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角:跳槽就是反骨和不忠嗎?

文化視角:跳槽就是反骨和不忠嗎?

文化視角:跳槽就是反骨和不忠嗎?

時逢國慶長假之後,不少人不知是厭倦了原本的工作,還是遊交到了什麼契機,乃或其他諸多元素,開啟了“擇木而棲”“擇主而事”的跳槽生涯。

本來這咋一聽並沒什麼,畢竟隨著人文的發展,人們肯定會對身心自由有了相對更高追求和掌控,也必然會導致為了興趣愛好,目標理想等而做出不能“從一而終”的跳槽舉動。這其實很正常,因為現在也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時代了。

但隨著跳槽的人越來越多,以及越來越頻繁,甚至跳槽在某些人群中逐漸變得如家常便飯一般的時候,這就演變了一個社會問題,或者準確的說是社會新景象。

而對於這個新景象,不少人認為它是很不好的趨勢和象徵,更有快言快語者說這是反骨和不忠的表現。

言及反骨和不忠,那就不得不提三國時期的呂布。作為三國時期戰力值爆表的他,雖然經常被人們傳頌其大戰三英的威武和神勇,但也經常會被人譏諷其多次“擇木而棲”的反骨和不忠。

文化視角:跳槽就是反骨和不忠嗎?

那麼問題來了,呂布到底算不算是反骨和不忠的代表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明確,是否定的,因為認為其反骨和不忠的人大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審視他的。

眾所周知“亂世出英雄”這句話,也應該知道古代人大都有“揚名立萬”的執念,尤其是武夫,所以總的來說,呂布經常性“易主”無非是為了能在亂世中彰顯自我,故無論從其主觀,還是從他人客觀角度來說,他的行為都算不上反骨和不忠。

同理,在幾乎一直是戰火紛飛的商界,跳槽也根本算不上反骨和不忠,雖然頻繁跳槽確實也看起來很像是不好的社會問題,但那其實只是人們太過粗淺的看待現象產生的錯覺假象,其實跳槽不僅不是壞現象,而是很好的現象,因為這樣會讓那些留不住員工的公司自覺的審視自身,更會讓不得人心的企業難續囂猖。

文化視角:跳槽就是反骨和不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