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下一個金礦:AI+大數據撬動的內容分發

智能算法,未來科技時代的門票

我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無論是互聯網的用戶數增長,還是智能終端的增長,逐漸在告訴我們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流量紅利見頂了。過去互聯網的發展很大程度源於對於功能機用戶轉向智能機用戶的流量獲取。那麼未來的科技時代,最大的資源是什麼呢?

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來看,上半場是基於上網市場和場景的擴張,用戶從一天5-6小時上網變成24小時在線。下半場進入對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因此匹配用戶需求的精準推薦成為下半場廝殺的重點。如何做到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對方?背後需要的就是AI技術和大數據算法。

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能夠產生精準的雙向反饋。一方面,告訴用戶他需要什麼,另一方面,告訴平臺,用戶是誰,想要什麼。這就要求下半場的參與者有較強的大數據實力,並長時間在規模化數據的分析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用戶行為大數據。隨著科技算法的不斷精進,我們看到互聯網平臺正在不斷提升大數據的質量,從而成功實現用戶畫像和內容/需求的精準匹配。

在這一點上,除了那些巨頭延伸的應用平臺之外,那些積累了巨量用戶的內容分發平臺,便有了先天的優勢。因為本身用戶數量的積累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同時,過往的大數據和內容化的行為,就成為了新模式精準匹配內容和推動產品連接的數據庫,內容本身就是用戶最好的行為軌跡圖。

觸寶:基於 AI和大數據的內容精準分發平臺

在內容分發這個賽道,國內的參與者眾多,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巨頭們和以趣多多為代表的新秀們搶奪流量入口的爭奪日益白熱化;但從全球內容市場來看,海外尚屬藍海,今日頭條也正在積極出海攫取新興市場的移動互聯網紅利,甚至與深耕海外多年的獵豹結成“出海同盟”,以解決本土化運營的難題。

在對出海的內容企業分析的過程中,有一傢俱有先發優勢的科技企業進入我們的視野——觸寶(NYSE:CTK)。觸寶已靠輸入法在全球完成巨量用戶積累和技術沉澱,而它也早已嗅到下半場的風口成功轉型全球內容分發平臺。

根據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觸寶海外產品的用戶覆蓋全球超過240個國家與地區,其中觸寶輸入法支持超過110種語言。公司採用專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來處理用戶的交互需求,從互聯網上獲取和組織多語言內容,並開發先進的多語種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理解技術,通過交互內容的精準分析,為用戶提供運動健身、健康、生活時尚、娛樂等領域的精準內容分發。

從公司的最新財報看,今年前三季度觸寶全球產品的DAU達到了1.439億,同比增長了61%。其中內容系產品的DAU達到1100萬,同比增長14倍;觸寶輸入法的DAU為1.329億,同比增長50%。 從下圖我們看到,觸寶的用戶粘性越來越強,日活躍用戶穩步增長的同時,用戶參與度比例也在提高。

圖:觸寶輸入法DAU、MAU及用戶參與度(DAU/MAU)表現

移动互联网下一个金矿:AI+大数据撬动的内容分发

數據來源:觸寶招股書、觸寶2018三季報

從財報看,觸寶已經完成了向內容分發平臺的轉型。過去五個季度公司內容系列產品的用戶參與度保持在30%以上。通過輸入法帶來的大量用戶沉澱,觸寶越來越瞭解背後用戶的畫像特徵,從而將各種精準內容進行分發。過去幾年,我們越來越明顯的看到基於算法的內容分發成為一個新趨勢。每個人本質上都是不同的,他們需要看到“千人千面”的內容。在標準化互聯網產品下,實現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強。而如何實現個性化的核心是,通過智能算法對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挖掘。下圖我們看到觸寶內容系列產品DAU、MAU及用戶參與度(DAU/MAU)在不斷提高。

圖:觸寶內容系列產品DAU、MAU及用戶參與度(DAU/MAU)表現

移动互联网下一个金矿:AI+大数据撬动的内容分发

數據來源:觸寶招股書、觸寶2018三季報

從毛利率的角度看,公司三季度毛利率高達90%,比去年同期的47%增長了43.5%。大幅提高毛利率的結果是,淨利潤有去年同期虧損520萬美元轉為了盈利280萬美元。Non-GAAP的淨利潤達到了350萬美元。

我們看一個互聯網公司,會非常在意他的毛利率變化。毛利率背後體現的是一個公司定價權強不強,護城河足不足,商業模式是不是足夠輕。有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比較重,在收入擴張的同時,會帶來毛利率的下滑。高利率背後,說明觸寶有很強的互聯網輕資產特徵。並且伴隨著公司深度學習帶來的廣告表現效率逐步提升,毛利率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擴張。

高毛利的產品,要麼你的品牌足夠強佔領用戶心智,要麼你的產品足夠好可以長期提價,要麼你的網絡效應特別足。用巴菲特的投資框架說,就是護城河足夠強。我們發現,巴菲特投資的都是毛利率足夠高的企業。而在互聯網領域,並非所有企業的毛利率都很高。觸寶能擁有90%的毛利率,還是體現了強大的網絡效應和廣告分發效率。

出海的內容分發平臺想象空間有多大?

過去幾年另一個有趣的本土化趨勢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出海。我認為有兩個因素是有利於中國企業出海的。從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看,中國互聯網其實並不比Facebook, Instagram, Snapchat,亞馬遜這些全球巨頭要弱。甚至像微信的各類功能已經被Facebook用來學習,阿里電商的體驗也比亞馬遜的許多方面做得要好。這是因為中國本土互聯網市場的競爭比美國更激烈,對於產品的要求會更高。另一個有利於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地方在於,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當地互聯網服務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美國公司,如此大的市場卻沒有人為他們開發本地應用和提供服務。而強勢的美國公司也不願意為水平較低的市場做本地化。相反,中國人很擅長並願意做碎片化市場和本地化。

觸寶在海外市場佈局的正是基於算法的內容分發,從過去國內市場的經驗看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雖然文化、語言、種族的背景不同,但人性對於內容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他們都希望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減少搜索成本。然而內容算法本身需要長時間的大數據挖掘,行業的“know how”也很強。觸寶基於大量的海外互聯網用戶,已經開始實現對於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人群的內容精準分發。另一方面,公司在成立之後就建立了比較強大的海外市場運營能力,海外市場本土化運營的“know how”也成為其行業壁壘。

從未來五年的趨勢看,大數據帶來的智能算法已經成為了比較確定的方向。大量互聯網巨頭在智能算法投入了巨大資源,同時,內容作為用戶的入口已經充分被市場證明。觸寶一方面基於前期的數據積累以及用戶畫像和興趣庫推出自己的內容型產品,完善內容生態,另一方面又通過全球產品的億級流量進行推薦,實際上正在形成一條內容生產、智能分發、商業變現的完整內容生態鏈,這些都給其的未來業績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互聯網時代的下半場,就是給用戶做減法,以AI和大數據驅動的內容型公司會比用戶自己更瞭解他。通過大數據來對用戶進行畫像,帶來更加精準的需求匹配,將互聯網內部的中間環節打破,從而再次提高整體社會的效率。以內容為導向的上市公司,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爆發的增長點,在觸寶身上我們看到了正向的反饋,而從整個大行業來看,依然是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