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langman莘蒂


从1912年民国肇始,到1949年民国结束,38年的时间内可谓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大大小小的军阀难以计数。即便是那些势力比较大、坐拥一省之地的,也足有数十人,因为很少有军阀能够始终占据一地,地盘变动性很大。

笼统地说,民国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12年到1928年的北洋军阀时期,二是1928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新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从组织上来说是由李鸿章的淮军孕育而来,但其形成是由袁世凯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而来,到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讲和建立民国,北洋军阀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这种统一很短暂,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北洋政府向列强的大借款)后,孙中山在南方组织讨袁军,展开"二次革命",南北开战。

当然,二次革命很快就被袁世凯解决,但没两年,袁世凯竟选择了复辟称帝。结果不仅南方蔡锷等人发起护国战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就连北洋军内部的冯国璋、段祺瑞等忠心下属,也都纷纷反对,一时间,袁世凯众叛亲离,不得不取消帝制。

取消帝制后不久,袁世凯就去世了,随着他的离去,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以段祺瑞为领袖,因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主要将领包括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人,而其地盘包括北京、甘肃、陕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

段祺瑞在当时是声名赫赫的人物,辛亥革命后,段祺瑞拥护共和,曾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清廷如不速断,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促成清帝退位。

而老主子袁世凯称帝时,段祺瑞更是坚决反对,曾五次劝阻,卸去所有职务,也未获任何封赏。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为了大局考虑,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但政权嘛,自然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的,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

此时北洋政府仍是中国的合法政府,但其已无力号令全国,国内其他地区,如东北等,根本不在段祺瑞政府的控制之下,而是在军阀的手中,以争夺中央政府为目标的军阀混战就此展开。

段祺瑞有志统一中国,但皖系政治声望虽高,可一没钱,而少兵,没钱其实也是少兵的原因之一,毕竟扩充军队也要大把大把的钱。没钱就只能借,段祺瑞找的是日本,日本为了扩大在华利益,也愿意借钱。

政府有钱好办事,借到了钱的段祺瑞积极主张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奥宣战,但遭到总统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

无权总统黎元洪一下子爆发了,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皖系当即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此间还被辫子军张勋钻了空子,打进北京玩了一场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获全国声援,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

黎元洪自然是没法当总统了,直系首领冯国璋就出任了代理总统,但一样无实权,不过冯国璋不少黎元洪,他是直系大佬,手下兵强马壮,并不甘于做一个傀儡总统。

此外段祺瑞政府还解散了国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孙中山就又在南方组织起了护法战争,捍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唐继尧(云南)、陆荣廷(广西、广东)等西南军阀为了扩充实力,也纷纷加入护法阵营,南北军阀大战开启。

护法战争和战反复,南方是孙中山的一厢情愿和军阀们的各自盘算,北方则是直系和皖系的对立,奉系在一旁看热闹。

南北对立的同时,皖系和直系的争斗也越发激烈,皖系极力争取一系独大,自然导致直系激烈反对,冯国璋于1918年8月辞职,徐世昌被选为大总统,下令与南方和谈。

1919年冯国璋去世后,更为“进取”的曹锟和吴佩孚成为直系首领。争来争去,1920年7月,直皖两系直接开打,直皖战争爆发。

开战不久,直系就拉上了盘踞东北的奉系,直奉联军击败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皖系失势,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要么被灭,要么转投他处。

此后段祺瑞还活着,但已经无法作为一个独立军阀发声,反倒是被张作霖拉出来扯过大旗。


平沙趣说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2点需要澄清:

第一,段祺瑞上台后,至少在初期,他代表的并非只是皖系,而是整个北洋系。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开始分化,但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袁世凯一蹬腿就马上散伙分家。段祺瑞上台时,不仅北洋系一致拥戴,连南方军阀们也没表示异议。

第二,所谓皖系,并非全是安徽人,也有其他省的人。准确地说,皖系就是跟段祺瑞走得近的人,未必非要与段是老乡关系(当然老乡更好)。比如,老段最器重的小徐“徐树铮”就不是安徽人而是江苏人。又比如,冯玉祥和陆建章都是安徽人,但他们和老段是对头。

皖系走下坡路,与段祺瑞有直接关系,他办了两件事,生生把自己搞下台。

一是“借错了一次钱”,这笔钱叫“西原借款”。段祺瑞借这笔钱,是想用来搞一支嫡系军队,然后武力统一,做一件他前主公袁世凯也没彻底做到的事情。问题是,这个钱是向日本人借的,袁世凯前面刚同意“二十一条”部分条款,现在日本人突然大方却不要多大代价就借钱给段祺瑞,难免令外界怀疑:段祺瑞一定和日本人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私下交易,甚至答应了日本人连袁世凯都没同意的“二十一条”有关条款,出卖了国家利益。如果少数人质疑也就算了,关键是持怀疑态度的人太多了:除了敌对的南方军政府和西南军阀,还有学界、报界,甚至北洋系内部。当国家政府被贴上“卖国”的标签自己又说不清楚,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二是“用错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吴佩孚。段祺瑞为了武力统一,派出3路人马南征,吴佩孚只是曹锟一路的一个师长。吴佩孚想进步,打得很卖力,也很有战果,在其他两路一败涂地的情况下,愣是把湖南拿下来了。吴佩孚正等着戴湖南督军的帽子,结果被段祺瑞给了“草包将军”张敬尧,吴佩孚那个气啊。他能当上师长,是曹锟赏识提拔而非段祺瑞,所以对段没有什么情谊。这回老段任人唯亲,彻底把吴佩孚激怒了。吴佩孚不仅愿再往南打,而且公开反对“武力统一”,还率军撤出湖南,最后干脆直接与皖系干了起来,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黯然下台。

无奈之下,段祺瑞只好去天津当了寓公。


脑洞大开的历史


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 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一直处于权利的核心。一生三造共和,号称“六不总理”,生活朴素,清廉如水,势力最强大的时候控制了北京的北洋中央政府,势力范围遍布皖、鲁、沪、浙、闽、陕。

袁世凯死前为平息国民的怒气,缓和南北双方的政治矛盾及北洋体系继续掌控话语权,由黎元洪为总统,但段祺瑞实际掌控北洋政府,北洋体系为保证自己绝对的政治地位,只有抱团取暖,此时北洋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裂.

黎元洪贵为大总统,但段祺瑞对其政令视为空气,并对是否对德宣战产生纠纷,最终被架空的黎元洪愤然辞职,冯国璋入京任代总统。不肯甘居人下的冯国璋与段发生“府院之争”,由此北洋体系开始分化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与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因为段祺瑞是安徽人,而他重用的人以安徽老乡为主,故称为皖系。同理,冯国璋是直隶人,故称为直系。

段祺瑞时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而冯国璋则驻守江南重镇南京,虽然略逊于段,但掌握很大兵权,因此双方实力相当。

1920年7月,直奉联军讨伐徐树铮,段祺瑞命令皖系军队反攻。14日双方战争正式爆发。21日,直奉联军攻入北京。

直皖战争之后,发生了齐卢之战,卢永祥卢战败,宣布皖系军阀的最后一只力量的消失。

在直奉战争中,由于派系平衡,段祺瑞一度都复任国务总理,但不久认清形式的段祺瑞辞职去天津日租界做起愚公来,从此退出政坛,标志着皖系的终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名著名的“亲日派军阀”严词拒绝日本邀请其前往东北组织傀儡政府后,为国人所尊重。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于上海。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码字、原创不易,如喜欢请点赞、转发、留言!祝您幸福!


美丽青春您真痘


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到德国深造,回国后参加袁世凯小站练兵,成为袁世凯的主要支持者,随着袁的倒台去世,原北洋军阀缺少一位能使各方完全心服的领袖,出于不同利益分成直,皖、奉三系和大小军阀,直系尊冯国璋为首,皖系则唯段祺瑞马首是瞻。


翁同龢曾作上联讽刺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是合肥人,长期熏染下,合肥的子弟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高超政治手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段祺瑞也曾受过李的赏识,段祺瑞又重用老乡王揖唐和亲信徐树铮,组建操控选举的安福俱乐部,军政上,以老乡,门生,姻亲等关系组成利益共同体的新派系。


全国中皖、鲁、浙、沪、闽、陕等地方军阀都是段祺瑞的铁杆嫡系,而属山西晋系的阎锡山、四川川系的刘存厚也在政治上投靠段谋求好处。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威煊赫,段祺瑞挟“三造共和”的声望,对南方各省主张武力统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坚持对德宣战而与总统黎元洪闹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皖系在政治和军事的贪得无厌得罪了其他各路军阀,在河南督军的任命上彻底得罪直系的曹锟吴佩孚,1920年4月,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结成反段联盟。吴佩孚自河南衡阳率直军北上讨段,段祺瑞心腹将领徐树铮率领西北边防军迎战,直皖之战中皖军全线溃败,徐树铮孤身逃回北京,7月19日,段祺瑞通电辞职。直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后来段祺瑞虽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有职无权,皖系已名存实亡。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成为全中国最有实权的人物。1916-1920年四年间,北京政府实际上处于段祺瑞的操控之下。段祺瑞控制着安徽、山东、福建、陕西、甘肃、浙江、上海、河南、热河等省,麾下能调动的兵力有15-20万。其手下有徐树铮、靳云鹏、傅良佐等谋臣武将。段的心腹徐树铮建立的安福俱乐部,控制着国会。内阁中多数阁员都是他的党羽。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三位总统,全都被他架空。段祺瑞可谓是一手遮天。

但由于皖系的各项政策的不得人心,段祺瑞最终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惨败。仅仅三四天时间,他的十八万大军就全线崩溃。

那么,段祺瑞都犯了哪些错误?为何他会失去人心呢?

段祺瑞

首先,段祺瑞的皖系与日本人关系极其密切。徐树铮曾经对同僚表示,皖系的发展壮大全得益于日本寺内内阁的支持。日本人给段祺瑞提供了大笔的贷款。靠着日本人的贷款、武器枪械、教官,段祺瑞组建了他的主力部队——参战军(1917年8月,北洋政府对德国宣战,组建了参战军)。作为回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军事同盟协定等条约,出卖了很多国家权益,因此被人诟病。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了日本,因此导致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被撤职,这三人都跟段祺瑞关系不错。在全国上下的反日高潮中,跟日本人关系密切的段祺瑞,也因此受到冲击。

段祺瑞在1916年上台后,还极力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当时,唐继尧、陆荣廷等军阀割据于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省份并不在北京政府的管辖之下。段祺瑞试图以武力消灭西南军阀。但北洋内部的直系势力却主张南北议和、和平统一,并不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没有直系的支持,段祺瑞并没有能力完成武力统一。西南军阀在推翻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立有大功,在国内也是有一定的拥护者的。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并不得人心。他蛮横推行这项政策,大大加重了与直系的矛盾,并且西南军阀也与他势不两立。

奉系张作霖的支持,曾经是段祺瑞执政的重要资本。段祺瑞引奉军入关,以压迫直系,最终成功迫使大总统、段的政敌冯国璋下台。但后来,奉系张作霖逐渐开始对皖系不满,转而与直系联合,给了段祺瑞致命一击。

皖系二号人物是徐树铮,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段祺瑞的多数行动,都由徐树铮策划。徐树铮常常作为段祺瑞的代理人,替他办事,并与各方进行联系。徐树铮为人专横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徐树铮


黎元洪当大总统时,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瞧不起毫无实力的黎元洪,完全把他当傀儡,从不给好脸色。两人之间剑拔弩张,导致了著名的“府院之争”。

张作霖本来与徐树铮的关系不错。张大帅把关内奉军交由徐树铮指挥。但徐树铮却不经张作霖同意,指挥奉军杀死了北洋大将陆建章。徐树铮还私下挪用奉军军饷数百万大洋。张作霖因此与徐树铮闹翻,并不再让他指挥关内奉军。徐树铮还曾经许诺让张作霖当副总统。背地里,徐树铮又以副总统的职务,拉拢直系首领曹锟,可谓是狡猾至极。张作霖看到段祺瑞、徐树铮不得人心,开始远离皖系,与直系联合。

张作霖

由于徐树铮的专横跋扈,很多中立小派系都不支持皖系。皖系第三号人物靳云鹏,同样是段祺瑞的左右手,地位不亚于徐。但由于徐树铮的排挤,他也脱离了皖系,加入直系阵营。

徐树铮成立了臭名昭著的安福俱乐部。安福系武力、财力操纵了国会选举,控制了国会绝大多数席位。之后又控制了内阁多个重要位置。安福系政客盗卖国权、大借外债,进行了各种祸国殃民的行动,导致天下共愤。

段祺瑞皖系掌权后,一直面临着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的竞争。最终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于1920年7月爆发了直皖战争。奉系张作霖也支持直系,他派数万军队入关作战。

段祺瑞手握十七八万大军,论实力,并不亚于直系。然而皖系军队在三四天之内就一败涂地,段祺瑞被迫下野。这主要是因为皖系长期以来不得人心,将士们士气低落,无心应战。

直系首领曹锟在战前并没有获胜的信心。大将吴佩孚则认为,段祺瑞不得人心,他的主力部队军官多来自于军校学生,这些人很有独立思想,不会支持段祺瑞。吴佩孚的分析后来被认为是有道理的。

吴佩孚

当时全国各界人士都声讨皖系和安福系,舆论对段祺瑞很不利。而直系那边却很得人心。尤其是吴佩孚,一向支持学生、工人的爱国运动,反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因此很得民众好感。全国上下都支持吴佩孚打败段祺瑞,还有数百名义勇军参加了吴佩孚的部队。

直皖战争中,直系那边以声讨皖系卖国、祸国为出兵理由,这一切都是有确实根据的。虽说军阀之间无义战,但直系那边明显更正义一些。而段祺瑞一方,却是师出无名。


段祺瑞的心腹师长曲同丰做战前动员时,竟无话可说,找不到任何冠冕堂皇的开战理由。受过教育的军官,心中都不情愿为段祺瑞卖命。士兵们士气低落,被上级驱赶着作战。所以战场形势稍有不对,皖系部队马上溃散。

张作霖的奉军加入直系阵营,共同对付皖系,更是严重打击了皖系一方的信心。

直皖战争失败后,段祺瑞被迫下野。本来直系曹锟、吴佩孚是主张严惩段祺瑞的。赖张作霖、徐世昌庇护,段祺瑞才逃脱惩罚。

但皖系在北京政府中的势力被清洗。从此北京政府被直系、奉系控制。


国史拾遗


段祺瑞从巅峰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军事战败,“北洋军阀”时期,无论你多么高尚、多么有智慧,只要在军事上失败,就必然走向没落。

(1)段祺瑞如何走上巅峰

段祺瑞出生于合肥,因此又称“段合肥”。他的崛起基础是参加北洋新军,逐渐成为“北洋之虎”。他的成功有两个贵人,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袁世凯。

1885年9月,段祺瑞考入了李鸿章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进入炮兵科,时年20岁。1895年,又与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的袁世凯相识形成利益共同体。1901年,袁世凯将义女嫁与段祺瑞为继室。自此,正式向所有人宣布成为他的亲信。1903年,正式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

段祺瑞一生曾被人称作“三造共和”。其中第一次(1912年1月26日要求清廷退位)、第二次(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退职,袁世凯死后推举黎元洪人大总统,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三次(1917年讨伐张勋复辟)可以说是获得全国支持。

(2)段祺瑞战败和徐树铮之死,使得段祺瑞彻底失去实力,只能靠时局变化发动影响力

1919年5月因为“巴黎和会”外交谈判失败,“战胜国”中国反而形同“战败国”,消息传来,皖系政府受到全国讨伐,各色势力借机放风放火。11月5日,原为段祺瑞皖系的靳云鹏组阁,段祺瑞丧失了政治上的优势。1920年7月,直奉联军讨伐徐树铮,段祺瑞命令皖系军队反攻。14日双方战争正式爆发。21日,直奉联军攻入北京。

段祺瑞军事战争失败后,失去了战争实力的他树死猢狲散,前往天津避居。徐树铮也是联合多方面势力准备东山再起,特别是与孙中山联系紧密。最终,1924年,段祺瑞再次找到政治机会,徐树铮劝阻段祺瑞不要做傀儡不成后赶回国内。1925年被杀。

徐树铮死后,段祺瑞势力更加孤单。直至彻底成为“寓公”,但他晚年号“正道老人”,可以说其心中传统儒家思想还是大量存在,是很想为中国做好事儿的。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名著名的“亲日派军阀”严词拒绝日本邀请其前往东北组织傀儡政府后,更是为国人所尊重。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于上海。

他不愧于民族之魂。


坐古谈今


段祺瑞走向没落主要由两个方面,一个是失去民心一个是军事上的失败

段祺瑞为搞自己的嫡系部队向日本借了很多钱,也从日本进口了很多武器,甚至连马匹都从日本进口的。段祺瑞还以北京政府陆军部的名义向先后借了总额高达3200万日元的军械借款,除此之外,日本向段祺瑞政府提供1400万元,用于编练三个师,另加200万左右的附属机关开销。日本怎么可能会好心帮助段祺瑞,段祺瑞与日本来往的如此密切,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段祺瑞一定和日本人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私下交易。无论是北洋军阀内部还是南方敌对势力,甚至学界都对他失去了信任。再加上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利,让段祺瑞彻底失去了民心。

面对段祺瑞的狼狈局面,直系的曹锟(直隶)、奉系的张作霖(奉天)、陈光远(江西)、鲍贵卿(吉林)、孙烈臣(黑龙江)

李纯(江苏)、王占元(湖北)结成了七省反皖同盟,以清除皖系徐树铮为借口,联合发动了倒皖战争。直皖战争实际只进行了一周,段祺瑞就下了台,皖系剩余军阀势力或是解散或是被吞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其中有一个人物的倒戈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吴佩孚。吴佩孚对段祺瑞的对日政策很是不满,甚至怒不可遏,曾怼段祺瑞:爱国之心,人人皆有。我吴佩孚对曹使(曹锟当时任直鲁豫巡阅使)听令,对总统(冯国璋、徐世昌均呼吁和平)听令,独独不听卖国之段祺瑞的令。再加上,吴佩孚在奋力拿下湖南之后,段祺瑞没有湖南督军的头衔给首要功臣吴佩孚,吴佩孚对他痛恨有加。于是吴佩孚不在南下帮助段祺瑞“武力统一”,反而北上,驱逐段祺瑞。


国家人文历史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培养了三个心腹。后来,随着袁世凯的一路升迁,形成北洋系,这三人也受到他的重用,号称北洋三杰,他们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

王士珍对名利看得比较开,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而段祺瑞和冯国璋,则在袁世凯死后形成了自己的派系:皖系和直系。

为何段祺瑞的派系是皖系呢?因为段祺瑞是安徽人,而他重用的人以安徽老乡为主,故称为皖系。同理,冯国璋是直隶人,故称为直系。

段祺瑞的巅峰,是在袁世凯死后。袁世凯生前,他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因此被袁世凯排挤,他只好赋闲在家。

袁世凯重病时,意识到需要找一个人来收拾残局,于是又把段祺瑞请出山。袁世凯死后,虽然黎元洪是总统,段祺瑞是总理。但因为黎元洪并非北洋系出身,是一个光杆司令,所以一直被段祺瑞压制。

由于段祺瑞和心腹徐树铮太过跋扈,黎元洪忍无可忍,爆发了府院之争。手中无枪的黎元洪最终退位,直系的冯国璋做了总统。

冯国璋死后,曹锟接掌了他的势力,成为直系老大。

冯国璋活着的时候,因为与段祺瑞是老兄弟,直系、皖系还可以基本上保持和平。曹锟上位后,直系与皖系的利益冲突日渐紧张。

最终只好大打出手,这就是直皖战争。结果,段祺瑞的皖系大败,从此走向没落,段祺瑞也退出了政治舞台中心。

直皖战争的结果,其实取决于当时的第三大势力——张作霖的奉系。老张支持谁,谁就会赢。

老张支持了曹锟,于是直系胜利了。

张作霖为何支持曹锟呢?据说,这是因为张作霖觉得段祺瑞、徐树铮太精明,而曹锟是大老粗,日后比较容易控制。

曹锟的外号是“曹三傻子”,可他手下的吴佩孚却不傻。所以,最终奉系和直系也发生了战争,而且还打了两次。当然,最终的胜利者是老张。


趣谈秘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片唾骂声中恚死。早已暗中分裂若干势力的北洋军阀,在老大死后,也就干脆明目张胆地正式分裂成了,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直隶河间人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奉天海城人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此时中国虽然还有所谓的北京中央政府,但是这早已成为一个空架子,根本号令不动也代表不了全国,只是一个象征荣誉和名分的政府,被这些北洋系出身的军阀争来夺去。而第一个获得这个名分的,就是皖系的段祺瑞

在袁世凯死后到直皖大战之前,皖系掌握了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甘肃、新疆八省以及热河、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淞沪护军使辖区;而直系则控制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五省、绥远特别行政区、宁夏护军使辖区;奉系则将东北三省作为自己的基本地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军阀,割据一省自称督军;割据一区自称镇守使。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他在加入北洋军阀集团后,获得袁世凯不同寻常的信任,并且连连破格提拔,这除了他自己过人的才干之外,和他是淮军后裔也有极大关系。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是淮军名将,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部下。

他旱年又考入李鸿章的天津武备学堂,一直都在北洋系供职。有了这层渊源,所以1895年袁世凯开始小站练兵之际,能放心大胆地任命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后来还结成了姻亲关系。而段祺瑞追随袁世凯,也一直在北洋军阀中以其副手的形象出现。由于他曾经留学德国,素有“军事学第一”的美誉,因此北洋系统的军事学堂,多半都是他主持创立的。


搞军校培养人才,和这些未来将领结成师生情谊,从而控制军队,培养出自己的实力。段祺瑞就是这样做的。北洋军的将领不是他的部属,就是他的门生,从而实际上在北洋系中搞出了一个“小黄埔”——皖系。而这种雄厚的实力,又反过来保证段祺瑞在北洋系中屹立不倒的地位:陆军总长这种实权要职,段祺瑞或本职或兼任,从来没有被撤换过。对于段祺瑞在北洋系中的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袁世凯实际上也有所防备,一直在北洋系中培育冯国璋的势力作为平衡和牵制,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随着局势的发展,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又回过头来找到段祺瑞和徐世昌,想让他们出任参谋总长和国务卿收拾残局。这个时候,熟悉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早就离心离德的段祺瑞,抓住这一机会漫天要价。他以不愿出马相要挾,逼迫袁世凯接受“和平解决南事”“暂缓扩大模范军”“恢复参谋部事权”三大条件,实际上攫取了北洋政府的军事大权。随后,又借口要实行责任内阁,逼迫袁世凯取消总统府机要局、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和京畿军政执法处三大机关,彻底削弱袁世凯对时局的控制能力。5月18日,冯国璋在南京召开集会讨论和战问题,袁世凯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觉得能保留自己的总统宝座。此时段祺瑞则将听命于他的陆军第一师从张家口调驻北京,形成了逼宫的局面。接着他又派自己亲信曲同丰赴陕西运作,将袁世凯的铁杆亲信陆建章驱逐,并策动阎锡山反袁,将袁世凯完全逼到了内外交困的绝路上。所以,在袁世凯死前,北京政府的大权几乎已经完全落入了段祺瑞的手中。


段祺瑞连袁世凯打下的北洋江山都没有办法控制:直系的首领是和他向来不对付的冯国璋,袁世凯还在的时候就没有听过他的,袁世凯死后又因为其身在南京,对中央政权鞭长莫及才不得不放弃争夺,眼下更是不可能听从段祺瑞政府的号令;而奉系军阀地处关外,段也只能笼络,谈不上运用。最终段祺瑞这个北京政府能够号令的,其实也就只有自己皖系军阀控制的省份而已。


段祺瑞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已经远远不能与袁世凯相比,袁世凯尚且在中外一致的压力下垮台,如果真的胆敢宣布自任总统,恐怕立马就有人从讨袁改为讨段。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国务总理的身份实际操纵政权。希望多少能够缓和。

1919年巴黎和会之前,段祺瑞手中的北京政府,虽然比起前两任已经大为逊色,但好歹还算是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对德宣战等问题上还能代表中国做出决定。但是战后的巴黎和会,他却没有办法争取中国合法利益。究其原因,本来段祺瑞政府参战就是幌子,他希望是借机练兵以维护自己。但此刻的中国早已经深深地卷入了整个世界大势之中,段祺瑞光想着利用外国势力,但没有想到外国势力的剧烈变迁,也同样会影响到中国。

因此,段祺瑞政府对巴黎和会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利弊得失,甚至允许了南方军政府代表王正廷参加和会。而等到和会中对中国不利的消息陆续传来,全国人民群情激奋时, 段祺瑞先以强硬对付,看到广大人民的力量之后又惊恐不安,完全进退失据,一再应对失措。最终,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整个段祺瑞政府遭受了沉重打击,在国内丧尽民心不得不在直系的打击之下,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1919年秋冬之际,在看到皖系军阀狼狈不堪的状况之后,直系的曹锟(直隶)、李纯(江苏)、陈光远(江西)、王占元(湖北)和奉系的张作霖(奉天)、鲍贵卿(吉林)、孙烈臣(黑龙江)结成了七省反皖同盟,以清除皖系中最招人讨厌的徐树铮为借口,合力发动倒皖战争到了1920年,已经继冯国璋为直系首领的曹锟,怂恿爱将吴佩孚公然向段祺瑞、徐树铮发出挑战书,并于6月9日抵达郑州,摆出要和皖系军阀作战的态势。这时张作霖也借口北京空虚,派遣4个营进驻廊坊。7月9日,直系以讨贼军的名义通电,对皖系军阀宣战。就在皖系积极备战的同时,奉系又根据七省反皖同盟加入了讨贼军中,这大大出乎了段祺瑞的意料,使得他寄希望于奉系协调谈和的美梦破灭,也极大地打击了皖系上下军心。所以,直皖战争实际战事仅仅进行了一周,到7月24日,就以直奉联军大获全胜而告终。19日,段祺瑞辞职下野,余下的皖系军阀势力陆续或被解散,或被吞并,逐渐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哒哒哒大队长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许多派系,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这是实质上的三足鼎立。

但在表象上,因为三造共和之功,加之是袁世凯指定的实际权力继承人,所以段祺瑞更像是站在最巅峰处的那一位。

表象是一峰,实际是三峰。当局者迷,这种格局态势对段祺瑞的心态及清醒认识产生了严重的误导,更决定了段祺瑞从巅峰走向没落会非常的迅猛。

高处不胜寒,处在权力之巅时的段祺瑞并没有此番心境,相反他是唯我独尊,有些不可一世的。

因为这种霸道的姿态,段祺瑞在外强中干时就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第一,无限任用众矢之的徐树铮。

直系列举的徐树铮六大罪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虽然有夸大之嫌,但很大程度上也道出了某种事实。

因徐树铮,段祺瑞无形中其实是让对手们走到了一起 。

第二,为段祺瑞服务的安福系,其罪恶已为举国共见,这直接导致了段祺瑞失掉了民心。

第三,段祺瑞盲目自信,对主要对手尤其是直系的吴佩孚未能提前做出有效的防范与限制,在军事上,这几乎等同于无视致命尖刀的存在。

而要从直皖大战皖系大败的主客观因素上讲,段祺瑞从巅峰走向没落又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段祺瑞极力奉行的亲日外交和穷兵黩武的国内政策,事实上是遭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从民心向背来看,当时的全国舆论几乎都站在直系一边,当时的老百姓不仅都希望直系获胜,更对直系给予了很多事实上的支持。

而对此,段祺瑞却试图以所谓的军事优势来对抗舆论民心,非常的刚愎自用。

第二,在直皖大战酝酿以及双方诉诸武力的整个过程中,日本由于中国国内不断高涨的反日反皖浪潮以及英美等国的牵制,在皖系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被迫采取了中立立场,对段祺瑞而言,这几乎就是皖系崩盘前的釜底抽薪。

第三,皖系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成军时间却很短,段祺瑞的学生兵是既缺乏训练,更没有真正经过任何阵仗,统兵将领也多是昏庸无能之辈,实属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可言的绣花枕头。而直系军队则训练有素、屡经战役,尤其是统兵大帅吴佩孚,素以能征善战而闻名,实属当时国内第一流的军事强人。

两者相比,段祺瑞不仅矛不尖,盾也不坚。

第四,在直皖大战正酣、胜负未分时,奉系张作霖突然出兵助直攻皖,这一刀捅下去,直军声威大振,而皖系则随即一蹶不振,直至步步后退,丢盔弃甲——

总而言之,巅峰时的段祺瑞就像庙堂上的一个牌位,一打就倒,而他自己反是沉醉其间,膨胀不已。

再具体说,巅峰时段祺瑞几乎就是个刚愎自用的政客,而非审时度势的军事强人。

而逐鹿之事,政客终将是看客,只有军事枭雄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着楼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