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代以下生產線將被淘汰?面板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今年大陸面板廠京東方的10.5代廠量產,董事長王東昇在年中針對面板產業未來前景發出豪語指出,在這一輪寡頭競爭結束之後,7.5代以下的生產線將被淘汰,近年來傳統a- Si(非晶矽)面板技術正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關廠潮。其實不止這個,整個面板產業正在面臨一輪新的洗牌。


中國臺灣光電協進會(PIDA)日前示警,未來3年面板業恐將供過於求。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表示,鼓勵業者調整產能,並可切入微型面板、車用電子、電競等市場,藉此區隔中國大陸面板產業。

7.5代以下生產線將被淘汰?面板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沈榮津今天出席經濟部業務會報前受訪表示,臺灣應該開闢利基市場,從微型面板、LCD等切入,並且稍微調整製程,投資也不會這麼大。

應用端則可從未來汽車電子切入,沈榮津說,電競也是可關注領域,最後期待小面積後,進入商機較大的大型電子看板,不過技術層次要從汽車電子往電競、PC、電子看板前進,要與中國大陸的市場做出區隔。由上可以看到大陸面板廠的來勢兇猛。

言猶在耳,華映昨(13)日就宣佈重整,顯見這一波面板景氣寒冬之嚴峻。

華映成立於1971年,成立初期以映像管(CRT)為主要生產重心,由於看好TFT LCD面板前景,華映1997年率先與日商三菱合作,引進大型TFT LCD量產技術,為臺灣顯示器跨入平面化揭開序幕。

1999年5月華映3代廠正式量產,這也是臺灣第一家跨足大尺寸TFT面板量產的廠商。當時大同集團總舵手林挺生帶領華映董事長林鎮源一起露面,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也親自到場祝賀。當時華映送給到場賓客的禮物,是一青銅製的鰲型印泥臺,取其「獨佔鰲頭」之寓意。多年之後,林挺生與林鎮源父子早已雙雙辭世,見諸華映今日的景況頗令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華映掛牌之初,每股盈餘曾創下7元的高點。不過在面板產業進入7.5代廠的大世代投資之際,華映未能趕上腳步,其後決定專注在中小尺寸面板經營,但是經營狀況一直不見起色,從2008年開始持續虧損,連虧9年,財務體質惡化。今年中小尺寸面板沒有旺季,價格更是一路下滑,華映營收不斷下探新低紀錄,更是雪上加霜。

對於華映宣佈重整,其他面板同業大多表示感嘆,面板景氣寒冬才剛開始,接下來市場狀況會更加嚴峻,只是沒想到跟人一樣,很多人撐不過冬至。

大陸面板產業近年來進入新廠投產高峰,除了10.5代、11代新廠陸續投產之外,AMOLED面板6代廠也四處開花,造成市場嚴重產能過剩。儘管中國面板廠的品質與技術尚無法與三星、LGD相抗衡,但藉由大規模量產與價格競爭,影響力已不容小覷。根據市調機構IHS Markis預估,2023年中國面板廠將拿下全球面板廠的半壁江山。這就給現有的面板產業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一些設備老舊、生產效率低落的舊世代生產線勢必被迫轉型,甚至是關廠。

今年五月,面板龍頭之一友達光電宣佈,將關閉上海的松江工廠,並且將這部分產能逐步轉移至蘇州廠區,而這也是友達光電首次關閉大陸工廠。據瞭解,松江工廠是生產TFT-LCD的模組廠,其產品主要應用於電腦、筆記本等IT顯示器。

南韓兩家面板廠過去幾年已經關閉了旗下5座5代廠,三星2016年底還關閉了一座7代廠。2019年三星計劃把1座8.5代面板廠轉作量子點QD-OLED電視面板,LGD則是規畫2019、2020年每年把一座8.5代廠轉作OLED電視面板。隨著臺韓面板廠主動、被動關廠,面板產業供過於求的壓力有機會獲的一些喘息的空間。


7.5代以下生產線將被淘汰?面板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來到日本方面,他們僅存的面板最後榮光JDI也面臨生存危機。

成立於2011年11月15日。由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索尼、日立和東芝合資,致力於小尺寸顯示屏的生產和研發,2012年4月1日開始營運。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具備了三家企業的資歷,使其迅速被國產品牌華為、錘子、小米、OPPO等旗艦產品所採用,也一度成為網傳“國產旗艦標配”產品。

但之後由於三星與最近幾年國內面板廠商的崛起,JDI的份額在不斷下降,加上由於轉型OLED顯示器事業延遲而業績持續惡化。2017年為解決嚴重虧損問題,JDI擬訂結構改革方案,內容包括裁員約4千人。

昨日,據日本NHK電視臺消息,由於連續四年赤字,日本液晶面板製造商“日本顯示器”(JDI,Japan Display Inc.)正在以尋求投資同中企進行交涉。據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交涉成功,JDI將獲得中企500億日元(約30.3億人民幣)的投資。

可以肯定的是,面板產業的格局將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