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序到有序的里程碑:全球首隻“債券型”Token即將發行

2018年9月,以澳大利亞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北領地,達爾文市所在州)轄內海鮮捕撈加工、黑鑽礦產開發、旅遊配套建設等為對應主業的債券型(可回購)Token——Numbulwar特區建設幣(NBT)即將發行。

這是全球首支第一個“債權型”Token,Numbulwar公司可按10%年化收益率,2年期回購Token;投資者也可以將其轉為Numbulwar旗下4個項目公司的股權,分享股權投資收益。同時。Numbulwar特區建設幣也是Token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里程碑。

從無序到有序:‘債券型’Token來襲

歷經數字貨幣的喧囂、ICO的瘋狂,Token發行終於進入了合規並與產業結合的階段,“債券型”Token也應運而生。按照美國SEC的定義,債券型Token通常都是有真實資產作為支持的,持有人可以獲得企業所有權或股份。目前,債券型Token已經可以授權進行首次公開發售活動,並受歸屬地法規約束。

歷史總是相似,混亂之後便是涅槃!

1792年5月17日,在經歷了曾擔任財政部助理的威廉·杜爾製造的一起災難後,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籤署了“梧桐樹協議”,這份協議最終促成了紐約證券和交易委員會(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的誕生,歷經改革與兼併,如今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那麼,Numbulwar特區建設Token會成為新時期的“梧桐樹協議”,是Token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里程碑?

從無序到有序的里程碑:全球首隻“債券型”Token即將發行


NBT:全球首隻債券型Token

據瞭解,Numbulwar特區開發有限公司是傳統資產Token化運動的領導者,目前已經獲得當地政府部門——澳大利亞北方土地委員會強有力的支持。該公司由中國公司、澳洲公司和土著人公司共同組成,擁有4大業務群:漁業、礦業、房地產業、旅遊業。

Numbulwar地處澳洲北部,法定歸土著人繁衍生息。Numbulwar特區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開發當地最優質的熱帶海鮮資源,供應全球市場。按照約定,所有的海產品都是用傳統的方法捕撈的,比如用矛、網和陷阱等傳統的方法捕撈;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向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高端野生海產品。另外,公司還獲得了一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獲取熱帶巖龍蝦的許可證,每星期產量約為8000kg。並且公司還擁有大量已經探明但未開採的黑鑽石礦。黑鑽石是最珍貴的鑽石品種之一,是上流社會最流行的裝飾品。目前黑色鑽石多產自巴西,非洲和印度也有少量產出。

基於Numbalwar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Numbulwar特區開發有限公司發行了NBT Token。這是全球首支“債券型”Token,面向合格的個人投資者,限定發售,投資標的每份份額相當於人民幣5萬元。公司承若,可按10%年化收益率,2年期回購Token;投資者也可以將其轉為公司旗下4個項目公司的股權,分享股權投資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購買10份及以上Token的用戶,公司可幫助其獲得澳大利亞工作簽證,5年後滿足條件可申請入籍。

Numbulwar公司相關人員表示,NBT是一種‘債券型’Token,它能有效的解決了數字資產信息披露不完善,不透明以及幣價波動劇烈的問題,並且永不歸零。而且作為一種數字資產,它還能有效規避CRS監管,最大化投資者利益。

“‘債券型‘Token是一大創新,其亮點一是以一個大國的主權資源和實業為基,二是因為可回購、可轉股、可轉支付,成為可流通的‘類證券‘資產,因而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優勢。”Numbulwar項目顧問、金融專家仇江鴻如此評價NBT:“這一創新在數字金融領域是一股新風,引領Token發行往優質資產背書和高流動性方向發展,順應了價值化、去泡沫的大趨勢。”

ICO困局

無論從市場還是監管的角度來說,目前ICO已經陷入困局。

上海幣改試驗區組長陳智鵬撰文表示,ICO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項目方清楚知道自身的技術實力和項目的進展,而投資人所知甚少,這就構成了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項目方對於募得的資金擁有全權支配的權力,但對於項目未來發展所承擔的責任近乎於零,能否實現白皮書中的承諾、能否對得起投資人的信任,全看項目創始團隊的人品,這就構成了雙方的權責不對等。

或許項目團隊最初是抱著創業的心態進行ICO,但一夜暴富之後的心態,除了項目方自己,又有誰能夠知道呢?

“ICO這種模式有時不合理。”區塊鏈業內資深投資者李文表示:“一個項目還在創意階段,甚至連團隊都沒有成行就開始發幣、ICO,這其實是把IPO提前了。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風險,那麼這種提前的IPO,變相的IPO,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目前ICO在中國大陸被定為非法集資。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佈公告,要求從此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炒作區塊鏈概念,通過發行“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壓力下,根據ICO Rating今年8月發佈的報告,在今年第2季度,市場上共出現827個ICO項目,但是,有50%項目籌集的資金不到10萬美元,且只有7%能在交易所上市,55%未能完成眾籌。而在6月份,ICO項目成功數量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從無序到有序的里程碑:全球首隻“債券型”Token即將發行


“債券型”Token:監管趨嚴下的通行證

嚴峻的市場形式下,部分有識之士開始主動將項目併入監管範疇,於是“債券型”Token應運而生。

就應用領域而言,“債券型”Token被用來支付紅利、收益、利息,或者通過投資其他Token為持有人帶來收益,是具有貨幣價值的可交易金融工具。公共股本、私人股本、房地產、管理基金、交易所基金、債券等,都是“債券型”Token的滲透方向。

更重要的是,‘債券型‘Token是受到監管部門認可的。目前在美國,‘債券型‘Token銷售和投資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證券條例的約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制定了相關準則來判定此類金融操作是否合規,並受證券法規的約束。

“相比於ICO,‘債券型‘Token最大的區別是,它具有合規性。”仇江鴻表示,“好處顯而易見,’債券型‘Token不僅可以很好地與傳統資本結合,同時也可以考慮同時登錄證券交易所和數字貨幣交易所,讓項目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強流動性。”

陳智鵬表示,對於現階段新進入區塊鏈行業的成熟企業來說,他們有業務、有用戶、有積累、有流水,為什麼一定要聲稱自己的Token與證券無關呢,為什麼一定要逃避監管、偷偷摸摸的搞ICO呢,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發行的Token就是證券呢,為什麼不能將自己的發行募資過程放到陽光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