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餘額”已不足,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成什麼樣了?

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2017年被稱為“AI元年”,人工智能遍地開花。2018年轉眼走入尾聲了,這一年中國人工智能又有何發展變化呢?

創投趨勢

2015到2017這三年,人工智能企業的質量以及獲投數量都處於持續上升的趨勢;即便是在資本整體趨冷的2018年,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情況依然優於其它領域,這也驗證了AI 領域極強的資本虹吸能力。

2018年,國內外一級市場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資金呈現頭部集中趨勢。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僅2018年7月月融資企業數量創新高達到116家,其中智慧醫療17家、計算機視覺15家,獲投密度遠超其他細分領域。同時披露金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或1000萬美元合計達到42家佔比36%,其中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商湯、依圖、曠視、雲從以及智能語音領域的雲知聲等知名創企都在2018年先後密集獲得大筆投資。

2018年“余额”已不足,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成什么样了?

地域分佈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分佈在北京、廣東、江浙滬地區,四川、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區也較為活躍。

不過,隨著北、上、深等城市的人力、租金等成本水漲船高,而各地也在積極佈局人工智能,陸續發佈了頗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這也意味著未來人工智能公司或將遷移到更多地區,變得更加分散。

商業落地

人工智能產業雷聲大雨點小,AI正遭遇商業落地之痛,這是業界人士的共識。億歐公司創始人黃淵普發佈《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稱,過去一年,產業對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種應用層出不窮,但收穫卻很少。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

因此,2018年人工智能企業的關鍵探索方向便是加快技術商業落地,增強自身造血能力。竹間智能CEO簡仁賢年初接受36氪記者採訪時表示,將把商業落地規模化納入公司2018年的重點,加速開放平臺建設,拓展對話機器人在金融、電商+零售、教育、政務等領域的應用。而向來以圖像識別技術落地應用見長的圖普科技,在原有的互聯網內容審核業務之外又迅速落地了商業智能和泛安防解決方案,一舉拿下OPPO、金一珠寶、美的等優質零售客戶。

2018年“余额”已不足,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成什么样了?

圖片來源:億歐《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

產業鏈結構

人工智能產業鏈由基礎層、算法層及應用層構成。基礎層包括數據、計算力平臺和傳感系統;算法層包括各種通用技術、算法模型和框架/操作系統;應用層則由整體解決方案和消費類終端產品。

2013-2018年技術層和應用層這幾年總體上是上升的,而基礎層相對來說有所下降。各行各業都在開始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提升產業效率,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也極具商業價值,所以應用層佔比是最高的。

產業格局

人工智能產業呈現三國鼎立的格局,互聯網巨頭、傳統行業巨頭和AI技術公司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人才、技術和資金在2018年都得到更加充分的整合,互聯網巨頭與傳統行業巨頭的線上線下之戰,互聯網巨頭與AI技術公司的新場景之戰已經悄然拉響。

未來AI市場將出現分化格局,可能是多家巨頭並存。眼下更為清晰的行業環境,對於那些AI獨角獸而言無疑是更好的局面。

2018年,人工智能暫時平靜的表面下卻暗藏波濤之勢。無論你是收穫狂歡抑或淒涼,這場人工智能的時代變革終究是要繼續推進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