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現在有很多育兒媒體會過分強調讓孩子擁有無條件的愛,擁有充分的自由,其實會讓很多新手父母陷入迷茫。父母們會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事情上該給孩子自由;而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上該給孩子規則?

分清自由與規則的界限在哪裡,才是父母最該有的意識,才是父母最該有的教育格局。

規則對0-6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0-6歲能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那麼在孩子6歲以後,他將擁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會讓一個人受益終身。反之,長大後再去彌補那些缺失的能力是非常之難的。


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0-6歲孩子的規則建立主要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

第一個階段是作息規則:

建議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培養,關鍵時間是1歲左右。這個階段家庭要主動給孩子創設規律的作息環境,簡單說是“定時定點


比如晚上8點半準時關燈,睡覺在固定的地方

(不要今天媽媽抱著睡,明天姥姥推著車睡,後天放小床睡);

比如半歲以後,輔食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吃

(不要不停地讓孩子吃,也不要追著餵飯,或者邊玩玩具邊看電視邊哄著餵飯,最好的方式就是固定坐餐椅,儘量和大人同時進餐);

要避免讓孩子遷就大人的作息,以免養成隨意吃、隨意睡的習慣。


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第二個階段是生活規則:

建議在孩子1.5歲開始建立,因為在1.5歲左右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會越來越願意自理和獨立。

具體看包括日常的生活習慣,比如如廁去衛生間,不能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要洗手,早晚要刷牙,回家要換鞋,垃圾丟進垃圾桶。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鼓勵自己嘗試,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不好而過度包辦,並且要注意為孩子做好示範和提醒。


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第三個階段是社會規則:

建議在孩子2.5歲開始建立,孩子通常在3歲左右會進入幼兒園,這是孩子獨自面臨的第一個社會環境,需要孩子在能力上做好準備。

具體的規則包括公共場所要遵守的行為規則、人際交往中的規則等

比如在戶外不能亂跑,要保證在父母的視線內,

在電影院不能大聲說話,

在和同伴交往時,能夠等待、交換、輪流,

與人交往時,能有禮貌的打招呼、說謝謝、對不起、再見等。

具備社會規則的孩子,會更容易融入和適應新環境,在環境中更容易被接納,收穫他人更多的積極評價。

6歲前父母必須給孩子養成這些規則,受益終生


劃重點:

不論是建立規則的哪個階段,都需要父母能為孩子創設機會,做好示範,並不斷和孩子一起練習。只有這樣,規則才能被孩子逐漸內化,最終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只有規則被真正內化,孩子的內心感受才會是堅定的、安全的,並且知道規則的存在不是為了束縛自己,而是在保護自己,讓個體獲得真正的自由

而這種真正的自由,是可以給孩子更多選擇和可能性的。這是父母給到孩子最好的禮物——讓孩子在這種剋制的愛裡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