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演講節選:行業發展背後的金融力量

12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行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中東歐金融公司董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發表了主題為《行業發展背後的金融力量》的演講,他表示,“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十年來,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不平衡依然沒有改變,並且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新挑戰。今年以來全球呈現出政治經濟走勢的高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的高衝突風險、金融市場的高波動性。美國單邊主義挑起了貿易衝突,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以下為演講節選。

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演講節選:行業發展背後的金融力量

危機十週年不平衡性未改 面臨新挑戰

十年來,曾被指責為全球金融危機根源的問題依然嚴重。為救助危機導致了全球流動性的泛濫,債務槓桿居高不下。2018年首季全球債務已攀升至247萬億美元新高,佔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遠超出150%警戒線水平,其中非金融機構債務升至186萬億美元。金融業“大而不能倒”逆勢而行,全球主要經濟體前五大銀行的市場佔比齊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只有中國在逆向而行。影子銀行雖然結構變化,但增勢未減,保守定義的影子銀行規模從2010年的28萬億增加到目前的45萬億美元,控制了全世界13%的金融資產。十年來,金融業面臨數據信息技術變革的新週期。金融科技藉助技術優勢構築場景,持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改變了金融交易的載體、渠道和技術,打破了傳統的金融行業界限和競爭格局。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格局正處於大變革的歷史階段。思維方式固化,習慣路徑依賴,不適應數據信息時代生存環境的金融機構將成為競爭的失利者。”

全球銀行業取得改善 但進入了“戰略迷茫期”

十年來,全球銀行業的規模和盈利持續增長,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也不斷改善。但受經濟週期、行業週期和科技週期疊加的影響,正進入到一個發展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戰略方向、經營發展模式和競爭格局正在探索和尚未形成。後危機時代的市場和監管環境變化更快,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規更嚴,對違規風險的容忍度更低,對銀行戰略價值定位的前瞻性要求更高,對投入產出效率的能力要求更強,對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服務普惠金融的期盼更多。中國銀行業在經歷了改制上市後“黃金十年期”的快速發展期後,各項經營指標排列全球銀行業的領先地位,但同樣遇到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亟需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因此,深入研究中國銀行業面臨的環境變化,探尋發展規律,增強行業洞見,對推動中國銀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這種環境中,中國的金融業要怎麼走?姜建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國金融業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中國金融業以往的發展成就,在於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產業發展的宗旨和方向。金融發展不能忘本,這個本就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能健康發展,金融經營就不會穩健發展。脫離實體產業進行盲目創新和自我循環,金融不可能行穩致遠。當前金融業態、市場體系、金融工具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變化,貨幣傳導的途徑隨之產生變化,市場資金短缺不完全是總量原因也是結構扭曲造成。要通過政策規範、監管約束、市場引導,使貨幣投放能實現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滴灌”,同時防止過剩產能和殭屍企業的重新抬頭。糾正部分金融企業脫實向虛,背離服務實體經濟職能,背離金融本質創新的傾向。要努力提升金融業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尤其是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轉移、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更要下功夫。”

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

“金融改革永遠在路上。通過改革創新,改變直接間接融資比例,逐步扭轉以銀行為主導的資源配置結構。改變槓桿率遞增、資金邊際效益遞減狀況。推進金融要素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推進包容性金融,通過政府、財政和金融資源的緊密結合,制定扶持普惠金融和小微企業的有效制度,提高金融薄弱環節的資金可及性,走出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道路。重視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推進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創新。銀行要堅持市場化導向和商業銀行經營原則,走出一條資產與資本相平衡、質量與效益相兼顧、成本與效率相統籌的發展道路。加快數字化金融轉型,通過產業鏈、價值鏈的解構與整合,構建專業化、網絡化的金融場景,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與普惠金融發展。推進金融業雙向開放,支持一帶一路的合作發展,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

抓好風險管理和內控管理

“中國國有銀行40年的改革歷史中,近一半的時間在與不良資產作鬥爭,教訓極為深刻、刻骨銘心。要清醒認識金融業的脆弱性,只有防範和化解了金融風險,保證了金融穩定,才能推進經濟繁榮。當前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已經遠超全球銀行同業。我們走的是一條沒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來所面臨的困難之多、挑戰之多、風險之多一點也不亞於改革開放的前40年。與龐大規模體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風險管控和資本補充壓力。邁入新時代後,要把握新趨勢,完善現代銀行的風險管理制度、方法與工具,及時識別和化解各種風險,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確保不發生重大的系統性風險;要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資金配置效率,逐步改變高槓杆依賴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改變重視信貸增量、忽視存量管理的資金管理方式,實現中國金融高質量的轉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