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空中俯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馆——“四叶草”。(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洲时报网】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上海开幕。梳理诸多媒体报道,欧洲企业在赴华参展前,已经提前“备课”——中国消费者需求在哪?自身产品特色在哪?中国政策有何变化?这将影响他们能否谈下更多订单及商业合作的关键。

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1月17日,顾客在上海某商场选购商品。(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消费者想买什么?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日益强烈,这为首届国际进博会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支撑。中国消费者钟爱的商品是什么?这是赴华参展的欧洲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 “过去很长时间,香槟销往中国主要是满足在华的外国人,但如今高学历、高收入的中国年轻人成了主要消费群体。”法国一酒庄的继承人弗洛朗·罗克-布瓦泽尔说,现如今他正计划在年底前飞往中国,扩大对华出口。

香槟走红折射出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变化。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公共关系负责人菲利普·维布罗特表示,由于酿造工艺复杂且产量有限,香槟是葡萄酒中“奢侈品”,也是最能代表法式生活的葡萄酒。中国消费者开始拥抱香槟,代表他们对于生活品质、文化体验的追求和向往。

据北京央视网报道,德国众多车企也赴华参展,对于中国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奥迪中国首席执行官欧阳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他们设计一款新车型时,中国市场的标准正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他们需要参考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市场作为奥迪汽车最大的市场正深刻影响着品牌的研发设计和发展策略。

另据北京国际在线报道,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近日在访华时表示:“通过这样一个展会能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需求。中国想要什么样的商品是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在此基础上各国工商企业界能够找到新的机遇,确定在哪些领域同中国进一步开展经贸往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口博览会是个十分有益的尝试。”

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7月26日,在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上,展商在展示一款复古咖啡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自身产品优势是什么?

认知是相互的,在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后,欧洲企业也期望中国消费者了解欧洲的特色产品。

据中新社报道,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吴侨文(John Edwards)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英国企业提供了走到中国市场的机会,希望本次进博会能让中国消费者看到更多来自英国的优秀产品。他特别提到英国在金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我相信中国也希望获得这些经验,因此两国之间有非常广阔和深远的合作空间”。

“在金融系统管理运行、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领域,英国有很多独特经验可为正寻求产业升级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吴侨文说,英方希望在未来不只是向中国出售更多的产品,而是能够和中国在各个创新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回应全球性的挑战。

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吴侨文。(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另据上海界面报道,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认为,意大利可以带来包括高科技设备、医疗服务设备以及食品等优秀产品。通过此次进口博览会,意大利将向中国民众展示其高质量的产品和强大的科创能力,并期待与更多的中国企业达成合作。

比利时国家虽小却有着不少顶尖行业。此次参加进博会的比利时代表团,将由副首相率领,参展企业涵盖化工、绿色科技、生物医药等比利时优势行业。比利时经济高度外向,是世界主要出口国,出口占GDP比重高达85%。比利时拥有诸多优势出口货物和服务产品,在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方面有很强竞争力。

进口博览会欧洲企业有“备”而来

10月17日晚,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题灯光进入试灯、调试阶段。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央台阶上的24根立柱分别以红、蓝、黄、绿四组灯光交替变幻,展现“进博会”主体LOGO,整体效果简洁大气。(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政策有什么变化?

首届进口博览会前夕,欧洲企业在华大笔投资引发广泛关注:宝马公司宣布对华增加投资30亿欧元,对现有生产设施和项目进行大规模改造,宝马成为中方放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荷兰锂电池公司将投资16亿欧元在中国建厂,每年生产的电池可为数十万辆汽车提供动力……

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不断的背景下,欧洲企业出口中国的热情不减,一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二是对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有信心。

对于首届进口博览会,众多欧洲企业积极报名参展,更有不少企业已经确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欧洲各国和企业界看到,从逐步放宽汽车行业外资的股比限制,到大幅降低外国汽车和部分药品的进口关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不仅是“说到了”,更是“做到了”。

对于意大利企业赴华参展,杰拉奇表示:“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目前已有不少开放举措,比如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有所下降。我们正在努力让农产品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争取从意大利向中国出口肉制品。中国市场正在进一步开放。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意大利企业去研究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中国采取的政策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因此提前预见到中国的下一步政策走向和内部需求的变化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