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阿司匹林长期吃会得脑出血,应该服用一个月就停用,是这样的吗?

牛牛爱思考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确实存在出血的风险,但是我们评价某种药物是否可以长期服用并不能只看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毕竟"是药三分毒",只要是药物就会存在治疗作用以外的效果,这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只要服药后的获益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危害,那么该药就可以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它的具体作用,大家也应该有所了解,简单来说,阿司匹林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其适用于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它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程度,还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还可以阻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另外,对于没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但却有着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年龄大于50岁、肥胖、有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

而且,短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不仅起不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突然停药还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所以,阿司匹林一旦开始服用,就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中途停用!


综合内科张医生


很多人都说,长期吃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脑出血等并发症,于是,很多人就很怕。但是,自身情况又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或者说医生建议吃阿司匹林了。于是,就想一个折中的办法,吃一个月就不吃了。其实,张大夫告诉你,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有明确好处的,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很多大型临床试验也提示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类寿命。但是,现实世界也的确能够遇到这种问题,一个人在口服阿司匹林期间发生脑出血,随即非死即残,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这种案例的出现,影响了人们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这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阿司匹林的使用,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评估,有些人属于已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这就需要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而不是只吃一个月,即使阿司匹林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但是,对于有些人群,真的没有必要太过积极使用阿司匹林,比如说,一个三十几岁的小伙子,血压高,口服降压药,同时想问问是否吃阿司匹林?我个人建议,这种患者就没必要吃阿司匹林,把血压控制好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张之瀛大夫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首先来了解一下阿司匹林的功效及作用

阿司匹林主要具有解热、止痛、抗血小板凝集功效,一般用做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脑栓等疾病。阿司匹林用来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已达三十多年,且不少大型研究表明,服用此药安全性较高。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加大脑出血风险

meta分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总体上可加大脑出血风险的1.4倍,可能看上去会令不少人对服用此药比较担心。

虽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存在脑出血危险,但正常人群脑出血患病率同样较高

正常人群1000人里大概就会出现2到3人患脑出血,这个比例是否更让人担忧。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就不存在脑出血风险,所以停药不是关键,合理服用药才是重点:

常规服药不会导致脑出血,还会起到预防脑血栓、脑梗塞作用,只有用药剂量过大才易引起出血,所以合理常规服用药物是安全的。

以下属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人群:

存在缺血性心脑血管方面疾病需服用此药进行预防复发。

还未出现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但出现危险因素,近十年里患病风险可大于百分之十的人群。

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它具有以下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胃肠不适,不过停药之后一般会自动行消失。

长期时间多量服药还会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剂量过大会造成肝肾受损。所以不可擅自用药,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哮喘病人不合理服用此药会导致哮喘发作等。


养娃视频




阿司匹林是用于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常用药物,一般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需要一直坚持吃,绝对不是用一个月就停的,如果有相关的禁忌症就是一个月也不能吃的!

为什么阿司匹林要长期吃,因为药物进入体内代谢起作用都有一定的时间段,100mg肠溶片目标就是让它在24小时内达到效果,超过这个时间,大部分药物代谢后排除体外,作用下降,这时需要再次吃药达到效果,同时并不能和上一片药物作用累加,只是维持体内药物到一个稳定起作用浓度,不在增加!

所以不用担心,一直吃药,药物作用越来越强的问题。

但是药三分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哪些人绝对不能吃阿司匹林?有些人是用阿司匹林禁忌的。

有阿司匹林过敏史,阿司匹林哮喘,正在发作的胃肠道出血和需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以及在过去6周内有颅内出血等情况,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每天吃多少最合适?

长期吃阿司匹林的患者,每天100毫克足够了。

切记!千万不要擅自增加药量,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

千万不要擅自停药,尤其是心脏做过支架的患者,会增加血栓的风险。还是要保持固定的服用量和持续的服药时间。

如果停药,一定先征求医生的意见。如果是因为出现了不良反映(比如:哮喘、肠胃恶心难受、大便发黑),要在征求医生的建议后,再减量、停药或是换其他药物替代。

所以,吃阿司匹林前要看自己有没有禁忌症,刚开始吃的几天看看有没有副作用,这些都排除了,在医生指导下要长期坚持吃,不要随便停药!


快乐的小大夫


听说阿司匹林经常吃会得脑出血!

多可怕的“听说”!听说阿司匹林还能导致痛风,导致消化道出血,就不应该天天吃!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听谁说的,你有没有听医生说?!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皇姑院区神经内科主任杜岩表示,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被很多人用于预防脑梗、被很多脑梗病人用于二级预防防治复发,是一种常见药物,但是对于它的认知误区一直存在。

阿司匹林的好处、副作用都已经明确。好处自不用说,它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抗脑梗复发用药。副作用有多种,但普遍相比于它的好处来说可以忽略,综合评价看,阿司匹林还是适用的。

在降低副作用方面,可以通过服药方式改善。

空腹服用可以经过空胃,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与损伤;

过敏和痛风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因为阿司匹林会对这两种疾病有加重的可能;

如果频繁出现牙龈出血、便血或者身上出现不明的出血点,要及时跟医生沟通;

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用药3个月后应该到院复查。

总之,不要“妖魔化”阿司匹林,也不要忽略其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和你的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多听医生的指导意见!


辽沈名医


一、阿司匹林有什么用?

阿司匹林是一款经典的百年老药,看过陈大夫科普的盆友们都应该看过我关于阿司匹林的诸多科普,今天咱们再来回顾一下,阿司匹林到底有什么用?阿司匹林从一开始的抗炎止痛等作用,延伸到现在的抗血小板聚集,也正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出现,才开始了阿司匹林更辉煌的处方历程。大量的临床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后,减少相关不良事件,诸如脑梗塞、冠心病、下肢动脉性疾病等,都离不开阿司匹林的身影。也就是说,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现在主要体现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而且地位重要。

二、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

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恐怕就是因为其血小板抑制而导致的出血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等等,而这些出血性疾病,正是阿司匹林的杰作。所以,口服阿司匹林需要预防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也很重要。其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还有很多,比如消化道症状、阿司匹林哮喘等等,但出血性疾病,才是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

三、阿司匹林为什么要长期吃?

既然有出血副作用,要不要吃一个月就停?当然不能,阿司匹林为什么要长期吃呢?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是和血小板上的一个受体不可逆的结合,而结合后,直到这个血小板衰亡,阿司匹林都不会和这个结合的血小板分离,也就是说,阿司匹林一旦和血小板受体结合后,这个血小板到死也不会再和阿司匹林分开。既然是这样,那么阿司匹林应该不用长期吃啊?为什么还要长期吃呢?这是因为血小板是有寿命的,全身的血小板,大概每一到两周作用,就会全部更新一遍,而且血小板的更新是每天都在进行,每天更新的血小板大概占全身的1/10左右,而这些全新的血小板,需要新的阿司匹林进行结合。


阿司匹林会导致脑出血,所以口服阿司匹林需要评估相关出血风险,一旦没有出血并发症,那么阿司匹林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心健康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正因为阿司匹林有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才会有出血等不良反应,常见的出血位置有皮肤、胃和脑出血等。

所以说,如问题所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确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但是,如果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药物,一旦服用,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除非不耐受或发生不良反应。

如下,为大家分析,什么类型的疾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在阿司匹林的发明初期,是作为解热镇痛药应用的,但随后发现,阿司匹林有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应用阿司匹林的第一大类人群,为已经罹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这部分患者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般的剂量为一天一百毫克。

应用阿司匹林的第二大类人群,是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这部分人群当中,需要根据专业的评分系统,如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危的患者,则应该服用阿司匹林,每天的剂量也是一百毫克。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监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出血等。


惠大夫在江湖


“听说阿司匹林长期吃会得脑出血,应该服用一个月就停用,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我想,这里问的应该是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是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才吃阿司匹林(个别病人有适应证,有禁忌证,则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因为有了心血管病,因为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或者由于心血管病高危,才需要服阿司匹林治疗和预防的。如果是这样,当然需要长期吃、不间断地吃,除非一些有创的检查、治疗、手术等需要停服阿司匹林。

因为间断服药,就间断了药物抗血小板的效果(一般停药48小时以上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就基本恢复,停药一周左右被抑制的血小板就基本更新了),

原本患有的处于高凝状态的心血管疾病就会加重,就可能急性发作,如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缺血、脑卒中(梗死)等等。这样不仅增加痛苦,还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这些情况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都遇到过。正因为有时停用阿司匹林的风险超过出血风险,所以目前对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在可以压迫止血的拔牙和一些手术前,都不需要停服阿司匹林了。

第二,发生脑出血也是有原因的

凝血和止血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抗血小板、抗凝血就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在阿司匹林治疗中,一般不增加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主要是出血了不容易凝血止血,因为凝血最初时需要血小板聚集的。

有些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了脑出血,一些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没控制好的;也有

脑血管本身畸形或脑动脉硬化有微动脉瘤的(也是控制血压的问题);还有一些患者是有外伤史的,有时轻微的磕碰并没有在意却发生了明显的出血;还有是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或血液系统疾病)未及时察觉的。所以,服阿司匹林期间发生的脑出血一般不是因为阿司匹林本身所致。

因此,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有高血压的一定要在

血压控制平稳后服用,血压剧烈波动或明显增高时要及时停用,以防发生脑出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还要避免外伤、磕碰,有些不经意的磕碰可以出现皮下大片瘀斑,要是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了;还有,要注意观察有没有皮肤黏膜、大小便的出血情况(大便出血一般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真有出血时还要查查有没有其他原因引起来的。

第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的

阿司匹林是药,不是保健品,尤其对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没病防病,有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病的),一定是要评估有心血管病高危再服用(有评估标准的)。即使是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也是要评估患者出血风险的。

药物治疗都是“双刃剑”,医疗用药就是在疾病和药物治疗中寻找平衡点,以最小的副作用、不良反应风险获取最大的治疗益处。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有办法降低的。

而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有时选择生活只能选择放弃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只有当利息大于风险时,我们才会选择使用它。阿司匹林也是如此。

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大多数有脑梗死高危或曾经发生过脑梗死、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高危、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等。

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它抑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防止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各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和肺梗塞。这种病,比如心肌梗塞,你应该听说过它的危害,分分钟带走一个;脑梗死、脑卒中、中风,应该知道,来了就不想走,((常常遗留一侧肢体瘫痪,患者行动困难、偏瘫步态);肺梗塞,大面积的梗死,也是分分钟把人憋死(喘不上气,缺氧窒息)!这种危险的疾病不预防一下能行吗?

所以,考虑到我们都是聪明人,知道这两种危害是平等的,我们自然会选择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那么阿司匹林怎样才能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首先,饭后服用,可有效减少胃损伤,加用奥美拉唑类药物抑制胃酸和保护胃,如有必要,口服硫铝保护胃治疗。

总之,你应该知道阿司匹林的选择。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这种说法是不太客观的。

阿司匹林作为一个抗血小板聚集的经典百年老药,长期低剂量服用,对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其疗效是很明确的。也是目前我国各个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南推荐的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阿司匹林这个药物,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属于水杨酸类药物,大剂量短期使用可有解热镇痛作用,小剂量长期服用可用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短期应用时不良反应较轻,而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且较重。其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其次有加重出血的倾向,因阿司匹林能不可逆的抑制环氧酶,对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TXA2)有强大而持久抑制作用,合成TXA2能力恢复需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d。但血管内皮有合成环氧酶的能力,对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弱而短暂。结果血液中TXA2/PGI2比率下降,血小板凝集受到抑制,使血液不易凝固,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维生素K可以预防。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引起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瑞夷综合征、对部分人群肾功能的损害的不良反应。

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脑出血,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动-静脉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病等)、抗凝或溶栓治疗。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所致。

综上,从阿司匹林加重出血倾向的机制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来看,两者并没有一个必然的关系。但是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话,也还是要警惕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平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黑便、皮下出血、牙龈及皮肤粘膜出血等症状。

最后,既然阿司匹林有加重出血的倾向,应该服用一个月就停吗?当然不是。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到正规医院让医生评估一下您的获益和出血风险,如果评估后并没有出血的高风险,建议您要长期小剂量使用,切勿间断使用(因间断服用会影响阿司匹林的抗凝效果,会使原有处于高凝状态的心血管疾病加重或者再次急性发作);只是在使用过程中自己要多观察一下有没有出血的症状,如果有的话及时停药就医。每一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时,我们也不用讳疾忌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健康得到最大方面的获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