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當今的家庭,和過去的家庭已經有所不同。家庭教育也呈現出許多不同。比如傳統家教通過家規、家訓、家風等形式,對家庭教育進行規範,這種家庭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發生了斷裂。再如家庭規模不斷縮小。2012年居民家庭戶的平均規模為3.02人,中國已是平均家庭規模較小的國家。現在雖然出臺了二孩政策,但短期內家庭人口規模不會發生很大的增長。還比如家庭教育理念的變化。傳統家庭中,基本是以集權為主,提倡凡事父母說了算,甚至集中於父親說了算。如今的家庭中,平等意識、兒童本位,越來越被重視,也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落實。

Step 1——“ 新家庭面臨的兩大挑戰”

這裡,我們主要從一大一小兩個問題,分析目前中國家庭面臨的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希望能夠一斑窺豹,為大家進一步研究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探索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 挑戰一:信息化讓兒童置身於前所未有的成長中

現在的孩子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許多孩子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懂得更多,後喻社會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如今,小學生就可以用電腦、ipad、手機等熟練上網,他們的信息來源進一步多元化,可以輕鬆獲取無數信息,他們的交往進一步網絡化,無論是發微信、打遊戲、QQ聊天、寫微博、看視頻,可以輕易在現實世界之外,在父母毫無察覺中,搭建一個新的精神領域。

一方面,網絡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豐富的信息,各種人文、科學知識,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輕輕鬆鬆掌握。同時網絡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滿足交往需要的虛擬空間,幾乎可以無限地擴大孩子們的交流領域。這一切,都讓兒童置身於前所未有的迅速成長之中。

另一方面,互聯網讓所有信息無選擇地進入兒童視野。並不適合兒童獨立獲取的信息,甚至大量色情、暴力、歪曲歷史等趣味低下的有害信息,對少年兒童形成負面影響。對網絡生活從技術上熟悉、從人格上並不成熟的兒童,或者沉溺網絡不能自拔,或者受不良信息影響染上不良習慣,或者與不良網友交流受騙上當甚至誤入歧途等,早已屢見不鮮。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當今的生活,已經分為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兩個層面,如果缺乏成年人的引導,尤其是缺乏親密、和諧、民主的正確引導,將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矛盾和衝突。兩代人之間的所謂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過,堪稱為“代淵”——兩代人的心靈深淵。

  • 挑戰二:“二孩”家庭,父母焦慮心態增強

二孩政策導致大部分家庭從獨生子女變為兩個孩子,對家庭教育產生的新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第一,二孩政策導致許多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孩子受到的關注度會有所下降。

之前四個老人一對夫婦圍繞一個孩子的“四二一”式,如今轉變為“四二二”式,教育孩子的精力開始分散,孩子受到的關注也會有所下降。

第二,家庭成員的多樣化,會讓孩子體驗到更為多樣化的情感形式,手足之情成為常態,也產生了新型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第三,二孩出生後,家庭的生活、教育開支明顯增加,父母的焦慮心態很容易隨之增強,對於父母的生活能力、教育能力都是很大挑戰。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如何發揮新型家庭結構對教育的有利影響,如何讓孩子們相互幫助、成長,如何最高效同時也是最簡便地協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一個新的難題。

2016年12月,全國婦聯發佈了“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調查報告。本次調查針對北京、遼寧、山東等10省(區、市)21個市(區)0到15歲兒童的父母。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些特點。

總體上看,有了第二個孩子後,父母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大多數已有二孩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溫暖、民主的養育行為,大部分二孩家庭的父母能平等、公正對待兩個孩子,同時,生育二孩對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間的關係帶來了巨大挑戰。

在二孩家庭中,第一個孩子對第二個孩子的到來適應情況總體良好,部分孩子表現出一定的情緒問題。

我們正在進行針對家長的幼小銜接調查,識別參與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Step 2——“ 智慧愛的五條重要原則”

在西方,哲學一詞(philosophy)的本意是愛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的動賓詞組,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哲學)就是人類為了更有智慧而進行的認識活動。

今天,我們從教育的緯度,把這個詞彙重新組合,提出智慧愛。指的是人類為了更好發展而從事的教育活動中,不僅應該充滿情感,還應該充滿智慧。

愛是教育的底色。夏丏尊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在“愛”的名義下做了許多反教育的事情,用所謂的“愛”摧毀了孩子的尊嚴、自由與發展。這正是缺乏智慧的愛導致。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所以,具體實施於教育之中,我們可以把智慧愛確定以下幾條原則。

首先,智慧愛是有底線、講規矩、守原則的愛。

智慧愛的反面是溺愛。溺愛是常見的一種錯誤的愛,最大的特點是不講規矩、沒有底線,缺乏原則。

如許多家庭對孩子的任何購物要求都儘可能滿足,不考慮此物孩子究竟是否需要,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允許,購買難度有多大……這樣的愛,最終培養的是純粹自我中心的自私孩子。

其次,智慧愛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愛。

沒有人格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愛。在成人之間如此,在親子之間同樣如此。

暫且不談後喻時代的到來,導致很多事物都需要父母向孩子學習。就算孩子在知識上不如父母,在經濟上只能依附父母,但是在人格上,孩子與父母是絕對平等的。

只有意識到平等,才可能有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進而產生父母孩子之間的彼此尊重,才能導致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距離產生美。與孩子們適度的距離,是教育孩子們最重要的藝術之一。如果靠的太近,孩子們會很不自在,因為你“侵犯”了他們的生活空間;如果靠得太遠,孩子們也會很不自在,因為他們覺得缺乏了“保護”,沒有安全感。

限制孩子的自由,有很多種方式,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滿懷善意地剝奪了孩子的自由。比如,父母熱衷於幫助孩子,越俎代庖幫助孩子包辦一切,結果是扼殺了孩子得到鍛鍊的成長機會。

第三,智慧愛是尊重個性,揚長避短的愛。

人的珍貴,就在於他的獨特性。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都有獨特的天性,蘊藏著自身的潛能。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

所以,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幫助每個人發現他自己,成為他自己。所以,不要輕易把你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去比較,更不要把你的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孩子的優點去比較,盲目攀比和錯誤比較,是家庭教育中扼殺天性、壓抑個性的最常見錯誤。所有父母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品!

當然,藝術品也需要打磨。打磨工作中則要注意,與其努力改正孩子的缺點,不如儘可能培養孩子的優點。孩子優點形成的過程,就是克服他們自身的缺點的過程。孩子身上的“潛意識心智”,不僅是他們智慧形成的基礎,也是他們道德形成的基石。

第四,智慧愛是理性冷靜,科學進取的愛。

智慧愛,是理性之愛和科學之愛的結合。

理性就意味著有節制。

現在的父母,教育上總體呈現出“過度化”的傾向。父母們往往在“愛”的名義下,沒有節制地把各種東西塞給孩子。其實,正如吃多了,孩子的胃就會消化不良一樣,精神上的過分營養,也會導致孩子的心靈消化不良。

父母們應該有節制地關心孩子,儘可能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此,他們才能真正地沐浴在智慧的陽光之下。

科學就意味著有規律。

兒童的成長,既有個性也有共性。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就能夠讓教育事半功倍,就能夠讓家庭教育省心省力。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有許多父母正因為缺少科學,把家庭教育變成了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設計去生活、去成長,結果“聽話的孩子”就成為父母眼中的寶貝疙瘩,而有主見的孩子反而被父母責備,把生活上的溺愛演變為精神上的暴力與控制,更有甚者,還會變為輕則訓斥謾罵,重則拳打腳踢,從精神淪為肉體上的暴力與控制而觸犯法律。

第五,智慧愛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長的愛。

毋庸置疑,我們已經處在一個物質條件非常優裕的時代,孩子們已經很少為溫飽擔憂了。一個個小胖墩的出現,反映出我們過分重視兒童的物質生活,對兒童身體需求的滿足則遠遠超出了對於心智與人格上的需求的滿足。

智慧愛,意味著我們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身體成長的需要,更要滿足孩子的心靈發展的需求,關注心智與人格的不斷提升。

因此我們特別倡導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來說,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要有高質量的陪伴,就需要父母不斷學習,用自己的成長引領孩子的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父母成長的意義。

Step 3——“ 破解家庭教育的新問題”

愛是內心勃發的亙古不變的情感。智慧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應對方法。以智慧愛面對教育的挑戰,則是最佳的探索之道。

以我們前面所說的信息時代的挑戰和二孩政策的挑戰為例,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進行破解。

  • 家庭教育不聯繫生活,就意味著事倍功半

我們通常會有一種錯覺,認為教育的目標是不變的,就是讓人成為人,教育就是讓人擁有創造幸福的本領。其實,時代的不同,導致教育的目標也並不相同,需要採用的方法當然更不相同。

工業時代需要的是各行各業的專家。這就要求教育培養的是有螺絲釘精神的人,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知識進行深入瞭解、大量掌握。此時,我們教育的方法也更多像一個教育工廠,因為,掌握越全面的知識,越能夠正確使用,意味著越有可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到了信息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知識無窮、人工智能挑戰人腦的時代。已經不可能有人能夠掌握所有的知識,這時教育的目標在於人的素養提升,也就是如何讓人做到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比如通過運用知識而進一步的創造。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如果說工業時代,我們的教育目標還可以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那麼到了信息時代,如果不能讓教育走向生活,形成深層次的素養,就意味著教育的徹底失敗。家庭教育如果不能夠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就意味著事倍功半。

  • 兒童本位,是家庭教育應面臨的第一原則

兒童本位,是家庭教育中應該遵循的第一原則。懂得這個原則,就能釋放父母壓力,又激發兒童的潛力。也就是說,父母應該通過充分學習,瞭解兒童的成長髮育特點,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就會張弛有度。

作為父母,可以在充分了解兩個孩子的基礎上,和孩子商議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方法,給予不同的協助,從而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我們都知道居里夫人是著名科學家,其實她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給人以深刻啟迪。在生了孩子之後,居里夫人也像對待科學研究一樣,細心地把孩子的體重、活動等情況,記錄在一本灰色封面筆記本上。她尤其注意觀察兩個女兒的天賦,客觀地看孩子們最擅長什麼,從而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就在這本灰色筆記本上,女兒伊雷娜在數學上的成功和小女兒艾芙在音樂上的早熟,與母親居里夫人充滿智慧愛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 智慧與愛同行,才有生命的溫度

信息時代的巨大改變,導致了教育從統一規範,變成對個性、創新的推崇,在這樣的急速轉型中,家庭教育必須特別清晰自身的定位。因此,越是變化劇烈,我們越要注意變化之中的不變,也就是把握家庭教育的本質。

朱永新:現在父母的非常焦慮 跟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

從家庭教育的責任而言,必須做好奠基性的工作,也就是通過家庭教育,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共同生活、精神互動,培養良好的習慣,塑造崇高的人格。

從學校教育的責任而言,則需要更為有效地遴選信息,編撰教材,不斷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最關鍵的知識來讓學生習得技能,以具體的事務讓人的價值最大程度地彰顯,並在集體勞作學習中,進一步激發對未知的探索。

深刻理解雙方的分工,也就意味著家庭和學校共同攜手,把智慧與愛更緊密地結合,在信息時代提供的種種便利幫助之下,在二孩政策提供的更多教育機會之下,學校和家庭,都有更多的方法、更大的力量,來完成共同的教育使命。

把愛和智慧完美地結合,可能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卻必須成為我們擁有的理想朝向。

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前行,我們的教育才可能越來越接近理想。尤其是在當下,對於廣大父母來說,與愛的情感相比可能更需要智慧。也只有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父母才能有真正的愛。

本文根據朱永新教授在"新家庭•智慧愛"2017家庭教育國際論壇大會上的主旨報告整理,內容有刪減。

意猶未盡?想閱讀更多教育好文,加入“教育名人談”,您將獲取更多名家關於教育的獨特看法,以及最新的教育熱點行業研究報告,提升自己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

本號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通過私信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