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根源在哪?

在花丛中打野


抑郁症的根源也许复杂,也许简单,科学家也没找到具体原因所在,但终究会找到的。

比较普遍的认为如下:

第一,大脑缺乏一种或多种生物胺神经递质,也许是“五羟色胺”,也许是“多巴胺”,也许是“去甲肾上腺素”等,这就是有些患者通过吃药就能够维持的主要原因,至于为什么会缺乏相关递质,有的来自于遗传,有的则是由于大脑结构异常,有的来自于内分泌紊乱,有的则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

第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惯,环境嘈杂,节奏不齐,休息不够,饮食不节,滥用药物;

第三,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糟糕,缺少运动和排解压力的能力;

第四,悲观的解释风格,就是容易出现不合理的想法,当然自己认为是事实,对自己评价多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充满失望,对世界充满恐惧;

第五,重大事件的打击,这和性格有关系,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却一蹶不振。即使是现实性的事件,大多人还是很容易恢复正常的。

总之,要么是“硬件”出了问题,要么是“软件”出了问题。如果把人比作一台电脑,深入探究,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了。

所以可以断定,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看法和决心战胜它的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行动改变。



中健心理


抑郁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准确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抑郁症,有些人在生重病期间抑郁了,有些人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期间抑郁了,有的人则有抑郁的家族史,还有一些人抑郁的原因不明。

有几个主要的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 受虐待:有过被虐待的经历,包括生理性的、性有关的或者情感相关的受虐经历会在日后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 服用某些药物:像治疗痘痘的异维A酸、抗病毒的干扰素-α、糖皮质激素等会增加抑郁的风险。

  • 发生冲突:和别人发生冲突,特别是和家人及朋友发生冲突是抑郁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 经历他人死亡:亲友死亡导致的悲伤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 遗传:抑郁症是有家族史的,但基因的影响很复杂,可能很多基因在积少成多地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 发生重大事件:好事比如换工作、毕业、结婚等会诱发抑郁,坏事比如搬家、丢到工作、离婚、退休等就更不用说了。

  • 存在个人问题:社交孤立等是抑郁症的诱因。

  • 患有严重的疾病:得重病后很容易抑郁。

  • 滥用药物:30%的滥用药物者同时存在抑郁症。


京虎子


抑郁症是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缺乏症。其它因素都是外因,必须有这一条才能确认为抑郁症。不光是抑郁症,任何心理疾病都必须有生理原因才能确认,避免与正常心理过程相混淆。

不过现在心理治疗界鱼龙混杂,如果你说自己感觉有些郁闷,某些心理医生就说你得了抑郁症,马上给你开药,让你住院,根本没什么检查。还有一些人感觉心情不佳,从未就诊,就说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些造成了在社会舆论中“抑郁症”这个词大流行,其实根本没那么多。

抑郁情绪任何人都会有,是人与环境产生冲突时的自然表现。比如作生意赔了钱,谁都会抑郁一阵子。这和抑郁症没有关系。


科技文化郑军


首先来说一下抑郁症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

目前来看,抑郁症生理方面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理论,但通常都指向单胺递质和5-羟色胺递质的失常和紊乱导致。这几种神经递质通常控制着人们的高兴、快乐一类情绪,例如5-羟色安实际上就是人们恋爱时,所产生的那个血清素。一旦这类神经递质,或者说激素,因为大脑的问题,变少或者失衡了,人们就会陷入悲伤之中。这就是抑郁症的发病原理。

那么解决它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吃药控制的。原则上,这种疾病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但其病因是没办法彻底解决,所以要尽量远离可能刺激诱发的行为或者情况

除了生理问题外,我再单独讲一下心理

上关于抑郁症的成因。

事实上,这类研究是比较多的。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有专门的心理学家进行过研究,当时的心理学流派以精神分析为主要代表。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抑郁症的成因是因为死本能的反向置换。虽然,后期,心理学家对于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大的改动,经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孙改进和推翻,形成了一套以心理动力为主题的新精神分析法,但在新理论当中仍保留了生、死本能的学说,因此,抑郁症的成因也并没有太大改变。

简单来说,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讲,抑郁症是因为,人首先有一种叫死本能的冲动,这种冲动一般代表着人在受到伤害时、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愤怒,人都会有。而抑郁症则是,当人产生这种冲动之时,受到了外界的强烈反抗和阻挠,强大的愤怒被压制回去了,死本能就指向了自己,所以形成了抑郁症。

由于愤怒,还可以解释为恐惧的自我保护。因此,这个学说也可以解释为:人在受到了强大的伤害后,形成一定恐惧,感觉许多人都可能

伤害自己。患者无力抵抗,为了避免不被伤害,患者最终只能选择自己伤害自己,以抵消那些可能带来的伤害。

简单来说,受到某种伤害后,支持你的人比反对你的人少的多,所以你害怕,最后只能顺应反对你的人。所以为什么被可恶的喷子和流氓所伤害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

解决办法自然就是寻找支持和同情你的人,打败反抗者

除了精神分析之外,还有种理论叫认知心理学,它认为抑郁症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错误认知导致的,通过改变认知也可以解决。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希望能够帮到你。


赖仲达


你好。我是一个五年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康复着。

为什么现在心里疾病的复发率是70%多呢?就是因为人们把抑郁症的根源搞错了。难道抑郁症的根源真的是神经递质的缺失吗?

我以前也以为事,但是后来当我彻底好了之后,我就不觉得是了。

抑郁症的根源主要在心不在脑。

郁症就是由于自己释放的负能量。导致纠缠了相邻的负能量。如果一直释放。就会纠缠更多的负能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不了正能量。与正能量绝缘。在这个恶性循环之中,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思想观念。慢慢的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变得负面。得了心理疾病。肯定是自己的思维模式负面。不然就不可能得。

而大脑。只是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而已。由于自己执着于那个痛苦。当当下的每一个思维空间都被痛苦充斥的时候。你的脑子就不反应啊。与大脑有关的一切都会变差。

解决的根本之道。就在于把你的能量状态由负转正。当你朝向正能量的时候。有对所有的宇宙人生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时候,有一个正面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不仅心里疾病好了。可能还会因祸得福。让自己变成一个完全正能量的人。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能够正确处理。生活自然,健康,快乐,幸福。

希望所有心理疾病患者,都能从心彻底转变。获得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本文由刘满仓原创。想了解更多关于彻底治愈心理疾病的经验方法文章。可以点关注后查看。或者直接私信我。


用户66787152562


抑郁症:严重而难治,与我们没有清晰认识其根源有关。

一,几个事实

1,抑郁症患者有70%左右伴随胃肠道系统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症、反流性胃炎、幽门持续开放或舒张延迟。

2,自1950年代,偶然发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够治疗抑郁症到现在大量应用的氟西汀为代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都是针对一个目标:5-羟色胺的血清含量调节。

3,5-羟色胺(5-HT)的分泌部位再脑和肠道,作用是作为神经递质启动愉悦感兴奋感,增强积极快乐体验。

而90%的5-HT由肠嗜铬细胞分泌。

4,改善胃肠道系统病变,能够同时改善抑郁症状况。

二,结论

由以上经过验证证明的事实说明:

抑郁症就是机体5-羟色胺分泌和利用紊乱造成的心理病态体验。

5-HT的90%分泌于肠道,所以,根本原因在于肠道功能障碍。

而结合抑郁症发病大多起源于某种情感刺激因素。情感刺激的实质是机体对大脑判定的危险源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就是胃肠道供血不足。因此,抑郁症来自负面情绪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导致的胃肠道供血减少,导致胃肠道工作障碍,尤其是5-Ht分泌利用障碍。

这是抑郁症的实质和根源。

三,怎么办?

以氟西汀为代表的药物,可以立即解决5-羟色胺血清水平,让症状缓解,但是很容易就想到:如果胃肠道供血没有改善,胃肠道工作障碍没有消除,导致抑郁症的根源仍然存在,那么,一度消失的症状,还会复发。

这也就是大量抑郁症患者遭遇的治疗难题。

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了从解决胃肠道供血入手治疗抑郁症,一组单纯使用胃肠道供血调节,一组用氟西汀类药物。结果,取得两组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改善胃肠道供血一组,不再复发!患者真正感觉到心情愉悦,状态恢复正常。

这给我们指出来一个抑郁症治疗的新方向——治疗胃肠道!

也许这才是根治的一个办法。


春雷滚滚2


抑郁症的根源在大脑,是大脑尤其是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症候群。

抑郁症的主要生理、心理不适,其实是由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抑郁状态所引发。抑郁状态,是所有脊椎动物都具有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够保护动物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不因为过度损耗而陷入崩溃。所以,当我们生病、疲劳时,身体会在大脑(主要是基底核等原始脑区)的指令下,自动进入抑郁状态。而一旦进入抑郁状态,我们主观上就会感觉到兴趣缺乏、食欲下降、感觉敏感等等感受。这些感受,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身体需要休息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我们的身体很快就会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



可是,当我们身处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或者本身具有过度自控等性格基础时,我们会把抑郁状态出于自身保护,所引发的一系列表现,解释为自我的失控,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上进等等。从而,引发个体的自我攻击,从而使身体的抑郁状态愈发严重。而抑郁状态加重,又会引起个体进一步的自我攻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才是真正的抑郁症。

如上文所说,抑郁状态本身就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说明身体状态已经处于比较差的状态了。而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就是为了从这种自我保护中,解脱出来。所以,这个过程中个体身体心理、生理机能,都会处于濒于崩溃的状态。

而执行自我控制的主要器官,就是大脑前额叶。在抑郁状态下,它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而抑郁症患者长期在抑郁状态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其大脑前额叶因为长期得不到锻炼,而自身出现功能紊乱,甚至是萎缩的情况。这样,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会进一步的下降,从而导致更多的心理、情绪问题的产生。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问题。在治疗时,必须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改变自我认知。同事,在必要时,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改善患者在心理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姜丁粽子


抑郁症的根源是脑损伤,个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长期受压抑,精神紧张焦虑执着,得不到关心爱护,使得呼吸运动神经受损,大脑反射驱动障碍,脑损伤影响了时间感空间感体验,这种脑损伤起源于运动障碍与病因障碍与智力行动障碍与遗传因素,通过复杂社会的不适应而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按摩运动等,要注重预防减压,最好是环境疗法。这种脑损伤形成发展与学校家庭工作有关,也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现在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生存,这也是身体发出的自我保护信号,我想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形势严峻,这种心理健康不良会直接造成身体的各种不适感,对神经肌体持续破坏,必须有应对方法,否则身体就会破坏一些机能以求自保。


摩健道


首先必须申明,我们中医有自己的断证标准。

对于中医医疗实践,西医概念不足为凭,西医概念更没有资格作为判断中医概念的标准。有些当代洋奴非要以西医的概念标去贬低侮辱中医,这是每个正直的中医必须要抵制的。那么我们来说一下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辩证要点:

焦虑症中医辩证要点:

1、焦虑症是燥证,是人的五脏阴血燥失,尤其是心肝的阴血。其发病机理,与抑郁症截然不同。

2、焦虑症的表现是焦虑、紧张、恐惧、懊恼、担忧,不喜欢人多的场合。


3、焦虑症主要患者群体为中年人

4、焦虑症完全可以自愈,不需要服药。如果服用西药,反而会造成严重依赖后果。

抑郁症辩证要点:

1、抑郁症是阴寒症,是人内伤寒凉,阳火虚衰,阴寒内作,阴盛格阳。

2、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是消极、悲观、暴躁、怨忿、强迫反应、对重视的问题表现出极度地悲观消极情绪。暴躁和强迫症状是抑郁症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强迫症状是阴寒症下的必然特点,它作为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特点,不应当成为一种独立的病证。西医把强迫症状当作一种独立的病证,在中医看来这是非常荒唐的。

3、抑郁症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第二大群体是妇女。这两类群体都阳气相对弱。

4、抑郁症很难自愈,应当通过药物补壮阳火来治疗。很难自愈,却很容易治愈。

如果用西药不得法,不但不能补壮阳火,反而燥失人的阴分。常常使本来很单纯的很容易治疗的抑郁症,变成夹杂有焦虑症的阴阳两衰之复杂病态。

西医常常把以血气虚劳为主的淤虚证,错断为抑郁症。或者它们本来就对抑郁症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淤虚证的症状表现是:精神糊里糊涂、意识差、注意力不集中、气力不足、对本来应当有兴趣的很多事情缺乏兴趣。

淤虚证往往以淤为副证,以虚为主证。所以应当通中有补,以补为主,以通为辅。本来就是一种简单的虚证,如果中药治疗,并不复杂。如果西医西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观心自如


为什么医生永远治不好你的抑郁症?

“我很绝望” 原图出自Gillian Wearing OBE

摘要: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工作强度巨大、福利被大幅度残酷削减的时代,低收入的工人、妇女、年轻人以及那些失业者的精神压力和自杀率急剧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是造成人们生理缺陷的首要原因。而当今治疗抑郁症的手段却只在个人范围内去理解精神痛苦,而忽视了造成抑郁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它聚焦于在个体的层面上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去改变社会。

Iain Ferguson在新书《心灵的政治学》中质疑了如今主流的治疗抑郁症的医学模型,他认为,精神痛苦的根源不在于个人,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任何掌控权,否定了我们最基本的需要。因此,真正解决心理健康危机的手段绝对不是药物和心理治疗,而是集体反抗。本文即为作者的访谈摘录。

抑郁和焦虑似乎盛行于当下,尤其在失业人群中普遍存在。那为什么最近会突然出现这么多有关心理健康的讨论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人们精神压力的普遍增加,尤其是就业、失业的压力。因此,在全世界我们都能看到抑郁症、焦虑症和自杀现象的大幅增长。有大量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她们彼此在社交媒体上的攀比行为有关。

那些贫穷、低收入人群的焦虑和和抑郁水平也在增加。这其中一些来自负债的压力,有些也与工作的不牢靠、不稳定有关。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现象相当普遍。而我在书中告诉大家,无论是过大的工作强度、债务或是福利缩减,这一系列现象的症结,都来自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中的生存压力。

那你为什么现在写这本书?

我写这本书,主要是想去挑战一个医学模型,这个模型说,精神上的痛苦,无论是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还是其他任何标签,都和人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关,和社会上发生了什么无关。这样的模型使得精神痛苦变得“个人化”了。所以本书以质疑这个模型为出发点,并提出,当前人们日益严重的精神苦闷,与资本主义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有很大关系。

《心灵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和精神痛苦》书封 图片来源:Amazon UK

为什么上述医学模型会变成主流?它已经保持支配地位多久了?

它在医学领域已经流行了150多年了。首先是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它在个体范围内讨论将精神痛苦,因此很省事儿。它简单地将精神痛苦归结于大脑和道德上的缺陷。难怪这会让人觉得耻辱,因为正经历精神痛苦的人们会觉得自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其次,尽管许多研究表明抗抑郁类药物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我们习惯去认为疾病都能通过吃药等手段治愈。怪不得制药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盈利产业。

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这个医学模型出现之前,人们怎么看待精神痛苦呢?

之前人们普遍用宗教来解释精神痛苦:它要么是上帝的惩罚,要么就是魔鬼附身。但除了这个宗教模型,还同时存在唯物主义的解释,即从人体构造层面去理解精神痛苦。比如说,有一种观点认为其与体液失调有关。这种观点直到十九世纪都影响甚大,我在书中提到的电影<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就很确切地表现了这种观点。

《疯狂的乔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电影剧照,本片讲述了大英帝国国王乔治三世精神失常的故事 图片来源:SBS

但同时,我也在书中强调,当社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比如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或是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一些更前卫进步的观点就会涌现出来,这些观点会将人们的精神压力与人们的生活状况联系起来。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如何解释这种如此复杂的议题呢?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唯物主义的解释:我们现代社会不以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为基础,而是被积累利润的欲望所驱动。也就是说,当代社会抑制、扭曲或者异化了人类的情感诉求、性需求或是其他需求。这才是理解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第二个层面,基于历史的解释。既要弄清楚为什么某些有关心理健康的观点在特定时期盛行,同时也要将个人生活放置于历史背景下去细致考察。因此,有人认为我们与每个人见面时不应该问“你最近怎么样?”(How are you?),而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What happened to you?)也就是说,是人的经历,特别(但不完全)是早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三观。

第三点,运用辩证法,这一点又包括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一个幻听(这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的人会尝试回应他所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因为害怕,或是想要去管控这些声音。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的这种反应方式却只被单纯地当成一种症状来去治疗,而没有去仔细探究这种回应其实是因为人们会积极地去想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试图克服它们。另外,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断:我们集体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是由阶级斗争的程度决定的。

当不联合在一起进行反抗时,人们更倾向于把一些痛苦和压力压在心底。有大量证据表明,集体性地反抗抵制社会不公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从集体抗争走向集体忧虑。”(“from picket lines to worry lines”.)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它在许多方面总结了我们刚才谈论的内容。我们为提高心理健康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集体反抗。这也与我在书中谈到的异化问题有关,因为很多精神上的苦恼都是我们感觉自己对于现实无能为力。当人们开始感觉到集体的力量,就会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想这就是这种方法与医生所提供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当人们去找医生时,即使医生不给他们药物,他们也可能会被送去医院做心理治疗,很有可能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但这种治疗方法仅仅在个体层面上去改变你对事物的反应。

如果这种治疗有效,那是最好。但CBT只是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改变世界。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特点是它能吸纳进步思想,并同化它们并为己所用。 比如说,在精神健康领域,“康复”(recovery)的概念目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这其中积极的方面是,它表明人们不必一辈子都活得不好。而消极的方面是,它把“变好”的责任推给了个人。

在你的书中,你驳斥了一些主流医学模型,同时你也在观察它们的发展过程。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界的知名人物,你既谈到了他方法的创新和长处,但也批判了他。

弗洛伊德他自己不是一个革命者,但他的思想有非常激进的因素。他认为社会压抑和扭曲的不仅是人们的性欲,还有其他基本需要。而这些方面的扭曲造成了他所谓的“神经症”。传统的精神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保守的,但我在书中也辩证地提到,弗洛伊德的思想里一直都有激进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当时确实是有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融合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对么?

是的,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俄罗斯,那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几乎得到官方的认可。是苏联政府下的出版社出版了弗洛伊德的书,他的理论被托洛茨基,拉狄克(Karl Radek,苏联政治活动家,共产主义宣传家——译者注),维果茨基等人批判地继承。

利维·维果茨基,苏联心理学家

在德国的同一时期,许多参与精神分析的人,其中包括很多女性精神分析学家,也被弗洛伊德的想法所吸引,并认为他的理论具有潜在的激进性。但好景不长,精神分析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被引进美国,它随之几乎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随之彻底丧失了其激进传统。

你谈到的另一个伟大时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又是一次大规模骚乱和政治斗争的时期。当时有个人叫R D Laing。那么Laing的贡献是什么?

我认为Laing是一个非常有趣却又很矛盾的人物。他最初的贡献是挑战当时一些比现在野蛮的精神疗法,比如额叶切断术(lobotomy,切割人的大脑)、及广泛使用的电痉挛疗法等等。

苏格兰心理医生R D Laing

我觉得Laing是受压迫者的捍卫者,他认为我们需要倾听那些被贴上了精神分裂症等标签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感受不仅只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而且还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但是,Laing似乎认为家庭和父母是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元凶,因此他受到了很多批判。我认为这有点不公平,其实他在这一点上也模棱两可。他在这个时期将精力投入新左派,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伦敦举办了一次大型会议。遗憾的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开始酗酒,对这方面研究的贡献也越来越少了。

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ing认为精神困扰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通过倾听这些人从而去探寻这些意义,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在实证研究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人们的生活经历,包括他们的受虐经历,和精神痛苦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

在书的末尾,你谈到了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新运动,特别是涉及精神医疗服务使用者和像你一样参与激进社会工作的实践者和学者。这些运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过去运动的影响?这些运动中有创新之处吗?

我们在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这些新的运动的兴起,是因为我们相信越来越多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们不再需要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他们更可能在“社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生活在社区中的会比在医院里更容易被组织起来。我认为,精神健康问题是如此普遍,再加上人们不想被贴上疾病的标签,这使得人们在今天更容易被组织起来。

这是这些运动的新特点。另外,有趣的是他们也正在重温自己的历史。现在精神疾病研究的一个积极方面是,人们正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或更早时候的斗争历史,并也在回顾像Laing这类人的一些观点,探究如何才能为今日所用。

我认为,身份政治的形式是否会是推进运动前进的最佳方法,这需要更多的讨论。在我看来,如今精神痛苦的普遍性意味着人们可能不太在意是否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了,因此很有可能会建立一些涉及面更广的运动。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上下都有大量反对关停社区精神医疗服务的运动,在运动中,医疗服务使用者、工会成员、心理学家和不同领域的社会活动家联系紧密。

全球精神疾病现状

最后,为什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能够指出一种更彻底的解决心理压力的方法?

我在书中想说的重点是,精神痛苦的根源不在于某一个具体的政策或意识形态, 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它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任何掌控权,它否定了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要去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因此,无论是工作强度的增加,还是学校孩子们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或是老年人在日益物原子化的社会中的孤独……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同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以资本积累为导向,它不会主动地去满足人们的社交和情感需求。

因此,能够真正解决心理健康危机的唯一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新社会,它不为了积累利润,而是去满足人类的需求。

翻译:Targaryen

美编: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