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丈夫,谁的命更重要?女子作出的选择,被后世辱骂成了成语

中华文明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了各种诗词古籍,这些东西不但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根据,也是后人在接受教育熏陶的时候遵循了很多年的行为准则,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有很多原本寓意非常美好的故事,经过一些有心人士的歪曲之后改变了最初的意思,甚至使用一些贬义色彩浓厚的成语将其概括出来,结果就故事的本义曲解了。比如说,有一个四字成语是用来形容女子不知检点的,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就会明白我们冤枉了一个女子千余年。

父亲和丈夫,谁的命更重要?女子作出的选择,被后世辱骂成了成语

这个贬义色彩非常浓厚的成语就是“人尽可夫”,被冠上这个外号的女子在人前都是抬不起头来的,因为在世人眼中这样的女子是失去了名节和自尊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自从其出现以后,在世人眼中一直都是这种层面的意思。其实,你不知道的是,这个成语最早的时候是因为一件和“孝”有关的故事兴起的。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当时的诸侯是郑厉公,但是他在朝堂上只是个傀儡君主,因为当时的大权都掌握在了重臣祭仲的手里。作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君主他是非常郁闷的,但是一直找不到何时的机会翻盘,直到有一天,他想到了雍纠。此人当时是朝中的大夫,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如果能够说服他刺杀祭仲的话,有很大的成功把握,因为祭仲正是他的岳父,对他没有防备。

父亲和丈夫,谁的命更重要?女子作出的选择,被后世辱骂成了成语

​为了取得更大的权利和地位,雍纠决定铤而走险,但是在计划之前实施之前,他实在是太兴奋了,而他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被自己的妻子雍姬发现了,在她的试探和暗中观察之下,终于发现了丈夫的秘密。当时她特别的纠结,因为两边都是自己的至亲,父亲和丈夫,到底谁的命更重要?她实在是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才好,只能去询问自己的母亲。

面对女儿心中的纠结,这位老夫人只告诉了她一句话:“未嫁之女,父有定而夫无定;已嫁之妇,有再嫁而无再生”,然后就让她自己选择,雍姬一下子豁然开朗。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生父,失去了就找不回来,但是丈夫却可以再嫁,就这样她做出了一个孝顺的决定,她作出的选择就是将雍纠的刺杀计划告诉了父亲。

父亲和丈夫,谁的命更重要?女子作出的选择,被后世辱骂成了成语

为了将计就计,祭仲果断接受了女婿的宴请,但是暗中却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不但顺利活命,还将自己心怀不轨的女婿给杀了。事后,操纵这一切计划的郑厉公对雍姬的行为非常不耻,还挖苦她“人尽可夫”。其实,从她的角度来说,最终做出的选择并没有错,在亲情和爱情面前,她只是选择了更加珍贵的亲情而已,从传统文化上的孝道来说,她甚至还是值得表扬的。

父亲和丈夫,谁的命更重要?女子作出的选择,被后世辱骂成了成语

但是,同样的事情到了对手的嘴里就变了味道,而且让她没想到的是,很多所谓的“正人君子”还将这种变了味道的成语加注在她上,不予解释。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这也是封建制度本身对于女人不公平的评判,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做的不能只是单纯的继承传统文化,还要了解其背后的真相,然后用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正视历史。雍姬如此被后世误解辱骂也实在是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