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为何又是杀妻犯?

刘忠河,河南商丘人,国家一级演员,被称作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他唱腔古朴、豪放、大方、独特,自成一派。他弟子众多,戏迷遍布全国,为弘扬豫东红脸艺术常年工作在一线、下乡演出,把戏曲艺术挥洒在华夏每一片土地上。他年逾古稀,依然风姿飒爽、宝刀不老。

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为何又是杀妻犯?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录制成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各国。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十五贯》、《辕门斩子》、《清风亭》、《三哭殿》等。

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为何又是杀妻犯?

刘忠河,豫东八大红脸王之首。河南商丘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戏曲家协会理事。“八大红脸王”源于唱片公司所录制的影碟唱腔专辑,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 八大红脸王 ”。1955年,入红星剧校(1956年改名为商丘地区豫剧团)。1957年底,考入河南戏曲学校,先学“净”角。在校期间,刘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剧界名人高连荣、张子林、马双枝、田来印、汤兰香等人的言传身教。1961年,提前毕业后,回到商丘地区豫剧团,时年17岁。刘忠河塑造了不同人物形象,才华得到展示。文革期间,文革后,刘忠河在继承唐玉成的唱腔基础上,结合自己嗓音特点演出了《十五贯》,在当时的老豫东剧场进行头场演出时,刘忠河第一句唱腔刚落,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此,《十五贯》一炮走红。1980年,他代表豫剧豫东调被邀请去河南省参加首届豫剧流派汇演,又以一出《打金枝》轰动省城。该剧在电台播出后,迅速唱响了豫鲁苏皖四省。1986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和《三哭殿》等。从此,刘忠河的“红脸”唱腔,响遍大江南北。同时刘忠河也名满海内外,被人称为“豫东红脸王”。

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为何又是杀妻犯?

刘忠河杀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当刘忠河大红大紫的时候,不知谁给他编制了很多“版本”的传奇闻故事,在群众中流传尤广。最为轰动的,要数能和刚团的一位女演员有暖昧关系,谋害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要在某年某月某日被枪毙。有一天,竟真有人开着拖拉机、拉一车人从山东曹县赶到商丘,说是要看枪毙刘忠河。他们到了后一问,得知刘忠河去演出了,现在是监外执行,据说是被广州军区一位司令员保下来的。因为这位司令员爱听刘忠河的戏,所以在刘忠河押赴刑场时,这位司令员赶到说:“枪下留人,以后有什么事我负责”。所以他现在跟剧团演出,平时都带着手铐,只有化妆时才解开,戏一散场就又带上了。还有人说河南戏刚界的一位大腕也出面保他了,说河南就这么一位“红脸王”,又这么年轻,还是让他监督改造,跟剧团演出吧。​

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为何又是杀妻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刘忠河的二徒弟说起。刘忠河收的第二个弟子名叫于天佑,正阳县豫剧团演员。于天佑1981年拜师,刘忠河所赐艺名“刘示河”中的“示”,即为“二小”之意。有一次,刘示河在驻马店汝南县演出打金枝》。当时刘忠河虽已成名,但由于电视尚未普及,好多普通百姓只知道刘忠河这个名字,并没有见过他本人。开演前群众听说要演《打金枝》,想到可能是刘忠河来了,就纷纷前来观看,一听,感觉和广播上听到的调门儿差不多,确定这个演员就是刘忠河。演出完以后,后台围得水泄不通,好多观众非要见见刘忠河。刘示河一再解释,说自己不是,观众却仍然不信,还是把他当成刘忠河。刘示河解释不清楚,走又走不掉没办法、只好让剧团的两个人穿上现代戏中的警察服装,一人拿把木头制成的红缨枪,给刘示河顶草帽,“保驾”离开。如此滑稽的场景,却被有人认为“刘忠河让警察给押走了”,以致随着刘忠河名气的如日中天而越传越响,越穿越离谱,逐渐成为了上述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