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朱永新:中國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

「教育强国」朱永新: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朱永新:中國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

教育強國

「教育强国」朱永新: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

摘要朱永新教授參與2018中國教育盛典大咖說環節,這位思想活躍、筆耕不輟的學者,有信仰的教育家做了題為《中國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主題演講。

非常高興有機會再次來到新浪中國教育盛典,跟大家分享“融”這個概念。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一個40年或者下一個100年,我們應該走向何方?“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改革開放40年,我們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我覺得中國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歷史性成就,因為我們用不長的時間解決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幅度提高學前教育和高中專教育,而且很多主要的指標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有一些甚至已經到達了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一些具體的數據:1982年時,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2.6%,2002年還有8000多萬青少年文盲,但是到了2007年開始免費農村義務教育,2008年全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在中國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學前教育來說,從高等教育來說,從教師發展情況來說,都取得非常重要的成就。

第一,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國家重要戰略地位,這些年來,國家財政投入佔GDP4%,整個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前面教育數據也證明了投入取得很重要的成效。

第二,把立德樹人作為整個教育根本任務。

第三,推進教育公平。這些年來教育公平雖然還有很漫長的路要在,但是我們有很大的經歷把財政增加最主要的部分投入到邊遠地區、投入到農村。

第四,始終堅持改革和開放。

下一步中國教育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改革開放怎麼做?就是關鍵詞“融”,所以我提出六融:

中國教育和世界教育的進一步融合,現在整個世界已經進入地球村時代,中國的教育怎麼把世界教育資源統一配置,是值得研究新的話題,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其實都有一個世界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這些年來,和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在碰撞、不斷引進一些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很多地方辦起了中外合作大學,實現了不出國的留學,下一步應該進一步引進更好的世界優質教育資源,把中國放在世界大舞臺上統一考慮。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融合。以前學校教育閉門造車,很少跟家庭和社會進行深度融合。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教育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特別是隨著美國科爾曼報告發布,意識到家庭、父母在孩子成長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社會的教育資源更好引入學校,也讓學生有了更大的課堂和更大的活動空間,教育更需要和家庭、社會進行深度融合。

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資源進行深度融合。民辦教育不僅僅是教育一個補充,是整個教育資源配置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西方經驗來看,特別是隨著美國特許學校的發展,大家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民間力量、民間智慧教育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兩個星期以前我剛剛和美國一位校長進行了對話,他本來是美國最著名公立學校的校長,後來辦了美國特許學校,就是政府把相應資源交給民間去做,所以他辦的學校70%的孩子是有色人種,50%的家庭是貧困家庭,13%的孩子是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但是他把這些學校辦成了大家羨慕的學校,98%的學生能進入美國大學進行讀書。起點不高的學校能和美國所謂優質高中進行競爭,所以民間的力量進入教育,不是可有可無,不是簡單的補充,是不可抗拒的趨勢。這個時候要特別提醒大家重視這個問題,因為大家現在有點感覺到民間教育好像在目前不太受鼓勵。

傳統教育和未來學習中心的融合。最近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未來學校的形態,未來會出現新的學習中心的概念,就是打破了傳統學校一統天下的格局,也就是說教育資源的供給者,所有人和機構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比如會有很多新型課程公司出現,也就是說學校可以購買課程公司的服務,那些民辦的社會機構、培訓機構都可以成為讓學生選擇,可以用教育券採購的教育公共服務,未來新型學習中心沒有寒暑假,沒有星期六、星期天,對所有人開放,不僅僅對學生,未來學習中心,爺爺奶奶可以帶著孫子一起來上課、一起來學習,這樣一個新型學習中心的格局將會出現。

知識、生活和生命的融合。這是非常重要的融合,現在教育是以知識為中心,學生要記住知識,考試要高分,教育就成功了,未來不是這樣的,你學的知識對生活、生命有沒有用,整個課程設計要重新設計。現在學習的東西都是天經地義的嗎,我們就是應該學這些東西嗎,這些東西其實還是一百年以前的學科機構,一百年以前的知識體系,其實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教育發展了。所以我正在構建一個未來學習的內容體系,比如未來基礎課程是生命教育等,教育首先是為生命而奠基的,最好的教育是讓生命得到最大的張揚,個性得到最大的解放,讓人成為最好的自己,同時教育要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哪些是最需要的東西,我們要教給學生一身有用的東西,要教會學生真正自己去學習的方法。

美國那個校長告訴我他們學校基本不上課了,完全以學生的項目制學習為主體,他說30%講一點基礎課,為什麼要講?沒辦法,州里要統一考試。我說如果沒有統一考試,是不是可以不講?他說當然可以,但老師還不太適應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未來項目制學習一定方向。

統一考試和多元評價的融合。整個中國的教育是被考試這個指揮棒拖著走。12月2號,中國教育30人論壇將舉行一次重要會議,將會討論怎麼考試,現在各種各樣的評價把我們綁住了,怎麼去改革?需要突破。我們提出未來要建立一個學分銀行體系,就是把一個人所有的學習歷程從搖籃到墳墓,原生態可以記錄下來,大數據、互聯網已經完全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這樣一來,未來考試並不是很重要。

前不久美國開全美國招生官會議,已經做成了一個決議,從2019年開始大學招生可以不再看高考分數了,美國高考分數明年開始可以不用看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消息,美國一家很著名的公司要求人力資源部門不允許看申請人的學歷,也就是說申請人不允許提交學歷證明,如果提交就是無效的,防止學歷的標籤去看人。學歷標籤被突破、分數被突破,還有更好的選擇人、判別人的方法,這是原生態的、全景式的、過程式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所以未來的學習,我覺得學生會學得更主動、更積極、更有成效。

這六個方面都是今天的主題——“融”。我們期待中國的教育能夠更好地融入世界浪潮之中,能夠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作出我們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朱永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教育强国」朱永新: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