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多少個藩王,養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錢?

崔硯澤


自明代中期開始,皇族不斷繁衍生息,數量龐大,朱氏藩王與家眷之費,幾乎成為朝廷的毒瘤與痼疾。

到了明末,邊防吃緊,王族後方緊吃待遇不變,當然就成為一個顯著的經濟問題。

朱元璋有個孫子叫朱濟炫,他生了一百個兒子,他們一家兄弟每年的祿米就要10萬多石。藩王既是皇權的受益人,同時也是帝位的覬覦者。後來的歷代皇帝吸取明初分封制失敗的教訓,對藩王的管理愈加嚴格,藩王明代宗室政策的禁錮下,毫無施展空間,下面分三類討論:

第一,兵強馬壯就成為皇權最有力的挑戰者

漢代非劉不得為王,無功不得封侯。明朝也一樣,為鞏固朱姓王室的穩定統治實行了宗藩制度,太祖朱元璋設立分封制度是建立在親親的宗法基礎上,一方面要構築北部邊防體系,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功臣宿將威脅朝廷,卻沒曾想到人性在權力的誘惑面前經不起任何考驗。

明朝的開國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誰會來支撐朱家王朝?所以權力分給諸藩王是必然的趨勢。明人就說我太祖非不知分封太廣之患,亦勢之不得已也。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 以藩王之身奪取了侄子的皇位。

第二,安分守己則淪為皇權政治的終身囚徒

不斷禁錮、優崇,只能在封地活動,這是明朝後世對藩王的政策。對宗室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既想利用他們,又不讓他們搶班奪權。

這些藩王離大位僅一步之遙,既是受益人,同時也是覬覦者。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藩王太難了,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哪個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呢?

第三,社會承平,相安無事就變成了朝廷沉重的負擔

朱棣奪取了侄兒建文皇帝之位,但又怕其他人奪自己子孫的權,所以對藩王採取養尊處優的政策,政策關鍵就是不臨民、不統兵,由朝廷財政供養。

不能從事士農工商,不能出來當官統兵,只是坐享朝廷俸祿,紙醉金迷玩世不恭,成為了國家巨大的財政負擔。在萬曆朝的田賦總額 2284 萬石,每年供給宗室之祿米多達 853萬石。

當然,藩王非嫡生子由於不斷繁衍,後代也有生計困難的。在多種合力之下,明朝最終能不滅亡嗎?這和清代八旗的蛻化是相似的。

特約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經王毓銓先生統計,明朝一共有親王60人、建藩就國者50人,明亡時天下共有32位親王,即32位藩王。

(1)明末藩王基本統計

朱元璋24子為親王;朱棣2子;仁宗9子;英宗7子;憲宗10子;世宗1子;穆宗1子;神宗6子。因為有的親王當了皇帝、無子國除、犯罪國除等,還剩32位藩王。即秦王、晉王、周王、楚王、魯王、蜀王、代王、肅王、慶王、岷王、韓王、沈王、唐王、趙王、鄭王、襄王、荊王、淮王、德王、崇王、吉王、徽王、益王、衡王、榮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定王、永王。28位國除藩王中,有18位都是因為沒有兒子而國除。

(2)藩王府花費巨大,宗室人口眾多

親王的藩王府內除了親王還有郡王等各類級別,這些統稱為宗室。藩王屬下的宗室人口才是問題的關鍵。例如開封的周王府是明朝最大的藩王府,郡王達48位,宗室五千多人。隆慶初年就有5235人。明末藩王府有多少宗室已經說不清了,從最權威的《玉牒》看:最少13萬人。

(3)天下財政不足供應藩王

藩王的俸祿,在明初實行“米(本)鈔(折)兼支”,對親郡王各折半;三分本色七分折鈔或四分本色六分折鈔等方式。為了應對摺給自己的俸祿的損失,各藩王往往會加大老百姓負擔用以彌補自己的損失。

比如明英宗時,靖江王府派太監徵米時,每石米市價折錢二三百文,靖江王府竟然要七百到一千五百文。寧王朱奠培則收白銀一兩五錢,拿不出來的話加徵耗米八斗。

明政府無法供養宗室,從嘉靖三十二年開始就非常明顯了。例如:當時,天下歲供京師米才四百萬石,而各地藩王竟有八百五十三萬石。山西一省全省的存米麥數量不過152萬石,宗室祿米卻需要312萬石;河南有84萬石,宗室則需要192萬石。

晚明的軍費(30%到50%)、宗室花費(20%到55%)、官員支出(14%到28%)這三大開支甚至佔據了財政支出的99.95%,而賑濟不足5‰。從這點看,藩王宗室花費可以說對明朝滅亡有很大責任。


坐古談今


明朝末年的藩王數量十分巨大,而且佔有全國多數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還享有一定區域的鹽鐵專賣權,可以說富得流油。


當年朱元璋實行這個制度,本意是讓自己的子孫不要像自己一樣過苦日子。雖然朱元璋對於臣子極盡刻薄,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可謂是溺愛至極。


朱元璋規定,凡是朱氏宗親,都能獲得朝廷優厚的俸祿,俸祿包括銀子和田地,親王每年的祿米,每年可達1萬石,除此之外還會賜予一百頃以上的田地。



朱元璋實行這一政策的本意在於贍養子孫,但他所沒有料到的是,到了明朝末年,他的子孫已經多達數百萬,以至於成了朝廷巨大的經濟負擔,這些親王沒有政治權力,不需要工作,但卻擁有極高的經濟特權,這使得他們成了朝廷身上的蛀蟲,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痼疾。


這些親王的財產有多少?根據《明實錄》的記載,河南地區在萬曆六年時,以福王為首的九位宗室藩王大概佔有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其中福王由於頗受萬曆寵愛,竟然擁有田地3萬頃,還獲得了河南部分地區的鹽鐵專賣權,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僅僅這九位王爺就佔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這還不算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其他較小的親王,保守估計,朱氏宗親佔有的土地至少佔據當地的三分之一。



明朝末年,由於小冰河期到來,農業生產受到極大打擊,貧富差距在此刻頓時暴露無遺。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縮影。


其中受災最嚴重的陝北,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面對如此大的饑荒,明朝政府卻內憂外患,財政緊張,除了滿清入侵消磨了軍費,贍養朱氏宗親也成了財政的巨大負擔。


根據記載,萬曆三十三年,全國的宗室人口已經多達15萬7000人,按照朱元璋規定的待遇,每年需要供給他們的錢糧已經超過了全國田賦收入的總和,這意味著明朝政府的財政即使贍養宗親就已經極為勉強,更遑論救濟災民或充當軍費。


萬曆初年全國財政支出1854萬兩白銀,光在宗室上就花了552萬兩,近乎三分之一。而同時萬曆三大徵耗去的白銀總數不過才1280萬兩白銀,僅相當於兩年多贍養宗室的數目,可見宗室花費之大。


萬曆年間就如此嚴重,更遑論崇禎年間,這些明朝體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卻在朝廷危難之際選擇袖手旁觀、醉生夢死,繼續花天酒地,他們的奢靡可以說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在農民軍到達河南時,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錢給朝廷籌備軍費,其依然醉生夢死,當李自成攻陷洛陽時,看到福王白白胖胖,便立即將其烹殺解恨。



在比如蜀王和楚王,雖然家裡錢財堆積如山,依然不肯為國家出半分力,最終全都落入了張獻忠手裡,史料記載,張獻忠從他們家中搜刮出的財寶達金銀數百萬,載數百車不盡,足見其富裕。


對朱氏宗親的縱容更顯出崇禎皇帝的愚蠢和軟弱,在國家即將滅亡之際,依然供養著這些寄生蟲一樣的傢伙,耗盡了國家的財政,以至於明朝由於無力賑災和籌集軍費而亡於李自成和滿清之手。


而那些宗親們,再一次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醉生夢死愚不可及,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特權全賴於明朝是否存在,一旦新的統治者出現,那麼殺豬過年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了。


沉思的托克維爾


朱元璋登基,年號洪武,洪武三年朱元璋建藩封王,實行皇子封王制度,明制:親王都是一字王,郡王都是二字王。朱元璋26子中除長子朱標封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全部封王。

朱元璋還為25個兒子和1個侄孫朱守謙的後世欽定的各20字。

宗室子嗣出生,宗人府會按照宗譜為其賜名。根據規定,明代宗室長子長孫繼承王位,其餘的子孫按照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依次遞減。這些宗親子弟的俸祿都是由國家供給,年俸標準是: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 600石。

隆慶年間,以河南為例,藩王有開封周王、南陽唐王、洛陽福王、衛輝潞王、安陽趙王、懷慶鄭王、汝寧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個,郡王一下宗師室6890人。到了萬曆二十三年,有檔案可查的朱元璋龍子龍孫就有157000餘人。

明朝初年,宗室貴族人數還不算多,國家財政尚能支付。到了明代中後期,宗藩數量已日漸龐大,對國家財政造成嚴重影響。 嘉靖後期,御史林潤上疏朝廷說:“今天下之事讓人憂慮的最大弊端,莫過於宗藩。山西,河南兩省進貢的糧食不夠宗室吃得,何況官員的俸祿和部隊的軍餉。”

崇禎年間,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軍餉。說明朝是被朱元璋龍子龍孫吃垮的,也毫不為過。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2017.12


睜眼看西安


明朝對於自家宗室待遇,如果它自認第二,基本也就沒人敢認第一了,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好爺爺朱元璋自感自己童年的悲慘遭遇,便對自己孩子想要給最好的待遇,於是乎他就定了以下的待遇:“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主以下逐級遞減。”

那麼問題來了,1石在明朝相當於100升米,1升相當於1.8斤。1石相當於180斤。我的乖乖,萬曆年間為養13萬皇族宗室,以其最低標準也可以供養1500萬人一年的口糧.

那麼到了明末朱元璋子孫達到多大的數目呢,據說是有百萬之眾,然而明末封地在冊的親王有28位,他們這幾位的俸祿就達到了280000兩,摺合28萬兩銀子。 摺合其他的宗室子弟,個人覺得花費在摺合白銀需在百萬兩到千萬兩。(嘉靖年間每年朝廷歲入400萬兩,宗室支出需850萬兩。)

大明王朝你不財政有危機誰會出現危機,大明王朝就是被這群宗室子弟給吃窮的,萬曆年間萬曆三大徵,最高的援朝滅倭之戰也就花費了白銀780萬兩左右,我只能說崇禎年間朝廷確實沒錢了,這群宗室這麼養著,能不窮嗎?關鍵在於這群王爺在崇禎問他們要錢救命之時選擇了忽視,這就只能說王朝養了這麼多年的宗室,到頭來有錢的不幫忙看著大明沒錢滅亡,朱元璋在地底下作何感想!

所以明末只要宗室的錢用在戰爭和賑災上,崇禎在抄幾個貪官的家,分分鐘大明王朝可以精神抖擻啊,有錢了士兵發錢了也不會逃走或者投降滿清了啊!


Sylar弈


明朝王爺姓朱,數量也像一群豬,堪稱歷朝歷代之最,多到國家不堪重負。

當然,不堪重負的不是國家、也不是明王朝,歸根結底,還是是老百姓!

根據明人王世貞在《皇明盛事述》中的記載:

明朝共有親王24人、郡王251人,鎮、輔、奉國將軍7100人,鎮、輔、奉國中尉8951人,郡主、縣主、郡君、縣君共7073位。

此外,宗室內還有庶人620人。而且,這還沒有算上那些未封未名及齊府之庶、高牆之庶的這些。



家族興旺,開枝散葉,這原本也不壞,但這老朱家的子孫擴張得也未免太厲害了。

按明制,朱元璋的歷代子孫們設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爵位;

各代皇帝之子,除太子外,其他封親王,親王之子除世子外,封郡王,即嫡長襲爵而餘子減等冊封。

於是乎,這些明朝王爺使勁生啊,有個慶成王生了一百個兒子,每次家庭聚會,以至父子兄弟不能相識——簡直了,模範種豬啊這是!



據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的統計,明朝宗室人口高達157000餘人。而按明制,這些人不得干政、不事生產,明廷將他們全部包養下來。

對此,大臣們也感到憂心忡忡。如河南周王府,嘉靖朝禮部尚書梁材說:

“河南初封周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並儀賓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員,共歲支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



嘉靖後期,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林潤也不無憂慮地說:

“今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

您看看,明朝王爺這些個造人機器、造糞機器,大半的國家錢糧都用去養這些豬了,老百姓如何受得了?明王朝如何能不滅亡?

該!


坑爹史冊


朱元璋定下分藩制度,是希望擁有血緣關係的他們,可以成為鞏固大明王朝江山的天然屏障,沒想到,龐大的藩王集團成為一隻寄生獸,最終拖垮了整個大明。

藩王在大明朝可謂是金枝玉葉、養尊處優,他們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為大明朝繁衍宗室後代,最終成為一個數量龐大的宗藩集團。據統計,萬曆二十三年,宗室人口已達十五萬之多。

除了宗藩人口眾多,而且藩王林立,其中以河南最盛,周王、趙王、鄭王、崇王、徽王、秀王等等,林林總總。徐光啟曾說,宗藩人數每年就要增加一倍之多。

宗藩的俸祿除了正常的財政支出外,還有各種臨時補貼,比如婚喪、建造宮殿、節假日等等,最後大明朝幾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以河南舉例,嘉靖後期,繳納的糧食為八十四萬三千石,但祿米達到一百九十二萬石,另外在山西也是這樣的窘境。

朱元璋建立藩王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沒想到,最終他們會成為大明王朝的寄生獸,吸光了本就羸弱不堪的大明的最後一滴血。


五味社


唉,說到花錢就首先要說到可憐的崇禎皇帝了。崇禎皇帝是真沒錢真哭窮,借錢借到大臣的手上,卻被大臣逼著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補貼軍餉。想想清末的皇帝溥儀一家,即便是離了紫禁城還過著舒坦的帝王生活,有太監宮女們服侍著。崇禎帝一直節儉,李自成進了皇宮之後,將皇宮裡面的金銀器還有宮女妃子的耳環首飾什麼的弄到了一起都不到十萬兩白銀。


崇禎帝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少被捱罵的亡國皇帝了吧,就連李自成都說他不該是個滅亡的皇帝命,偏偏一手爛牌,底下全是亡國的臣子。相對於前面幾個祖宗皇帝,那些修仙的、做木匠的、愛上不該愛的奶媽的,被太監當做沒傀儡的……他已經是個果斷而勤政的皇帝了。

可惜了,沒錢,只有整天嘴皮子硬的文臣,沒有能上戰場的良將,包括他要養的那幫子豬一樣的藩王。

朱元璋是一個家族觀念比較重的人,他幼年吃不飽飯,不想自己的老朱家再出一個可憐巴巴的窮孩子。所以對於朱家的宗室待遇絕對不錯,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過著逍遙日子還被國家養著,這些藩王除了繁殖也沒有什麼事兒啊。於是到了明末,這些藩王保守估計已經有了十三萬人以上。嘉靖三十一年記載,國家稅收糧食總收入為2285萬石,藩王們用度就有853萬石。

的確在朱元璋、朱棣兩個皇帝的好年代裡,這些宗室還沒發展到如此大規模的人數,皇帝撥款養自己家親戚沒有什麼壓力。但是到了明末,這些藩王已經對國家財政產生了極為重大的負擔。嘉靖後期,御史林潤十分憂慮,上書皇帝:現在山西河南進宮的糧食已經不夠宗室瓜分了,官員的俸祿和軍餉從何而來,實在堪憂啊。

是啊,崇禎皇帝軍餉不足已經愁昏了頭,這些宗室所花的錢如果充作軍餉的話,能夠養多少士兵呢?

舉個例子吧,看一下萬曆年間三大戰役之中花費的銀兩數目,寧夏之役費餉金幾二百萬,東倭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亦費三百餘萬。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一旦糧食差不多可以賣0.638兩銀子,那麼800萬石的糧食可以換取500多萬兩,差不多就是兩次寧夏戰役的軍餉了。

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一年幾百萬石的米,把大明的軍餉直接吃空了,崇禎如何不哭窮啊。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在明末悽風苦雨的困局裡,養活宗室藩王的開支,堪稱是一項沉重到叫人抓狂的累贅。

但首先需要糾正的事實是,明末的藩王並不多。因為在明朝的宗藩制度下,藩王是親王,冊封的“門檻”相當高,明朝歷代皇帝在位時,真正冊封的藩王不多,而且三個世紀曆史上,也有很多藩王因犯罪等原因被“國除”,也就是被剝奪資格。於是一直到明末時,明朝的“藩王”也只有33人,比起明初時的24位藩王來,“增長率”似乎不高。

乍看藩王的數字,似乎明朝養活宗室藩王,應該花不了幾個錢。但且慢,如果把藩王以下的“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等宗室成員算進去,這數字就恐怖了:明朝開國時,明朝包括藩王和各級“郡王”將軍““中尉”在內的各類宗室,總數不過58人。但發展到明朝嘉靖年間時,明朝登記在《玉牒》上的宗室人數,已經多達45115位。萬曆二十三年時的宗室人口,則達到十五萬人之多。明朝亡國前有多少?按照這個增長比例換算下,數字必然更恐怖。

比這更恐怖的,正是養活這些宗室藩王們的花費,在明朝坑爹的宗藩制度下,大明皇室宗親每添一個人口,國家就要從此多花一筆錢。藩王祿米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兩千石,就連最低級別的“奉國中尉”,每年都有祿米二百石,遠高於明朝一品官員的年薪。而且這還只是固定收入,不包括每年各種額外的特權賞賜。各位宗室血親們,只要老實聽話不造反,基本就是躺著都有錢拿。

為了養活這群“躺著都有錢拿”的傢伙,明王朝的國家財政,越到王朝後期越大出血。嘉靖七年時,明朝戶部尚書梁材就上奏叫苦,明朝開國時,養活山西一地的藩王宗室,每年只需花一萬石祿米就夠。
但到了嘉靖六年,養活山西省的宗室藩王們,竟要花去國家八十七萬石錢糧。開支活活增長八十多倍。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時,以御史林潤的肉痛怒罵說:養活山西藩王宗室的開支,又暴漲到每年三百萬石祿米,全國各省供應給宗室的錢糧,竟比供應給國庫的錢糧多兩倍。大明朝的血,都要被這些國家蛀蟲榨乾了。

嘉靖年間尚且如此,到了80多年後明末崇禎年間,情況可想而知。

而且對於藩王宗室們來說,國家每年供養他們的這些錢,竟還都是些小錢。享有特權的他們,雖說不能干涉地方政務,卻可以肆意圈佔土地。就以宗室雲集的河南來說,僅開封城裡,宗室們就有七十二家田產,號稱“中州地半入藩府”。大批自耕農流離失所。為何明末大起義,會在河南越演越烈?宗室們的驕奢淫逸,就是神助攻。

甚至只看明朝養活宗室們的開支,就更可看到心酸的現象:哪怕以嘉靖年間的標準看,養活一省的宗室藩王,朝廷就要花去至少二百萬石錢糧。而明初開國時,朱元璋發動收復遼東戰役,二十萬明朝大軍長途遠征,也不過花去了一百二十三萬石米糧。明朝哪怕少養一個省的宗室,明末平定“流賊”甚至抗擊清軍的錢糧,基本就全有了。

以這個意義說,大明王朝,就是被這群蛀蟲,活活給吃死的。


我們愛歷史


明朝有多少藩王?每年朝廷要花多少錢養他們?是不是他們吃垮了大明朝?筆者看了許多資料,養藩王確實要很多錢,越到後來越花錢。這是明太祖朱元璋過於自私的結果。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子孫的出路一直讓他苦苦思考,後來,通過請人參謀,自己擔任主編,制定《皇明祖訓》,對子孫的工作、生活做了規定,朱棣通過非法手段奪取政權,又對親藩政策做了調整,後世的嘉靖、萬曆、天啟等皇帝都做了一些調整。但基本的一些原則還是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規定了子孫的爵位和世襲辦法,皇子一律封親王。

親王的嫡長子封為世子(可以世襲親王),長孫封世孫(可以世襲親王)親王的其餘各子封郡王(降一等)。

郡王的嫡長子封長子(可世襲郡王),其餘各子封鎮國將軍(降一等);濫妾所生之子,降二等為輔國將軍的。

鎮國將軍的 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的 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奉國將軍。

奉國將軍的 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鎮國中尉。

鎮國中尉的 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輔國中尉。

輔國中尉的 所有兒子,皆封奉國中尉,以此爵位 世襲罔替。

自奉國中尉之後,不再遞降,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

親王的俸祿大米一萬石,郡王2000石,最低的奉國中尉200石。石是容器概念,一石大米大約140斤,一石大米值多少銀子呢?有時值2兩,有時候值半兩;一批蒙古馬值多少銀子呢?3兩銀子左右,一批蒙古馬值多少斤茶葉呢?大約30斤。所以,親王一萬石大米,不算多,但絕不算少,關鍵是朱元璋自己的兒子生的太多了。

明朝276年,共有87個親王(含靖江王)。其中明太祖封25王(1王后為帝系,7王被廢或自盡、兩王絕嗣),明興宗封4王(1王為追封,3王被廢),明惠宗封1王(南明追封),明成祖封2王(廢一王),明仁宗封9王(追封1王,絕嗣4王,廢1王),明宣宗封1王(後即位為明代宗),明英宗封7王(廢1王、絕嗣3王),明憲宗封9王(絕嗣6王),明孝宗封1王(追封),明睿宗封1王(追封),明世宗封6王(1王即位為明穆宗,追封4王),明穆宗封2王(追封1王),明神宗封7王(追封3王),明光宗封6王(1王即位為明思宗,追封5王),明思宗封6王(追封4王)。

明朝末年,共計實封親王65位,追封親王22位(指始封王而言,不包括世孫、世曾孫繼位、或旁支入繼後追贈父祖的親王)。實封親王中,16位親王因事被廢、除封。

明朝末年,全國實際有親王34位。明代各王府先後封924位郡王。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距離明朝滅亡還有40年,這時候,明朝宗室人口15.8萬,宗室人口統計數字是男丁,而且是登記了名字的,沒有報上戶口的還不算,女的也沒有算。40年後的1644年有多少宗室人口內?沒有統計數字,就算翻一番,也有30萬,加上男女老少,公主,駙馬。估計得百萬。

明朝末年有多少人口?統計數字是5000萬左右。有人懷疑不止這麼多,說是沒有包括女的和未成年小孩,好吧,就算是這樣,那大明總人口也就1億多。農業社會,一個1億人口的國家,要養活政府,還要養活上百萬軍隊,再加上要養近百萬的皇室,這個財政怎麼可能承擔的起?

筆者看《明實錄》看到很多有用的資料,宗室的俸祿負擔在弘治年間就爆發出來了,為此開始限制宗室娶老婆的數量;嘉靖年間出臺《宗藩條例》,進一步對宗室進行限制。到萬曆年間,也採取了一些措施,限制爵位基層;天啟年間開始採取俸祿包乾制,不管你家生幾個,費用總包乾。

這下,真是窮了,每個親王家都有許多近親皇室,他們沒飯吃,不能見死不救,所以一直榨、一直榨,最後親王的日子也不好過。張獻忠攻打武漢,武漢的官員求楚王朱華奎拿出錢來招兵守城,朱華奎說沒有,只有太祖給的一把金座椅,你們要就拿走;張獻忠攻打成都,四川的官員求蜀王拿出錢來招兵守城,也是沒有那麼多錢,最後蜀王投井死亡。周王在李自成攻打開封的時候,傾家蕩產懸賞守城,最後還是與開封一起被淹。

《明熹宗實錄》記載了多次藩王出錢支持朝廷遼東抗敵,每次幾乎都是1000兩銀子,蜀王、益王、秦王等都主動出過錢。明熹宗朱由校把自己結婚的錢、大內的金銀首飾都拿出來做經費,崇禎皇帝朱由檢穿打補丁的衣服,生活節儉,實在是財盡明窮。後來有人說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在皇宮內搜查出幾千萬兩銀子,實在是無腦之人的捏造。

大明既是被皇室拖垮的,也是被九邊重鎮的經費拖垮的,尤其是後期對抗滿人,《明熹宗實錄》記載:僅僅是萬曆四十六年到泰昌元年,兩年時間遼東經費撥付1800萬兩,相當於大明朝兩年的財政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