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谁挑起的?

笙杨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司马光《资治通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令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究竟是如何造成的?点燃这一事件导火索的又是谁?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五月,安禄山叛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干重要人物,仓皇西逃。到了扶风郡,唐玄宗命人召将士们进来,对他们说了这四个字:托任失人。

至于他说的“托任失人”是什么人?实则是李林甫、杨国忠这两个人。安禄山不过是被李林甫逼急了,结果要江山又要美人。

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人的上台,其实是玄宗为满足自己多种需要实现的。用李林甫是为了干掉那些整天说抬杠的“直臣”,用杨国忠是为了扶植一个人对抗并最终取代尾大不掉的李林甫。

不过玄宗在他们两人身上还发现了其他优点,尤其是杨国忠。

杨国忠真的是无德无能之人吗?能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之位的,自己不学无术,没有几把刷子,可能吗?又有人说他的宰相之位是靠杨玉环的枕头风而得来,我要说有这种可能,有句老话“朝中有人好办事”,但我想问的是为啥杨贵妃的其他兄弟没有官拜宰相的,而反而让她的一个远房族弟得了这种好处呢?

杨国忠除了善于逢迎外,又有理财和识人之能。说他理财,大概是山西人的优势,他首创就地徙货,变重货为轻货,运往中枢,省去大量运输损耗,使国库丰盈;说他识人,是他独立选官,不假人手,省却了大量冗余手续,为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积累了很多人才。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建立起文官制度,话语权就掌握在儒生手里。在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占第一位的是所谓道德文章,理财却被他们鄙视。可惜帝国不能只靠道德文章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要用钱,王公贵族的穷奢极欲要用钱,雄心勃勃的对外扩张更要用钱。

事实证明,杨国忠比他的前任更加能干也更有办法。他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央库藏不足的问题,让好大喜功和挥霍无度的皇帝可以大手大脚。满心欢喜之余,唐玄宗应其请求赐名国忠,意思是国之忠臣。到了最后,就连李林甫也奈何不得他了。

晚年的唐玄宗见天下太平无事,以为再也不用操心了,于是深居宫中将政事全部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

因此,引发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就是杨国忠。

当然,安禄山的反唐确实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杨国忠的出现只是让安禄山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反唐理由。因为安禄山的反唐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杨国忠”,既然安禄山的反唐是“事有必至”的,又多了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安禄山干嘛不用呢?

所以不能说杨国忠逼反了安禄山,是安禄山自己想反,一个是自愿,主观的,是奸臣贼子;一个是被逼,客观的,是迫不得已,天壤之别!


刀墓手札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手造成的,,幽州节度使李守珪戊边威震敌胆,,安禄山从一小兵励练以久成长成为一校级军官,军功卓越,,会四种语言,,因一次有罪被判有罪,压入京机判罪,。李林甫见人才难得,是个将才,免了死罪,代罪立功放了,,张九龄丞相见其机灵善变,猪头狗耳,善面必为后世大祸,,,乃报于玄宗,,玄宗见其肥而有度,气宇不凡,,乃赦其死罪,带罪立功,,禄山深感皇恩死心塌地,屡见战功,,、升为一方节度史,,其大肚似🐷,,确舞步轻盈,为舞池中的大明星,,,为众人乐目,,,他更善于交结朋友巨富,巴结权贵,,有认贵妃为母,,在众目睽睽之下,贵妃为他洗澡🛀🏻,玄宗偿洗儿钱,,可以无节制的出入皇宫大内,,权倾一时名澡天下,与贵妃也有一月的密月之恋,,。昏迷不醒的玄宗仅不顾大臣反对,,将三镇节度史大权,委其一生,,其挥下有约二十万大军,,占唐军三分之一,,其位高权重,,凡军中一干将佐他上报上皆应允,,,才使他夜郎自大,不可一夜,仅想拥有杨贵妃而纵兵十五万,大举入侵,,杨国忠无能,。唐玄宗糊涂,,哥叔汗在秦岭以布下十万大军,,,乃以怡待劳必破贼势,,但玄宗心急,,命哥叔汗进攻,,反而大败而归,,,贱势更大,,无乃让位太子李享,。处死贵妃于马鬼坡前,,,亡命成都,,天下大将好汉皆勤王击匪,,在历经约八年奋战,才剿灭乱贼,,从此大唐一震不决,,。成为番镇割据的一个王朝,,,唐玄宗是最大祸首,,,


94310417小云


安禄山挑起的!而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唐玄宗的晚年荒废怠政,滋长了腐败和奸臣;二是安禄山被唐玄宗过分倚重,集三镇节度使于一身,手握20万大军,又远离京师,容易萌发篡权野心。三是杨国忠压不住场,作为一个外戚,杨国忠相比李林甫的狡诈差得远,没有什么过人才能和权谋术,容易遭人别人看扁不服,在此情况下还妄想排挤安禄山,怎能如意?于是被人一不做二不休的当成谋反的借口了。四是唐朝征讨南召失败,前后搭进去20万,唐军精锐损失惨重,关中兵力空虚,给安禄山制造了绝佳谋反的机会。


龙拳舞秀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基本都是牛人,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李渊出身北朝关陇贵族,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造成严重社会动乱,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的统治,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朝历史转折点,唐朝从繁荣昌盛人民富足走上社会极度动荡,走向衰落最后走向灭亡,安史之乱,是指安绿山和史思明,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将领,都是唐朝节度使大权在握,位高权重,说白这些少数民族的权力太大了,节度使最早设置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节度使开始只是管理镇内军需调度和军营田地事务,就是管理军队的后勤的节度使,并没有掌控军队的权力,这不能不说唐朝皇帝在朝庭管理上出现重大失误,这些少数民族从骨子里就有反叛基因,非常不老实,朝庭在管理出现重大重大失误,特别在军权管理上应牢牢掌控在汉人手中,到了唐玄宗在朝政管理更是极度混乱,一个管理后勤的节度使逐渐掌控民事,财务,行政管理,军队指挥权,这么大的权力非常容易使这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出事反叛是退早的事,朝庭还全然不知,当时安绿山居住在今辽宁朝阳的胡人,和野人没有什么两样,怎么能让这些胡人管理朝政管理地方事务,而且管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据说他的祖先从今伊朗迁移而来,安绿山通多门民族语言,年轻时在边境市场充当突厥与唐朝中介人,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官,安绿山用重金贿赂使臣,献媚皇帝,博得皇帝唐玄宗的信任,因此不断加官进爵,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安绿山己成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军政大权在握他怎么能不反叛,也就是掌控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军政大权于一身,具备了称霸一方的实力,就在安绿山起兵之前也没有引起唐玄宗的怀疑,到了天宝十四年,安绿山已经露出叛乱的种种迹象,过于自信的唐玄宗还说,禄山对我推心置腹,肯定不会造反,当时全国总兵力57万,而边兵就有49万人,天宝十四年二月,他获准在自己辖区以32名蕃将代替汉将,安绿山怕朝庭先发制人,于同年十一月九日发动叛乱,至德二年757年,安绿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部将史思明又将安庆绪杀死,后来历时七年才平息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有相当一部分藩镇根本不服从中央指挥,出现分裂局面。根本难以维持大唐帝国,中国走向分裂,大唐自唐玄宗天宝年间150多年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统治中国290年的大唐帝国寿终正寝。


125878215蜂獾


唐朝中期,玄宗年代,安禄山、史思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对唐玄宗不满,发动叛乱,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造成竹蓝打水一一一场空!


手机用户54778768481春天


不是谁挑起的,这是唐王朝内部权利分配不公导致变成民族问题而已。


喜欢文字的胖子


是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和史思明搞得反叛战争!又称天宝之乱!哎,这场战争可谓是动了唐朝的筋骨,致使国力衰退,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历史是不存在如果的,这场战争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施耐德林


安史之乱是由玄宗昏庸杨国忠专权安禄山史思明野心膨胀欲望滋长而引发历时十余年之久令百姓苦不堪言生灵涂炭大唐从此走向亡国之路.


小龙女5505


安史之乱一般认为是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但是我认为唐玄宗罪责很大。安禄山也未必一开始就想造反,好好的谁想造反呢?可是随着他在西北的壮大,唐玄宗对他越来越不信任,多次试探,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将多次被皇帝怀疑,惹恼了就造反了。


温柔谦卑海阔天空


刚开始是安禄山 后来他儿子 再后来史思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