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面對“變局”,應該如何投資?

理財面對“變局”,應該如何投資?

理財面對“變局”,應該如何投資?近兩年來,銀行理財和備受關注的“寶寶類”理財收益整體走低。相關數據顯示,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自2018年3月以來已連續21個月下跌,1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創2016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2018年年初,天弘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今年1月,這一數字約為2.6%;而到今年年底,天弘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至約2.35%。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理財收益率的下行是由於央行今年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加大了逆週期調節力度,通過三次降準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進行了調節,市場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的狀態,使資金利率價格整體下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今年以來,為配合資管新規的轉型要求、引導資金成本下行,監管機構對過高收益的違規保本理財產品、假結構性存款等進行了清理,這也影響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理財面對“變局”,應該如何投資?

那麼。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給理財帶來哪些變化?

截至目前,六大國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及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兩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經開業。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將不再設置銷售起點。這意味著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一樣,1元錢就可以起投。

過去多年銀行理財的最低購買門檻一直都是5萬元,將財富水平較低的人群擋在門外。相關報告表示,銀行理財新規將最低購買門檻大幅下調至1萬元,而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購買門檻進一步下降至1元,成為真正的平民化產品,將接納更多的投資者。

除投資門檻下降外,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還可以直接投資股票,這與以往銀行公募理財產品需要借道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大有不同。

對此,專家提示,投資者應更加關注投資風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強化了理財業務風險隔離,並將逐步打破剛性兌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