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戰坦克一共發展了幾代?

鷹揚衛


到目前為止總共發展了三代了,如果不算俄羅斯的T-14阿瑪塔的話。

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在性能上達到了二戰末期重型坦克的水平,並且保持著中型坦克的噸位,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蘇聯的T-54。這是一款歷時70年至今仍在服役的主戰坦克,其優秀的設計使其具有極大的改進空間。T-54在進入中國以後,歷經數次改造,現如今最新型的型號就是“ZTZ-59D”,總體性能已經達到第二代的標準,接近第三代主戰坦克。現在解放軍仍然有不少數量的59D服役。

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相比第一代主戰坦克,在火控,主炮威力方面有一定提升,但是防護上提升不大,實際上第二代主戰坦克相比第一代在性能上的增幅並不明顯,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蘇聯的T-62。相比起T-54,T-62的生命力就要弱不少,如今已經是全部退役了。

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就沒有什麼代表作了,從1966年第一輛第三代主戰坦克T-64服役至今,主戰坦克已經50多年換代了。著名的三代主戰坦克有俄羅斯有T-64,T-72,T-80,T-90。美國的M1系列,德國的豹2,法國的勒克萊爾,中國的96與99。

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主要有3個系列:

1,T-64為源頭髮展出的蘇俄第三代主戰坦克。

2,以MBT-70/Kpz-70發展出的歐美第三代主戰坦克。

3,以88C為基礎發展出的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

這其中最枝繁葉茂的就是第二個系列。



美德合作開發的原型車,美國稱為MBT-70,而德國將其稱為Kpz-70。其各自發展後的產物便分別是M1A2與豹2。豹2又對日本的90式以及印度的阿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今天的90式和阿瓊,其車內結構佈置,裝甲佈置等各方面幾乎都和豹2一模一樣。


戰鬥機解說家


△俄軍的T-14還算不上真正的4代坦克

目前,各軍事大國的主要現裝備是第二代和第三代主戰坦克,正在發展第四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主戰坦克除瑞典的S坦克外,其餘全部為傳統的炮塔式結構,即由車體和炮塔兩大部分構成。車體一般包括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三部分,炮塔分為雙人炮塔和三人炮塔兩種。系統構成上主要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和防護系統三大系統組成。推進系統的動力傳動裝置佈置方式,除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和瑞典S坦克為前置式外,其餘均採用後置式。坦克乘員一般為4人,但瑞典S坦克,俄羅斯T-64、T-72、T-80,法國“勒克萊爾”以及以色列“梅卡瓦”3型等坦克,以自動裝彈機代替了裝填手,坦克乘員為3人。

就坦克的武器系統來說,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除美國M60A2坦克安裝152毫米火炮-導彈兩用武器外,所有坦克炮的口徑均在90~115毫米之間;蘇制T-62坦克炮為滑膛炮,其餘坦克均裝線膛炮,直射距離不大於1500米。第三代主戰坦克,除美國M1坦克火炮口徑為105毫米外,其餘均為120或125毫米;除英國“挑戰者”裝線膛炮外,其餘坦克炮均為滑膛炮,直射距離為1800~2200米。

就推進系統來說,第二代主戰坦克採用柴油發動機,多采用機械式傳動裝置,除日本74式和瑞典S坦克採用可調液氣懸掛外,其餘均採用扭杆式懸掛裝置;坦克的總質量在35~55噸之間,單位功率為10~15千瓦/噸,最大公路速度達50 千米/時,平均越野速度為25~32千米/時。

△99A大改坦克讓中國的坦克水平一躍領跑世界

第三代主戰坦克M1和T-80採用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除M1、“豹”2、T-72坦克外,多采用液氣懸掛或液氣彈簧加扭杆彈簧的混合式和複合式懸掛裝置;戰鬥總質量在38~62噸之間,單位功率為14~20千瓦/噸,最大公路速度達72千米/時,平均越野速度為45~55 千米/時。

就防護系統來說,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採用均質鋼板或鑄鋼,不能防中子彈攻擊。第三代主戰坦克普遍重視形體防護,降低車高,多數採用了複合裝甲,通過彈藥、油料的合理佈置,大大減少了二次效應毀傷,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


貞觀防務


世界公認的第一輛坦克是英國的馬克1【又稱為大遊民,大威利】,雷諾FT17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360度旋轉炮塔的坦克,是現代坦克的始祖。第一輛目前發展了四代,實際普遍裝備了三代,俄羅斯的T14阿瑪塔和法國的勒克萊爾都自稱是第四代,其中阿瑪塔還算可以,裝備有無人炮塔,主動防禦系統等,可以算是三代半。勒克萊爾就只能算三代,除了信息裡強,其餘活力,機動,防護都一般。


【圖為T14阿瑪塔】

進入正題,目前發展四代,第一代坦克主要為一戰和二戰中的坦克,第一代坦克的火炮口徑基本不超過100毫米,防護主要靠加厚車體鋼厚度(也有一些坦克兵在坦克周圍加掛沙袋等來增強防護),機動性普遍較差,基本不存在信息力,所以並未有什麼技術特點

【圖為電影《狂怒》中的劇照,為美國M4謝爾曼,屬於第一代坦克,可以看出當時坦克兵在坦克周圍加掛木頭或沙袋來增大防護,】

第二代坦克相比與第一代坦克在火力和機動性上有較大提升,由於複合裝甲還未成熟,所以防護上依舊靠加厚車體鋼厚度,或外掛雜物來加強,信息力還是很弱。

【圖為前蘇聯的T55坦克,坦克兵在坦克外部加掛了沙袋和木箱用來增強防護。】

第三代坦克與前兩代坦克相比所有方面都有有極大的提升,火力上,歐美坦克大多使用120毫米滑膛炮【英國挑戰者系列坦克採用線膛炮】,中俄(蘇)坦克則使用125毫米滑膛炮,機動性各國基本相同,信息力中歐美較強,俄國較弱,第三代坦克開始使用複合裝甲【主要是中英俄】,爆炸反應裝甲【主要是俄國】,貧鈾裝甲【只有美國】,間隙式裝甲【主要是德國,法國】。



【圖為中國99式(第三次改進型),可以看出其採用了大量複合裝甲,對乘員的保護大大增強。】

【圖為美國M1坦克,採用貧鈾裝甲】

【法國勒克萊爾,採用間隙式裝甲】


【前蘇聯的T72,這輛是採用複合裝甲的,還有采用爆炸反應裝甲的】

目前並沒有國際真正承認的第四代坦克,俄國的阿瑪塔坦克只能達到三代半,目前已知只有中國在研發第四代坦克,希望祖國不會讓我們失望,祝中國軍工人長命百歲,倖幸福福,快快樂樂!


丨鐵血亡魂丨


主戰坦克目前公認發展了三代,俄羅斯的T-14主戰坦克自認第四代。央視透露,中國正在研製第四代主戰坦克。

圖一:央視說中國正在搞第四代坦克,應該具備4S能力。

第一代主戰坦克脫胎於二戰。戰後中型坦克已經擁有了二戰時重型坦克才有的火力和防護。

在二戰結束後,美俄英仍然同時發展重型,中型和輕型坦克。俄羅斯甚至搞過四條履帶打核大戰的重型坦克279工程。但重型坦克和輕型坦克很快就走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中型坦克改了個名字叫主戰坦克,頓時逼格高了。它成為戰場的萬能油,比輕型坦克皮厚,又比重型坦克便宜,所以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比如蘇聯的T55,和美國的M48。中國參考T54搞出來萬年五對輪59式。

圖二:279工程,蘇聯搞的四履帶核戰怪獸。

第二代主戰坦克於60-70年代生產裝備,主要是增加了三防能力,準備打核生化戰爭。也著重提升了夜視能力。如美國的M60,蘇聯的T-62,日本的74式,中國的69II和80,德國的豹1。

就火力而言,不光是炮管更粗,更重要的是打得更準,火控大大提升,而且普遍裝了紅外大燈,用於夜間作戰。

第三代主戰坦克,實力差距很大。德國的120毫米火炮成為西方三代坦克的標配,包括美國的艾布拉姆斯M1坦克上用的也是源自於此。普遍裝備熱成像夜視系統,和指揮儀式火控,能實現動對動打擊敵方。

T-72算是三代坦克中的恥辱。俄系第三代與美系第三代坦克,第一次交鋒,就慘遭屠殺,伊拉克的T-72坦克,在美國的M1A1坦克面前跟紙糊的一樣。貧鈾複合裝甲雖然不環保,但是防護能力是俄系陶瓷複合裝甲比不了的。

中國的99A坦克妥妥第三代中的拔尖水平,尤其是火力和信息化作戰能力。

圖三:左為T14主戰坦克,外形巨大,妥妥是薄皮大餡。

第四代主戰坦克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認為第四代坦克是四個S(super),即超級信息化,超級火力,超級防禦力和超級機動性。美國對自己的M1A2坦克樹立了絕對信心,並不急著搞第四代坦克。

俄羅斯的T-14是不是第四代坦克,承議很大,這貨除了配備無人炮塔並沒有啥新鮮玩藝。火力、防護、機動性和信息化水平,未必比第三代坦克中國99大改強。無人炮塔並不稀奇,這是80年代蘇聯搞PT5高級坦克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