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常之力書寫精準扶貧的湖南答卷

近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經驗在北京“決勝2020-脫貧攻堅展”開展,全國人民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十八洞村。這個昔日的貧困山村因精準扶貧,讓苗家人民的生活美成了一幅畫。

精準扶貧的理念從十八洞村首倡並如星火燎原,燃動成千上萬個山村發生鉅變。由這個小山村始,中國以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的成就,書寫了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最偉大的故事”,精準扶貧的巨大成效,為世界的減貧扶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而從精準脫貧的“全國樣本”十八洞,到白水洞村“花瑤花”的米蘭世博亮相,世界傾聽到了湖南扶貧的足音。精準扶貧的湖南經驗,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

十八洞村,苗家生活美成畫;臘爾山鎮“洞福苗寨”幸福指數節節高;白水洞,稻穀金黃寫豐收......每一幅山村鉅變的圖景,都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民生情懷的溫暖詮釋;都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滅貧困誓不休”責任擔當的生動寫照;都是敢攻“窮山頭”、敢啃“硬骨頭”決戰決勝精神的生動體現。湖南,正以磅礴之力書寫精準扶貧的精彩答卷。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把習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從頂層設計實施“脫貧攻堅七大行動”“七大扶貧工程”,到出臺《省級領導同志聯繫指導貧困縣脫貧攻堅主要職責》《市縣黨政正職脫貧攻堅問責規定(試行)》等文件;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開展“三走訪、三簽字”,省級領導帶隊開展常態化督查,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一級幹給一級看,到省市縣鄉村五級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掛起作戰圖,出現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生動局面。湖南把“強化責任擔當,全力抓好落實”作為自我要求,把真抓實幹的規矩嚴起來,讓擔當成為是脫貧攻堅的脊樑與支撐。

如果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意願是撬起貧困這座大山的槓桿,那麼槓桿的支點,就在於“精準”二字。精準扶貧的5年,湖南以精準為核心,從精準識貧、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作為全國第一個出臺精準識別方案的省份,湖南通過“四看五評法”,精準“掃描”每戶貧困戶情況;精準實施各項脫貧舉措,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以“1+10+17”(1個目標指南、10個保障機制、17個實施方案)為主,構建精準扶貧政策支撐體系,打出一套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湖南在全國率先探索“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正是這種模式,讓罩子坪村萬畝油茶得豐收,讓十八洞村的村民臉兒笑成花。 “精準扶貧”的五年間,湖南減貧551萬人, 2695個貧困村出列,14個貧困縣摘帽。一個個貧困的“山頭”被攻克,一頂頂貧困的“帽子”被摘除,精準扶貧的“湖南效率”,就緣於精準扶貧的湖南路徑。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說:“打好這場硬仗,就要像戰爭年代打仗一樣,拿出戰鬥的姿態和精神來。”脫貧攻堅,任重而道遠。決戰決勝,必須“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越是艱難,湖南越要迎難而上;越是關鍵時期,就越要敢於動真碰硬。站在新起點,湖南人民決勝貧困的生動實踐,正匯聚成新時代最美的奮鬥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