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三国,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20岁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觉得刘备最厉害」?

邓毅君


20岁的时候志比天高,看到曹操“我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霸气,感觉气势凌人,能让人热血沸腾,觉得曹操厉害。



40岁的时候已经经历了生活的沧桑坎坷,感觉生活不易,深有一种被埋没的感觉,看到司马懿,在逆境中不乱身法,能够把握机会,从而直冲云霄,会感觉有城府的司马懿好厉害。


而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对世事有了很多的感叹,看到刘备,一个如草民一样的落魄皇室后裔,用自己的情商,笼络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大批人杰,使其死心塌地追随,最后占三分天下中一席。感觉真的了不起。

从这段话中,我觉得反应出人生中从开始对生活的志比天高,到中年的踌躇满志,到最后暮年的无奈。所以,不同时期看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感慨。


我是焱垚


曹操和司马有多厉害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我就说说为什么六十岁会觉得刘备厉害。

前面很多人说刘备没背景的都是没有好好看过三国志的。三国志刘备传中把刘备起家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

刘备卖过草鞋没错,可刘备小时候被他妈送到卢植那里读书,与公孙瓒是同学。卢植是汉末四大将军和董卓平级,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公孙瓒北方贵族背景,长大也是一方诸侯。刘备起家前先跟同学公孙瓒混,一起打黄巾,胜利后公孙瓒才给了刘备一个太守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此时刘备不满三十岁。三十出头时跟陶谦混,又弄了个省长的位置。之后才开始与各诸侯逐鹿中原。

但相比而言,刘备的背景比曹操是弱些,跟孙权更是没办法比。刘备的厉害之处在于多次寄人篱下,又总能东山再起,团结了一帮兄弟不离不弃共同创业。

如果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刘备恐怕是当过九姓家奴了,不同于吕布在于,刘备情商更高、能屈能伸,寄人篱下时装得了孙子;志得意满时没忘记兄弟;桃园结义获得了初创团队和启动资金、三顾茅庐获得了诸葛家族(北方士族)的支持;取穈夫人又获得了徐州富商的支持;用经皇帝认证的皇叔身份获得了刘表(荆州势力)的支持。刘备善于运用结义、结婚、攀远亲、封官等各种方式与各大利益集团的子女结盟,最终在荆州站稳脚跟。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刘备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荆州利益集团的支持,但也导致西蜀后期人才极度匮乏,非荆州藉的将领难以出头,注定会失败。

讲了这么多,大家以前真的看懂刘备了么?


的地得的地


20岁觉得曹操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60岁觉得刘备厉害,是因为各个年龄段价值观发生变化,尤其对自身的认识渐渐清醒,于是分别选择了适宜当时特殊的偶像。


20岁,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信奉实力就是一切。

这时候看曹操,何等嚣张霸气,20岁棒打权贵,官渡之战以弱胜强,挥戈千里统一北方,快意恩仇专好人妻。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完美。至于说最后未能统一,缺憾才是美么,何况我是曹操肯定不会犯这错误!至于说最后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谁关心这细枝末节?至于说身后子孙相互倾轧,哪管的了这许多?至于说屠城杀人如麻,反正又没杀我,这叫个性,这叫不虚位!司马懿,装老乌龟,窝囊憋屈!刘备,伪君子,婆婆妈妈看着就讨厌!

到40岁,人生经历波折,明白成功不是唾手可得,信奉隐忍。

终于想起曹操是官二代,又是天才,咱没法和人相比。也没见有一点起色。还是司马懿厉害啊,纹丝不动装孙子,熬的就是年头长。熬过了曹操熬曹丕,熬过了曹丕熬曹睿,熬过了曹睿又熬到曹爽丧失警惕,一击致命,大权在握,多么风光。希望我也能这样持之以恒,苦尽甘来。曹操学不了,学学司马懿,最终笑到最后,或者让儿孙笑到最后,还是可以的吧。

到60岁,日子过了一大半,才知道初心最可贵。

60岁有所成就的,一定也经历了许多波折甘苦;60岁平凡度日的,更是壮志消散,只剩岁月静好。这时候才发现司马懿原来也是官二代,想要熬出头其实对多数人也没啥意义。而刘备以草根起家,48岁时还只是新野一城的借宿者,最终不屈不挠,终成三分天下,这份执着和不断努力才是更可贵的。即使最终有夷陵之失,至少也奋斗一生,无愧热血。再则,老人喜静,对那些金戈铁马的杀伐不再醉心,也才发觉刘备坚持仁义道德的难得。临终前,还要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说他是虚伪也罢,能坚持言行虚伪一生,与率真有何差别?

曹操不仁,司马不义,惟贤惟德,还看昭烈。


而我自己略有些不同。我自己是15-25岁喜欢曹操,之后就开始喜欢刘备了。这是表示我老得比较快么?

可怜可怜我这个老人,请大家赞赏和关注吧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更多三国趣话共赏)


巴山夜雨涮锅


三国演义,演的是战争,看的是自己的人生。

当我20多岁时,看三国的曹操,羡慕他的雄心壮志,文韬武略,一句“宁可我付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鄙夷天下众生。

40岁时,经历生活的坎坷,工作的压力,才明白司马懿的隐忍不是胆小,所有的让步是为了下一步跑的更快。

60岁看刘备,才更明白一个从底层打拼起来的小人物,是带着多少的艰辛才有现在的收获,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三国演义》,那个时候对这本名著读的不透彻,只觉得里面的关羽忠肝义胆,武功高强,很崇拜他拿着青龙偃月刀大杀四方的样子。再大一点看电视,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舌战群儒,崇拜他的风度翩翩,料事如神。再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了解曹操,司马懿,刘备才是真英雄。

那为什么说20岁觉得曹操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60岁觉得刘备最厉害?

从三个人的经历来看,曹操虽然文韬武略,杀伐果断,但是后代都短命。司马懿一生隐忍,硬是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最后一统三国。刘备颠沛流离半生,中年才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得到三分之一天下。

但他们三个都有厉害之处:

曹操的厉害:让所有人见到他的能力,他最强的军事,他有最大的野心,他用人唯贤,他的领导力,策略都是首屈一指。

司马懿的厉害:靠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一次又一次的隐忍,只为在关键的时候爆发,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因他影响了三国的结局。

刘备的厉害:是让身边的人看到了希望,纵使一次又一次失败,但他从没迷茫,从没放弃自己的目标,不断失败不断前行,身边的人明白,跟着这个人总有一天会成就一番事业。

为何到后来大家却都觉得刘备最厉害呢?

我纵观刘备的成长史,他就像一个创业者,20多年间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却依然百折不挠,坚持信念,他有着超强的意志力和动手能力,一言不合就徐州杀车胄,汝南斩蔡阳,借荆州,取成都,关羽失荆州后,他率兵进公安督战,北进汉中拒夏侯,东征孙权要报仇。

当然刘备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的成长一直在崛起与跌落中反反复复。

第一次崛起:黄巾起义,剿灭有功,封安喜尉。

第二次崛起:跟母丘毅招兵有功,拜高唐令。

第三次崛起:救陶谦,驻兵小沛,陶谦死后领徐州。

第四次崛起:小有优势,与刘辟合作

第五次崛起:屯兵新野,配合刘表。

第六次崛起:联合吴国抗击曹操,赤壁之战胜利

第八次崛起:称帝,然而此时的刘备已经60岁了,62岁病死。

但有崛起就有跌落:

第一次:怒打督邮,亡命天涯

第二次:被贼兵击败,投奔公孙瓒。

第三次:徐州被袭,夫妻离散,流落海西,只能依附吕布,屯兵小沛。

第四次:被吕布怀疑,赶出徐州,投奔曹操。

第五次:被曹操击败,主臣失散,妻子分离,投奔袁绍。

第六次:又被曹军击败,溃不成军,投奔刘表。

第七次:再被曹家打败,两女儿被俘,逃亡夏口。

起起落落,跌跌撞撞,成功了,失败了,刘备的经历就像海浪,一波平一波起,从未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才有了这样的坚定的信念,才有称帝的资格。所以为什么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厉害,60岁的年纪,看到刘备的经历,会回想自己以往的历程,会感叹,这样的起落的人生,如此坚强的信念的人,才是最厉害的人。

所以有人说,看的是《三国演义》,品的是人生百态.


挚滗画畫紅尘


曹操豪门出身,是富二代,起点很高,23岁就做首都公安局长,到做东郡太守时,才30岁出头,少年得志。后来,因为看不惯政府卖官鬻爵,就回老家读读书,打打猎,过神仙快活的日子,一待就是4年。所以曹操即使不拉起队伍东征西讨,也不必汲汲于功名。

公元189年,曹操从西园军校尉任上东出洛阳,首倡天下义兵。初次起兵,靠着家族支持就能拉起来一支5000人的队伍,此等势力,绝非一般豪强。

所以曹操起点很高,他本人也是文韬武略,才能出众,虽然好色,几次都因此差点误了大事,但无伤曹操英雄之名。后来曹操任汉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

(霸气侧漏的曹操)

曹操的一生,虽然戎马倥偬,但他更像是打怪升级一样,拥有娇妻、权利、争气的儿子,一个男人希望拥有的,他几乎都有了,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分。

男人在20岁时,正值意气风发,想大展拳脚,登上世上最高的山峰,让全世界都看见的年纪,曹操少年得志,一生英雄,当的起楷模。

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也是官二代出身,其家族能量天然就赋予了司马懿很高的能量,曹操征司马懿入府,就有收各地世族士子之心的意图。司马懿最大的本事,是“飓风过岗,伏草惟存”的道家哲学,其一生隐忍,深知政治的险恶,甚至装疯卖痴来躲祸。曹操察觉出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逐渐发迹的司马懿)

司马懿发迹时,三国风流人物纷纷占据舞台,天下已呈三分之势,司马懿赶了个晚集,面对着从战场和政坛中脱颖而出的三国群豪,司马懿不具备任何优势,司马懿随时都有可能被中途下课,身家性命也未必能得到保全。这像极了在社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的处境。社会上的资源早已被瓜分殆尽,即使有才华,也不得不在自己曾不屑一顾的人手下谋个差事。不管多少辛苦,都要拥有一份工作,才不至于饿死。

所以40岁的人看司马懿,如同看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困境,很多人在困境中看不到希望,蹉跎岁月。司马懿能够逆袭,无疑给了这些人精神上的力量,在逆境中坚持下去,熬下去就会有希望。

刘备的出身就更为坎坷了,这可能是中国大多数的人写照。祖上数三代,基本上都是农村出来的。刘备白手起家,屡败屡战,本钱小,谨小慎微,刘备也很少说大话,吐露心志。有一次他说漏了嘴,说:“备若有根基,天下庸碌之辈,何足惧也!”

这才是真实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不名一文,却让号称“万人敌”的张飞和关羽一心扶持。仅仅见过一面,就让赵云死心塌地。刘备什么都没有,曹操就断言刘备是英雄,所凭何来?刘备能笼络人心啊。

刘备才能弱于曹操,人生际遇弱于曹操,曹操和孙权都已开疆立业了,刘备还在苦苦为一块根据地奔波。刘备有次痛哭就说:腰间赘肉多生,想半生漂泊,功业未建。所以刘备是大器晚成,是不屈不挠的典型。

(沧桑中不失刚毅)

人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刘备的这一生最为不易,到了知天命这一年,抚今追昔,才知大丈夫之真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曹操和司马懿的开局太过完美,只能当做精神偶像膜拜,刘备的经历才是人生导师。这可能是要到60岁之后,才能悟出来的心得。即使现在说出来了,也不见得真能入心。更多时候,人生阅历才是真正的智慧。


而知而行


20岁,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年龄,受课本上宣传和影响比较多,读了曹操的《观沧海》的诗句。又加深了曹操那种豪杰英雄气概。感觉曹操能文能武,是个英雄。并不是隔壁邻居口中所说的奸雄,奸诈小人。再加上曹操又有美女左拥抱,谁不羡慕他。

到了40岁,感觉事业有成了,开始佩服司马懿的处世哲学。曹操不怎的,再厉害,天下被司马懿夺了。就算到了40岁,事业没成功,也觉得该向司马懿学习,学习他的奸诈与隐忍,学习他的成功学,学习他的心狠手辣。感觉司马懿是成功人士的楷模。



到了60岁,知天命了,人生过了一大半,:没有了雄心壮志,安心接受失败与成功。这个时候感到了亲情的重要性,特别是兄弟,姐妹,父母,朋友的离去,相聚。想起了刘备的人千名言:“兄弟如手足。”没了再也不会回来。人生重要的不是江山、金钱、而是情义。情义无价,亲情无价。


其实,人到了60岁,你会看不惯曹操的奸诈,看不惯司马懿的阴险。人活得简单就好,都会老去,留个情义在世上还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浮云!


老姜聪蒜


二十岁的时候喜欢曹操很正常,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区区几万兵马起家,却奠定了魏国的霸业。曹操的一生是热血的,是狂妄的。同时曹操那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风格,同样比较适合年轻的口味。简单来说曹操具有所以年轻人想要的有点,例如有权谋、有韬略、有个性,张扬狂妄而不失格调。

而到了四十岁才发现年轻人有过的毛病曹操都有,例如不顾及他人的眼光,以奸雄而自豪。所以当看到司马懿这个宁静致远的枭雄时,又是会觉得司马懿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他能够隐忍。司马懿有曹操的智慧,但是他能够忍,更懂得乱世生存之道。自然这让四十岁的人觉得人生该如同司马懿一般。

然而等走过了这一辈子,我们就会发现,刘备这个老好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有人说刘备虚伪,但是如果虚伪了一辈子,也算得上是一个圣人了,毕竟谁能做到一辈子坚守自己的信义。刘备重情义,名声也是最好的一位。当刘备和曹操都死了之后,再将两人作比较,刘备这一辈子十分辛酸,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

其实我更倾向于二十岁觉得诸葛亮最厉害,四十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但是到了六十岁才会明白真正厉害的其实是刘备。蜀汉记载中,对于诸葛亮的记载远盖过刘备,对于诸葛亮也都是一片好评,但是等真正明白了这个世道之后才会明白。刘备当年托孤是多么明治的选择,因为造就了一个忠臣,也保住了自己的儿子。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三个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名人,个个能力不凡,有匡扶天下成霸业之器。其中,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司马懿死后被被追尊为晋高祖;刘备则在生前即登基称帝。三人当中曹操起点最高,也是最快发展起来的。司马懿事奉曹魏几十年后才凭借高平陵事变彻底翻身。而刘备则完全是一步一步从底层爬上来的。




曹操的出身背景很好,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名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虽然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是在汉末宦官干政的年代,像曹腾这样侍奉四代皇帝的政坛不倒翁依然不多见。尽管后人都觉得曹操父子以宦竖阉人认父祖有失名门气节,但在那个趋炎附势、权利凌驾于一切的时代,唯有攀高枝才有出头日。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三公中的太尉,出身官宦之家的曹操,没有荫恩入仕,而是于熹平三年(174年)被举为孝廉才入京都洛阳为郎。在京城的官场浸淫多年之后,中平五年(188年),曹操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至此开始展露头角驰骋官场。




桓帝、灵帝时期,宦官擅权、外戚干政,天下已是混沌无序。时黄巾起义席卷天下,朝廷内忧外患之下,少帝刘辩为遏制宦官势力乃起用外戚何进(灵帝何皇后之兄)进行打压。何进忧柔寡断,不听曹操、袁绍苦谏,迟疑不决反遭十常侍反杀挟持汉少帝,大将军何进被杀。此时得到征召的凉州刺史董卓进京,尽杀宦官,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开始专擅朝政。面对董卓的擅自废立阴谋篡位,曹操联合袁术、袁绍、孙坚、马腾等人,于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这就是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但各路诸侯为了保存实力都持观望态度,独曹操挺身而出,言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其他诸侯无人响应,曹操遂独自出兵,结果在荥阳汴水(今荥阳西南)遭到凉军大将徐荣阻击,幸得堂弟曹洪拼死相救才捡回一条命。后来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计,借董卓养子吕布之手才杀死十恶不赦的窃国大盗董卓。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曹操是一个极有抱负,一心为国的爱国青年。




曹操戎马生涯几十年,讨伐董卓是他初次展露头角,但已是天下震动,一战成名。他在前期多为汉室兴衰到处奔波四处讨逆。直到建安元年(196)年才迎来了其人生中的最大机遇,这一年的八月因李傕、郭汜之乱的汉献帝正四处避难,曹操将其迎回许昌,得以“胁天子以令诸侯”,心中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在此后的日子里,讨张绣,官渡之战大破当时实力最雄厚的袁绍、灭袁术、徐州擒杀反复无常的吕布、北进破乌桓、东征灭辽东公孙瓒,计杀西凉马腾、收服汉中张鲁、诱降荆州刘琮,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曹操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一代雄主,他年纪轻轻便展露头角,在数十年的南征北伐、东讨西灭中立下了旷世基业,这是一个时代的偶像。尽管他最初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但后期随着自身势力的不断扩张,他已经有了逐鹿天下的想法。在人才辈出的东汉末年,曹操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最出彩的那个人,他礼贤下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手下将才云集谋士有扶国之慧。之所以在前面大篇幅的写曹操单独讨董卓之事,正是因为他的胆识过人,乃东汉末年之独秀。




三国集团,属曹操集团人才最多,文官武将皆是经世之才,司马懿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人,他的发迹,离不开伯乐曹操。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但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司马懿在曹操的权势胁迫下才被迫出仕助曹,至此开始了他追随曹操、事奉曹魏四代皇帝的开挂人生。司马懿的成功有着他人不能具备的优势,一是高寿,他不仅熬死了曹魏三代皇帝、还熬死了他的最大对手年龄相仿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二是能忍、能忍他人所不能忍,因此当曹爽指使魏帝曹芳架空他的权利的时候,他没有做多余的反抗,而是静观其变,坐待时机,一击即胜。





都说曹操穷其一生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他奋斗数十年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到最后却被自己极为信任的重臣司马懿攫取了成果。而司马懿能够立足曹魏政坛数十年而不倒。他的成功之道里面有重要一条信条,那就是“隐忍”,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魏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明帝去世,遗命司马懿与宗室曹爽(大司马曹真之子)共同辅佐齐王曹芳继位。但曹爽非常忌惮司马懿,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司马懿赶出中枢。司马懿受封太傅这个无权的虚职退闲在家,整日于家中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曹爽派人到他府上刺探,看到司马懿只知养花逗鸟,且步履老态口齿不清,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司马懿的这一招“瞒天过海”瞒不过别人(比如大司农桓范),却足可以瞒过“蛮夫”曹爽兄弟。面对曹爽的排挤构陷,司马懿不争不辩,并告诫儿子不要轻举妄动、只需静观其变、坐待时机。最后在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出城谒陵的时机发动高平陵之变,族灭曹爽兄弟一族,将曹魏政权掌控在自己手上。




司马懿不仅身后备受争议,在他身前就已经因为长相问题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包括曹操自己,据《晋书.宣帝》记载:曹操向次子曹丕求证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的情形:“魏武帝察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何谓“狼顾之相”,据《人伦大统赋》曰:狼顾者,谓回头顾而身不转,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由此可见曹操本人也非以貌取人,但对于司马懿的这种奇特相貌依然颇有疑问。不仅曹操自己、后来魏明帝曹叡时期老臣华歆、王朗亦曾当面告诫明帝“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当时的曹魏内部近乎是被孤立的,尽管曹操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但也并非对他毫无防备。


但是,司马懿又极会选择站队。在曹操晋爵为魏王后,开始为立储大事筹划,在次子曹丕和四子曹植之间犹豫不决,司马懿极有远见的选择站在曹丕这一边,与曹丕交往过密,为他争夺王世子之位出谋划策。最终曹丕顺利得位,曹操死后司马懿开始进入权利中枢参与机要。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数度出洛阳抵御西蜀北伐,累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死后,司马懿与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之后的事情就不累述了,就这样一代奸雄司马懿带着世人无限质疑声中逐渐攫取曹魏政权,最终由儿孙完成代魏自立统一天下大业。




比起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司马懿年纪轻轻就展露头角,刘备的成功之路就显得艰难曲折多了。刘备是汉朝宗室,先祖乃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他的父亲刘弘早死,少年刘备靠着织席贩履与母亲相依为命。刘备于15岁起即独自出外游学,八年后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时因镇压起义有功才被封为小小的安喜县县尉,那一年他已经23岁了。他与张飞、关羽桃源三结义的故事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传颂至今。




刘备是真正的从底层做起,三十岁之前都是当安喜县尉、高唐令、平原县令这样的小官。兴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谦病重,他感刘备为人忠孝节义,便将徐州托付给他,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牧。至此刘备总算从地方小吏过渡到了一方诸侯。徐州被吕布夺走后刘备携民逃往下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到处寄人篱下。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族兄、荆州牧刘表。此后便栖身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合东吴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




刘备从底层一步一步做起,除了得到了诸葛亮的这个贵人之外,关、张的不离不弃也很重要。当然,刘备作为汉末诸侯的一股清流,能坚持自己的底线,以民为本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族弟、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抵御来犯的汉中张鲁,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退职让贤,刘备遂自领益州牧,这一年刘备53岁。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经营,刘备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硬是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其艰辛过程,远非曹操、司马懿所能比。




刘备是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汉祚还在时。他始终不敢妄自称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百官的劝进下刘备进位汉中王。221年刘备在得知曹丕篡汉称帝献帝遇害(不实消息,刘协封山阳公被幽禁起来)后,举朝素服挂孝祭奠献帝,同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唯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起点高,势力发展最快,所以说20岁觉得曹操厉害没毛病。司马懿一直到40岁以后遇到魏文帝、魏明帝两位皇帝才开启他开挂的人生,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40岁以后发迹很正常。60岁觉得厉害就不得了了,刘备一直到58岁,整整奋斗了43年才进位汉中王。这个过程曹操与司马懿孙权等人怎么比,刘备才是三国最励志的人。


大国布衣


惊雷一声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有书君。和各位爷聊了这么久的历史了,今天有书君想借历史话题给大家讲点儿人生哲理。



有句话叫:“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觉得刘备最厉害。”

这句话怎么来的、有什么道理,起初有书君没研究明白,后来恶补几遍《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之后,我大体有了思路和自己的见解。


我给各位说说,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有书君觉得20多岁的年轻人刚入社会,心高气傲,对人生三观理解的都比较肤浅、幼稚。在他们的眼里实力就是一切,王道才是精神。所以谁最能打谁就是大哥,谁杀敌最多谁就是英雄,谁实力最强谁就是偶像。


曹操的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种敢爱敢恨,不随便施舍感情的格调得到很多年轻人的欣赏。


再说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司马懿厉害吗?看和谁比!和诸葛亮比智谋他算不上厉害;和曹操比权势,他算不上厉害。他在军事谋略上比孔明差着档次,在统领天下方面也没法和曹操相比。



曹操靠打得来自己的一切,司马懿却靠阴。他这样的人最后也能为家族大业奠定足够的基础,可见他把谋略和胆识都用在了正地方,这是孔明和曹操做不到的。


在现代企业里,有多少成大事的人就是司马懿性格。他们韬光养晦,对实力雄厚的对手们则选择避其锋芒,不发生冲突。一旦对方失去靠山,一切就都变得不一样了。


年过中旬的长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二、三十年,体验了辛酸成败、经历了儿女情长。时光磨平了他们的棱角,但是没有磨灭他们的气场。


他们对自身、对人生理解的不再肤浅,他们知道来硬的已经没有用,唯有韬光养晦、隐忍一时方可功成名就。


最后到了年过花甲,人已老矣,这辈子自己怎么回事基本也全都想明白了。每天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回忆,回忆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回忆自己拥有和失去的一切。


老了老了,挣得不再是金钱和权利,而是一个名声。留一个好名声,死后百千年也让人记得;损一个好名声,死后百千年也留一个骂名。


这个年纪,他们自然是欣赏刘备一辈子能给自己留下一个“惟贤惟德、君臣得道”的好名声了。



刘备出身不好,早年又多次差点儿身死于乱军之中。赤壁之战时已是48岁,才能和吴国联手击败曹操一次。汉中之战时已是59岁,生平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嬴了曹操一次。


但就是这样的人,早年到处寄人篱下,每每都能收到良兵勇将,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就算是逃难也有众多百姓愿意跟随,这种名望实在是千金难买、重权难求啊。


总结一下,20岁的人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实力和强势就是一切。


40岁的人看清世道险恶,对自己实力尚不能与之抗衡的对手则选择隐忍,暗存实力择日灭之。


60岁的人则看破红尘,一切都是一时之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想给自己和后辈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20岁的人,年少轻狂,追风扑蝶 ,看到曹操的平生所为,自然是心中楷模。纵然身不能至,也会心向往之。

曹操官二代出身,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曾官居太尉,也就是汉朝的最高军事长官。

曹操和同为高干子弟的袁绍打小就是同学,两个人关系交好,经常一起游玩,还有一起恶作剧,去偷别人家新娘子的经历。可见曹操年少时有多调皮,和现代的年轻人泡妞差不太多。那时的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习学业,和现代经常逃课出去玩的人是一样一样的。



23岁那年,曹操刚大学毕业,就担任京官,职务洛阳北部尉。这时的曹操突然换了副模样,他不喜欢京城那些豪强阔少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甚至打死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

曹操的一生是才情满天下,功业树四海。人生无何,对酒当歌!

曹操爱女人,尤其爱有韵味的结过婚的女人,因此爱寡妇的名声就流传了下来。



在年纪不算不太的时候,曹操就走上了人生颠峰,当上了汉朝的丞相,统一了北方,成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这简直是人生的榜样,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颠峰!引无数屌丝竞折腰,就象今天的王思聪一样圈了不少粉。



人生走到40岁,慢慢走到了人生的中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才能慢慢体会司马懿的不易和艰辛。

司马懿同样是官二代,但生不逢时,没有赶上第一波英雄大喷发的机会。等到司马懿长大的时候,天下的大格局已定,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黄金时间点。

社会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但仍存在大量的政治斗争。作为士族大姓出身的司马懿深深明白这一点。在这样的关头,能力越强越死的快,因为你站不到高位,却成为身居高位的人猎杀的对象。

隐忍不发就是司马懿的生存之道,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就是司马懿的崛起之道。

曹操是个牛逼人物,我斗不过,我忍;曹丕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我再忍;曹睿虽然生性不定,却也是一个聪明有为之主,我还忍;面对诸葛亮的进攻,我打不过,就接着忍。

只要两点,第一点,只要不被打死,就必有出头之日;第二点,只要我活的比你久,你再牛逼,等你死了,就是我最牛逼,笑到最后的才笑的最好。

这才是真实的司马懿,也是人到中年最大的感悟。时机不到不要强出头,时机到了就要当仁不让,机会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最强的能力。



当人生走到终点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些能把一副烂牌打好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

刘备出身低微,虽然肯定不是穷人,但一定不是当时的士族大姓出身。在当时没有科举考试的年代,很难有出头之日。做官靠推荐,地位低根本就得不到推荐的资格,这就是刘备的困境。

于是刘备从年轻时就比较努力,在京城读书时,就结交权责,打入上层社交圈。等到需要当官的时候,又修改家谱,摇身一变,成了中山靖王之后,成了刘皇叔,最终成了皇族成员。

借助恢复刘汉江山的旗帜,刘备从最底处一点一点起来,四十多岁之前,刘备投奔了无数人,每一次失败他再次崛起都比前一次更强大。有人笑称刘备是个丧门星,跟谁谁倒霉。但刘备认为这都不重要,每一次经验都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好没放弃,终于等到你。刘备身边有了关张赵这些名将,又有了诸葛亮法正这样的谋臣,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基业。

刘备的一生,就是屌丝逆袭的一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辉煌。

这才是天下绝大多数人真正需要学习的对象,才是大家的好榜样!

20岁时,无权无势无后台,空羡曹操;40岁时,人生历练日久,才懂司马懿之隐忍不是胆小,人生的每一步后退都是为了下一分跑的更快;60岁时才更明白一个底层人崛起之不易,人生大略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