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分佈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丹江口水庫 ,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中國重要的溼地保護區、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丹江口水庫,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後形成,橫跨湖北、河南兩省,由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組成。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為394.8億立方米,水源來自於漢江及其支流丹江。水庫多年平均面積700多平方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水庫水質連續25年穩定在國家二類以上標準,水質保持優良。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開始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4個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這裡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日照量最高。丹江口大壩附近水質透明,水面寬闊,風平浪靜,使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

概述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水庫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水庫總面積846平方千米,被稱為漢江的天然水位調節器,有“亞洲天池”之美譽[1]。水庫來水90%源於漢江,10%來源於漢江支流——丹江。丹江口大壩加高後,總庫容達到290.5億立方米。一期工程年均可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的20多座城市調水95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

丹江口水庫,庫區主要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縣;域跨鄂豫兩省。丹江口水利樞紐,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國家興建的綜合開發和治理漢江流域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目前為亞洲庫容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區水面最寬處在李官橋一帶,東西寬為20多千米;最窄處在關防灘一帶,兩岸夾峙不足300米;庫區水位最深處在湖北丹江口市與河南淅川縣之間臺子下的省界江心,深達80餘米。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和取水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直達京、津、冀、豫四省市 ,遠期年調水13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使丹江口市成為“世界水都,亞洲天池”,給丹江口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丹江口水庫在行政區劃上約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淅川縣境內,其餘三分之一屬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位於丹江口市城區,丹江口水庫的調度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水上行政由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漢江集團)執行。

歷史文化

摺疊

發展歷程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開工儀式,比預定的開工日期提前了整整一個月。

1958年10月,湖北、河南兩省所屬的襄陽、荊州、南陽3個地區17個縣的10餘萬民工挑著乾糧,帶著簡陋的工 具,彙集到丹江口工地。這10萬大軍,要用扁擔、筐子、小木船,運載著黏土、砂石,把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漢江截流。

1958年11月5日,右岸圍堰工程正式啟動。10萬民工發起了“腰斬漢江”的大會戰。10萬人三班倒,晝夜不停 工。那時候,施工現場不到2平方公里,幾萬人在一起施工,白天真稱得上是人山人海。晚上沒有電,照明用火 把、汽燈,從採料場到江邊連成幾條火龍。

1962年,在計劃中要確保完工的年份,丹江口工程不但沒有建完,而且被暫停施工。大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的現實,無情地給熱情高漲的建設者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1962年,中共中央七千人大會對“大躍進”錯誤進行糾正。這次大會的第二天,丹江口工程被要求暫停。此 後,國家開始對基礎建設進行壓縮。後經多方努力,丹江口大壩沒有下馬,而是將主體工程停下來,開始處理質 量事故。

1964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丹江口工程復工。但此時,丹江口工程變成了分期進行。前期工程將大壩修建到162 米高程,實現能夠防洪、發電。

1968年,丹江口水庫第一臺15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197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全部完成。此時的丹 江口大壩總長2.5公里,壩頂高程162米,裝機容量90萬千瓦。水庫蓄水運行至今30多年,經歷過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幾次大洪水考驗 ,大壩安如磐石。

197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陳雲就南水北調問題專門寫信給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建議廣泛徵求意見,完 善規劃方案,把南水北調工作做得更好。同年10月,水電部發出了《關於加強南水北調規劃工作的通知》”。

1979年12月,水電部正式成立了部屬的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統籌領導協調全國的南水北調工作。

1984年,國務院批准從丹江口超發電收入中籌措3億元,分10年安排解決水庫移民遺留問題。並從這時起,改 變了移民經費的分配辦法,堅持面向千家萬戶,實行有償扶持,變單純生活救濟為生產扶助,使移民的收入狀況 迅速改觀。

1987年7月,國家計委正式下達通知,決定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項目。

1991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南水北調”列入“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

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把“南水北調”列入中國跨世紀的骨幹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調工程開始全面論證。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有序展開,經過數十年研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格局定為西、中、 東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江流域上、中、下游調水。

2006年,國務院17號文件下發,對2006年6月30日之前的水庫移民進行後期補償。納入扶持範圍的移民每人每 年補償標準為600元,連續補償20年。

2014年後,這一庫碧水將穿越黃、淮、海河,一路北上流進北京,每年可以為北方送水130億立方米以上。

旅遊景區

摺疊

風景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 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閒區。丹江口市現已發展多個特色景點景區,國家

AAAA級景區有:太極峽風景區和淨樂宮,此外還有多個AAA級景區,如:丹江口大壩,松濤山莊等。丹江口庫區旅遊中心港,位於丹江口市郊,依山傍水,風景綺麗,遊艇,風情街,海灣等各具特色,預計2012年5月1日試營業。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淅川的古代建築很多,最有名氣的是千年古剎香嚴寺和三邊古鎮荊紫關。香嚴寺:位於丹江口水庫兩岸的群山環抱和蒼松翠柏之中,是中州“四大名剎”之一,有“千傾香嚴”之稱。現存明清建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唐,幾經廢興,鼎盛時期古建築達470多間(現存144間),寺院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有石牌坊、山門、韋馱殿、過廳、大雄寶殿、指月亭、法堂、藏經樓等17座大型古建築,寺院兩側尚有戒堂、走堂、齋堂、禪堂、上倉、下倉等輔助陪襯建築。整個建築佈局嚴謹,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飛金湧碧,十分壯觀,尤其是大雄寶殿內保存完好的中原最大壁畫,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和藝術價值。該寺坐落在白崖山中,東為龍山,西為虎山,龍虎相抱,地勢奇妙,寺周圍又是翠竹擁抱,古柏參天,幼松成林,形成一個天然的風景園。“倚樹聽泉聲,忽鳥喚高枝”是香嚴寺勝景的真實寫照。荊關清代一條街:位於荊關鎮中心,古街道五里有餘,分北街、中街、南街三部分,石塊街面,乾淨整潔,一街兩行,七百餘間清代建築,古色古香,典雅樸實,系中國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好的唯一場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街道上有山陝會館、平浪宮、禹王宮、萬壽宮、清真寺、城隍廟、古碼頭、山門等古建築群,座落有致,竟相生輝。電影《阮氏三雄》、電視局《包公》等都在此拍攝外景。“雞鳴三省的荊紫關”:民風淳樸,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雖然歷經滄桑,但始終保存著古色古香的古鎮風貌,要重點開發項目有清代一條街、一腳踏三省界碑、法海寺、羅漢洞四個景點。大寺:位於荊關鎮猴山中峰溝村附近,佛名叫法海禪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唐高宗儀風二年,現存古建築八座,有白衣閣、中殿、丈房、廊房、藏經樓等29間房舍。此處有地勢恰似蓮花高臺,又是靠山崖修建,景色絕妙。塔林:位於香嚴寺周圍,唐、元、明、清時期所建,為香嚴寺和尚墓地,現存各類塔林百餘座。

摺疊

名勝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被譽為“亞洲天池”

淅川縣境內岡巒起伏,縱橫交錯,河流交織,地勢十分複雜,西北連接秦嶺餘脈武當山,北部銜接伏牛山麓,西南橫臥著四峰山巒,群山連綿,奇峰疊翠,清潭爭輝。大自然和古人給淅川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風景區,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樂趣和精神享受。古時候,淅川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要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特別是七十年代初丹江口水庫的建成,以特獨特的自然景色,該淅川又增添了光彩。丹江沿岸的名勝古蹟,連接成一個自然遊覽區,丹江上游荊紫關古鎮。古街道五里有餘,石塊砌面,七百餘間清代建築保存完整,古香古色、雅典樸實,距鎮四里之處的吳村定陽遺址,傳說;“老包坐定陽”就在此地。街道上有陝會館、平浪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十餘座古建築。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也曾涉足此地,漫遊抒懷。猴山和大寺是淅川八大勝景之一。猴山因山頂有一巨石似猴,旁邊有一古柏,很象是猴子爬樹,同時座座山連接伸展的山峰又像一個一個奔跑的猴子而得名。據說孫悟空在此鎮過妖。大寺坐落在猴山中峰。此外,還有寺灣的古遺址和古墓葬,以及老虎嶺、雙河鎮、小三峽、下寺塔林、香巖寺、大泉寺、龍山、關帝廟等35個主要名勝古蹟及旅遊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