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管行業將迎“變局”

(經濟觀察)中國資管行業將迎“變局”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夏賓)隨著四大國有銀行在11月先後宣佈擬設立理財子公司,中國資管行業將迎來重磅“玩家”,也把理財子公司的設立推向高峰。

數據顯示,包括四大行在內,目前已有20家銀行公告擬設立的理財子公司,註冊資金總規模超1100億元人民幣。

今年年內,關乎中國資管行業發展的三份文件相繼出臺,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催化劑。

4月27日,資管新規出臺,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9月28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佈,明確商業銀行需設立理財子公司;10月19日,《商業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出臺,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各項業務開展給出詳細規定。

上述三份文件猶如一聲起跑槍響,讓中國資管“賽道”在半年多時間內增加多名“選手”,也將改變原先格局。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指出,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將給銀行資管業務帶來三方面的本質性利好。一是業務邊界拓寬,理財業務成本降低;二是相較於通道業務更規範,主體風險更小;三是獨立性更強,更利於監管。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特別提到,新規明確理財子公司可直接投資股票,加上之前公佈的銀行理財可通過投資公募基金來間接入市,這對於市場來說意味著增量資金,並且會給基金行業帶來一定的競爭。

楊德龍預計,未來銀行委外資金會有部分交給子公司直接管理,而理財市場競爭的加劇,從長遠看也有利於提升整個理財市場的效率。

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孟昭莉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理財子公司對非銀行科技機構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放開了銀行體系外的銷售渠道。

明明提醒稱,理財子公司職能與公募基金趨同,但理財產品風險偏好仍未抬升,或對公募基金產生擠佔和衝擊,而銀行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存在瓶頸,短期內委外仍是主要方式,人才爭奪戰即將打響。

“未來,獨立法人子公司將逐步成為商業銀行開展資管業務的主要模式。”中國銀保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文紅撰文稱,資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正式落地對於強化理財業務風險隔離、優化組織管理體系、逐步打破剛性兌付、推動理財業務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具有重要意義。

李文紅表示,從中長期來看,要從根本上消除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的外部因素,還需疏堵結合,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為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完)

中国资管行业将迎“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