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從珠海航展看國產無人機發展趨勢

亞太日報評論員 宋濤

兩年一度的珠海中國航展基本上是中國航空和國防產業的集中展示時間,最近幾屆航展中,在全球範圍內都被炒的火熱的無人機也是中國企業關注的重點和熱點,今年的航展也不例外。和上屆航展一樣,今年的中國航展上,無人機依然是最重要、也是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展品,以至於專門設置了無人機館,用於展示形形色色的無人機。

亞太軍情觀察|從珠海航展看國產無人機發展趨勢

不過,和上屆航展不同的是,今年國內的軍民企業在無人機方面想法更多、膽子更大、實用性也更強,帶來的展品無論從種類上、思路上還是用途上都有了較大變化。這一變化,表現出的是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產業的不斷髮展,參與者和投資不斷增加,技術迅速進步,給整個中國無人機產業帶來的提升與進化。

從本屆航展各路企業帶來的無人機展品來看,國產無人機、尤其是軍用無人機近年來的發展大概有這樣幾個趨勢:

技術進步巨大

首先是技術方面進步巨大。實事求是地講,此前中國無人機產業雖然規模龐大、氣勢驚人,但在很長時間裡技術水平並不算高,且主要以低端民用產品為主。在軍用產品方面,則主要以學習、借鑑國外成熟產品為主。比如,上一屆珠海中國航展中展出的無人機產品中,前者主要是以“大疆”無人機為代表的各種多軸旋翼無人機,區別無非就是四軸還是八軸還是十二軸而已;後者的代表則包括翼龍-1、翼龍-2、彩虹-3、彩虹-4之類。雖然彩虹-4和翼龍-2的載彈量讓人印象深刻,但實現這一掛載量更主要還是得益於小型無人機專用彈藥。有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有,但基本都是小尺寸的模型,比如各種隱身無人機、涵道旋翼無人機等等。以模型形式展出,至少表明這些先進概念無人機可能還處於理論和概念研究階段。

但今年航展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上一屆就出現過的成熟產品姑且不論,單說新出現的產品,基本就可以認為,國產無人機已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還領先於世界,或者有了新的突破。就算是學習和借鑑,目標也從此前的國外成熟產品,變成了最新、最先進的技術,而且形式多樣。

就說隱身無人機,國企巨頭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別推出了彩虹-7和“天鷹”兩種隱身無人機,其外形與美國的X-47B和歐洲的“神經元”無人機頗有相似之處;中航工業的宣傳片中,也出現了類似於X-47B的艦載無人機。但這些還不是最大的亮點,諸多民企帶來的展品更加讓人感到驚喜。

例如,中天引控集團推出了兩種隱身無人機:FL-2和FL-71。其中FL-2外形與彩虹-7有相似之處,但卻有一對垂直尾翼,雖然與完全的飛翼結構相比,隱身能力會有所減弱,但可以較好地解決飛翼構型固有的穩定性問題;FL-71則外形完全不同,該機擁有一對“真正的”三角翼,翼型有點類似此前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和麥道公司共同設計,與F-22競爭ATF項目的YF-23,其機身也比較尖銳,更適合高速飛行。據介紹,FL-71是一種超音速無人運載平臺,最大起飛重量3噸,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2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900公里,任務載荷100公斤。

亞太軍情觀察|從珠海航展看國產無人機發展趨勢

帶來高速隱身無人機的還不止這一家,江蘇寧德公司的XY-280外形更加有“科幻感”。其前機身能看到殲-20的影子,機翼有點X-47B的感覺,而後機身、尤其是尾噴口格外有特色:雙垂尾內傾,尾噴管則分為上下兩層,且呈現出很薄的長條V型。該公司介紹,這種無人機可以用來偵察、訓練、打靶、測試,能模擬F-22和F-35的特性。

僅從這兩家公司就能看出,國產隱身無人機已經突破了目前國外常見的外形和結構,轉而綜合各種先進技術,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方向。且不論這些新思路有多少最後能真正推廣和落地,這種創新精神就很值得讚賞。

這種創新精神還不止展現在隱身無人機上。航天科技推出的彩虹-10就創造性地把傾轉旋翼用到了無人機身上。據介紹,這種構型的飛行控制是個大難題,需要從頭摸索。在研製過程中還出現過樣機墜毀的事故,但最後研發團隊還是成功克服了各種困難,拿出了成功的產品。中航工業的“攻擊鷹-2”無人機則更加大膽,採用四個涵道旋翼作為動力,而且這四個涵道旋翼同樣可以一定程度偏轉,實現起飛和推進不同姿態的控制。

民企迅速崛起

國產無人機發展的第二個趨勢就是民企的迅速崛起。如前文所述,民企在無人機、尤其是軍用無人機方面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取心。除了前文提到的幾種隱身無人機,民企四川騰盾科技展出的TW-356大型通用模塊化支援保障無人機更加讓人驚訝。這種無人機外形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雙機身結構,載荷吊艙位於兩個機身之間,且可以靈活更換。現場擺出來的吊艙種類就有貨運、遙感、投送、通信、電子戰、預警等好幾種,還能水上起降。

這架飛機的詳細參數沒有公佈,據現場目測,其尺寸不小於運-12運輸機。旁邊倒是有該公司正在研製TW-765無人機的數據可以參考,該無人機外形結構與TW-365類似,翼展40米、高8米、長27米,最大起飛重量65噸,最大載重24噸,最大航程7500公里,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應該毫無疑問。按尺寸折算一下,TW-356的載重應該也在10噸以上,航程超過4000公里,充分展現了民企的實力。

再比如北京中航智科技推出的15噸級無人駕駛運輸直升機,最大運載量達5噸,航程可達1200公里,也讓人驚豔不已。就筆者所知,這應該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無人直升機。

除了這些在技術上有較大創新的民企,更多民企則通過對成熟技術的整合,帶來各種不同無人機的解決方案。而且還不侷限於軍用,在民用方面的用途也大大拓展。比如消防無人機就提供了新的消防思路,能夠大大提升滅火、救援的效率。

實戰化、體系化

國產無人機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已經開始結合實戰需要,推出成體系、成系列的產品了。航天科技的“彩虹”系列無人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包括數十種不同型號、不同用途的無人機大家族。其中既有成熟可靠、經過實戰考驗的彩虹-3、彩虹-4,也有探索最新技術的彩虹-7、彩虹-10;既有翼展21米、續航時間超過40小時的大型無人機彩虹-5,也有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3公斤,手拋發射的單兵無人機彩虹-801;既有執行偵察任務的彩虹-91、彩虹-804,也有自殺式無人機彩虹-901……可以說,你能想到的所有類型、你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彩虹”系列基本都能實現。

兵工集團則在實用化方面嘗試另一種方式。他們帶來的無人機展品在外型上並不“科幻”,技術上也不算多先進,基本上都是以多軸旋翼無人機為主。但在使用上卻很有想法,比如,把無人偵察機整合進各種地面作戰系統中去,作為標準配置。這種操作包括SR-5多管火箭炮系統中配備了“銳鷹”無人偵察機,執行偵察、校射任務;再比如裝甲偵察車配上無人機作為輔助偵察手段等等。

再比如,兵工集團還嘗試組建了無人機“蜂群”。在展會現場,可以看到密集擺出不下15架無人機,雖然都只是不同外形的大號多軸旋翼無人機,但攜帶的載荷可謂五花八門:從光電偵察設備到紅外探測器、從榴彈發射器到機槍,基本上覆蓋了從偵察到攻擊、再到效果評估的打擊全流程各個環節。據介紹,這些不同用途的無人機能夠根據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可以說是無人機“蜂群”實用化的鮮活例子。

此外,兵工集團還展示了無人機與無人車協同作戰的體系。這種“空地一體”的立體無人作戰系統雖然還相對簡單,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也許,“無人化戰爭”真的已經不遠了。而看到這種可能性在中國企業手中成為現實,更讓人感到格外驚喜。


作者簡介:宋濤(微信號fangwutingtao001),亞太智庫研究員,資深電視軍事評論員、軍事撰稿人,首屆“防務精英”大賽亞軍,香港《成報》亞洲智庫研究員。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亞太軍情觀察|從珠海航展看國產無人機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