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诸葛亮打孟获,七擒七纵!下联还和诸葛亮有关,简直绝了

对联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纵观全世界的文字中,能够达到对仗工整,潇洒飘逸感觉的唯有汉字,其他国家的文字比如英文,拉丁文等等,都没有办法讲究对仗工整,这是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世界上的人都对汉字这种文字感到不可思议,更加对汉子形成的对联文化感到很神奇。

上联:诸葛亮打孟获,七擒七纵!下联还和诸葛亮有关,简直绝了

我国的对联文化由来已久,大概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巅峰,清朝的读书人都以对对联为荣,主要是因为清朝的好几任皇帝都喜欢对对联,尤其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乾隆皇帝,他尤其喜欢附庸风雅,和他的诸位大臣对对联,因此助长了全国读书人的对对联风气,大家都想着先练好对联,若是有朝一日能面见皇上,说不定用对联还能讨得皇上开心,这样不久官运亨通了吗?

于是,在京都的一个学堂之中,有这么一对互相不服气的读书人,他们从小就开始置气,互相攀比学习成绩等等,比拼谁的对联好自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

有这么一天,书生甲来到了学堂之中,看见书生乙正在读一本书叫做《三国演义》,书生甲顿时就嘲笑书生乙,说道:好好的四书五经你不去读,偏偏在这里读小说,真没出息。

书生乙轻蔑的笑了,说道:你先别瞧不起我,我今天就用三国演义里面的事情给你出一个上联,看看你能不能对上下联。

书生甲自然不能服软,答应了书生乙。

上联:诸葛亮打孟获,七擒七纵!下联还和诸葛亮有关,简直绝了

于是书生乙就出了上联:诸葛亮打孟获,七擒七纵!

书生甲一听,书生乙用的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诸葛亮征服南蛮王孟获,没有采用赶尽杀绝的手段,而是七擒七纵,使得孟获真心臣服,流传成为万古佳话。

书生甲其实自己也偷看《三国演义》,只不过不敢让书生乙发现而已,他害怕书生乙嘲笑他,所以深藏不露。

这次书生乙出了上联,他思索了一下,就对出了下联:刘玄德请孔明,三进三出!

上联:诸葛亮打孟获,七擒七纵!下联还和诸葛亮有关,简直绝了

这里当然是引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可不就是三进三出吗?对仗十分工整,并且上下联都有诸葛亮这个人,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谁知书生乙听完下联,不但没有夸赞书生甲,还得意的说道:原来你也看三国演义啊,你还笑话我?岂不是贼喊捉贼。

书生甲愣在原地,看来嘲讽的本事,还是书生乙技高一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