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体重,是一件「终身」大事儿

保持健康体重,是一件「终身」大事儿

心血管病、高血压、癌症…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毋庸赘述。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想必每个有肥胖病史的胖子恨不得哪天能一夜达到正常体重。

但是,即使美梦成真,这种短期内“突然而至”的正常体重能说明你真的就健康了吗?

最新一项研究认为,对一个人某一阶段(如老年期)BMI指数的单一测量数值固然重要,但这不能完全说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比较而言,体重史(持续的BMI指数记录)更具信息参考价值。研究人员假设,那些有长期肥胖史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BMI<25被认为属于正常,2530被认为肥胖。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并确定出一种实用的获取方法以提供临床护理,科学家们研究了6437名年龄在45-84岁之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者,对他们进行了13年的随访。

每位参与者还被要求回忆并填写他们年轻(20-40岁)时的体重,并由研究人员换算成对应的BMI数值。

在所有参与者的最后一次访问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

首先,13年研究期间所测量的标准体重与后来的心力衰竭风险相关——BMI数值每增加5kg/m2,患心脏衰竭的可能性增加34%;

其次,尽管老年人目前的体重显示出与疾病的相关性,但他们同时发现,与拥有正常BMI数值的参与者相比,那些在20岁时开始有肥胖病史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高了3倍以上,而那些在40岁时开始有肥胖病史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风险高了1倍。

“现在我们了解了,一个人肥胖的时间越长,心力衰竭的风险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测量老年人的体重可能并不能说明他们的风险。”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Erin Michos博士说,“当前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新近肥胖的人总体危险性较小。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终身维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性,年轻成年人的体重累积对心脏健康风险更大。”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有必要研究如何将终身体重史纳入电子健康记录和临床实践中。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转载需得到授权。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