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季《奇葩说》,没想到被这个男人圈粉了!

《奇葩说》这一季走得跌跌撞撞,评分从第一季的9.1已经掉7.1了。


这季《奇葩说》,没想到被这个男人圈粉了!



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前期大量新选手的划水表现,比如过分渲染情绪的剪辑。

不过,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辩题本身过于单薄。一大半题目都是爱情相关的小九九,讲来讲去都是相似的内容,不仅观众疲惫,辩手们也难有发挥。

上周好不容易来了一道深刻一些的题目,大家的能量都被调动出来,让人终于发现,这才是《奇葩说》该有的水平。

话说,除了辩题,这一季的新人,亮眼的也不是很多。我心里的“本季最强”是陈铭和傅首尔,都是老奇葩。

不过,导师席上却有些新变化。

李诞不提,全能接梗王,这个夏天已经红得发紫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薛兆丰。


这季《奇葩说》,没想到被这个男人圈粉了!



作为经济学教授,参加网红综艺节目,本来就是一个奇怪的搭配。难得的是,这个搭配竟然还起到了不错的化学反应。

薛教授莫名有一种呆萌感,和蔡康永暗搓搓的较劲,忍不出的插话,一本正经的扛出经济学大旗,都让人感到有趣,并且有料。

这一切,除了人格魅力这种难以言明的理由,恐怕还在于他肯说人话,且姿态颇为诚恳的缘故。

他的存在,给这个节目加入了一点不一样的角度。

比方说,当大家讨论“结婚前,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有错吗?”这道题目时,心里想的可能都是自己的人生经验。

但薛教授却和大家不一样,他站在经济学的立场,把婚姻看成一个企业,侃侃而谈双方的资源投入,风险分配,让人眼前一亮。

谈到爱情,薛教授认为,不可能有什么真爱,不过是茫茫人海间的偶然。

他总是善于戳破生活中的某些美好幻想,听起来不免会觉得有些冷酷。但我却感到很有兴味,就像他自己讲的:

经济学不一定能够改变世界

但一定可以改变

你看世界的方式



这季《奇葩说》,没想到被这个男人圈粉了!



《奇葩说》最好看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大家提供的不同角度,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多元,想到我们曾经不曾想到的,看到我们曾经不曾看到的。

之前我讲过,这个年代,有两门学科,必须要了解,一是心理学,另一个就是经济学。

事实上,一门学科,往往就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如果你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奇,就一定会想要努力丰富这些不一样的视角,从而看得更深邃,更清楚。

上面讲了这么多,是因为,这两周,我一直在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足足五百多页,对于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还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这季《奇葩说》,没想到被这个男人圈粉了!



我很难去评判这本书的知识是否完备、准确,毕竟,这需要读者的知识储备至少与作者相持。而我还不能做到。

但,从进入一本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是非常顺畅的。它虽然讲的是经济学,但没有太多高深的数理知识,更多的还是经济学看世界的方式,也即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也许在不了解经济学思维之前,对于书中的很多观点,你会感到难以接受,比如是否要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环境?乘人之危发财一定是坏事吗?同工同酬就是好的吗?

薛兆丰一再提及,很多善意的想法,最后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结果。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造成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读此书,可以感受到,薛兆丰大体认为市场只要充分竞争,大家可以充分选择,一切问题都可以由市场解决。对于这一点,很多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存疑,但书中很多基础的概念,还是很让人受益的。

下面,分享几个书中提到的,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1、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什么是成本?

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确有所谓“真实成本”,但经济学却指出,“事物”根本没有成本,只有行为才有成本。

所谓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所有成本都是对行为人而言的。所有成本都是将来的事。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回收的支出。

这是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犯的错误,比如,已经看了一半的书,自己觉得很烂,还要不要看完呢?已经在牌桌上输掉了一笔钱,还要不要继续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沉没成本已经沉没了,是历史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所以,不要被沉没成本所绑架,而进行错误的抉择。

2、边际递减定律

什么叫边际?

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例如,边际成本就是每新增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新增成本;边际收入就是每多卖一个产品能够带来的新收入;边际产量就是每新增一份投入所带来的新增产量;边际效用就是每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

边际递减定律,指的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随着人们消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消耗这种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迟早都会下降。

凡事,第一次总是总快乐、最难忘的。人们对钱的感受也是如此,赚钱当然是快乐的,但第一个1万,和第100个1万所带来的快乐显然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没必要追寻绝对的效益,而应该追求边际平衡。你在语文上一门课可以拿到90分,没必要一定要拿100,这些时间可以花在其他科目上,因为边际效益递减,你从90到100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非常大的,不如提升其他科目的水平。

3、比较优势原理

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对自己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

简而言之就是:分工与合作可以给人带来财富。

对个人来说,每个人自己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我就不擅长设计,花大力气去自己学习设计,从而给自己设计个logo,就不如直接请专业人士提供支持来得划算。

认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真的是我们亟需补的一课。

4、发国难是错的吗?

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经济学确认为,借机发财的人,其实只是给别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

薛兆丰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大规模断电,有人买了19台发电机,跑到灾区将电以双倍价格出售。警察认为此人违法,把他抓了起来。

电视节目去采访居民,大家都在情感上认为发国难财是不对的。但是,灾区的居民却实实在在的缺电。如果他们能够多一种选择,不是更好吗?

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家的弥尔顿·弗里德曼说,“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惩罚。”

当然,这里涉及一个伦理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个角度却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空间,让我们不断地蜕化和进步。

全书知识点太多,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总之,这是本不错的经济学入门书籍,虽然语言适口好读,但信息密度还是挺高的。如果你是个经济小白,想要丰富经济学的思维,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