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撰文:Joseph L. Goldstein

長久以來,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是什麼能將一件藝術作品或者一套實驗提升到傑作的地位?普遍的共識是偉大的藝術和偉大的科學具有三個共同特徵:第一,

非常具有創造性,並以其力量征服我們;其次,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第三,能改變幾代藝術家或科學家思考自己所在領域的方式。大師級的藝術和科學作品就像是能捕捉我們想象力的鉤子。

說到鉤子,有一幅標誌性的現代藝術畫作就與一個魚鉤有關(圖1)。二十世紀50年代,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為一名漫畫書插畫師在美國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工作。1961年,39歲的利希滕斯坦創造了一幅畫,在一夜之間震驚了整個藝術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由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領導的抽象表現主義的全盛時期。然後突然來了一位低級的卡通插畫師,創造了一幅非抽象的、表現一種新藝術風格的畫——一幅用對話氣泡和手繪點來模仿漫畫書中的圖像的畫。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圖1:利希滕斯坦繪畫作品《看啊,米奇》(1961),圖中的唐老鴨說:“看啊,米奇,我釣到了一隻大的!!”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這幅1961年的繪畫名為《看啊米奇,我釣到了一隻大的》,它開啟了利希滕斯坦作為美國第一位波普藝術家的生涯。注意唐老鴨的眼睛和米老鼠臉上的手繪卡通圓點。從米老鼠面頰上的粉色圓點可以明顯看出,他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看著唐老鴨笨手笨腳地鉤住了自己,他努力試圖壓住自己的笑聲。正如米老鼠一樣,利希滕斯坦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他知道自己憑藉這幅革命性的畫正在做一件大事——現代藝術上的一次突破。


1. 利希滕斯坦的傑作


在一年之內,利希滕斯坦又鉤住了另一個大事件——在紐約市著名的Leo Castelli美術館舉辦一次個人展,這就像是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未來十篇論文都會在不需要任何複核的情況下,發表在《細胞》、《科學》、《自然》這樣的期刊上。在利希滕斯坦1962年的作品展中,有一件作品名為《傑作》(圖2)。《傑作》是一個戲謔的玩笑,預示著利希滕斯坦在未來將激起的混亂。畫中的女性說著預言性地說:“為什麼,親愛的布拉德,這幅畫是一幅傑作!不久你就會讓整個紐約都為你的作品歡呼!”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圖2:利希滕斯坦繪畫作品《傑作》(1962)。| 圖片來源: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利希滕斯坦的作品被證明是預言性的。《傑作》在1963年最初售價為幾千美元,最終成為紐約市最棒的藝術收藏家之一Agnes Gund的私人收藏。在過去25年裡,私人收藏家和拍賣行叫囂著要Gund出售《傑作》,去年,在與這幅畫相伴50年後,她終於屈服了,將《傑作》賣給了臭名昭著的對沖基金經理Steven Cohen,而他為此支付了1.65億美元。Gund用這筆錢創立了一個刑事司法改革的基金會,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慈善事業的傑作。

在40年的職業生涯中,利希滕斯坦成為了20世紀後半葉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繪畫、版畫、雕塑展出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美術館中。雖然20年前他就去世了,但是他標誌性的連環漫畫和卡通圓點風格對當下的流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的許多報紙和雜誌廣告都在繼續效仿利希滕斯坦的漫畫書風格。


2. 盧浮宮的傑作:傑利柯的《美杜莎之筏》


利希滕斯坦對藝術傑作的檢驗直截了當:一件原創性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讓所有人爭相目睹。巴黎的盧浮宮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這裡展出著許多人爭相目睹的傑作。除了《蒙娜·麗莎》,許多參觀盧浮宮的人還想看到的一幅畫,是法國藝術家西奧多·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巨幅油畫《美杜莎之筏》(圖3)。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圖3:傑利柯的油畫《美杜莎之筏》(1818/1819)。|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Paris


《美杜莎之筏》是根據現實事件創作的——200年前一次歷史性的海難,它包含了飢餓、同類相食和多起死亡。1816年7月2日,一艘叫做美杜莎的法國船隻在西非海岸的一個沙洲上擱淺,解救船隻的嘗試失敗了,每個人都必須棄船離開,但是隻有六個小的救生船,遠遠不足以容納所有400名乘客,救生船隻能接收250個人:船長、他的高級船員,還有富人。

剩下150個沒有優先權的人像沙丁魚一樣被塞上一艘用船上的木甲板倉促建造的木筏。為這150個被遺棄的人提供的糧食只有一袋餅乾、兩桶水和幾小桶酒。這艘木筏很快成為漂浮的地獄,充斥著混戰、飢餓、瘋狂的行為、殘酷的謀殺。到了第三天,同類相食變得猖獗。13天后當海上的救援到來時,只有15個男人生存了下來,其中5人還在數日後死去。

當新聞界發現,法國政府任命的船長已經25年沒有出海,從未指揮過一艘船,而是國王路易十八世的寵臣時,這起牽涉到140人死亡的悲劇成為了國際醜聞。在獲救後不久,海難的兩名倖存者——船上的工程師和外科醫生——寫了一篇關於這起海難及其恐怖景象的著名報道。他們扣人心絃的故事吸引了27歲的傑利柯的注意,他痴迷於創造一幅畫來對這起悲慘事件作出挑釁性的公開聲明。

相比於更早期的與聖經和歷史題材相關的經典作品,《美杜莎之筏》的巨大尺寸(16x24英尺)與真人大小的人物有著革命性的不同。它處理的是當下一個及時且備受爭議的事件。作為繪畫的中心主題,傑利柯專注於最初看到地平線上的一艘船的那個時刻——在這個瞬間,倖存者經歷了強烈的希望和樂觀。正如畫面頂部描繪的那樣,一名非洲船員瘋狂揮動他的襯衫,希望吸引遠方船隻的注意。

這艘小船被描繪成畫面右上角的一個小點,在倖存者看到它半小時後就消失了。倖存者從狂喜的頂峰墜入失望和悲痛的深淵。但是兩個小時後,這艘船再次出現並營救了他們。


3. 傑利柯如何創造了傑作


《美杜莎之筏》的壯麗體現在傑利柯讓觀者感受到事件之激烈的方式。他將船直接放置到觀者的空間裡,吸引我們進入這幅畫,推著我們登上木筏,向垂死的倖存者提供援助。他巧妙地使用了兩個互相嵌套的金字塔結構讓人物的動作形成對比,以此捕捉船員初次看見遠方船隻時所體驗到的情緒。左邊的三角形描繪了垂死者的沮喪和絕望;右邊的三角形描繪了倖存者的希望和樂觀,在非洲船員揮動襯衫以吸引稍縱即逝的遠方船隻注意的地方達到頂點。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圖4:傑利柯巧妙地使用了兩個互相嵌套的金字塔結構讓人物的動作形成對比:左邊的三角形描繪了垂死者的沮喪和絕望;右邊的三角形描繪了倖存者的希望和樂觀。|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Paris


與想象中經歷過13天的飢餓、疾病、同類相食的人相比,木筏上男人們的身體並不那麼瘦削。這裡,傑利柯展現了他浪漫主義的真實色彩,他並不想僅僅描繪一個現實事件,還想將倖存者提升到英雄的地位。因此,他按照古典大師們的崇高風格構圖,與米開朗基羅和卡拉瓦喬的有著理想肌肉的人物形象類似。


4.《美杜莎之筏》對二十世紀傑出藝術家的影響


1824年,《美杜莎之筏》被盧浮宮收購,在過去兩個世紀裡,成千上萬的人在那裡觀看了這幅畫。它可以說是盧浮宮中最引人注目的繪畫作品,還激發了許多藝術家去創作它的變體。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巴奈特·紐曼的作品。

紐曼是因他“拉鍊”式的繪畫而著名,畫面中,大片顏色被塗在巨大的長方形畫布上,然後用對比色的垂直細條,從底部延伸到頂部將畫面分割。這些像“拉鍊”一樣的垂直細條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定義了這些長方形畫布的空間結構(圖5左側)。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圖5:紐曼油畫作品。| 圖片來源:The Barnett Newman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68年,紐曼第一次參觀盧浮宮,《美杜莎之筏》是最吸引他的畫。他讚歎道:“這幅畫太棒了!……你能夠感受到水的洶湧和向著我們跌落的人物。”紐曼同樣對傑利柯繪畫中的三角形構圖印象深刻。返回紐約時,紐曼畫了一幅三角形的“拉鍊”繪畫(圖5右側)。這是對他之前所有長方形繪畫的根本偏離,因為他的三角形繪畫沒有長方形邊框。紐曼根據《舊約》中牆壁倒塌的城市的名字,將這幅畫命名為Jericho(傑利柯)。 這個名稱也是畫家傑利柯的名字的雙關,儘管Jericho與Géricault拼寫不同,但發音卻是相同的。

另一位從傑利柯的《美杜莎之筏》獲得靈感的著名藝術家是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斯特拉以幾何結構的繪畫和抽象雕塑而聞名。1990年,斯特拉開始實驗鋼和其他金屬,他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就是受傑利柯繪畫的啟發。斯特拉的《美杜莎之筏》是一個巨大的、扭曲的灰色鋁塊,長寬高都是13英尺,激發著困守在毀壞的木筏(用金屬線和鋼鐵桿建造)上的那些苦難身軀的呻吟。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 弗蘭克·斯特拉抽象雕塑作品《美杜莎之筏,第一部分》(1990)(左)雕塑正面,表現了困守在毀壞的木筏(用金屬線和鋼鐵桿建造)上的苦難身體的呻吟。(右)雕塑背面,展現了用金屬線和鋼鐵桿建造的木筏。| 圖片來源:2018 Frank Stella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斯特拉的巨大雕塑和紐曼的三角形繪畫本身也是向傑利柯的《美杜莎之筏》致敬的偉大藝術作品。《美杜莎之筏》用它的創造性和力量征服著我們,並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這正是將一件作品定義為經典的兩個基本特點。


5. 2018年拉斯克獎


正如同利希滕斯坦的《傑作》和傑利柯的《美杜莎之筏》,2018年獲得拉斯克獎的這些創造性的研究也改變了科學家和醫生們思考自己所在領域的方式。

關於拉斯克獎的詳細報道,讀者可進一步閱讀:《他們編織了組蛋白、麻醉、RNA的故事》。

原文鏈接: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awards/year/2018/#ceremony

怎樣的藝術和科學作品能稱得上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