破江南、江北大營後,清廷對綠營徹底失望,撤銷了圍困天京的計劃。李秀成乘機開闢江浙戰場,攻佔了蘇州、常州、無錫等多個府縣,建立蘇福省,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糧餉基地。清廷只得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重用湘軍,採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策略,佔據上游,逐步進逼。1861年9月,湘軍攻克安慶之後,太平天國自此大勢已去,只好苟延殘喘,等待著最後的滅亡。


歷史茶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是用於封鎖太平天國的戰略部署。

江南大營就在距離南京城不過數理的孝陵衛。

開始是向榮率領5萬大軍追趕太平軍到南京,隨後在南京城南駐紮。

江南大營對於太平軍的威脅極大,不但可以時刻威脅到南京城,還封鎖了太平軍南下蘇南、江西的路線。

正常來說,太平軍應該集中兵力將其打破。而當時太平軍在南京已經有10萬大軍。

奇怪的是,太平軍錯誤判斷形勢,只留下幾萬人和江南大營周旋,另外分兵兩支主力北上和西進,擴充地盤。

而江南大營明明就在眼皮下,火燒眉毛,是在是楊秀清等人的戰略幼稚。

直到3年後,楊秀清才集中主力,擊破江南大營,徹底消除了心腹之患。

然後,2年後趁著太平軍在南京內訌,清軍又建立江南大營,這次兵力更多,高達10萬之眾。

2年後,李秀成攻擊浙江重鎮杭州,引誘江南大營分兵救援,再次趁虛而入,擊潰清軍主力,再次摧毀江南大營。

至此,江南大營沒有恢復,直到湘軍團團包圍南京城。


至於江北大營,相比江南大營就差了很多。

它設置在揚州,主要目的是封鎖太平軍北上的路線。

但因為揚州和南京相隔長江天險,所以江北大營對南京本身的威脅有限,遠沒有江南大營這麼致命。

1856年,在擊破江南大營之前,太平軍燕王秦日綱首先猛攻江北大營,將其擊毀,攻陷了揚州。

後來也是趁著南京內訌,清軍又建立江北大營,收復揚州。但是1858年,陳玉成、李秀成擊破江北大營,10月破揚州,江北大營最終被毀。

客觀來說,江南和江北大營的存在,是有較大意義的。它從戰略上和具體戰術上,對南京造成較大威脅,牽制了太平軍很多兵力。

只是,這種固定死守的所謂大營,其實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被摧毀只是時間問題。


薩沙


江北和江南大營都先後有兩個。

第一個江南大營是咸豐三年(1853年)二月在天京城東建立的,大本營最初在馬群(一說崗子村),然後移孝陵衛,主帥是從廣西一路追擊太平軍到江南的欽差大臣向榮,主力則是抽調各地的綠營兵,也有募勇和少量八旗(主要是江寧駐防八旗殘部),成立時太平軍佔領天京僅10天不到。這個江南大營眾號十萬,實際兵力穩定在五六萬左右,咸豐六年(1856年)五月被楊秀清調動秦日綱集合陳玉成、李秀成、陳仕章、塗振興、周勝坤五丞相部為主攻、石達開部為助攻擊破,退至丹陽後向榮自殺,餘部由和春、張國樑率領退到溧陽,七月天京事變發生,楊秀清被殺,秦日綱則是殺楊者之一,太平軍無心戀戰,大營殘部得以保存。

第二個江南大營則是天京事變後清軍相繼攻佔句容、溧水、瓜洲、鎮江,再次逼近天京後,於咸豐八年二月建立的,骨幹是第一個大營殘部,主帥是欽差大臣和春,左右翼長是張國樑和湖北提督王浚,眾號十多萬,實際上則在6-8萬間浮動,這個大營咸豐十年初一度幾乎困死天京,但被李秀成主導的“圍魏救趙”牽扯兵力,張玉良部被調動去援杭州,而太平軍各部十多萬人突然出現在大營附近圍攻,大營在當年五月潰散,和春逃鎮江、蘇州,先行逃跑的楊文定等人閉門不納,遂自殺於滸墅關,張國樑、王浚兩翼長都在丹陽戰死,大營此後再未恢復、

江南大營的主攻方向是天京,是咸豐十年前清方“破城擒渠”的希望所在,咸豐九年初起還節制江北原屬江北大營的各軍。但兩任主帥都沒有地方督撫頭銜,只是綠營將領,麾下軍隊中屬於地方的部隊,如前期隸屬於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的各部,後期屬於浙江提督張玉良的部隊,一旦自己汛地出問題往往會先顧根本,讓主帥無所適從。

第一個江北大營是咸豐三年三四月間在揚州仙女廟成立的,主帥是欽差大臣琦善,咸豐四年六月琦善去世,改託明阿,兵力約兩三萬人,咸豐六年四五月間被秦日綱部擊潰,託明阿革職,以德興阿繼任,後者在天京事變後重建江北大營,但咸豐八年七八月間被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部在揚州擊潰,不久後德興阿被革職,江北大營各部轉歸江南大營和春節制,此後江北大營再未恢復。

江北大營的主攻方向,咸豐七年前為揚州-瓜洲,瓜洲攻破後則是太平天國的天浦省(浦口、江浦)。由於要確保漕運,屏障京師,清朝對江北大營的重視程度一度超過江南大營,三任主帥都是旗人大員,軍隊主力也是八旗兵。但也正因如此,江北大營的戰鬥力一直遠遜於江南大營,後期的主攻目標兩浦,直到江北大營解散都未被他們攻破過(後來一度攻破,已是江南大營節制後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