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不能独处?

天有九丈


你好,我是

刘亚威,是利河伯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心态教练和微课堂教练型导师,2006年至今,专注解决婚恋情感心理工作等问题。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如果强迫他们屈从他人的“好心”,那么,抑郁症患者们就如坐针毡,身心饱受煎熬,巴不得活动赶快结束,他们就自由了。

只有回到自己的房间,抑郁症患者们才会感觉到舒服,才会有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所以,如果不是他们内心渴望社交活动,不是他们主动提出参与,请不要“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去绑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病患去完成你们认为的家庭和社会的义务。(请原谅我用词犀利而直接


最好的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方式,就是“不勉强”。无论对方做什么,只要不碰“国家法律、社会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这三根高压线”我建议你都选择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感觉到被爱、被关怀,被保护、被尊重。

从业12年里,我帮助了很多重度抑郁症、强迫症、躁郁症、焦虑症、性上瘾者从他们各自的人生低谷中走出来,这方面,我有很多实操的阅历和经验。

我本人,许多年前,也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那时,因为偏见和面子,我没有去向外界求助,而是长时间一个人独处,用写“自传体”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经历的一些故事,大约写了300篇左右,我就无药而愈了。

我的亲身经历,和我从业12年生涯的阅历,我发现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在“独处”中进行自我疗愈的案例,也帮助过很多抑郁症患者有方向、有技巧、有阶段地进行独处和自我疗愈,所以,我才情词迫切地请求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和亲友,以及支持他们的社会架构不要用爱情、亲情、友情、感情、道德、社会责任、信仰等等去“绑架”他们,而是最大限度地给到他们一个宽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陪伴他们、等候他们从“梦魇”“主动醒来”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感兴趣,关注+私信,我们可以进一步沟通、交流和讨论。――利河伯心理咨询工作室.亚威教练


心态教练-刘亚威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患者有几种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就是本来是开心的处境,尽管他脸上表现的是笑的面容,但其内心的心境却是低落消极的;
(2)情绪的持续消沉可以使得自己的感受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再到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能会随时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3)更严重者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也有的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患者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发病时长可达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基于以上的这些临床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特别不稳定,所以抑郁症患者不能让其独处。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正因为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我们更要用心去呵护抑郁症患者 一起为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努力。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应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其实患者这时候是非常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关心和鼓励的。我们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我们的接纳将是对患者最好的鼓励,我们的关心将是对患者最好的安慰,同时我们陪伴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做适当锻炼,做一个规律生活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鼓励患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为患者创造和谐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有质量的陪伴,会帮助患者逐步走出心理的阴霾。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佟新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首先,严重的抑郁可能会导致自杀。


抑郁症引发的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中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要经历一次或是多次的抑郁。同样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会有3亿人收到抑郁的影响,而着其中大约有80万人最终死于抑郁引发的自杀。


多年前,一个在澳洲留学的朋友突然联系我,告诉我她得了抑郁症并出现了幻觉——在洗澡的时候会听见别人的说话声,但关上水后这个声音就消失了。这个朋友一个人租房住,并因自己的病情感到很无助。我当时给她的建议是尽可能的不要独居,而幻觉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


其次,根据人口统计学的研究,独居会令人们增加近一倍患上抑郁的可能。


此外通常情况下,居住条件对女性的情绪健康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来自亲友积极的支持性的社交对男性的意义则更为重大。



酷炫脑科学


抑郁是一种持续很长时间的不愉快的情感状态,且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足以衡量这样一种严重的情绪性反应的突发事件。严重抑郁被定义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丧失快乐、兴趣、创造性活动,并至少持续两周以上,其程度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如失业、与家人朋友疏远等。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躯体经受着痛苦的折磨,发展到重度阶段时,所有快乐、各种欲望都消失了。患者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了无生趣,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很难再体验到情感和生活的美丽。对Ta们来说,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而是变成了痛苦的炼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想象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糟糕。从抑郁症的后果看:一是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让患者感觉到生不如死;二是患者真会去死,就是自杀。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往往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时候。重度患者往往大脑空白、体力不支,不具备自杀的能力。但通过药物治疗,患者大脑的抑制先得到解除,有了动力,而情绪尚未恢复,此时自杀意念仍在,自杀往往会在这一阶段发生。

因此,在以上两个阶段,需要看护好抑郁症患者,不能让患者独处,以防万一出现闪失追悔莫及。自杀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当没有自杀的条件存在时,自杀冲动就会减弱,患者也就不想死了。对于患者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陪伴Ta,让患者知道当其需要时,有人会在身边。此外,和抑郁症患者不要去说教、讲大道理,在中度和重度抑郁的阶段,在言语上劝说是没有用的。


鹈鹕心理


你好,我是一个五年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康复者!

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不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呢?

反正我抑郁症的时候是恐惧社交的,不敢出去见人,人一多就恐惧!害怕,紧张!

当然,我独处还是不行,独处的时候,芝麻绿豆的小遗憾,小自责,小伤感,在内心不断的放大,不断的去想,担心,焦虑,有的没的,感觉

自己就是被负能量给控制了!

独处的时候想自杀,人多的时候恐惧,大脑没反应!

反正由于内心没转变,就是在哪里,都不会舒坦,症状都不会减轻,反而由于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越来越严重!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正确的方法,通过学习,通过正能量的链接,抛弃了错误的思想观念,很快提升了自己的正能量,建立了正面的思维模式,现在已经彻底好了!

我想说,在我得病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无可救药,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我好起来以后,我就觉得对于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来说,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有多重要!而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喜欢被医院和心理咨询师骗一辈子,遇到正确的方法却不敢迈出一步!

方法已经告诉你们了!我已经好了!我以后的成就也绝不会差!你们走出来一定也会很强大,比一般人强大不知多少倍,在我实习阶段,我深有感触啊!脑力现在也恢复超越从前了,和领导说话毫无惧色,反应超快!以前害怕老师,现在感觉老师很棒确实,今早还给我老师捏背了!还开导老师,感觉自己真的超级棒!

昨天有人评价我说:满仓,一个有趣的灵魂!哈哈哈实在不敢当,我还得努力!

治疗抑郁症,就是转心的问题,而转心说实话就是在改命,改命简单吗?但是只要指导方法正确,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改命!


正能量小仓仓


本人曾经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患了10年的抑郁症,很幸运现在终于走了出来。

首先,抑郁症患者是需要适当的独处的。其次,抑郁症患者不能一味的独处,而与外界隔绝。

一味的独处,病情是会有好转,但这都只是暂时的,一旦投入到社会,就又会发作。此外,抑郁症还经常会参杂着强迫症、焦虑症等各类神经症。这些神经症又会在你进入到社会群体中加重。所以经常有抑郁症患者,因为受不了外界的干扰,而不得不闭门在家休息。

但这始终解决不了问题,一味的逃避只会延迟病情的康复时间。想要真正痊愈,还得积极勇敢的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想当年本人就是休休工作,病情反反复复,始终好不了。本人这些年可能就是休息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才迟迟不能康复。但是有的时候病情发作起来,真的是身不由己。这其中的难言之痛,只有患过抑郁症的人才能明白。不管怎么样现在的我已经完全康复了。

那么,各位过来的人或者正在经受着抑郁症折磨的患友们,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飞凡的影视


“抑郁症患者不能独处”----其实是人们出于基本认知所形成的一种判断。这种认知来源于“抑郁症患者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抑郁症患者不善交流”“抑郁症患者太内向了”等观念的固化。因为,一提起抑郁症患者,人们普遍认为:内向、消极、甚至有点懦弱。那么,为了防止抑郁症患者,更加内向、消极,人们自然认为“广泛社交”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那么,这种认知对吗?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不完全正确。

具体原因我们一个个来看。

人际关系恰恰是发病原因

人离不开关系,既要依赖关系,又要处理各种关系。因此,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因为人际关系而抑郁。比如亲密关系、同事关系、和自己的患者。更有甚者,对所有陌生的关系,都有一种防御和恐惧的心理。简称“社交恐惧症”,这类人群,本身就非常惧怕关系。因为过往经历没有让他们体验到足够的安全和放松。所以,他们对关系是不信任的。而由于不信任,他们也总是在人际关系中四面楚歌。

因此,如果逼着对人际关系非常恐惧的人,去社交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让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因此升级。这就相当于再反复揭开病人的伤疤,不但伤口愈合不了,还会让病人疼痛难忍。

独处不等于与世隔绝和孤独

很多人一提到“独处”,立马想到的就是--孤独、凄凉、颓废甚至是死亡。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起来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抵抗孤独。不管是组织家庭、发展事业还是建立社交。因为,我们都怕孤独,孤独总让人联想到“没人疼、没人爱”,伴随而来的就是没有价值感。因此,人类终生都在对抗孤独。即使,很多活动形式流于表面。

而抑郁症患者给人的感觉就是孤独、颓废。如果他们不去社交,总是独处,那么人们也会认为他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我封闭,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会就此失去社交能力,变得更难和人相处了。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只要我们存在这世间,是很难做到绝对的独处的。很少有人自己去深山老林修行,或者关起门来一个月不见人。大多数人所谓的独处,可能仅限于暂时不上班,不喜欢出门,但跟身边的家人朋友还是有交流的,只不过是切断了“扩展社交范围”的路径。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独处其实和孤独、与世隔绝还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大可不必为此焦虑。

独处可以自我反思,自我疗愈

独处之所以未必是一件坏事,原因就在于,独处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和疗愈的机会。反思,是一种内外探索行为,比如你可以通过一些自助书籍,来帮助自己走出抑郁心境。在这里我推荐《伯恩斯情绪治疗法》中的“双栏法”,可以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有时甚至立竿见影。疗愈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而更重要的是,独处让我们有时间恢复心理能量,因为抑郁症患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屡遭挫败,深受重创,内耗非常严重,因此,他们往往回到家什么也做不了,只想一个人呆着。如果此时再让他们投入另一场交际盛宴,恐怕他们只会内耗的更加严重。


当然,我不鼓励抑郁症患者与世隔绝,因为那种独处形式脱离了社会生活,我对独处之所以有着正面的认可,是建立在“暂时不上班、不扩展社交范围”的基础上。


泰迪抱枕


首先,不能并不代表不会。

事实上,大多数抑郁患者都在独处或者选择独处,尤其是年轻人。说抑郁症不能独处,是因为独处可能加重病情!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来说,独处可能变得很危险。

但是,抑郁患者又喜欢独处或者习惯独处,因为他们疲于应付日常的交际。他们痛苦无助,他们感性孤独,他们内心住着一个魔鬼,无穷的折磨着憔悴的身心。

而日益冷漠的人性时代,让他们更不愿吐露心声。于是他们戴上面具,在众人的面前,像个普通人一样!独处的时才是自己。因为他们不想让亲人担心,不想让朋友扫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抑郁症。

其实,他们更害怕,害怕朋友亲人的不理解,害怕被指责被声讨。

他们是渴望被理解和被拥抱的。但是这个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太多太多。当你一次次尝试去拥抱别人的时候,换来的只是一次次冷笑和疏远。

于是,他们蜷缩起臂膀,希望带给自己些温暖。

从此,他们深建心牢,孤独亦然。总有人渴望阳光,但是喜欢身处黑暗。可能这就是对抑郁患者最真实的写照。

只是这个世界啊,对抑郁症还有多少的疑惑和不解,还要失去多少鲜活的生命才能引起足够重视。

一个抑郁患者的死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有抑郁症,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赤子芳心


人在独处的时候会做梦

其实在心理学上这一切是潜意识里的保护机制,头脑企图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它想压抑我们所有痛苦不愉快以及不安全的感受,它的意图是要是我们再身体层面对排斥的体验降到最低,然后它为我们在脑海之中营造出无觉知无意识的世界,它脱离于我们的身体而存在,我们会在精神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感,并会存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以人们都在享受他们的梦幻,他们在梦中尽其所能的让梦境充满五彩缤纷的色彩,他们装饰梦境,并让自己沉醉不已。

但是梦醒来会感觉更悲惨

所以每当梦想照进现实时,人们却发现自己异常地可怜、悲惨,当你内在不喜乐,因此你才会欲求感官的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定会进入欲望,欲望是不快乐的头脑追求快乐的方式,但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会将这些转化为行动,他们只是在头脑层面不断上演一幕幕编排过的悲惨故事,偶尔意识进来,清醒一阵子,但是感觉现实更加残酷,算了!还是继续待在梦里吧!所以我们常说人生如梦幻泡影,就是这个意思!

在梦中是没有意识的

当抑郁症患者独处的时候,在上演头脑悲惨故事的时候,大多数是没有意识的,越是没意识,越会认同故事的情节,越会觉得自己的悲惨,而身上的改变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所以继续停留在梦里,你如果真的抑郁了,你真的喜欢一个人独处,你会自发的成为头脑的“囚徒”有意无意的疏远人群远离繁华,找一僻静之处,独自进入梦境!

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意识

在临床心理学上提升意识断绝念头的方法一般有移情截断跟运动,比如我们一个人在家感到很忧闷,可能是某一个念头导致我们的这个情绪,是事业失败或者是爱情不顺,于是来到酒吧,酒吧五光十色眼花缭乱,这时候的意识全部被这些吸引住了,没有心思想那些不快乐的事情,这叫移情,而有的人会选择运动运动的时候全身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肌肉上,人体脑海供氧不足,所以思维就会缓慢,意志力强的人会选择截断,青年时期的蒋介石也是血气方刚,在街上漂亮的女士也有点把持不住,禁不住胡思乱想于是在当日的日记里记下: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这就是儒家的一日三省吾身,能做到这点的人是不多的,这都是通过借助外界来达到“止念”的目的。

还有很多人借助于宗教来断绝自己的念头提升意识,让自己出离无意识的头脑,在禅寺里,师父会拿着一根棒子到处走动,每当他看到有门徒在打瞌睡,或是在用思想,或是有梦漂浮在他的脸上,他就会立刻重重地敲他的头,它给予一个震惊,穿透整个脊椎,在那瞬间,思想停止了,意识就突然升起。

意识来自你的内心

我们可以借助外界达到合一止念的状态,喜玛拉雅山是宁静的,如果你住在那种宁静里面,慢慢地那种宁静就开始穿透你与你合一,在那一刹你会没有念头。但那不是你的音乐;那是借来的。离开喜玛拉雅山它就会消失,要知道独处是一个人大多数的状态,你不可能永远待在酒吧,你不可能永远跟朋友在一起,脱离了他们你必须自己变得坚强起来,让自己充满意识!

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而通过静坐止念就是从念头的源头处入手正本清源,这个源头就是心的本体。静静地坐着,观看你的念头,看着它的荒谬,看它是如何出现、如何成形、如何地停留、最后又是如何地离开。它来时如你的客人,时间一到,它就走了。

提升意识后你能活在当下

当我们真正进入当下的时候时间就会消失了,我们进入了意识的世界,你就会从梦中醒来,我们突然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命没有在此之外的感觉,我们也不会处于一直被“拯救”的被动状态,这就是天堂在人间的体验,很多禅宗修行者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状态,他们称之为顿悟。

这是最高层次的开悟状态,当你全然沉浸在当下的一刻,体验合一与永恒,体验存在的奥秘,这种超脱了时间的存在让你获得极深的喜悦,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这种状态,你得学会让头脑在“时间的世界”与“当下无时间的世界”来回切换,我只有掌握这种“时间的世界”与“当下无时间的世界”之间自由往来的艺术,它才会让我的生活质量更高,它不会夺走我在事件世界里的生命,但这也并不意味我不再思考了,它意味着我的思考会更加敏锐清醒,我获得的力量会让我从不同维度看清楚事情的未显化的方面,那些你从来未曾意识到的层面。

独处当下的艺术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你倾听你自己的声音,倾听!倾听内在的声音。当你变得安静时,声音停止了。你的父亲和母亲真的走了,所有的人都走了,只留下了你,在你的虚空中独自一人。那时你的本性自行显现——那是一朵花。当种子开裂,探出身来,发芽,你的内在声音出来了,发芽了。那么跟着它:无论它领向何方,跟着它。不要倾听任何人;那是你走向神的路。一个导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把你带向你内在的声音。

在独处中,你只做你自己,平凡而独特,完成你的命运。没有任何其它人可以为你去做这件事。你可以汲取我,你不能跟从我。我从不跟从任何人,不陷入任何关系,我有自己的道路。你也将有你的道路。你将走上一条没有人曾经走过、今后也不会有人再走的道路。在心灵世界中没有足迹会留下。它就像天空:一只鸟飞过,没有足迹留下,没有人可以跟从。只是在我身上汲取快乐,快乐地与我在一起,你将汲取。一朵花开花;它不需要任何宣扬。如果有人分享它的愉悦和快乐,这很好;如果没有人路过那个地方,这也很好。当你为自己开花时,一切都是好的, 没有什么是错的,那将成为你内在的光芒,那将指出你的道路,你才能活出自我。

——以上素材采撷于《了凡心疗愈》


了凡心疗愈


虽然我没有去看过心理医生,但明显感觉有很严重的抑郁症,一开始就是不太想讲话,闷闷不乐不愿社交,慢慢对很多事物提不起兴趣,成天无精打采。再后来身体感觉很沉重、疲累甚至背部疼痛,再慢慢失眠,连续几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这时候开始偶尔自言自语,甚至在人群中电梯里大喊大叫,生生死死也不是那么在乎了,抑郁症确实挺恐怖的,今天正式失业,准备去看下心理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