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曾富可敌国的古村落:“黄金”筑墙“馒头”为窑


瓷窑古镇南横口,这里随处可见嵌满黄金的墙壁、铺满卵石的庭院、砖雕装饰的门楼,古镇千年,熠熠生辉。

古镇旧街道两侧保存有清代民居宅院数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南横口士绅马席珍、马贡珍兄弟之宅院,俗称“马家大院”。南院建筑格局较具特色——大门朝北,砖砌门楼。

南横口古瓷窑遗址地层丰富,断代连续完整,最早的古窑遗迹见于金元时期,现存窑场遗迹均为清朝或民国时期所建,在此发现的“馒头窑”在河北省是保存较为完好并且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可谓是独此一份。

古镇旧街道两侧保存有清代民居宅院数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南横口士绅马席珍、马贡珍兄弟之宅院,俗称“马家大院”。南院建筑格局较具特色——大门朝北,砖砌门楼。

马家大院外的拴马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停车位。在古代,拴马石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财富实力。

在南横口,笼盔是“出镜率”最高的一种物品,可以说遍地皆是。笼盔的学名叫“匣钵”,是陶瓷生产中所用的一种窑具,用耐火材料制成,在烧制陶瓷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灰尘等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污损,将陶瓷器具和坯体放置在其中。由于经过在窑火中的千锤百炼,笼盔的质地变得十分坚硬。

南横口人将废弃的匣钵用于建造房屋和院墙,可谓变废为宝。对于这种院墙,村民极为珍爱,称之为“黄金甲”,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高温灼烧,色泽金黄亮丽。更重要的寓意是,院墙是用来保护自家财产的,如“盔”似“甲”,才能坚不可摧。


至今,当地一部分人还在以烧制瓷器为生。

图为匠人师父在打磨器具。

“馒头窑”亦名“圆窑”,始于战国,宋代以后开始烧煤,是最早以煤为炉料的陶瓷窑。由于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故名。南横口窑址是全国唯一一处、也是省内绝无仅有的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馒头窑遗址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