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西安房叔 」是本地唯一的业主房产自媒体平台;独立思考,实话实说,我是西安房叔!

距上一次因为房子的问题,西安闻名全国,还是半年前摇号门的时候了;直到昨天一张上半年全球房价指数排名名单,西安进了前十,是意外也是意料之内;

对于本地人而言,不需要榜单,也知道今年涨了多钱,但对于外地的吃瓜群众,投机者,这就是西安市场上扬的信号,毕竟全球前十的成绩么,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西安TOP10

单纯看榜单本身,很容易被带偏,几个关键词就能让无知群众浮想联翩,比如全球房价,TOP10,并且在名单中其余9位还都是国外城市,国内城市仅西安一家,这大有世界杯国足进入前十强的既视感;

搁在昨天朋友圈大伙的反应,大有西安全球前十,全国房价涨幅第一,拳北上广,脚踢江浙沪,要上天的节奏,甚至有不少中介,借着这张图,又制作一波谣言;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但细细想想这个图,还是有些要说明的;首先单独涨幅,不看基准价的排名是有问题的;

比如上一年均价5000块,今年均价7000块,涨幅20%,如果发生在18年上半年,甚至可以进全球榜单第一;同样的上一年均价30000块,今年均价还是30000块,在榜单就得垫底;

但回归到房价本身,这两个地方哪里的房子便宜呢?涨幅只能判断一定时间内的趋势,但和城市基准价是没有关系的。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排名真相

西安房价与同水平城市相比,一万出头确实不算贵,隔壁郑州商品房均价早已经过了15000块,当然也是16年开始猛涨,北京也是15年开始上涨,对于西安则是17年,有人说是不涨,有人说是炒作,争论不出结果;

但房价涨的背后更多的则是质价不相等,跟风无监管,上学太紧张,收入跟不上,交房问题多等更多现实的问题,这是房价上涨后,更加让人警惕的;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九月初的时候,有人在地方政府留言版问:西安房价暴涨什么原因?

得到的回复为:一是自贸区、西咸新区建设等利好因素,促使房价上涨预期增强;

二是全国一二线城市调控收紧形成的挤出效应及我市相对较低的房价水平引发价格上涨;

三是部分机构、个人通过网络自媒体、公众号炒作涨价信息,营造恐慌气氛,误导市场预期,助推房价上涨。

而更多业主理解的则是:

吸引落户,降低买房门槛,扩大买房人群;土地集中收储地价抬升,成本更高;小开发商集体淘汰,大开发商垄断市场掌握定价权;城市发展加速,但钱在贬值,老百姓寻求资产保值;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这一套组合拳下,西安房价迅速升温,一路从均价7500块到现在的11000块,并且在上半年还都是排队抢房的盛况,这就像兴奋剂一样,在没有考虑居民收入,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强行打了一针;

确实效果显著,但药效过了,就透支了,就像最近海量放出的房源一样,看到的则是不用摇号,天天广告,大量放弃,两极分化的现状,说到底还是小伙伴们口袋里的钱被掏干净了。

所以榜单说的没错,西安涨幅是能进全球前十,但同时期西安的房价排名在100城中也仅为43位;这不冲突,排名有适合和实力还真的是不相符的,排名是个外人看的,能迎来追捧,但并不能解决内在没钱的尴尬。

营销套路

并且,对于西安人而言,也不需要什么全球排名去印证,房价的上涨人人都感受得到,以前还能说是开发商无良,现在的锅则通通甩给了物价局,卖多钱都是物价局定的,开发商可以表现出无辜;

而普通人应对这种或高或低的定价,最有力的抗争还是有脚去投票,都知道西安现在是两极分化的市场,性价比高位置好的不愁卖,确实高端品质好的也不愁卖,而中间版主扮猪充老虎的则要遭到群众挑剔的筛选了;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当然开发商也会使出一些应对套路,低级一点的就是不断发广告,打电话,大海捞针;中等的就是找媒体写写软文,发发广告,5000,8000块对于开发商还是拿得出的;

再高级点的套路就多了,比如在意向登记的时候找一些托儿大量登记,造成房子火爆的假象,如果登记的真实业主多了,就不去核验,如果人少了,托们就会把意向人数做到房源数以上,把核验人数搞到比房子少几套,转成不摇号直接销售,给买房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捡漏了。

但实际上呢,大家可以看看最近的登记信息,无缘无故多个楼盘业主大量弃选,过半楼盘不用摇号,我就不信这里面没有套路(销售手段)?

割韭菜

这些事情细究很难,但确实传递出信号,房子不好卖了,行情好了谁还会费这个劲儿;这就像割韭菜一样,开发商需要源源不断的韭菜,从而支撑起业绩和年终的江湖排名;

但忽视了韭菜的生长周期,现在则更好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韭菜(买房人)不多,割韭菜的人(楼盘)井喷,那么在有限的韭菜和无限的韭农之间,就爆发了韭农的套路,这个比喻还算是很贴切的;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同时对于韭菜本身而言,也相互竞争,即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会摇身一变,通过买房让自己更加值钱,但殊不知在韭农眼里,看重的并非你持续生长的能力,而是一次性收割,恨不得撸到根;

买房又不是买白菜,普通人一辈子就一两套,开发商是等不及的,毕竟等你再次买房20年后,这公司倒闭与否都两说。

所以一旦碰到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开发商还能扛得住,死不降价,小开发商以及周边县区,比如高陵,临潼,泾阳就背不住了,一口一个姐,哥叫的那叫亲,优惠给的也爽快,这要放在上半年是压根不敢想的,那个时候开发商的脸叫一个难看啊!

当然回归职业本身大家都能理解,这年头年难赚谁都不容易,但不降价卖不出去,降价了没人敢买的怪圈不是这么打破的。

市场供需

说到底市场行情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上半年疯狂抢人,房源量不足,再配点营销手段,自然房子排队买;但从九月开始,风头已变,一方面该买的早就买了,剩下的购买力有限,但伴随而来的是井喷上市的房源;

11月的时候,西安新开盘共计30个项目,总共房源量8259套;而12月,根据统计,新上市的项目达到了73个,覆盖东南西北,房源量达到26771套,不少开发商还愁着11月的没消化完,哪知道12月的给打了三倍的饭量,要么不吃,要么撑死,还有第三个选择吗?

消费者有两个心态,其一降价的房子不敢买,第二有太多选择时一定观望,因为这都是市场下行的信号;

不过房叔这里理解的下行还是市场热度的降低,即三个人抢一套,变成两个人选三套,价格的松动看不到;

眼看着备案价不降反升,开发商又集体做精装,西安回归到万元时代基本不可能,并且房子这东西,一旦价格上去了,想降价也没那么容易。

降价尴尬

前车之鉴,安徽开发商降价,有关领导亲自前往调研,约谈会,停办预售证,对合作银行处罚,不久房价又涨上去了,你敢降价,物价局就能说你降价是为了垄断;现在是市场经济,当然要打击垄断。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同时,房价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减价,还会出现业主围攻售楼部的社会问题,再加上土地市场转冷,开发商无人拍地,也会影响盖房子拉动GDP的作用;

而作为参与者的业主而言,在没买的时候自然希望价格降,一旦赌上全家老底,掏空六个钱包,终于买到一套房;如此努力背后除了自住生活,还包括一个信仰,就是房价一定会涨;

这样的行为背后只因为一个信仰,那就是房价一定会涨,所以一旦价格降低,不仅不仅差价赚不到,连成本都要赔进去,这一时期,业主,开发商,有关部门就自动结合为利益共通体,抵御房价下跌,而风险自然留给没有房子的人,不过已经没太多人关心了。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这种买房,盖房造福发家的逻辑一旦形成,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几代人都会被它绕的团团转;

这就像挤车的人希望车快点走,没上去的人希望车停一停,等到自己上车之后,转而又催着车继续加速。但是没有人希望这辆车坏在路上,因为车票钱是自己的;

因此,但凡调控,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稳,字面意思就包括,均匀,适度,不知不觉,不急不躁,俗话翻译就是温水煮青蛙。

降价之后

而即便真有一天房价降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非房地产行业的,也还是该干啥干啥,也没见人人失业民不聊生;

就像15,16年市场最凉,不仅高喊其库存,甚至买房送车位的时候,很多曲江的盘降了30%,一般小区降了20%一样,大家还是该吃吃该睡睡,对于买房来就是自己住的,涨跌都是浮云,不过炒房客是死了一批,当时的0首付,低月供放在现在已是梦中;

不过低价萎靡的市场也造就很多社会问题,小开发商遍地,烂尾楼遍地,房价稳步不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西安跳进交房必维权的怪圈,但大多不了了之,有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没解决,临水临电,无竣工验收,大家都见的太多了,本质原因还是质价不相等的尴尬;

西安房价涨幅全球前十,是真的吗?

而对着房价逐步攀升,买房成本翻倍,买房预期增高,因为质价不相等带来的纠纷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就比如最近已经初现端倪的精装房降标;按照房子从购买到交付两年周期,17年高价买的这批业主很快就面临19年集中交房潮。

房叔有话

房叔常说,我们以高房价为城市发展买单,希望城市壮大后,能在市场监管,配套入学上回报当时这批人;同样的我们也希望以高房价支撑起开发商业绩的我们,能够在交房时,不说被善待,至少承诺的如实交付,让西安跳出交房必维权的怪圈;

价格上去了,品质也请跟上,年底为业绩庆功的时候,别忘了交房时满地鸡毛;

毕竟,业主集中在售楼部门口小规模散步的活动,开发商是不愿意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