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改變命運”出現反轉,被指背後牽扯個人商業利益,你怎麼看?

用戶65989238


這個問題涉及到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幫助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提高教育水準。我個人的看法是,成都七中直播課也好,東方聞道網校也好,既沒有中青報文章吹得那麼好;也未必如鹿鳴財經披露的那樣不堪。


把這個問題掰開了,分幾個方面略述如下。


首先,通過信息技術來幫助邊遠貧困其餘的學校教育,使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能夠與城市名校的學生分享同等的教育資源,這其實並不難。澳大利亞在這個方面就做得很好,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澳洲就通過電視來向遠程偏遠地區的學生提供遠程教育;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項工作更是極大地改善了偏遠地區學生的教育狀況,提升的教育的質量。


沒錯,通過信息技術向偏遠地區的學校提供遠程教育是縮小教育差距的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和途徑。這項工作原本應該由政府來推進,但種種原因,這麼多年來公共資源並沒有介入到這個領域。


那麼,由企業介入這個領域填補本應由政府主導推動的空白,不失為一種次優的選擇。東方聞道與成都七中,將成都七中老師的授課通過信息技術同步直播到遠程的偏遠學校,相比於錄播的網課又進了一步。從商業介入遠程教育來看,東方聞道並不是先行者,目前規模最大的商業化遠程教育是北京四中網校,也是由某家公司與北京四中合作推廣的錄播網課,目前在全國發展了240間分校,數千個網絡教學點。二者的區別是,東方聞道將成都七中的教育資源售賣給學校;北京四中網校面對的是家長市場。


其次,東方聞道與成都七中合作的網絡直播課是純粹意義上的商業行為,中青報作為主流媒體,社會之公器,不加註明地用明顯推崇的文字來渲染和宣傳這項商業活動,顯然是不合適的。廣告就是廣告,註明就沒問題;不加註明,以報道的形式刊出,就是公器私用,報社紀監委可以好好查查。


即使以報道所引數據來看,16年,248間學校,7.2萬名學生,有88名考取北大清華,比例大約0.12%,而且直播班還是挑選的尖子生,這個比例著實算不上有多高。這個比例大概也就相當於在某一年高考後,每45間學校有1名學生考取北大清華。以中青報報道提到的雲南昆明區祿勸縣為例,全縣有4所高中(一中、二中、三中、民族中學),也就是10多個祿勸縣能有1名考生考取北大清華。在我看來,沒有所謂的直播班,沒有那塊屏幕,10多個祿勸這樣的縣在某一年高考中有1名學生考取北大清華;或者祿勸這樣的縣10多年有1名學生考取北大清華,很稀鬆平常吧。


換言之,所謂的直播班其實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把自然情況下本來就可能考取北大清華的個別學生毫無根據地統計入直播後的績效,這已經涉嫌商業欺詐了,而中青報的文章無疑於是合謀商業欺詐。



最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第一,推進通過信息技術的遠程教育來縮小偏遠地區和中心城市之間的教育差異應該是由政府來主導,不應該由商業機構來主導。第二,遠程教育要首先解決的是普及性的教育,而不是針對個別尖子生的教育。第三,成都七中作為挑揀生源後的城市名校,其教學要求和教法並不適合偏遠地區的普通高中校。


特別是第三點,我再稍微展開講講。成都七中是在整個四川省範圍內挑選優質生源,能考取成都七中的學生平均智商應該在120以上。而偏遠地區的普通中學,在無法挑選生源,甚至優質生源被中心城市挑走後,學生的平均智商也就100左右。將針對平均智商120的資優生的教學同步直播給平均智商也就100左右的偏遠地區普通學校的學生,根本就是不恰當,不對口,違背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規律。


唐映紅


這兩天有塊屏幕刷屏了。

不過,它很快又被反轉了。

就像孔雀開屏一樣,在華麗光鮮的表面,一轉身,卻是難看而又難堪的屁眼。

作為一個從事過教育的人,其實第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經過精緻包裝的美麗的謊言。

據說,《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看哭了很多人。

是啊,一個貧困地區的7.2萬名中學生因為接入了名校成都七中的課程直播,升學率竟然飛速提升。

不用上名校,也不用在意地區貧困與否,一塊屏幕,就能改變你的命運。

以文中所說的雲南祿勸第一中學為例:

參加課程直播前,一本學生只有二十多人;而現在,一本人數近一百五十人,而且終於有考上了清華北大的了。

按文中數據,16年來,7.2萬名遠端學生有88人考上清華北大,清北錄取率率高達0.12%,比全國24個省市都要高。

當然,成就如此奇蹟並不是公益,因為提供直播課程的東方聞道網校本就是成都七中和成都東方聞道科技聯合成立的遠程教育學校。

看到這裡,一些人大概有些恍然大悟了:原來是軟文啊!

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本身倒也無可厚非。不過,一個妓女做了婊子還滿大街說自己是良家,這就有些太噁心人了。

噁心人的還不止是這個。

譬如文中鼓吹的“教育平權”、“扶助貧困地區”,而根據後續記者的調查,事實可能完全並不是這麼回事。

還是以雲南祿勸第一中學為例,其實這個用來勵志的網絡直播班,絕不是一般學生能進的。說白了,還是很多地方為了打造教育形象工程的一貫做法,即:

重金打造,資源傾斜,將全縣的尖子班統一在一兩個班級,然後實行高考突擊。

一言而闢之,這是舉全縣之力製造一個形象工程,為了培養尖子生而擠佔更多學生的資源,這不是什麼教育平權,而是更為惡劣的不公平。

真正的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是一塊屏幕永遠都做不到的。否則的話,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慕課與火星人交流了。

事實上,出不出清華北大學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人格完善,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脫離了這個方向和目標,出來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坑爹史冊


我本人對教育這一塊的問題一直很感興趣,但一般都是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因為我接觸過不少老師,也接觸過不少學生,我知道真正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很多。

昨天看到那篇一塊屏幕改變命運的文章,遲遲沒敢寫下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我在猶豫,這到底是科技帶來的教育進步還是一場高端的軟文植入?

城鄉師資力量的差距不容忽視,這是客觀事實。如果偏遠鄉村的孩子和城裡重點中學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條件,的確會改變一部分人的命運,這點不容否認。

一塊屏幕看似把優質的師資力量共享給了更多學生,可是,它真的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嗎?

1,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很重要,學生質量更重要。有些先天因素是後天難以彌補的,信不信由你。

2,因材施教很重要。讓水平差距很大的學生們跟著同一個老師的教學進度,可以說個別資質優秀的學生可能會跟上,大部分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只會漸漸喪失信心。

3,不應該盲目擴大外因的作用。好的老師,好的學習環境,好的教學方法,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外因,但是,如果僅憑這些就能讓所有孩子提高成績,顯然是荒謬的。上高中之後,學生的智力因素和學習態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一塊屏幕的背後是當地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祿勸縣的年財政收入為6.1億元,但縣裡、市裡都注資教育,使得全縣教育支出反超財政總收入3.5億元。用了多年時間,實現了高中階段教育全部免費,毛入學率90%以上。當地多年的持續努力再加上名校近年來針對農村的專項招生計劃,最終實現了令人鼓舞的高考升學率。這些,不是一塊屏幕就能取代的。

至於這件事背後是否有個人商業利益,我現在不敢下定論,因為我怕一個能夠推動教育的好點子受到阻礙。當然,如果這只是一種以點帶面的變相牟利手段,那麼我們也應該擦亮眼睛,謹慎對待。

最後我想說,教育無小事,請帶著理性客觀的善意來對待。


夜雨如書


其實大家沒必要都糾結在這件事情中,如果真的涉及不當利益,那麼這件事情被多家媒體關注,一定會被處理。換而言之,如果不涉及不當利益,通過商業手段提高教育水平,也無可厚非。

而社會應該更加關注事件背後,引發的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公平問題的討論。

因為工作原因,之前曾經去過西北、西南的一些貧困地區,那裡的孩子只能受到義務教育要求的初中文化水平,甚至在部分地區,初中畢業就可以在當地做老師。

所以用屏幕解決中國教育平等,在短期內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是造成在地方,有錢的孩子出路更好,寒門子弟通道更加狹窄。

中國教育亟待解決的是基礎教育普及化,這才能真正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不過從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屏幕改變命運”倒是給了更多人借鑑。因為從模式上講,通過商業的手段介入教育公平,比單純依託政府要更加有效率。

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教育平等,是一件好事,但個人總覺得教育要解決的是每一個公民的事情,而不是個別人的事情,技術進步應該惠及更多的人,而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一家公司做這件事,不止沒有賠錢,還獲得了鉅額的利潤,取得了一定效果,那麼政府每年的鉅額教育投入,如果能優化利用,那可以取得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行者大益


技術本身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準備好了應對技術帶來的複雜的連帶效應。

教育資源分佈不均是一個事實,而網課,毫無疑問是填補差距最經濟有效的工具之一。試問當今還有哪種方法能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如此經濟快捷地運輸到偏遠地區的學生面前?

然而,學校們在使用網課的過程中被指出了不少問題。不過,一些問題其實不是網課的原罪。比如網課小班教學擴大了本校學生間的分層和資源不平等分配,這在很多傳統學校也很常見。傳統學校一樣也設尖子班,併為其配備最好的資源。網課小班是現象,不是成因。

可見有了好的工具並不能保證好的成果。有了網課這種工具,如何使用它,值得我們好好探索。

首先,網課也該因材施教。成都七中的課程並不適合所有學生。全國頂尖名校的課程對雲南祿勸學生的幫助也許並不如昆明的學校。

再者,本校老師的角色不應該僅僅是木偶。能與學生互動的好老師當然好過屏幕上的好老師。網課也許能為本校教師們也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如果本校老師能夠通過網課獲得一些培訓,這相當於是“授之以漁”。理想狀態下,遠程教育應該帶動當地教師質量的優化。

大家關心這是商業的還是公益的。國內最有能力做公益的大概就是政府了。公益並不好做。沒有錢賺,誰來費心費力建立這些硬件軟件?資金去哪裡募集?富豪們如果都能千金散盡為人民服務,那當然最好,但這明顯是一個不現實的期待。

我們尚且能做的,不過是好好利用這一工具,並且希望它有變成公益的那一天。


方可成的新聞實驗室


雖受邀但我不想回答、因為我的觀點太尖銳“一針見血"、發表不久就被刪、還是節約一點為好!


孔定保


《夜雨如書》君說的真好!


長河日圓1


沒有看法……


qianqian521


普通人,不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