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对俄罗斯充满仇恨?

过的痛苦活得精彩


这问题有点偏颇,现在看来,起码这两年多来,两国仇恨淡了不少——“普大帝”和“埃苏丹”因为都看美国不顺眼,一直眉来眼去的,国际上也互相帮衬着。毕竟,国际关系的规律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比如,今年6月,埃尔多安称自己和普京是联合国大会最有经验的政治家(原话“联合国大会有两位经验最丰富的政治家,即我本人和俄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随即,普京也多次向埃尔多示好。目前,双方也在叙伊局势问题上友好的达成了一致决定。

埃尔多安还曾说过:“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了有15-16年了”,并补充说,无论是自己和普京总统的个人关系,还是他们领导下的两国之间的关系,都很好。

这话甜的,咱们作为吃瓜群众都觉得尴尬了。实际上,2015年11月,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事件曾经搞得两国险些断交,甚至剑拔弩张。“普大帝”和“埃苏丹”相互指责,说了不少狠话,普京两次拒接埃尔多安的电话,埃尔多安拒绝向普京道歉。

不过,近两年,“普大帝”和“埃苏丹”都主动选择了淡忘。频繁举行双边会晤,还共同出席了俄土合建的电站项开工典礼。双方都表示,两国还将在建设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助力俄罗斯天然气向土耳其和欧洲出口。


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像亲兄弟一般经常互访与合作的俄土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在两国的交往史上,你死我活的“打打杀杀”绝对是主流。究其原因,要从历史、宗教和国际格局三个方面看:

第一、历史上,两国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世仇”。

先说个题外的,欧洲有个传统,必须是带有罗马帝国血统的统治者才能自称皇帝。举个例子,英帝国在19世纪最强盛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也老老实实的叫英国女王。至今,英国只有王室,不存在皇室这种说法;而近代的德国,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统治者则可以被称为皇帝。

在早前,俄罗斯是个局促的内陆国家,叫莫斯科公国,它的统治者还不叫“沙皇”,甚至连国王的位份都没有,叫做莫斯科大公,非常的不起眼。因为一次婚姻,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灭亡,首都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陷落。拜占庭的公主巴列奥罗格(又有说是皇帝女儿、皇帝的大侄女,或者真公主侍女扮的假公主等各个版本)一路北上逃亡,嫁给了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莫斯科大公。至此,大公成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女婿,皈依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自然也有珍贵的罗马帝血统,所以,其继承人索性越过国王一级,直接加冕为皇帝——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而公主带来的东罗马帝国国教,本土化后成为了俄国国教——东正教。

下图,东正教一大特色就是,壁画和插图的人像都动作僵硬,目光呆滞。

这么一追溯,可以看出,两国有间接的亡国之恨呢。

所以,之后的沙俄帝国把自己定义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直打着“光复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的辉煌”的旗号,还以巴尔干半岛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自居,在克里米亚、黑海、东欧巴尔干半岛,几百年如一日的跟奥斯曼土耳其较劲。

在两个帝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光是俄土战争就打了12次。从1676年第一次俄土战争到今天,总共也不过三百多年,最频繁的时候平均每10年大战一次;在沙俄时代,两国的前线——克里米亚地区,几乎每年、甚至每月、每天都有擦枪走火的大小冲突。

到了近现代,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选择了对立的阵营;二战的土耳其虽然选择中立,但是也暗中在给纳粹德国使劲,积极拆苏联的台。

在土耳其眼中,辉煌的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三百多年来被一点点瘦身,直至龟缩到现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丧失了除了伊斯坦布尔以外,所有的欧洲领土,其中差不多一半的“功劳”归于俄罗斯。


一战后的土耳其
的确,300多年来,俄罗斯越战越大;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550万平方公里缩成了79万平方公里。

第二,在宗教层面来说,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比较排外的宗教。而几百年间,两国的漫长边境线(黑海和巴尔干半岛)正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交锋的区域。俄罗斯跟奥斯曼又分别是这两家的老大,宗教仇恨可想而知。

第三、国际关系格局方面,两国分属对立的两个阵营。

在美苏对峙的在“冷战”时期,土耳其毫不犹豫的倒向西方。1952年2月18日加入北约。半个多世纪来,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与苏联对峙的最前线。

两国最近的一次冲突是2015年11月,土耳其的F-16歼击机在土叙边境击落了一架俄罗斯苏-24战斗机,本来就紧张得俄土关系一时间陷入危机。不过,自2016年起,与西方的关系交恶的埃尔多安开始主动服软,与饱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改善关系,普京也非常识时务,两国竟然成了现在这种百年罕见的“好兄弟”的局面。

不过,目前这两兄弟的友谊是否能维持多久,谁也不好说。毕竟,几百年间,俄罗斯与土耳其已诠释了“世仇”的最高境界,国家仇、民族仇、宗教仇一应俱全,仇恨的历史跟国家历史一样长.......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土耳其为什么对俄罗斯充满仇恨?

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怨仇甚深,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几百年间,双方大打出手发生了12次战争。一般时间隔不长几十年就要就进行一场争夺战争,两个帝国的战争历时长达250年,在世界范围也很少见到的。

战争的结果就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力量日益不支,领土面积日益缩小。沙俄及后来的苏联军事力量有越来越强大,占领了包括克里米亚在内大片土耳其领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慢慢的在1920年消亡,1921年土耳其军官凯末尔重新建立新土耳其国家。这时的土耳其领土只剩下了76万平方公里,而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全盛时则有达550万的领土面积,现在的土耳其只有当年帝国领土的七分之一。

但是土耳其这个国家领土是在连接欧亚的中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以及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一个地区强国。土耳其在二战结束的1951年,选择加入了北约集团。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一直到今天的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关系还是延续了双方的帝国历史积怨,继续为敌对状态。在美欧西方策划的“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中,土耳其积极配合甚为主动,特别是在对打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上,土耳其鞍前马后为美欧出力不少。

土耳其很卖力也其中夹杂了自己野心图谋在内,因为土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中东这个伊斯兰世界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被美欧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军事打击在内整理得差不多了。就剩一个沙特阿拉伯紧抱美大腿没有出事,在中东影响力大些但也就一个石油土豪而已。土耳其要趁阿拉伯国家虚弱之际,撑起伊斯兰教大旗扩大自己的势力。土耳其人对现在的国家地位不满意,时时幻想着当年的奥斯曼帝国强大威风。

所以在2015年俄罗斯从出兵支持叙利亚时,土耳其对俄罗斯非常的敌对。而且及其胆大,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军机执行任务接近至土边界时,土耳其竟将俄罗斯战机公开用导弹击落。很不可想象的这么多年来,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经常有空中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没有一次发生擦枪走火。土耳其仗着是北约成员,就敢出手打下俄罗斯军机。俄土关系一度急剧恶化,新仇旧恨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没想到俄罗斯普京这个政治强人却咽下了这口气,没有与土耳其继续纠缠。而土耳其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却生变,因为土总统埃尔多安的施政逐步改变世俗路线伊斯兰化,在土国内加强个人独裁受到美欧的不满。在土耳其2016年针对埃尔多安的未遂军事政变中,普京不记前仇出手帮助埃尔多安侥幸逃脱。埃尔多安事后对这次亲美西方势力发动的政变人员就行了大整肃。之后土耳其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下子疏远了关系,戏剧性的与俄罗斯亲近起来。这是几百年未有的现象,现在土耳其虽然还是北约成员。

但是与美国却如同仇人一般,特别是这次特朗普宣布支持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土耳其的反美反以的调门比阿拉伯国家还要高,埃尔多安多次发表反美演说。国与国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为了现实利益随时可变。埃尔多安是个多变的人,行为处事没有信用不管是对美还是对俄。俄土现在的友好关系能走多远还待观察,如果有了新的利益选择土俄关系又可能马上会翻脸。


亦新湖


有句话说得好,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土耳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样的国家,所以土耳其的自我定位是非常之高的。可以说联合国五常都被他恶心过,但是由于战略地位很高,大家都不得不给他几分薄面,以免其彻底倒向某一个国家。看看土耳其干的事情,不得不让人佩服,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国家。比如:

1999年,土耳其不让我们的瓦良格航母通过,讹诈了十亿美元的过路费。

2015年,土耳其民众不满俄罗斯,结果砸了旁边荷兰的大使馆,原因是他们看错了。同年7月,由于他们对中国某些政策不满,想殴打中国人,结果把韩国人打了一顿。不用想,又是他们弄错了。

2016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要求取消联合国五常,改组联合国。

2018年7月1日,土耳其陆军发表建军2227周年宣传片。他们自认匈奴冒顿为首领,并且非常自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让中国人修筑了长城。

至于说土耳其仇恨俄罗斯,这是很正常,毕竟双方积怨很深。在土耳其和俄罗斯长达600多年的交往中,大部分都是冲突和敌意。13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和莫斯科公国都是同时兴起的,两个国家都走向了扩张的道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从此信奉东正教的东罗马灭亡。

1469年,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从此他们以拜占庭帝国继承人自称。收复君士坦丁堡、保护基督教圣地、恢复东罗马帝国的荣耀成了沙俄口号。

自此,两国冲突不断。从16世纪开始,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长达500年的冲突和战争,这样也是欧洲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军事冲突。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随后还是衰落了,他被沙俄以及其它国家瓜分了。不过一战结束以后,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都爆发了革命,因而诞生了两个新的国家,那就是苏联和土耳其共和国。那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关系非常好,原因在于他们都面临着欧洲国家的干涉,因此需要联合起来。苏联为土耳其独立提供了1000万金卢布和大量武器。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久。特别是二战的时候,土耳其采取中立政策,甚至还允许德国通过其海峡进攻苏联。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借着国威向土耳其提出领土要求。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倒向了西方,冷战中也充当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这种局面一直到1978年才好转。

苏联解体以后,双方关系也一直是不错的。随着普京上台和埃尔多安赢得大选,双方合作还是很多的。不过叙利亚危机爆发以后,两个国家开始走向了对立,甚至一度兵戎相见。原因就在于叙利亚是俄罗斯的盟友,而土耳其则主张推翻巴沙尔政权。不过总体而言,双方以后还是有很多的合作空间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土耳其和俄罗斯说是世仇也毫不为过:从1676~1917年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在持续长达241年的时间内爆发了12次战争,平均每20年左右两国就会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在两国交锋的早期土耳其是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疆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总面积550万平方公里。然而在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土耳其失去了在高加索、黑海等地的领土,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东南欧国家也在俄罗斯的支持下纷纷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土耳其就这么硬生生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被打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可以说俄罗斯的大国崛起之路几乎就是踩着土耳其上位的。那么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究竟有什么仇什么怨,以致于俄罗斯要如此这般打压土耳其呢?

这首先是由于两国种族文化体系上的冲突:俄罗斯民族是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土耳其则是属于突厥语族的民族,而在历史上俄罗斯和土耳其又分别以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的盟主自居,分别鼓吹泛斯拉夫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偏偏在南俄罗斯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突厥系民族,而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的巴尔干半岛生活着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斯拉夫民族,这意味着双方各自鼓吹的泛斯拉夫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其实无异于挖对方的墙角。事实上俄罗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高居泛斯拉夫主义这面大旗之外,还高举着一面东正教旗帜:东正教尽管属于基督教的分支教派,但自从11世纪同西欧的天主教分裂以来双方就各自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俄罗斯人在公元988~989之间皈依了东正教,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被视为欧洲文明的边缘地带,加之历史上曾被蒙古统治过,以致于被欧洲主流文明排斥。直到1453年以东正教为国教的享国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公主带着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投奔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从此俄罗斯就以继承了拜占庭法统的第三罗马自居。俄罗斯将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作为自己的国徽,认为自己对拜占庭领土享有继承权。巴尔干半岛上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民族几乎都信奉东正教,于是消灭土耳其、为东正教盟主拜占庭复仇就成为俄罗斯号召东正教各民族的口号,俄罗斯试图以此成为东正教的新盟主并趁机攫取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战略生存空间。

除了种族文化体系上的冲突之外,俄罗斯在现实的国家战略层面上也必须通过打压土耳其来实现自己的崛起:俄罗斯在1703年之前是一个事实上的内陆国,尽管当时在俄罗斯北部有着漫长的北冰洋海岸线,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俄罗斯的军舰和商船根本无法在北冰洋航线上破冰而行,所以当时的俄罗斯实际上是没有通向海外的出海口,这就使俄罗斯被排除在大航海时代后日渐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同样俄罗斯也无法通过海洋将自己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向海外辐射。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梦寐以求朝思暮想希望获得属于自己的出海口,而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都城伊斯坦布尔恰恰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这里是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咽喉要地,俄罗斯一旦得到这里就能自由进出于地中海,这无疑是对俄罗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1695年春彼得大帝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而亲率3万大军远征土耳其,然而由于缺乏舰队而失败。1696年效法西欧创建新式海军后彼得大帝再次出征土耳其并成功征服了亚速夫地区。1700年彼得大帝迫使土耳其以签订和约的形式承认俄国对亚速夫的占领,然而黑海海峡的制海权仍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1783年沙皇俄国吞并克里米亚后在这里建立了自己进出黑海的重要军港塞瓦斯托波尔,然而由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尽管一直是俄罗斯梦寐以求之物,却在经历和土耳其的12次战争后仍未获得,如今这里仍处于土耳其的控制之下。

正是因为两国之间的历史积怨和现实层面的国家地缘纠葛使土耳其在冷战时期选择加入北约,成为北约封锁苏联海军进入地中海的重要力量。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了一架俄罗斯战机,俄罗斯随即对土耳其展开全面制裁。然而接下来的俄土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土耳其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友关系恶化,随即开始向俄罗斯靠拢,尤其是随着美、俄、土等国介入叙利亚内战后土耳其同美国、俄罗斯的关系呈现出一个多方博弈的微妙局面。应该说目前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蜜月时期,不过潜藏在土耳其人内心深处的对俄罗斯的戒备心理恐怕并未完全消失。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西元1453年5月29日拂晓,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潮水一样涌入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末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勇敢的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上午八点奥斯曼大帝默罕默德二世进入了这座千年帝都的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近臣,东罗马的历史学家杜卡斯声称,作为征服者的默罕默德二世在索菲亚大教堂中突然感到了一种世事无常盛衰如梦的悲凉,他于是念了两句诗:

蜘蛛结网宣室阁,鸱鸮忽悲子夜歌。江山千古人如此,英雄得志奈乐何?(原文为波斯鲁米的诗句,笔者根据英译本翻译,后学不才,方家多多指教)”

不知道默罕默德二世是不是因为在入城前听到了这个预言而产生了不安,并由此引发了胜利之后的幻灭感。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前,人们纷纷传说:

当奥斯曼人杀进帝都时,罗马人的灾祸也就到了尽头,因为那时会有一位天使从天而降,把解救帝国的圣剑交到一个勇士手中,让他为罗马的苦难报仇雪恨,于是奥斯曼人会节节败退,直到灭亡。”

但此时无论是战死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抑或是得胜的默罕默德二世,或者是其它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知道,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善恶相生,祸福相倚。

正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在英雄末路之际做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从而保证了大厦将倾之际一些流亡者的快船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渡过不再属于罗马帝国的海域,越过金角湾的横海铁索,去迎接永远变幻莫测的未来。暮色降临,黄昏将罗马帝国漫长的阴影投向荒凉的北方。


君士坦丁堡沦陷——1453.05.29.



“君王死社稷”,最后一代罗马大帝证实了他无愧于他生前身后的所获得的同情与荣耀。

十九年后,也就是西元1472年,莫斯科。三十二岁的大公伊凡三世再婚,新娘是一位贫困的公主,她叫索菲亚•帕列奥罗格,是东罗马末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亲侄女。 索菲亚·帕列奥罗格的父亲是摩里亚总督,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御弟托马斯•帕列奥罗格亲王。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不久,这位亲王便托家带口的流亡到了罗马,在教廷的怜悯之下过着对一位亲王来说十分贫困的生活。而且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步步逼近,即使罗马也危如累卵。欧洲发现他们如果不想步东罗马的后尘,就急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帮助。

这位骁勇的“斯基泰酋长”刚刚从钦察汗国那里独立,并且兼并了一个又一个邻邦。罗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希望伊凡三世可以发兵南下,骚扰奥斯曼帝国的北境。为表诚意,便将先教皇保罗二世的养女、东罗马先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将下嫁和亲。

索菲亚帕列奥罗格虽然没有金钱和土地做嫁妆,但她却为莫斯科公国带来了彻底改变历史的厚礼——东罗马帝国的继承权。东罗马帝国的惯例允许驸马继承皇位,而此时帕列奥罗格皇室的嫡派不是已经遇难就是放弃了复国的理想,所以伊凡三世便理所当然的以姑爷的身份成了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婚后索菲亚帕列奥罗格给伊凡三世生养十二个子女,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殊荣:

1487年,罗马教皇依诺尊爵八世将来访的莫斯科公使迪米特里和马努伊拉列夫安排在仅次于罗马元老院代表的位置,承认莫斯科大公为东罗马皇帝的继承者。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正式向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伊凡三世与索菲亚帕列奥罗格之子)表示,只要莫斯科公国加入反奥斯曼联盟并承认罗马教廷在宗教上的领导地位,那么在日后基督教联军光复君士坦丁堡后,将正式的承认莫斯科大公为东罗马皇帝。

1547年,瓦西里三世之子伊凡雷帝(论辈分应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曾外孙)自称凯撒,登上帝位,同时宣布俄罗斯(升级后的莫斯科公国)为第三罗马。于是,这位伊凡雷帝在宗教上的身份由君士坦丁堡教长治下莫斯科教区的教民一跃为君士坦丁堡教长的君王。

1589年,君士坦丁堡教长(他自己是奥斯曼帝国的臣民)承认俄罗斯总主教为与自己平级的罗马元老,完成了帝国遗产的馈赠。 至此,俄罗斯将自身的立国之本完全建立在东罗马帝国的正统性上。

从理论上讲,“帝都”(凯撒格勒)永远在君士坦丁堡,而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则是东罗马帝国的“行在”政权,光复“帝都”是俄罗斯作为第三罗马的先在使命。 此后的五百年间,无论俄罗斯的政权如何更迭,光复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的辉煌都是所有俄罗斯统治者的终极目标。

俄罗斯从来不曾拥有过君士坦丁堡,但却永远不能放弃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皇帝收复君士坦丁堡


细密画,代表了奥斯曼帝国的精神世界。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意味着俄罗斯帝国的诞生,保护东正教世界免受奥斯曼异教徒的剥削欺凌,进而收复帝都、重光正统乃是俄罗斯与生俱来的天命。所以,即使是俄罗斯的君王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凯撒,而俄罗斯的百姓却坚定的记着他们是东方的正教徒——“

打立陶宛人(其实是波兰人)”、“打鞑靼人”、“打瑞典人”、“打普鲁士人”、“打法国人”这些口号在俄罗斯普通百姓眼中总会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感觉,因为“那是老爷们的事”。而只有“打土耳其人”才是激起全民斗志的圣战。因为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是东方的正教徒,而每一个正教徒都明白:是土耳其人占领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杀害了圣徒君士坦丁十一世,巴比伦猪倌(奥斯曼大帝的蔑称)是俄罗斯母亲的仇敌!

从1676年起,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就乌克兰问题发生冲突,一直到1878年1月30日,俄军陈兵君士坦丁堡城下,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放弃对巴尔干地区的宗主权。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在二百四十一年内发生了十次大战,也就是平均二十年,在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时间内,两国就会展开一场恶战。

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前后,俄罗斯已经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了六次战争,而且胜多负少。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占据了比萨拉比亚和南高加索的桥头堡,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可想而知,如果不发生意外,也就是只要没有外部干涉,俄罗斯为东罗马复九世之仇、克复故国、还都君士坦丁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当时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已经开始让她的孙子君士坦丁大公学习希腊语,准备担任未来的东罗马皇帝。

然而,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俄罗斯和奥斯曼的断断续续的战争,开始被西方列强称之为“东方问题”。也就是说这将不再是东罗马遗民对奥斯曼帝国的君父之仇,或者是东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诸神之战,而是欧洲诸国之间的权力游戏。

此后,每当战场上展开了双头鹰和星月旗帜时,回荡着“圣尼古拉斯”和“默罕默德”的呐喊时,也必定会看英国、法国、奥匈、波兰、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先后参与其中。东罗马帝国的幽灵不仅让奥斯曼帝国寝食难安,而且也让昔日的“蛮族”如英法等国感到恐怖,谁知道斯基泰的酋长之中会不会诞生一位查士丁尼?与其说这样还不如保存着那个依旧雍容华贵但早已腐朽堕落的奥斯曼帝国。

至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再动干戈,爆发了彼此之间的第九次大战,是谓“克里米亚战争”。在英法的支援之下奥斯曼帝国回光返照,将俄罗斯帝国逼出克里米亚半岛。终战的《巴黎和约》签订时英法又支持奥斯曼迫使俄罗斯吐出了二百年间所有的胜利果实,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在对俄作战中唯一的一次大获全胜。

二十年后的1875年7月,已经沦为帝国8坟场的巴尔干刀兵四起,俄罗斯以保护保加利亚免遭奥斯曼帝国屠戮为辞,发兵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奥斯曼签订《圣斯蒂法诺条约》,以图苟延残喘。三年后的柏林会议是维也纳体系的葬礼,新兴的大英帝国扮演了卞庄子刺虎的角色,既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奥斯曼帝国为日不落帝国遮蔽地中海之路、也遏制欧洲大陆列强,尤其是俄罗斯的野心,而从而使“七海”之路由大英帝国自家独享。

一位俄罗斯帝国的士兵遥望着故都的地标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一切使俄罗斯不得不放弃了彻底灭亡奥斯曼帝国的计划。此后近半个世纪,每一次国际会议都在催化瓦解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欧洲、加深各大国彼此之间的积怨。 俄罗斯与奥斯曼最后一次战争,俄军已经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围困,光复故都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完成。 但此时的俄罗斯决定不再重复东罗马帝国的宿命——崇高的充当基督教国家的盾牌,保护着欧洲,但最后却被出卖。于是“斯基泰人”(法兰克人就是这么称呼正教徒的)在巴尔干四处制造事端,寻找借口再起战端;同时继承了西罗马帝国道统的德意志和奥匈帝国也开始试图对这个世界“虎视鹰扬”。而以多元化、包容性为根本的奥斯曼帝国则饮鸩止渴的转向民族主义,最终与“统御四海,君临万邦”的日不落帝国反目成仇……

很快,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各邦掀起新的战祸,最终将全整个欧洲卷入了世界大战的炮火之中。这次大战葬送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也使整个历史行程产生了扭转。大战结束前后,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几乎同时灭亡,然而二者之间的恩仇却直到今日还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陳大舍


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世仇,可以说是延续了几个世纪了,二者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仇恨,还有文化方面的冲突。

直到如今,俄罗斯人说起土耳其依旧是把他们当做敌人,这种仇恨追溯上去可以追溯到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身上。当时,东罗马帝国在默罕默德二世的大军下走向了灭亡,罗马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公主逃亡了罗马寻求庇护。与日耳曼人尊奉天主教不同,基本上东欧的斯拉夫人都是跟东罗马以前信奉东正教的,在东罗马帝国覆灭后,莫斯科公国成了剩余国家中实力最强的,而且也是野心最大的东正教国家,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伊凡三世决定迎娶索菲亚公主。



结果自然是罗马帝国的血统来到了俄罗斯,一同过来的还有东正教教廷,从此以后,莫斯科成了东正教的中心,地位如同罗马对于天主教那样。俄罗斯也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名号,日后成为了第三罗马帝国。不过,同时带来的还有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仇恨。


自从俄罗斯决定谋取黑海的霸权之后,这两个帝国终于开始了拜年的交锋对决。起初俄罗斯国力跟奥斯曼不在一条水平线,所以基本上是俄罗斯被压着打。在第一俄土战争中,土耳其为争夺乌克兰,进攻波属乌克兰夺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统领P.D.多罗申科进攻俄属乌克兰。奥斯曼帝国起初大获全胜,但最终没能完成计划。根据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

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于1686~1700年间,这次俄罗斯加入了反土联盟,战争前期,土耳其因为敌手太多,时长处于被动状态,俄罗斯也曾一度远征亚述地区。后来由于俄瑞战争爆发,波兰、奥地利和土耳其讲和,战争也就随之停止了。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罗斯。根据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亚速划归俄罗斯。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第三次俄土战争,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以俄罗斯的失败告终。俄罗斯被迫放弃亚速,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


第四次是俄罗斯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取胜后,于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目的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在4年的战争后,亚速再次归俄罗斯所有。

第五次是由奥斯曼帝国侵略俄罗斯帝国和反对俄罗斯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罗斯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罗斯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战争结果是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罗斯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



后续还有好几次,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往后就是俄罗斯压着土耳其打,打到最后俄罗斯基本就占据了整个黑海的利益,同时连续二百多年的战争使得两国的仇恨越积越深,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强的的怨恨。


火器工坊


普通土耳其人对俄罗斯好感度还是很高的。虽然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屡遭沙俄侵略,冷战时期土耳其与苏联也属于两个阵营。但苏联解体之后,两国关系总体上是越来越密切的。

土耳其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前往土耳其旅行的俄罗斯人累计超过35亿人次(想象一下俄罗斯的人口,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土耳其沿海的伊兹密尔、安塔利亚等地中海海滨城市,是俄罗斯人度假的黄金胜地,当地很多酒店、餐馆和旅游景点都有俄文服务。很多土耳其当地向导都会说俄语。

两国也是双方重要的经济伙伴,地理毗邻,且经济互补性很高。俄罗斯是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俄罗斯是土耳其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国。俄罗斯27%的天然气是出口到土耳其的。而俄罗斯的绝大多数基建项目都是土耳其承包商在做。土耳其建筑行业在俄罗斯承接的项目总价值超过260亿美元。此外,土耳其还大量投资俄罗斯的

电信,能源和旅游部门,直接投资达56亿美元。


莱茵的黄金


1月20日,土耳其发动了“橄榄枝行动”,土军与结盟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对位于阿夫林的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展开进攻。一时间,土耳其与美国,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自此后俄开始对土耳其展开全面制裁。2016年6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击落俄战机事件向俄方道歉,两国关系开始缓和。俄方随后开始解除对土耳其的制裁。2017年11月,普京在与埃尔多安会晤时说,可以认为,俄土关系几乎完全恢复。埃尔多安说,土耳其与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贸易领域的关系日益发展,两国高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

而就目前的“橄榄枝行动”,俄罗斯在叙北部有军事基地,俄罗斯却对土耳其行动开了绿灯,这是土耳其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行动当晚,控制叙利亚阿夫林地区的库尔德民兵组织在公报中保证,会“将俄罗斯与土耳其一样视为这些袭击的负责人。俄罗斯将被视为阿夫林所有杀戮的负责人”。

在利益的驱使下,俄罗斯与土耳其越走越近。不过,俄土关系好转以前却一直是世敌,俄罗斯都视土耳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俄罗斯硬是把风光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压制成一个龟缩于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斯坦布尔地区的二三流国家。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如此这般打压土耳其呢?

云石君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俄土不同的文明体系导致的结构性冲突

大家知道,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国家。长期以来,东正教便支撑着俄罗斯民族的思想文化领域。

而东正教在东欧(包括东北欧和东南欧)、近东等板块都有广泛影响,一旦俄罗斯确立了自己在东正教思想体系中的正宗地位,那会大大提高东正教信众对俄罗斯的情感认同。甚至,俄罗斯以东正教为依托,还能在意识形态领域,介入基督教内部的宗主地位争夺。

不过,虽然,俄罗斯是最大的东正教国家,但时至今日,东正教的正宗象征,仍是那个早在五百多年前覆灭的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曾雄踞东地中海长达千年之久,东正教也正是依托其发展壮大。政治上,东罗马本身就是罗马帝国延续,而在族群和文化上,东罗马帝国主要受希腊裔和希腊文化控制影响。希腊——罗马在西方文明体系中的渊薮地位,使东正教天然与这二者紧密关联。

而俄罗斯发源于东欧,是西方人认为的蛮夷地区,而斯拉夫族系,更是西方传统中的极端边缘族系。

就算俄罗斯加入了东正教,对东正教再虔诚,也不是东正教信徒心中的正宗。而消灭土耳其,俄罗斯才能有机会成为东正教的正宗。

奥斯曼土耳其不仅在政治上取代了东罗马帝国,同时也将原先的东正教牧区化为伊斯兰的势力范围。连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东正教的核心圣城君士坦丁堡,也成为土耳其的新首都——伊斯坦布尔。而土耳其治下伊斯兰文明的扩张,也使东正教的地位一落千丈,信徒处境艰难。而消灭了土耳其,收复君士坦丁堡,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体系中的至尊地位也就能确立,得到所有东正教徒、甚至基督徒的认同。

第二、俄土不同族系的冲突

一直以来,俄罗斯为了扩张便大肆渲染大斯拉夫主义,来全力争取所有斯拉夫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东南欧,或是土耳其的核心领土(巴尔干半岛),或是土耳其边缘或者竭力争取的地区,却是拉夫人的大本营。

而土耳其也是半斤八两,一直鼓吹着泛突厥主义。而南俄、中亚等俄罗斯的地盘,却是突厥族系的聚居区。

也就是说,两国的扩张之路,都会挖对方的墙角。而双方要稳固内部统治,又不得不时刻防着对方挖自己的墙角。

这种局面下,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

第三、地缘格局的冲突

土耳其是地缘政治大国。其中心伊斯坦布尔地处欧亚各大权力路径的交汇处,是欧洲——中东战略通道的关键节点。从伊斯坦布尔跨过狭窄博斯普鲁斯海峡,便是亚洲最西端的小亚细亚半岛,而这里是欧洲与中东两大地缘板块博弈大的必争之地。

而博斯普鲁斯海峡又是黑海——地中海战略通道的咽喉要津,对俄罗斯的意义非凡。

在古代的欧洲文明,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一带,而伊斯兰世界的精华地区,也在地中海周边地区。

近代以来,虽然地中海地区的发展不如中西欧,但地中海海域广阔,气候温和,周边已开发土地众多,贸易空间极其广阔,所以对东欧,尤其是俄罗斯来说,地中海的商贸往来依然是维持其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战时,加入同盟国后的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设卡,封锁了俄罗斯由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出口,使得俄罗斯进口降低98%,出口降低95%,便是最好的体现。

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夺取伊斯坦布尔,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其长久的战略目标。

除了伊斯坦布尔,南高加索和亚美尼亚高原的政治归属,也严重影响着俄罗斯的利益。

横亘在黑海与地中海间的高加索山脉,是欧亚传统地缘分割线,也是西亚与南俄的地缘屏障。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大幅削弱了高加索山脉的阻断作用,从而,逐渐激活了这一战略通道的价值,成为俄罗斯挺近中东的最主要陆上通道。

而位于南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高原,是中东海拔最高的地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等中东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同时对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半岛、两河流域三大中东主要地缘板块形成压制。

不难想象,控制了亚美尼亚高原,俄罗斯便获得了经营中东的战略基地。而中东至关重要的地缘区位,加上现如今的战略意义越来越重要的中东石油资源,俄罗斯没有理由放弃争取这里的控制权。

不过,高加索地区和亚美尼亚高原,则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传统势力范围。今天的土耳其还占据着亚美尼亚高原西部,并是这一板块最具实力的土著地缘势力。土耳其挡了俄罗斯的道,俄罗斯又怎会善罢甘休。

俄罗斯的东正教文明体系与在土耳其境内压制东正教的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斯拉夫族群和突厥族系的民族冲突、土耳其在地缘上阻挡了俄罗斯对外扩张之路,三大结构性冲突,致使俄罗斯与土耳其几百年来的针锋相对,尤其对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是阻挡了其大国崛起的最大障碍,所以,俄必须强势打压土耳其。

种种厉害关系之下,俄罗斯注定要拔掉土耳其这颗眼中钉,成为土耳其的“生死仇敌”。

虽然俄土的世仇上演了几百年,但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反映在现实层面上,便有俄土日渐回暖的关系。至于双方关系的走向,那也得利益说了算。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次土耳其打击叙利亚库尔德,俄罗斯一反常态,居然对其持默认乃至赞许态度。甚至,针对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关于土耳其领土入侵的愤怒,俄罗斯作为阿萨德盟友,不仅置若罔闻,还暗中土耳其开解。俄罗斯这么做背后有何目的?俄土之间的脆弱盟友关系,会不会在未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重新中断?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5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事实上,从奥斯曼帝国和沙俄时代开始,俄土两国确实是对立的多,主要因为包括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矛盾,俄土两国对于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出海口的争夺等,爆发了十几次战争。到了冷战期间,苏联和土耳其分属不同阵营,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就是美国在北约盟国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引发了苏联在古巴的报复。

不过苏联解体后,双方的关系好转了不少,正如@莱茵的黄金 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和土耳其经济交往升温,土耳其成了俄国游客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晒太阳),同时土耳其在俄国很多领域都有投资,两国互相仇视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土耳其制造业不错,但缺乏足够能源和相关技术,而俄罗斯能源产出充沛且电力技术发达,制造业则相对落后,两国经济互补性还是很强的。

比如俄罗斯从2016年修建的穿越黑海海底的"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项目,让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不再依靠乌克兰的管道直通欧洲。如果土耳其仇视俄罗斯,俄罗斯怎么会把能源战略出口项目放在土耳其境内呢?要知道,这个项目兴建的起因就是为了避开仇视俄罗斯的乌克兰。

再比如,现在土耳其境内准备开建的第一座核电站阿库尤核电站造价200亿美元,其反应堆采纳的就是俄罗斯核电技术。如果土耳其真的敌视俄罗斯,会把如此关键的核电项目的反应堆交给俄罗斯吗?

可以预见的是,在传统阵营对立,宗教矛盾和黑海出海口争夺淡化后,俄罗斯和土耳其这对邻居在经济合作,地缘政治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未来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昭杨


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可谓是老冤家,几百年的仇恨了。是真正的世仇。

奥斯曼土耳其是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一点点被吞噬、被切割,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陆地面积达到550万平方公里。直至现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78万平方公里)。

从1667年1月俄国、波兰签订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包括基辅)。土耳其进攻乌克兰,开启两国的战端。

到1921年苏联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签署《苏土友好条约》。

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二场战征。两胜三平七败。每战败一次,领土就小一圈。最后只剩下七分之一的领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