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黃忠一輩子只打了一場勝仗被捧上天,于禁一輩子只打了一場敗仗被無限黑,對此你怎麼看?

瘋狂天才


偽君子的下場

于禁說起來也是曹操非常重視的大將,位列曹營五子良將之一。想當初張繡叛亂,曹操另一親信大將夏侯惇部下的青州軍作亂,于禁毅然揮軍彈壓,隨後張繡兵追曹操,他不先見曹操(問安請示),卻堅壁整軍,反擊張繡——旁人眼裡這有“謀反”嫌疑,可雄才大略/心胸寬廣的曹操卻稱讚這是“有古名將之風”的舉措。再後來昌豨降而後反,曹操派于禁等剿滅。昌豨失敗後去找于禁投降,他認為和于禁是舊交朋友,投他可能會得到幫助。但于禁把昌豨殺了。殺之前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言辭:你們未必不曉得曹董的命令嗦?被包圍才投降的人(不是主動,所以)不能免罪。遵行並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老豨雖然是我的老朋友,但我咋能夠因此而對曹董事長不忠呢!”還跑去和昌豨訣別假吧意思流了幾滴眼淚:兄弟,不是我不幫你,我是在執法!


曹董倒也覺得這是忠誠表現,所以更加重用他。

哪曉得天道循環,後來他自己被關二哥水淹七軍,也是被圍而投降——做了他自己先前鄙視的“失節”之人。

而另一個從馬超陣營投奔曹營沒好久的龐德,反而寧死不屈。這一對比讓

老司機曹操都驚掉下巴:于禁跟我三十年,危急關頭還不如龐德!

再回過頭來看他在工作中的為人: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三國志 · 于禁傳》)——做事情太“顯得”一板一眼,結果曹操倒是喜歡了,但他的同僚下屬就很看不慣,不喜歡他。很難說他是不是那種為了往上爬只注重討上司喜歡、不顧及別人看法的人。

所以他的結局很悲催:關二哥被東吳打敗後,他又轉被俘虜,後來東吳把他送還曹魏。等形銷骨立/白鬍子喇撒的他回去,他過去得罪過的人當然都在看他笑話,加上那個有文人氣質的魏帝曹丕就很看不慣他的為人,所以嘴頭也假吧意思安慰他,沒關係,古時候不是有荀林父、孟明視領軍戰敗,後來又崛起復仇嘛……還給他封了個“安遠將軍”的官兒。還沒等他從羞愧/自責/不安中醒過來,曹丕就安排他去拜謁曹操墓地,一進去他就看到一組《水淹七軍》的動畫片,更可惡的是把他和龐德一死一降的“情節”又加鑼鼓又添彩的表現出來。

窩心氣悶又分辨不得的於將軍回去沒多久就死了。

其實古往今來,平理說,投降不是件丟人事——只要是力盡而為不是看風使舵。但他自己先把事做絕/把話說絕了,沒想到反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坑。


黃忠呢,也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雖然領軍就打了定軍山斬夏侯淵一個勝仗,但人家除自身武藝了得——大刀舞的圓、弓箭射得遠而外,還忠心耿耿啊,所以黃大爺莫得啥拿跟別人說閒話的行為。

這就是二者的區別。

所以說,做人要實在,儘量別虛偽。

虛偽的人/不管別人只顧自己往上爬的人總有一天是要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