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丽水市松阳县石仓村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俗有“江南客乡”之称。从这个名称里可以得知,这是一处客家人的集聚区。据《松阳古村落》一书载,石仓开村于明末清初,村民以阙姓为主。阙姓自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从福建上杭迁入石仓成为望族,分别居住在后宅、下宅街、山边、上茶排、下茶排等5个村,并建造了气势恢宏的清式民居,其中15处乡土建筑已成了省级文保单位。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已从松阳博物馆退休的潘树峰老师一手参与了石仓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因此对这里非常熟悉。他说,关于阙氏的发族史在当地有不同的版本:一说是阙氏祖先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为避人耳目而躲避到深山沟里;一说是阙氏靠洗铁砂、炼铁等发家致富,为避难而来到石仓。总之,这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家族。

阙氏来到石仓后5年,即建成了第一幢聚族而居的建筑——“余庆堂”。这组建筑占地3260多平方米,内有9个厅堂,18个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间129间,正房、厨房、偏房自成格局又浑然一体,最多时内住同姓60多户200余口。站在正门看去,整组建筑前后三进,依山势逐级抬升。以正门正厅为轴心,两翼左右对称延伸出去多个院落,各院之间有板门可以隔离,自成体系又纵横交错。其中一处已经改造成村里的居家养老中心,许多老人聚在这里吃午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从正立面看,余庆堂马头墙飞翘,青石砌筑的八字台门上装饰着图案精美的砖雕。其外墙用黄土夯筑而成,与江南的粉墙黛瓦形成了最大的差别。但是许多泥墙经过粉刷绘上墨画后,与传统的江南民居又几无二致。只是在风雨剥蚀之下,许多粉墙退去了“粉妆”,露出黄土本色,构成了“黄墙青瓦”的独特景观。走进正门,发现简朴的表相下是豪华的内里,目之所及,凡是木构件上以清水木雕装饰。潘树峰老师介绍,这些木雕都出自东阳工匠之手。

在石仓古建筑群内走一圈,会发现这里的木雕虽然形体不大,但是数量密集,构图雅致,造型饱满。由于这里地少人多,因此厅堂多为两层构造,设有重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需求。以梁上木雕为例,除了门前梁上雕花,与牛腿、雀替等交相辉映,一楼凡与柱子相交的楼栅格角也都装饰有木雕雀替,豪阔者甚至每根楼栅下都装饰木雕,而且多为镂空雕,非常华丽。由此也可见石仓阙氏财大气粗,不惜成本增加“无用”的木雕为建筑锦上添花。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木雕多为斗栱的变体,呈“十”字形,伸展出两个小小的“翼翅”,宛若飞鸟般灵动;而在牛腿上也发现了许多飞鸟纹样的雕刻。除了建筑构件上的木雕,石仓古建筑内的门窗也由东阳细木工匠制作装饰,那些精巧而又回环反复的花格门窗内,均镶嵌有木雕“卡子花”和高浮雕绦环板——在石仓,鲜见具有文人气息的薄浮雕,多为高高突起的高浮雕,雕刻纹样多为博古、花鸟等,由此也可见用料厚重。潘树峰老师解释,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树木,因此建筑使用木料豪奢。

石仓每座古建筑内,都悬挂着古老的匾额,边框雕刻各种花纹,这些也出自东阳工匠之手。

总之,这里的建筑有着鲜明的东阳风格,但在进深、面阔、层高等规制上又保留闽南特色。

出生于1943年的阙土荣居住在“敦睦堂”内。他说,这组建筑由他的祖先建造,祖先是石仓阙氏的第16代,他自己是第24代。房子建成至今已207年。“我的祖先以做豆腐、酿米酒为生,赚了钱就从福建请了工匠建造了这座房子。木雕是从东阳请了师傅来制作,我的祖先流传下来一句话,就是东阳人很聪明,只有他们能完成这样漂亮的木雕!我们村里老房子中的木雕,都是东阳人做的。”阙土荣还说,石仓拥有本地大木匠,但是没有专业雕花师傅。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潘树峰介绍,不仅仅是石仓,附近周边村庄里凡是老建筑,其中的木雕都由东阳人完成。比如被列入文旅部“拯救老屋行动”的横樟村,也保留了许多古建筑,风格与石仓如出一辙,里面的木雕都是东阳人制作,“可以说,松阳县境内的木雕,都是东阳人的作品!”

“东阳帮”雕出如画石仓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