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阿里聯姻工行:繼往開來與石破天驚

阿里聯姻工行:繼往開來與石破天驚

這是一次繼往開來的合作,也是一次石破天驚的創舉。基於“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的戰略合作框架,工行與阿里數字經濟體帶來的合體效應,很可能超出預期。無論如何,阿里與工行開了一個好頭。


2019年12月16日,工商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聯姻:一邊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宇宙行”,一邊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阿里數字經濟體。


這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勇履新後全面戰略合作的第一家銀行,也是陳四清出任工商銀行董事長之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又一重大布局。


注意新聞稿中的這句話:“此次戰略合作將開啟雙方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的新型合作伙伴關係。”


三個“互為”均第一次出現,這類表述在以往銀行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協議中是無法想象的,表明此次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


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對等開放、互利共贏”的原則,加快構建數字金融的合作發展新生態,打造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的典範。


在金融科技迴歸本源的當下,阿里經濟體與宇宙行的此次聯姻,也因此具有了開創性的意義,將再度引領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浪潮。


這標誌著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管稱之為下半場還是深水區,未來必將是一個共建、共贏的時代。


獨行快,眾行遠。這句話於互聯網公司如此,於金融機構亦然。


工行的科技底蘊


在四大行裡面,多年來工商銀行一直穩坐頭把交椅,並一路走到世界前列,這不是偶然。


我們可以列出很多原因,管理,戰略、文化……但有一點並不那麼為人所知,卻至關重要,那就是深厚的科技底蘊。


早在1997年,工行啟動“CB2000”系統的開發,這是工行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銀行應用軟件系統,也是我國銀行業的歷史性創舉。1999年,工行啟動數據大集中工程,也就是“9991工程”,同樣是中國金融系統數據集中的開創性工程。


而執掌工行長達16年之久的姜建清,在90年代末,就對金融科技有過系統性的研究和思考。在2000年出版的《金融高科技的發展及深層次影響研究》一書中,姜建清曾高屋建瓴地指出:


這就是金融科技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金融理念和業務,帶來了新的金融產品、新的經營方式、新的金融機構、新的金融制度等多方面的革命,使金融發展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和階段。


銀行業不僅要面對同行的競爭,還得接受其他非金融機構尤其是信息技術部門進入金融業的挑戰。因此,銀行高科技不僅改變了銀行所提供產品的種類與方式,還同時從根本上改變了銀行業務的組織與經營方式。


從2000年起,工商銀行建立了以網上銀行為主體的電子銀行體系;之後在2006年,工行又率先完成按公司業務和個人業務兩條線進行的數據邏輯整合工程,前瞻性地建立了滿足未來業務發展需要的核心業務應用平臺。


2015年3月,工商銀行發佈了醞釀已久的“e-ICBC”品牌,成為國內首家發佈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工行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其電子銀行用戶達4.65億戶,以互聯網業務為主的電子銀行業務佔全行業務的比重達87%。


工行2018年財報提到,該行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啟動IT架構改造工程,全面推進智慧銀行建設,讓工商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從破冰起航變成激流勇進,成為金融科技的“主力軍”。去年末,工行個人客戶總量超過6億戶,線上平臺用戶超過4億戶。


進入2019年,工行更是動作頻頻,先後成立了科技子公司與金融科技研究院,併發布了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在行業裡引起不小的轟動。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工行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70項,其中,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90項,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280項,均保持同業第一。過去5年來,工行在銀保監會信息科技監管評級中一直位列全行業榜首。


概言之,重視科技、勇於創新是工行的一項悠久傳統。


陳四清雷厲風行


此次雙方戰略合作的內容,可以說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


“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這樣的表述於互聯網公司而言都是大膽的,如果放在銀行業,更顯得石破天驚。


因此,在這次合作背後,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的勇氣與魄力,值得稱道。


陳四清是老中行人,曾在中行任職近30年,於2014年、2017年先後出任中行行長、董事長,今年4月份履新工商銀行董事長。


在銀行轉型和科技創新方面,陳四清是一個有想法、有格局、有決心的銀行家。


2014年,陳四清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闡述了他對未來銀行之路的看法。他提到,銀行業作為知識、人才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從誕生以來就是在持續變革中獲得發展的。銀行業必須突破舊有的思維定式,以打造最佳客戶體驗為目的,積極探索和創造新的服務模式。


陳四清認為,銀行要通過建立開放式平臺,構建廣泛的合作聯盟,穩步發展多元化業務;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從金融到泛金融,實現金融和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服務樞紐,圍繞生產生活的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擔任中行董事長期間,陳四清為中行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變革圖強,成為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


今年2月,陳四清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新技術的發展將改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態、場所、方式和物理佈局。金融機構必須把握金融數字化發展的未來方向,有效利用金融科技,大力開展金融創新。


從4月份履新工行至今,短短200多天,陳四清緊鑼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前面提到的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與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


而昨日與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的戰略合作,則是陳四清主導的又一個大手筆。


在近期的一次發佈會上,陳四清直言:銀行是科技密集型行業,工商銀行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信息科技的創新史。


一次繼往開來的合作


工行與阿里有著深厚的合作淵源。


事實上,雙方的合作,幾乎伴隨著整個中國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全程。


早在2005年3月,支付寶與工行的網銀支付業務合作上線,共同為用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這是全國銀行中首家與支付寶達成線上支付合作的銀行。


彼時,支付寶與工商銀行總行簽約,時任工行副行長張衢曾特意強調:“雙方的合作,是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和國內用戶量最大、成交量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的強強合作。”


如今14年過去了,工商銀行成了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阿里巴巴成了亞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支付寶則進化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螞蟻金服。


最新數據顯示,支付寶及其9個本地錢包合作伙伴已經服務了超過12億的全球用戶,成為非社交類第一大APP。


“如果沒有工商銀行的敢為人先,對創新和未來趨勢的包容、洞察和擔當,就不會有支付寶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昨日的簽約儀式上,張勇如是說。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雙方此次將合作關係進行升級與深化,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這一次,工商銀行聯手的不僅僅是支付寶,而是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整個金融生態。


根據協議,在金融業務領域,雙方將圍繞客戶體驗持續優化合作模式,探索電子支付結算、跨境金融合作、場景金融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在科技領域,雙方將加強在數據智能、金融科技、雲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的探索,通過數字化技術加速金融產品的共同創新。


金融行業是當前阿里雲重點聚焦的領域之一,向客戶提供覆蓋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全棧式技術平臺方案,包括:全球領先的金融級雲基礎設施平臺、金融級分佈式架構整體技術平臺、大數據平臺方案等。公開資料顯示,已有上百家銀行通過阿里雲輸出的金融級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


可以預期的是,阿里具有場景優勢,工行具有金融優勢,雙方在科技方面均有著深厚的積澱但又各有側重點,兩者結合既是強強聯手,更是優勢互補,因而將激發出極大的想象空間。


在金融科技、開放銀行的行業趨勢下,平臺與平臺、科技對科技的合力,將率先形成示範作用。


諸如在傳統模式下,客戶需要先在工行開一個賬戶,再使用工行的產品。如今,基於跨界生態,不管客戶在工行有沒有賬戶,都可以享受到工行的產品和服務。不僅如此,還可以將金融產品與教育、醫療、商業等場景融合起來,實現跨界服務,共享共贏。


在這方面,支付寶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今年,平安、交通、浦發、招商等10家全國性銀行入駐了支付寶小程序。通過小程序,用戶可以辦理銀行卡、購買理財產品、開具存款證明,無需跑網點,也無需下載銀行APP。對於銀行來說,相當於近乎零成本地開設了一個能夠覆蓋全國用戶的“數字經濟分行”。


通過這種跨界合作,銀行大幅減少了投入成本,而成效幾乎是立竿見影的。某全國性銀行在支付寶上開設“阿里分行”後,共有超過100萬用戶申請開辦信用卡,給該行節省了巨大的獲客成本。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基於“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的戰略合作框架,工行與阿里數字經濟體帶來的合體效應,很可能超出預期。


無論如何,阿里與工行開了一個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