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与史


严嵩(1480—1567),明朝大奸臣,严嵩在《明史》上是被列入奸臣传的,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也不知道咋回事?明朝奸臣忒多,还有周延儒、王振、魏忠贤、 汪直、刘瑾、马士英六大奸臣,1505年严嵩中了进士以后被授编修,当时因大权臣刘瑾也在朝中当政,换句话说奸臣有时候也看不惯奸臣的所作所为,严嵩便引病归乡,回家后严嵩在家进行创作,写诗作画什么的,反正他心里想既然朝廷不需要我,我还不如做个逍遥人士。严嵩归乡后广交朋友,饮酒谈诗,所以在外名望很高。

10年后严嵩再次被召回朝廷,任国子监祭酒,好多朋友问我这个什么官,给大家讲下:国子监祭酒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就像现代国家教育部部长这个职位,怎么样吓一跳吧!

那时候嘉靖帝特别喜好青词,所以这些文武百官争相学习青词,不是他们爱好学习,可学习竟然都是为了争宠,真是天大的笑话,这些哥们为了这个青词也是拼了,而严嵩渐渐成为了佼佼者,以至于后来严嵩当上宰相之后,人们称他为“青词宰相”这个严嵩当初为了写好青词,常常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的时候,敌军都把北京包围了,严嵩满脑子都还是他的青词。连左谕德赵贞吉要同严嵩商量抗敌之策的时候,严嵩都以他在写青词、不得打扰的理由拒绝了。不得不说,严嵩真是一个青词至上,置国家与百姓于度外的奸臣,所以“青词宰相”是世人对他的嘲讽罢了。

1539年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对朝廷不管不问,以至于后来严嵩排除异己,残害忠臣,贪赃枉法,至百姓水火于不顾,当时严嵩的同乡严嵩考进士的主考官夏言看不惯严嵩的行为,也看不惯世宗整日沉迷于道教,更是对自己的仕途严重干扰,便谏言给世宗。由于当时严嵩也知道夏言对自己不利,便设计让世宗把夏言杀掉。没了夏言挡路,严嵩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从此擅专朝政。

严嵩在70岁后,他因年高体弱,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处理。这个严世蕃比他爹还坏,横行霸道,搜刮珍宝,鱼肉百姓,很快引起了众怒。这时候有个高人出现了,(这个人是谁至今是谜)他设计了让严嵩父子下台的计策,嘉靖四十一年,有个叫蓝行道的道士名气的很大,而世宗对道教依然沉迷,于是有人把蓝行道引荐给了世宗,蓝行道见到世宗之后就说:“今天有个奸臣来找你。”结果,来找世宗的是严嵩。这下世宗顿时大惊失色,冷汗直流,不久便削了严嵩的官职,没收全部家产,还把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以私通倭寇之名处死了。还对严嵩说:“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严嵩无奈一路乞讨回到家乡,二年后严嵩病死。可以说严嵩死有余辜,罪有应得,但是世宗嘉靖帝整日沉迷于道教,让奸臣当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也是世宗主持朝政的一大败笔,最终也让后人留下骂名。


阿呆谈古论今


很惨很惨很惨。

严嵩一家财产无数,抄家以后翻出的金银数十万两,这还不算上那些字画,丝绸,金石等。

严嵩不干活,当年蛮族打到北京城下了,他不敢出战,甩锅给徐阶。蛮族撤退,他又不出战,使京城附近生灵涂炭。

徐阶与他的斗争胜利时重点攻击他的儿子,严世蕃。徐阶以占有王气的地,勾结倭寇为理由,杀了严世蕃。抄家严府,把不可一世的首辅变成了乞丐。

当时严嵩乞求徐阶留些钱,作为给仆人的遣散费,被徐阶以夏言家没有仆人而拒绝(严嵩曾杀夏言)。

徐阶本人并不想杀严嵩,虽然轻而易举,不过他想让严嵩活着受罪,在一生沉浮中感慨世态炎凉,最后严嵩沿街乞讨,死于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