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几年前看《无敌破坏王》,作为一个游戏厅老板的儿子,我被那种

级别的「置身其境」给惊着了,所以,当我知道《无敌破坏王2》的副题叫「大闹互联网」时,作为一个老网民,我只能举起胳膊,就地蹦迪。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在「具化抽象,置身其境」这件事上,做到了无以复加,密恐级铺梗,一步一车梗,一步一绚烂。

导演把电商网站、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全部拟人化,呈现出一个谁也没见过的互联网内部世界。

为了营造庞大而繁忙的场景,设计师从曼哈顿、上海、迪拜等大城市里汲取了灵感。场景设计总监表示,他们想在网络公民的头顶造出一片钢筋丛林。每栋大楼都代表一个网站。


电影的好,不用我多说。我想聊的是,这部电影,竟然让我看到了我的青春,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第一次进入互联网,让我想起我最初接触互联网的那些事儿,是我的故事,可能也是你的。

拉尔夫和云妮洛普横冲直撞进入互联网,来到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广阔而陌生的环境。导演聊过这个设定,「好比两个小镇上长大的孩子来到了大都市。一个爱上了这座城市,另一个却迫不及待想回家。」


我第一次上网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是1997年。我生活的北方小镇,全镇只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在邮电局大厅摆着,免费体验,为了向公众普及互联网。

我妈是邮电局的,我水近大厅先得网,一不小心成了本地最早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批网民。一开始我不会玩,长期处于观摩状态,最常去上网的是一个高中生,我主要就是观摩他。他每次来都和管理员说他查点资料。

当时的人,对互联网的普遍印象,就是能查资料,还能干什么,不知道。拉尔夫和云妮洛普在电影里找的那个万事通先生,就是查资料的。

把搜索引擎具化成一个戴眼镜的人,这个在预期之内,但面对万先生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般的智能联想脱口秀,我还是笑出鸡叫。会心的微笑,不如会心的鸡叫。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我在那个大厅免费上网时,还没有百度,人们查资料,都是去雅虎。我观摩了那个高中生很多次,发现这个畜生从来没查过一毛钱资料,一直都泡在聊天室问别人叫什么。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那时人们聊天套路就是三板斧:

你多大了?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


看的多了,我也会了。大家都是二指禅打字,加上输入法难用,半小时下来,砍不了几板斧,也就能问七八个名字,别的,顾不上问。

那时的人,起的网名都很楞,古早楞。前段时间,微博有条热搜,「你取的第一个网名是什么」,扫上一眼答案,原地回到青春期:

守护天使,冷酷女孩,天若有情,轻舞飞扬。天涯浪子,水晶之恋,追风少年,寂寞男孩。


我当年问过很多冷酷女孩的真名,都没有「冷酷女孩」这个名字酷。相比之下,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第一次上网,比我老练多了。

再后来,就有了最早的网吧。我常去的一个网吧,上网和坐牢差不多,老板像狱警一样巡逻。牢房条件不好,网络不行,速度慢,还老掉线。掉线的原因很神秘,没人知道。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最牛逼的设定,就是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会有一个虚拟小人做化身。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碰翻一个小人,屏幕后边正在上网的人就掉线了。

再说回来,那个巡逻的网吧老板,主要是为了发现看图片的人,他只要看见谁打开了带图片的网站,就会手刀冲刺上去责令其立刻关掉:「带宽是有限的,你一个人打开了带图片的网站,别人的网速就会变慢」。所以,在那个网只能玩QQ和聊天室,别的都是禁止项目。

早期的网吧都是56K的拨号上网,十几个人分这56K,打个网页三十秒,想听歌,先缓冲。后来升级提速,变成了128K的ISDN,打网页只需十几秒,人们奔走相告。

我恶向胆边生,居然在一个深夜,点开一个在线电影,最终,缓冲十分钟,看了十秒钟。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拉尔夫和云妮洛普在互联网世界遇到的第一个变数,就是弹窗广告。弹窗广告对当年的我来说,完全是劫数。

因为有意或无意的点击,我数次在劫难逃,深夜崩溃。弹窗广告给我送来了病毒,和一次次重装系统。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把所有互联网元素、产品、服务都进行了拟人具象化,最让我惊喜的,其实是那个情绪不稳定的蠕虫病毒。看完那个蠕虫我就想,假如病毒能修炼成精,应该就是这样。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各种网络资源汹涌如海,信手可摘。我在二十一世纪初上网时,并不是这样,那时人们普遍拥有的唯一网络资产就是 QQ 号,人们互相攀比,比数量,比位数。那会儿 QQ 还叫 OICQ。

注册的越早,位数越短,位数短的,天生骄傲,五位 QQ 和六位 QQ 聊天,就是有发自细胞的优越感,要是遇见八位 QQ,都想让对方先给自己磕个头再聊。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那时人们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屯 QQ 号,因为那时 QQ 号不易得,只有通过网络注册这一条路,而且白天申请成功的几率只比中双色球一等奖稍微低一点,基本上只有半夜可以申请到,所以那时人们包宿都带着申请 QQ 号这个重要任务。

号多的人,上网排场非常大,堪比满汉全席上菜。开机计费,头十分钟他一直在登他的七个 QQ,依次排开,铺满屏幕,疯狂加陌生人,疯狂问大家叫什么,满屏守护天使摇头晃脑。

迪士尼其实不爱拍续集,比起续集,他们更喜欢新开一路,除非是特别牛逼的内容或题材容器,才会做续集。《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史上仅有的三部续集电影之一。

还记得你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的故事紧接第一部,因为拉尔夫的原因,间接造成云妮洛普所在的游戏机《甜蜜冲刺》方向盘损坏。

游戏厅老板发现这个破东西修一下需要花的钱,居然比这台游戏机一年赚的钱还多,遂决定放弃,拆机卖零件。云妮洛普面临无家可归,无事可做。

我写故事,也练笔写过剧本,深知那些看起来流畅、简单、合情合理的情节,其实真的想写出来摆在那儿,并没那么容易。这一系列因果推进,非常高效好看。

拉尔夫和云妮洛普听到互联网上有个叫 ebay 的地方可以买到一切,买到这个方向盘,于是二人结伴楞闯互联网。中国的 ebay,就是淘宝。


我第一次用淘宝,是在2003年。那年淘宝刚上线,天天在东方卫视打广告,广告里,一个男人狂笑,止不住,在他快断气的弥留之际,出来一行广告语,大意是:当你在淘宝买到了比预期价格低很多的东西,你就会这样笑。

电影里,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用的是 ebay 的拍卖服务,我记得我当时上淘宝,对这个东西的最深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拍卖网站。

当时的淘宝拍卖入口很浅,很多东西推到首页供大家拍卖,轮流出价,最终价高者得。我研究了一下,觉得成交一次,太过复杂。

我当时在上高中,钱都买书了,手里没多少余粮,上淘宝网购的机会不多。现在的套路,那会儿就有,仿货都叫工厂原单。因为没钱,所以就要仔细花,我当时上淘宝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砍价。

先讲故事,故事不灵,再讲道理,耗上半小时,和店家砍掉几块钱零头。有时在网吧坐半天砍不下来,还容易赔了网费。

那时还没有支付宝,网购付款方式很炫酷,我用过最炫酷的就是邮局汇款。买一双200快的鞋,店主会要求你多打1分钱,这样他一看零头,就能知道这笔钱是你打的。同档期,再来一个买家的话,就要求那个人多打2分钱。以此类推,一目了然。

那时订单少,店主普遍没见过大世面,做笔小买卖,天天惦记着。好几次,我买了东西,货还没到,就接到店主打来的电话,我当时没手机,留的是家里的座机。一个南方口音的男人在电话里问我收没收到货,麻烦赶紧点一下付款,他好回款。还有人更变态,大晚上打来电话,就一件事,让我给他评价一下,一定要好评。

买的多了,我就成了免费网购代理,班里有人想在网上买东西,不会弄,就来找我,他们出网费,我免费人工代购,附送砍价服务。除了代购,我还做代售,有同学想卖闲置物品,我就帮他们挂在淘宝上。当时卖过最贵的东西,是一个文曲星,卖了一年,没卖出去。

那时网购体验非常痛苦,快递行业还没起步,也不叫快递,统一叫包裹。大部分店只有两个配送选择,EMS或平邮。EMS嗨贵,所以一般是用平邮,只要6快。花多少钱,得多少服务,我最长的一次平邮购物,走了小一个月才回来。

后来我误入歧途,大学学了电子商务专业。大一一整年老师都在教如何在淘宝买东西,好容易熬到大二,又开始教如何在淘宝卖东西,又是一年。我只想操他大爷。

拉尔夫和云妮洛普有没有误入歧途,我就不剧透了,自己去看吧。互联网看起来处处混乱,但实际内含规矩,瑕不掩瑜,确实超纲级别地丰富、方便了的大家的生活。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是《疯狂动物城》班底做的,拍完《动物城》后,他们发现有实力可以造出一座超大规模的城市了,于是趁热打铁,通过《无敌破坏王 2:大闹互联网》这个无边无际的题材容器来探索互联网世界。

说到底,最牛逼的,还是迪士尼的造梦功力,迪士尼用扎扎实实的细节,造出一个超越你预期的梦,造出一个迷人而可信,瞬息万变,生机勃勃的世界。

我一路看下来的感受是,密度非常大,梗和剧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被动触发的,我最早接触互联网的记忆。算下来,我上网也上了二十多年,不敢想象一日无网的生活。现在谁也离不开互联网,空气,水,网络,缺一不可。

现在想起来,我整个人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97年没遇到互联网之前,和97年开始享受互联网之后。我儿子去年出生,扎扎实实的互联网原住民,他将在互联网的陪伴下茁壮成长,羡慕他。

还没看的,抓紧去看吧,这个电影里,你能看到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的故事,也能看到,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