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旅行之天安門廣場的介紹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修繕。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門比原來高了83釐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去北京旅行之天安門廣場的介紹

門票·開放時間:

免費每天早上5:00~晚上22:00,晚上22:00後廣場要清場。

交通概況:

公交1、2、5、7、9、10、17、20、22、44、48、53、54、59、110、120、309支、特1、特2、特3、特4、703、726、729、742、803、808、819、826、848、859、922路可以到達。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天安門西,2號線前門站。

去北京旅行之天安門廣場的介紹

建築

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傳統的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城樓通高37.4米,建於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天安門夜景上,紅牆、黃瓦、五個拱形券門,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城樓上60根硃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臺,上有兩層重簷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36扇硃紅菱花門扉;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內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現在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清末天安門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一般稱為金水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在王朝帝國時代,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面,只許皇帝一人通過,叫“御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只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只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叫“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安門多次維修,今已煥然一新。左右兩側築起大型觀禮臺,供大型慶典貴賓觀禮之用;金水河南並闢有綠化帶,花木四季常青。

去北京旅行之天安門廣場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