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都有哪些名將叛投清軍?

縱橫國史


太平天國雖然用宗教信仰籠絡了一大批人為之浴血奮戰,但在14年的征戰過程中投降清軍的將領也不在少數,其中甚至不乏封王封侯之輩,下面就列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供大家參考。

軍帥周錫能

1851年12月,太平軍駐守永安期間,軍帥周錫能叛變降清,可算是太平軍降清之始。周錫能,廣西博白人,參加金田起義後受封軍帥之職。軍帥是太平軍中的高級將領,統領一萬二千餘人。周錫能是在回博白招兵,返回永安時被清軍勸降,賞六品頂戴。在潛入永安準備與清軍裡應外合時被楊秀清察覺,借“天父臨凡”之名進行審訊,周錫能認罪之後被斬首示眾。

國宗韋俊

韋俊又名韋志俊,是北王韋昌輝之弟,廣西桂平人。天京事變爆發後,北王韋昌輝被殺,韋俊遭楊秀清義弟楊輔清處處挑釁,又遭洪秀全猜忌不受重用,走投無路的韋俊於1858年向湘軍水師統領楊嶽斌投降,被封為參將,直到1884年5月8日病逝於安徽宣城,是太平天國降將中少有的未死之人。

小將陳國瑞

陳國瑞,湖北應城人。十幾歲投身太平軍,後投降總兵黃開榜,被收為義子。陳國瑞早年在太平軍中只是一員小將,投降清軍後因作戰勇猛,打仗時頭戴紅盔,身穿紅甲,人稱“紅孩兒”。先後歸屬於袁甲三、吳棠部,後歸僧格林沁調遣,陳國瑞降清後一直戰鬥在剿捻前線,深受僧格林沁賞識,引為麾下第一大將。捻軍平定後,寓居揚州,後因獲罪發往寧古塔充軍,1882年(光緒二年)卒。

監軍程學啟

程學啟,安徽桐城人,為奪避仇敵而投身太平軍,駐守安慶要隘集賢關,因作戰勇猛,受封監軍之職。1860年,湘軍曾國荃部圍攻安慶,程學啟被勸降,轉投湘軍。1862年,程學啟率開字營調入淮軍序列,歸李鴻章調遣。此後程學啟攻奉賢,下清浦,克崑山,成為淮軍名將。1864年,在攻佔嘉興的戰役中頭部中彈,傷重斃命。

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

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等人都是蘇州守將,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干將。1863年11月,李鴻章率節節勝利的淮軍進逼蘇州,李秀成接到洪秀全嚴詔,命其率軍回援天京,把守城重任交給了慕王譚紹光。郜永寬、伍貴文見大軍壓境,均有獻城投降之意,秘密派人與李鴻章聯絡,狡猾的李鴻章讓郜永寬等人先納“投名狀”,把慕王譚紹光的人頭掛在齊門城樓便相信他們投降的誠意。1863年12月4日,郜永寬、伍貴文將譚紹光殺害。不久,李鴻章無視“殺降”的惡名,將郜永寬、伍貴文等八名降將統統殺害。

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初期,永安建制時受封的五王之一,也是太平天國最具威望之人。天京事變爆發後,回京主持政務的石達開遭洪秀全猜忌,一怒之下率部出走。1863年6月,轉戰數千裡的石達開率部來到大渡河畔,因河水暴漲,無法過河,遭到清軍的圍追堵截,形勢危急之下,石達開為了留下數千將士的性命,“捨命以全三軍”

,向四川巡撫駱秉章投降。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受凌遲酷刑,至死未發一聲。

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柱石,自陳玉成死後,李秀成獨撐危局。1864年7月20日,在保護幼天王逃出天京後與之失散,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李秀成被俘後寫下7萬餘字的《李秀成自述》,頌揚湘軍及曾國藩之外,還表達了願意出面收服太平軍餘部的願望,但史學界一直對李秀成是否真正投降存在爭議。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國藩下令處死,時年42歲。


歷史茶坊


太平軍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很多將領都投降清軍,而且都是高級將領,甚至是天王的王爺!

1.翼王石達開。1863年6月,石達開引兵至大渡河畔,由於錯失渡河最佳時期,河水暴漲之後,清兵便將其團團圍住。為了保住部下的性命,石達開自願前往四川總督駱秉章處請降,受凌遲處死!石達開一生戰功赫赫,而且革命信念十分堅定,但卻晚節不保,投降敵人,真是遺憾!

2.忠王李秀成。1864年7月,曾國荃吉字營攻破天京,李秀成為了掩護幼天王突圍而被湘軍俘虜。在曾國藩的大營內,李秀成寫成《自述書》,講述太平天國建國以來之得與失,並大力讚頌曾國藩之品質,其求生之心十分強烈。同時,李秀成還力勸曾國藩在東南自立為帝,舉起反清大旗,也算是降將一枚。

3.納王郜永寬。1863年,在蘇州勾結太平天國叛徒、時任淮軍將領程學啟,設計謀殺拒不投降的蘇州守將慕王譚紹光,並將其首旗獻給李鴻章。由於郜永寬的叛變,慕王被殺,導致蘇州城陷落並被屠城,此乃罪大惡極。但是,李鴻章並不太歡迎此類人物,於是便以慶功宴為名召見郜永寬等八人,坐席滿後,李鴻章便找藉口退出,同時命令部下將這八人全部斬殺。

4.安慶副守將程學啟。1860年10月,程學啟率部投降湘軍,並獻計攻打集賢關,截斷安慶糧道,不久安慶失陷,天京門戶洞開。1863年,程學啟勾結叛徒郜永寬,設計謀殺蘇州守將譚紹光,於是蘇州陷落,滿城被屠殺。1864年春,程學啟率部攻打嘉興,獨自帶領敢死隊衝入缺口,被太平軍擊斃。

5.國宗韋俊。說起韋俊,不由得想起“逼上梁山”這一句話,因為他投降實屬無奈。因為韋昌輝事件(韋俊是其弟),天京事變後,天王洪秀全便不再信任韋俊,也不允許其他人去救援武昌。但是,韋俊依然堅守武昌,拒絕向胡林翼投降,即使是武昌失守後,他還是堅持在湖北、安徽一帶作戰,韋俊的這份堅守實屬難得。遺憾的是,陳玉成、楊輔清等人屢次三番挑釁韋俊,並挑起軍事衝突;韋俊想要前往蘇杭一帶投靠李秀成,陳玉成便封鎖長江,出兵攻擊韋俊部隊,這明擺著是把韋俊逼向絕路。在內外交困之下,韋俊想過要退隱山林,不問世事,但又怕被清軍抓獲,於是只能向清軍投降。


縱橫國史


太平天國前期,太平軍中投降的將領很少有投降的;隨著地盤擴大,各色人等都被招入太平軍中,尤其是一批土匪、會黨人士擔任了太平軍將領,他們對洪秀全的忠誠度並不高;等到安慶陷落,太平軍的局勢日益危急,大批太平軍投降清廷。

李昭壽,河南人,本為捻匪出身,後率部降清,1855年末投太平軍,隸屬於李秀成部隊。1857年冬,李昭壽被封為河南省文將帥,或稱“太平天國殿右拾文將帥”,不過是太平天國設立的一個根本不存在實際行政區域的行省最高官員。1859年因不滿待遇,加上清軍將領勝保的招降,李昭壽再次率部投降清清軍,並獻天長、來安和滁州三城。勝保賞給他三品頂戴,併為其更名李世忠。

童容海,安徽人,1853年參加太平軍,隸屬翼王石達開部。1861年歸屬李秀成麾下,從李秀成征戰杭州,立有戰功,但受賞較少而對李秀成不滿。湘軍鮑超進攻皖南,童容海暗地裡向鮑超乞降,以廣德城和所部軍隊為籌碼。投降後,童容海入湘軍鮑超部,官至總兵。

韋俊,廣西金田村人,北王韋昌輝的胞弟。太平軍西征後,韋俊漸漸嶄露頭角,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有人稱讚韋俊是與石達開、胡以晃、羅大綱等人一樣,有謀略,有戰略指揮素質,是智勇兼備的統帥。但是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被殺,高層內訌也殃及到了韋俊,被迫投降清軍。


老照片



第一是石達開。石達開在軍事上屢立戰功,取得過輝煌的勝利。在個人道德上,石達開體恤百姓疾苦,關照下級,也是難得一見的好人品。太平天國建國後石達開沒有像其他天王那樣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最後還是被天王洪秀全的猜忌,石達開不得不帶領部下出走西南,這是一種無奈,也是最大的心寒。 石達開率部進軍四川,在大渡河一線遭遇天災,被百年不遇的大水阻住去路,再加上糧草斷絕,被清軍團團圍困,陷入了絕境。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為了保全幾千人的性命,石達開與清軍談判,願意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部下的性命,就這樣石達開像清軍投降了,後來被凌遲處死了。但是清軍還是把石達開的部下全部屠殺了。


第二是李秀成。天京事件後,各個天王基本都死了。李秀成和陳玉成成為太平天國最重要的軍事將領。從這個時候,太平天國開始慢慢衰落了。但是李秀成等人依靠著自己的才華,讓太平天國延續了好長時間。 直到1864年7月,清軍攻破天京。李秀成帶領幼主幼主洪天貴福突圍,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了幼天王,自己卻因此落下,最後被清軍俘虜。他被俘虜之後,李秀成表達了自己的懺悔和對敵人的稱讚。甚至傳遞了要投降的願望。毛澤東曾經對李秀成的事做了這樣的評價:“白紙黑字,鐵案如山,忠王不忠,不足為訓”。


第三是韋俊。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京事變”之後,北王韋昌輝被殺,韋俊也因此感到惶惶不可終日。面對上級的不信任和同僚的排擠,韋俊最終選擇投降清朝。他最後沒有得到清軍的信任,不久韋俊離開了軍隊,家鄉的人沒有原諒他的投敵行為,最後韋俊客死他鄉。


第四是程學啟。被曾國荃偷偷招降,被發現,後來程學啟率領300親信冒死翻越城牆投奔清軍,自己的一家老小都被殺害。程學啟投降清軍後作戰非常勇敢,每一次都身先士卒帶領士兵衝鋒,先後在青浦、南橋、松江、漕河涇、新橋展等地大破太平軍。為清政府奪回了南匯、川沙、奉賢等失地。在蘇州8名太平將領投降清軍,被程學啟直接殺害了。最後被洋槍擊中太陽穴陣亡,時年三十五歲。

第五是丁汝昌。我們大家所熟悉的丁汝昌。程學啟投降的時候,帶領300多名親信翻城牆而出,丁汝昌就在這300人裡面。他是程學啟的安徽老鄉,加入太平軍之後,一直跟著程學啟混。之前丁汝昌在太平軍裡面一直沒有多大的作為,但是投降清朝以後,他卻是取得成就最高的一個。因為受到李鴻章的賞識,在北洋水師建立之後,李鴻章保舉丁汝昌成為海軍提督,賞加尚書銜,成為北洋水師的掌門人。 丁汝昌經歷了甲午戰爭中那場著名的“黃海海戰”,最後以失敗告終。北洋水師退守劉公島,在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丁汝昌最後選擇吞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終年59歲。從一名太平天國降將,做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人生軌跡充滿了傳奇性。


羽舟


太平天國最早投降清軍的高級別官員是軍帥周錫能,1852年在永安時已經投降。當時太平軍一共只有10個軍帥而已。

周錫能在金田起義到茶地後回鄉召集未來得及團營的上帝會眾去永安,但中途去新墟清軍大營投降,隨後混入永安臥底,被楊秀清識破,破案過程被刻成《天父下凡詔書一》,成為宣傳楊秀清神奇的範文。但這個案子有很多疑點,主要是周錫能供認自己在新墟受到清朝欽差大臣賽尚阿的接見,但賽當時遠在陽朔,且他自稱帶270人投降,如果屬實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但當時清軍裡幾個著名的“話簍子”姚瑩、丁守存等,對這件事一個字都沒有回憶和記載。

定都天京後第一個投降的重要將領,是最初12名正副丞相之一的冬官副丞相萬眾汾,他在乙榮五年(1855年)於湖北黃岡降清。

前期太平軍高級將領中投降者很少,一方面太平天國處於上升勢頭,高級將領覺得前途有望,另一方面清朝不赦廣西人,而高級將領大多數是廣西人,這期間掃北的定胡侯李開芳被困馮官屯後曾試圖投降,但被認定為詐降殺死——實際上不論詐不詐都是會被處死的,當時清方主將僧格林沁已經宣佈不再招降,連普通士兵都不赦免。

天京事變後太平軍“人心冷淡”,投降者開始增多,第一個投降的守城主將春分副侍衛李能通丙辰六年(1856年)十月在江西袁州投降,第二年殿左五十五檢點程瀛在江西臨江投降,己未九年(1859年)秋韋昌輝親弟韋俊因屢遭排擠猜忌在池州叛降,樹立了“廣西人兼首逆直系親屬投降也不殺”的典型,加上太平天國走下坡路,此後投降變成家常便飯,舉不勝舉,比較突出的,有李秀成弟弟李明成、太平天國吏部負責人朱兆英的通款湘軍,李秀成女婿蔡元隆在一次詐降後真降,保王童容海、奉王古隆賢這兩個原本忠貞典型(前者“萬里回朝”,後者在韋俊投降時倒戈收復池州),蘇州四王四天將殺死譚紹光投降李鴻章(四王中的周文佳曾兩次擊敗洋兵和洋槍隊,汪安鈞曾攻破杭州城,得到被俘請將米興朝的佩服),拍馬屁被幹王洪仁玕寫進書裡的衛王楊雄清(東王同宗)因投降迫使洪仁玕刪書,陳玉成愛將馬融和等鼓動七萬精兵在霍山墨石渡投降僧格林沁,堵王黃文金的侄子、南方主帥奉王黃十四在南方太平軍最後一戰——嘉應州之戰中充當左宗棠內應,李秀成愛將聽王陳炳文等三人帥七萬人、洋槍6000杆在江西金溪投降鮑超,加入西捻軍的淮王邱遠才在最後時刻帥數騎投降……最後階段太平天國上下離心,仍然忠誠者不過“逼氣以陪其亡”,更多人則一有機會就會動搖,或降或逃,有些不降不逃的也不過不能、不敢而已。

至於許多人會提到的苗沛霖等人,他們本來就是地頭蛇、牆頭草,投降清朝或太平天國都是迫於局勢或投機心態作祟,嚴格說不能算“叛投”,他在哪一頭都仍然是割據勢力


陶短房


在信仰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國看來,清朝就是世間的妖魔鬼怪,無惡不作,堪稱為“妖”。但是,太平天國卻有很多高級將領叛投“妖”了,這十分有意思。在此,想談談天國奏王苗沛霖,這絕對是大叛徒!

苗沛霖本來是北方土匪,地方惡霸,太平軍在皖北取得大勝時加入天國陣營,封為奏王。苗沛霖是位搖擺分子,可以說是牆頭草之類的小人,時常與清軍眉來眼去的。1861年夏,安慶失守,陳玉成被迫退守廬州,但遭到八旗名將多隆阿的包圍,形勢不妙。此時,苗沛霖建議陳玉成前往壽州,依靠自己的力量東山再起,逐鹿中原。陳玉成本來不太相信他,但是情況緊急,也只能一博了,誰知卻中了苗沛霖的暗算。苗沛霖抓住陳玉成後便將他送到勝保軍營,被凌遲處死!


娛樂小嘰裡咕嚕


韋俊,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的同胞弟弟。他也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為數不多投降清軍的將領,太平天國結束後,回鄉後受盡鄉親的唾罵而有家不能回,最終客死他鄉。咸豐年間,韋俊隨兄長韋昌輝參加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戰功卓著被封右軍主將。但天京變亂後,其兄韋昌輝因濫殺無辜被洪秀全處死,其害怕被洪秀全排擠,最終在武昌之困中出城投降清軍。太平天國後,朝廷論功行賞自己深知前途渺茫,便解甲歸田回廣西老家,但家鄉父老知道韋俊降清後唾罵其為“反骨韋十二”,最終無家可歸,悲其一生!


亮說歷史


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的第一名將,文韜武略,屢立戰功,難得的是他還體恤百姓,關心士卒。1863年,石達開率部在大渡河陷入了絕境。為了保全幾千部下的性命,石達向清軍投降。不過,清軍最後背信棄義,石達開最後被凌遲處死。受刑時大義凜然,一聲不吭,最後英勇就義。

忠王李秀成。李秀成是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支柱之一,他和英王陳玉成是天國的雙子座。後期,太平軍在他的指揮下還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1864年天京城破,李秀成被捕,被俘之後的李秀成沒有大義凜然地英勇就義,而是寫下了數萬言的《自述》,在《自述》中,李秀成表達了懺悔和乞降的意願,李秀成是真降還是假降還有爭論,其結局還是被曾國藩殺死。

丁汝昌。丁汝昌是和程學啟一起投降清軍的,丁是程的老鄉,與程學啟相比,丁在投降時不過是個太平軍的小卒,但他卻是成為投降清軍將領中混得最好的一個。因受李鴻章賞識,官至海軍提督,成為北洋水師的掌門人。在甲午海戰中,丁對戰爭的失利負有不可推卸的指揮責任,後在威海海戰中,走投無路的丁汝昌選擇吞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

韋俊。韋俊是太平天國十大猛將之一,擅長防守,是北王韋昌輝的弟弟。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韋俊南征北戰,立下過赫赫戰功。特別是三次率兵攻克武昌,創下了“韋國宗三克武昌城”的神話。“天京事變”之後,韋昌輝被殺,韋俊面對上層的不信任和同僚的猜忌和排擠,最終選擇投降清朝,一直未被重用,但最後得以善終。

程學啟。淮軍名將,原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部屬。曾駐守安慶,1861年秘密降清並帶領湘軍攻破安慶。因功官至南贛鎮總兵,1864年在攻打嘉興時中彈負重傷,最後死於蘇州。程學啟是一個背叛天國又一手葬送天國的人。

郜永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將。1854年加入太平軍,後因功升為主將,一直隨李秀成轉戰江浙皖一帶。1863年,在清軍圍攻蘇州時後暗中通敵,與汪安鈞、周文嘉、伍貴文、張大洲、汪有為、範起發、汪懷武等合謀,八個人在宴會上殺害了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慕王譚紹光。這就是有名的“蘇州八降將”。不過諷刺的是,他們自己也很快死在李鴻章為他們安排的宴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