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響水大米


冬至是什麼?冬至就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從這天起白晝一天會比一天長,至到夏至。可想而知,夏至就是白晝最長的一天了,從而白晝一天會比一天短哦。所以又有“短到冬至,長到夏至”之說。

古代諺語是人們對生活中遇到的現象的一些總結,那麼人們對天象長時間觀察記錄,察覺一個規律: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冬至的這一天不下雨不陰天,而是太陽當空照小鳥嘰嘰叫的大晴天的話,那這一年這個冬天基本上是暖冬,像春天早早到來一樣。反之,冬至這天颳風下雨則預示著寒冬將至,各位要做好防凍準備。

今天正好是冬至,我們這裡正下雨呢,準不準?讓我們試目以待吧。





三湘陶子


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餃子剛剛吃過,冬至大如年,又是一年冬至到!從今天起,陽氣始生,白天逐漸變長,老人們講究順陽而生,新的一輪希望冉冉升起!



今日冬至,我們這裡天氣陰沉沉,但沒有下雨。老人們說“好冬好年好收成”,如果這一天太陽當空照,過年也是當空照,明年就會收成好!這既不下雨,也沒有太陽照,應該是中等收成了吧!

“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個人認為這句俗語與我們這裡的“好冬好年好收成”意思一致。是說冬至這一天如果不下雨的話,這個冬天的雨水就會多了,那麼第二年將會是一個枯木都要逢春的年景,將會是莊稼豐收的一年。

這些農村俗語是我國勞動群眾長期生產經驗的總結,把冬至這一天的天氣情況與今年一冬天雨水之間多少做了規律性的總結,應該在一些年份中,在一定的地域是比較準確的。

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地域的不同,這些俗語可能就會失去了準確性!

但願今冬麥蓋三層被,明年能夠春機盎然,秋實累累!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終於吃完了冬至餃子,今年的冬至圓滿結束,為什麼說圓滿結束呢?因為昨天看到之前寫的‘’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飛步難行‘’被推動到了六百多萬閱讀量,重要的是天南海北的條友們紛紛留言了。

從留言中看到冬至這一天大部分地區天氣暖和,而且不少地方下雨或者下雪了,看來下雨下雪的地區今年冬天很可能會是大雪紛飛的冬季,明年就是豐收之年了。


我們這裡昨天只是陰天,沒下雨下雪,但也沒看見太陽、星星還有月亮,天一直是不晴朗的,所以如果是對應的話,我們這裡的冬天雖然不會大雪紛飛,估計也不至於是無雪無霜大旱之冬吧?

冬至大如年這句話悠然今天才算悟透它為什麼會大如年了,因為古代民間可以根據冬至這一天看出很多很多後面日子裡的氣象,它可以對應年的陰晴,還能預示冬季和春季的乾旱情況。

就如今天這個話題,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一個道理,冬至這一天不下雨的話,今年冬天就有可能是暖冬,明年春天天氣早早暖和了,但越是太平靜的情況下越容易發生讓萬物措手不及的事情,因此暖冬以後,來年春天農民們最該防範的是倒春寒,特別是果農們,果樹開花時最受不了倒春寒的折騰。


節氣諺語,冬至這一天的諺語應該是比較多的一天。各地地域不同所以氣候不同,就如昨日條友留言,有下雪的,有下雨的,有如夏至的,也有陰天的,好像現在的氣候也不按常規套路出牌了,因此氣象諺語不一定好用,其實仔細分析的話,農村諺語和諺語之間也偶爾有互相沖突的。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是老農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它的實用性是很強的。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一過白天開始慢慢變長,而且冬至還是“數九天”的第一天,因此一直以來都有用冬至天氣變化來預測今後天氣的習慣。

我們村老人常說:“冬至陰天,來年春旱”、“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冬至一場霜,過冬如篩糠”……

這樣的諺語特別多,前幾天也寫過“

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其實都是根據冬至的日子和天氣來預測今後的天氣變化。

關於“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在我們村的說法冬至雨水的多少直接反應來年雨水的多少,也就是說冬至雨水多的話,來年的雨水就多;冬至雨水少的話,來年的雨水就少。

而“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也印證了冬至不下雨,接下來的天氣都會少雨溫暖,也就是說冬至不下雨,那麼接下來要度過一個乾旱少雨的暖冬,溫暖如春天一般。

但是如果下雨可能會讓人感到很寒,今年冬至剛好在月中,立春也發生在春節前後,春節不會太冷,但防寒措施還是要做好的。


李阿冰


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這是說地域文化。其實天氣也一樣,不同地區的天氣也不盡相同。就說冬至,今天有的地方下雨了很冷棉襖都穿上了,有的地方豔陽高照還穿短袖的呢。



對於這句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我覺得只是適用於北方和中原地區,因為以前我地就有類似反常的天氣變化。冬至不下雨不颳風,氣溫下降就沒那麼的明顯,也就不算太冷。但根據千百年來老農民的觀察,這樣的天氣就會和以後幾個月的天氣相呼應。

因此在農村老話裡就有“冬至暖,烤火到小滿”的說法。可見,冬至節氣不降溫,來年開春也會出現寒冷的天氣,倒春寒也說不定。作為北方農諺,老農民的經驗總結是這樣的,“冬至不冷,夏至不熱”,“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因此,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如果不下雨的話,是很危險的。

印象中,去年我地就是暖冬。然後在小麥揚花灌漿期,就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倒春寒天氣,小麥的產量大大的降低。有幾個地區的受損更是嚴重,以至於不得不有地方出面來補貼農民受的損失,給一定的農業保險補貼。

“冬至冷,來年暖的早”。今年的冬至就是今天,我們老家是確實下了雨的,包括前天晚上也下了一夜。我想來年開春,農民的莊稼應該是個豐收年吧。“大雪不凍倒春寒”,我地是有結凍的,來年開春正是春暖花開,小麥拔節生長也不會再受影響了。祈願農民五穀豐登,糧食大豐收,過上好日子。


農村老俗話


情繫三農,情繫民生,希望我的回答會給你們有所幫助。

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冬至就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一天,從這天開始每天的日照一天要比一天長,從而就有了短到冬至,長到夏至的說法。
為什麼叫冬至不下雨,來年要反春?

現在我用大自然現象告訴大家:冬至節那一天如果不下雨是晴天,說明那一年的冬天基本上是是晴天,也許是冬乾旱年,無雪少霜,全冬天都非常溫暖,交春早,冬天就像春天一樣,所以有叫反春的說法。
今年的冬至也就是今天,沒太陽還下了雨,說明今年的冬天雨雪天氣多非常冷,請大家做好防凍準備,說不定在小寒,大寒之間有大暴雪,或者是常常下凍雨非常冷。


湖南民生


今天就是冬至了,吃過餃子躺在床上,就想回答幾道題,既然是冬至就順手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題主所說的是一句農諺,說得如何根據冬至判斷來年天氣的問題。“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的意思是如果冬至不下雨的話,來年春天會來的比較快,過了年就會暖和了。

要是冬至下雨的話,我們這裡流傳的是“冬至下雨,過年則晴”,意思是說冬至期間如果下雨,那麼第二年的春節的時候將是一個大晴天。


今年冬至,我們這裡是陰天,但是卻沒有下雨,這樣的話,來年的天氣怎樣呢?帶著這個問題專門問了村裡的老人,老人們說要是冬至陰天的話,農諺是這樣說的:“冬至陰天,來年春旱”,啥意思很明顯嗎,就是說我們這裡明年春天會有春旱,到底準不準?春季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吧!

以上是我對以上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如有不當敬請指正吧。注意提醒的是朋友們,農諺知識有一定的地域性,適用範圍也是有限的,你們哪裡今年冬至天氣怎麼樣呢?關於這樣的天氣,你們哪裡有什麼說講呢?歡迎大家留言吧!


愛花草的農人


冬至下雨。意味著來年的春節天氣不好,容易雨雪天。

意思是指每年12月底的冬至下雨,那麼來年的春節都會陰雨天,甚至下雪而整年都會陰雨較多。

諺語裡都認為如果冬至這天不下雨,那麼春節的天氣肯定會很糟糕。





風兒5212


俗語說的“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什麼意思?

一過冬至,今天我們北方的溫度立馬降了四五度,站在窗前可以感覺到,寒氣相比前幾天多了幾分犀利,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老祖宗,二十四節氣安排的如此天衣無縫。從頭條可以看出,各地天氣大不一樣,南北方地域的區別,導致了溫度的差別很大。有的地方豔陽高照,有的地方陰雨連綿,我們這裡昨天早晨大霧瀰漫,等到上午大霧才慢慢散開,所以昨天上午陽光不錯,可下午時分天氣有些陰,不過一滴雨沒有落下。

關於冬至天氣的俗語有很多,都是預測來年春天的氣候和雨水情況。像我們這裡昨天的冬至節,上午太陽暖洋洋,下午卻陰了天,我們說這冬至的天有點兒像後老婆的臉,說翻就翻了。本來都說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可是這上午晴下午陰又怎麼說?不管怎麼說,昨天天氣還算是暖和,也沒有下雨,根據一些農諺的經驗,這就可以說春節期間會有雨雪。

還有一句,冬至暖,冷到三月三。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天氣暖和了,有可能會是一個暖冬。可冬天不冷並非是好事,首先冬天不降雪不利於北方的農田,其次四季不分明,該冷的時候不冷,很多細菌會趁機蔓延,不利於身體。冬天本該大雪封門的時候沒下雪,說不定春天本應萬物復甦的季節,卻忽然來了個倒春寒,讓所有的農作物因了一場遲到的大雪,全部受到損害,尤其是果農,損失慘重。

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告訴人們冬至晴天,明年很早就會春回大地,冬至晴只等年必雨了。只是大雪那天我們老家沒見大雪,是不是會應了那句:大雪不見雪,明年雨水定不多。


小十六123


農村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24節氣中老話和俗語,是勞動人民歷史長河中的智慧結晶,是對大自然規律的總結,這些老話和俗語,都有一個規律,它並不是指的就是24節氣對應的那一天,通常前後兩三天,例如咱們這,昨天冬至,白天還豔陽高照,但到了晚上吃餃子那會,天氣驟變,到了今天,已經下起了小雨,所以按老話的意思,在咱們這,這個冬至應該屬於下雨的。


冬至下不下雨,多半預測的是過年的天氣,這句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意思就是冬至不下雨,過年就返回了春天,說明過年會很熱,早早的就入春了,但同時,入春早就得提防倒春寒,冷空氣可能僅僅是暫時退讓但未完全退去,很可能反撲,所以返春也有倒春寒之意。

民間一直有一句老話叫“幹冬溼年,溼冬幹年”,意思就是冬至天晴,過年會下雨,冬至下雨過年就天晴,和這句其實道出的天氣規律是一樣的,返春多半冷暖空氣交替,最容易帶來雨水,對於過年來說,南方的溼年就成了溼冷,過年遇上這樣的天氣,並不舒適。


24節氣的老話和俗語,對於以前落後的科學技術來說具有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就是到今天,農村依然有很多老人深信不疑,它是勞動人民用經驗來告知後來者,種地就得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做準備,做調整,來降低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關24節氣氣候預測的老話,畢竟還是有很大的地域性差異,各地並不一定適用,氣候是變化多端的,局部地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就連如今先進的科技下天氣預報都不敢說100%準確,所以類似的老話,可以作為個大概的推測,不用過於較真。


今年過年不早不晚,不冷不熱,冬至大多地區的氣候都是晴空萬里,由此來看,今年想必是溼年,明年農民估計要做好防倒春寒的準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